風風雨雨多少年,華為從沒有服過誰

一則新聞又讓華為衝上風口浪尖,我相信有我國政府的加持和全國愛國網友的頂贊,這個挫折只會成為一個小插曲,甚至好好利用的話,說不定能反咬一口,撈點好處。

甚至如果不是因為孟晚舟是任正非長女這一敏感關係,這個信息不會造成如此之大的波瀾。

但是2010年任正非發佈《華為的冬天》以來,華為就像一個頭狼帶領著一幫目泛綠光的狼群,一步一步攻城掠地,還從來沒有服過誰。


風風雨雨多少年,華為從沒有服過誰

彷徨君在前面文章“激勵辦法就這四種,你中了哪一招中“提出四種激勵類型:

”都是一家人,大家好好幹“型--海底撈

”完成目標,獎金加倍“型--華為

”讓我們一起改變世界吧“型--蘋果,阿里巴巴

”行不行你自己說了算“型-谷歌、騰訊

其中,華為就是”完成目標,獎金加倍“型。當然,權責對等,完不成目標,就只好降薪降職。我把這種企業文化類型叫做“目標型文化”組織。

在這種組織中,一切以目標為衡量標準,緊盯競爭對手和客戶,目標與個人利益緊密掛鉤,所以能夠激發全員的狼性,團隊績效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風風雨雨多少年,華為從沒有服過誰

而且,華為的這種文化說起來所有管理者都不陌生,因為現代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尋找最優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良性的績效考核把團隊的執行力激發出來,但為什麼只有華為能夠如此成功?

主要因素有三點:

1、由於受我國親情社會的影響,“關係”是根植於中國人基因的社會元素,所以,通常來說,要執行“都是一家人,大家好好幹”的這種激勵方式更適合我國的社會文化和心理需求。

2、很多企業羞於談金錢談利益,更喜歡談使命、願景和長期目標,阿里巴巴的馬大師是典型(即前文提到的“讓我們一起改變世界吧”激勵類型)。當然因為老馬的威望和號召力,他確實把“情懷”轉化成了企業的發展動力。另一位情懷大師羅永浩可能就不是那麼順利,最近也是被刷屏刷得厲害。

3、很多企業雖然咬牙切齒地要做全員考核,要末位淘汰,花了金錢花了經理請了老師來建立考核系統,但是往往在執行的時候,該淘汰的時候狠不下心,該升職加薪的時候又不情願,結果是不倫不類,沒法發揮“目標型”文化的狼性執行力優勢。

風風雨雨多少年,華為從沒有服過誰

在這一方面,華為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對於低層員工來說,任正非從來不吝於給創造了業績的員工以升職和加薪這兩大胡蘿蔔,所以從來不提什麼“以人為本”,而是以“奮鬥著為本”。

任正非也經常說,要讓基層員工有企圖心,企圖心就是“讓基層員工有對獎金的渴望,對股票的渴望,對晉級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

與普通企業的區別是,任正非從來不會因為員工得到高薪而“眼紅”,而這正是國內企業家的通病。要想成為華為一樣的“目標型文化”組織,克服掉自己的紅眼病是我國很多企業家的當務之急。

風風雨雨多少年,華為從沒有服過誰

即使是已經在企業服務多年,具有一定資歷的中高層幹部,也不能被績效壓力所豁免,會實行嚴格的淘汰機制。據說,華為有如下規定:

每年至少有10%的管理者要下課,轉為普通員工。掉隊的管理者將進入公司幹部後備隊學習營,脫產進行再學習和改造。三個月後,如果考試不合格,或者沒有部門錄用,工資將降低20%,並繼續脫產學習,如果仍然不合格,工資將再次降低。

管理人員面臨著定期述職、持續業績排名、不斷崗位輪換、榮譽獎勵、關鍵黑事件就地免職等等,也是亞歷山大。

正因為這樣,所以我認為任正非跟他的團隊已經擁有了堅韌地抗擊打能力。即使有再多風風雨雨,在他們說不定也只是閒庭信步呢。你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