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功臣,群臣大喜,為什麼劉伯溫他指著菜說我們必死?

司馬長史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勸進和擁戴下,其實都是朝臣和皇帝做戲,哪個官員不想讓老朱稱帝呢?稱帝后這些功臣都會官升一級。老朱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稱帝后的朱元璋在宮中宴請群臣,當時受邀的主要是朱元璋稱帝后新封的34位有功之臣,比如韓國公李善長(左丞相)、魏國公徐達(右丞相)、曹國公李文忠(大都督)、以及朱亮祖、藍玉、廖永忠等人,當然少不了足智多謀軍師劉伯溫。



▲劉伯溫

這些有功之臣早早就來了,酒宴很快就開始了,朱元璋簡單說了幾句:“大家吃好喝好”,然後侍衛拿來了御酒,御膳房開始上菜。

剛開始上來的是水煮花生米、雞蛋炒韭菜、水煮豆腐和小蔥拌豆腐。其實老朱上這些菜都有深意,水煮豆腐就是讓這些人以後清廉,小蔥拌豆腐是寓意“青青白白”做人,為官一任要清白,要學“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交一些狗肉朋友。這是老朱用心良苦,寓教於酒宴之中。

老朱首先端起酒杯和34個有功之臣喝了一個,然後就去各個酒桌打招乎去了。這時這34個有功之臣不高興了,紛紛抱怨老朱不夠意思,讓大家吃這些不夠檔次的菜,甚至有的口出怨言,表示要退席。

老朱也不傻,看出了苗頭,心中暗罵,剛TM的不捱餓了就想放下飯碗罵娘,老子當年吃“珍珠翡翠白玉湯”時不是一樣吃的津津有味?老朱當年逃難時吃的是“白菜幫子燉豆腐湯”,老朱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湯”。



▲右一朱元璋

老朱看透了這些人的將來,於是轉身去了御膳房,吩咐做這幾樣菜。

過了大約一刻鐘,御膳房的負責傳膳的端來了“清蒸燕窩”、“爆炒麻辣兔肉”和“紅燒狗肉”。這34位有功之臣一見眉開眼笑,紛紛大快朵頤。一個個吃相很難看。

這些人中唯有劉伯溫沒有動筷子,他一直在觀察老朱的表情,這是老劉職業病,他看相和推測未來都是平時積累的經驗。他從老朱的一舉一動得出了結論,他悄悄把右丞相徐達,也就是自己的老朋友拉到了一邊,對他說,過幾天老朱要在慶功樓單獨宴請34位有功之臣,到時你千萬別喝多,緊挨皇帝坐,他上哪你上哪,即便他上廁所你也一定跟著,切記。

劉伯溫的一席話把徐達說蒙了,於是就問為什麼?劉伯溫大遠一指酒桌上的幾道硬菜,開口解釋說:皇上要斬草除根了,徐達還是不解,上來幾道硬菜不是皇上關心我們嗎?



▲徐達

劉伯溫說“丞相有所不知,前幾道菜是有深意的,老朱讓你們要清廉,可是你們沒看透用意,老朱很不滿意,他上的硬菜分明是:“飛鳥盡良弓藏”老朱不但要把良弓藏,而且直接把燕窩都搗下來了,夠狠的。

劉伯溫接著解釋說:“狡兔死,走狗烹”你們吃的兔子肉和狗肉真的很香吧?你們將來的下場不會比它們好多少!

老劉無限傷感的說:接下來就是“敵國滅,謀臣亡”,劉伯溫說完居然“兔死狐悲”的落了幾滴眼淚,他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將來。

以後徐達果然在老朱請客時不離左右,所以到最後34位功臣只剩下了他和郭英二人,徐達從心中十分感謝老朋友劉伯溫的救命之恩。可惜劉伯溫能救徐達,但不能自救。劉伯溫最後被朱元璋害死了。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秉燭讀春秋


首先跟火燒慶功樓一樣都是民間傳說,史書中未見記載。傳說是這樣的

朱元璋借馬皇后生日大宴群臣,一開始上菜都是些蘿蔔啊,韭菜啊,豆腐啊之類的,這讓本想大飽口福的群臣大失所望一點食慾都沒有,朱元璋看大家都不吃,就說:怎麼?都不喜歡啊,那換點別的

於是第二批硬菜上來了有清蒸燕窩,紅燒兔子跟燜狗肉,這下大家開心了,都笑嘻嘻的開始吃,只有劉伯溫大驚失色,冷汗直流。

一旁的徐達看他臉色有異就問怎麼了,劉伯溫回說我們死定了,徐達問為什麼,劉伯溫回你看陛下上的這些菜,這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們必死。

徐達嚇得趕忙問那怎麼辦,劉伯溫說以後皇上再請客一定要跟緊他,所以火燒慶功樓的時候,徐達跟著朱元璋出來了沒被燒死。

這都是民間傳說



北嶺散人


看到這個題目,突然想起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也就是朱元璋火燒慶功樓。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話說朱元璋建立明朝,趕跑蒙古人之後,本應該是開心的不得了,可是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看著朝堂上的這一眾開國功臣,心裡怎麼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思來想去,朱元璋還是決定做點事情讓自己安心。於是朱元璋命人建造了一大樓,名曰“慶功樓”。在慶功樓建成的那一天,朱元璋大宴開國功臣,以慶祝大家在之前的汗馬功勞。

當眾位開國元勳們喝得酩酊大醉時,朱元璋藉故離開,然後命人點燃了早已在慶功樓下面的柴火。一時間,慶功樓成為一片火海,大明的開國功臣們在這一把火中燒得灰飛煙滅,只有劉伯溫、湯和、耿炳文和郭英四人逃得姓名。


很明顯,這個故事不是真的歷史,假的不能再假。無非是有些別有用心之人杜撰出來惡魔化朱元璋的。而題目中所說的故事,可以看成是火燒慶功樓的前傳,同樣也是杜撰的。

故事的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了感謝跟隨自己戎馬倥傯的諸位功臣,於是設宴款待他們。

宴會開始,朱元璋命人上菜。只見宮女們端著什麼白水煮豆腐、水煮花生、小蔥拌豆腐就上來了。這一眾功臣們看到這些菜,一個個傻眼了,說好的慶功了?怎麼都是一水的素菜?


朱元璋看著下面的開國元勳們都在抱怨,心裡很不爽。看來這些大臣們根本就沒有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這是在告誡這些功臣們要清廉,可惜沒人明白其中的深意。

好吧,既然這樣,那就執行第二套方案。

在朱元璋的示意下,宮女們把早就準備好的大餐端了上來。大臣們一看,不是兔肉就是狗肉,都是硬菜,便開始大快朵頤。

然而此時的劉伯溫卻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他不由的嘆了一口氣。果然,朱元璋是個只可以共患難的卻不可以同福貴之人。如今,狡兔死,走狗烹。這一盤盤的狗肉和兔肉不就是這麼個意思嗎?可惜,大家都沒能看透,還在興高采烈的吃著狗肉和兔肉。


同樣,這個故事也是杜撰的。和火燒慶功樓一樣,其目的也就是為了妖魔化朱元璋。


胡史亂翔


因為劉伯溫對朱元璋非常瞭解,早在創業期間就預料到了這一結果。

朱元璋出身很低,他的本名叫做朱重八,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看這個名字就能發現,朱元璋的家族世代貧寒。

元朝末年的時候,天下鬧了饑荒,朱元璋沒辦法只好出家當了和尚。但是在那個時代,就連和尚廟也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人了。朱元璋就被老方丈趕到了外面去化緣,說是化緣,實際上就是寺裡面養不了人,只好讓這些和尚去要飯。

雖然出身貧寒,又沒有什麼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天資聰明,學習能力極強,而且艱苦的生活鍛鍊了他堅定的意志和遠超於平常人的生存能力。

後來,朱元璋加入了農民軍,並且由於作戰勇猛,當上了小領導,也組建了自己的領導班子。其中,劉伯溫就是他重要的謀臣之一,劉伯溫這個人民間傳說是一個與諸葛亮齊名的謀臣,據說他也能掐會算。最重要的是,劉伯溫這個人觀察能力極強,能通過蛛絲馬跡對事物的發展方向做一個合理的推斷。

在朱元璋創業的前期,有過這麼一個故事。

當時雖然大傢伙還是和朱元璋稱兄道弟,只有劉伯溫發現朱元璋已經變了。而且他發現朱元璋極有城府,刻意隱藏自己的小心思。

有一次將領們去屋裡開會,等了好一會朱元璋都沒來,大家就在一起閒聊了起來。劉伯溫長多了個心眼,他以上廁所為名去外面轉了一圈。這一轉不要緊,他發現朱元璋正躲在暗處拿著一個小本子偷偷記錄這些將領的談話。要知道,那時候將領們還沒有形成階級觀念,說話也不注意,誰也沒想到這一切竟然全都被朱元璋偷記了下來。劉伯溫看到後冷汗直冒,他知道朱元璋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但是不能同富貴,有朝一日他一定會把這些歷史的遺留問題全都擺出來,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等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大封群臣,很多人都得到了豐厚的犒賞。大家都很高興,盡情的享受生活,但是劉伯溫卻越來越擔憂,因為他知道,歷史遺留問題被拿出來說事兒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所以,當朱元璋大宴群臣的時候,劉伯溫發現菜裡面有紅燒兔肉和紅燒狗肉,就知道大事不好。

正所謂狗肉就酒,越吃越有,將領們看著這些美味的菜餚還是很高興的,於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亦樂乎。

只有劉伯溫清楚,他擔憂的事情終於來了,那一盤兔肉代表的就是朱元璋過去的對手們,而狗肉則代表的是他手下這些大將,朱元璋用這種方式來隱喻接下來他要做的事情,大殺群臣。

所以,劉伯溫才大叫不好,但是已經晚了,此時朱元璋擁有整個天下,殺幾個大臣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於是就出現了火燒慶功樓的一幕!

以上!


歷史風暴


朱元璋從一個農民坐上了皇帝,從一個被人看不起的放牛娃到讓人敬仰的九五之尊,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有能力的,但是也離不開一直追隨他的將士們,然而就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朱元璋就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他在想,朱棣打得過那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嗎?朱標斗的過那些城府極深的文官嗎?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禁出了一聲冷汗,之後決定為後代清除障礙。

其實朱元璋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將誰賜死,而是宴請大臣吃了一頓飯,意在試探。

尤其是朱元璋發現跟著自己打江山的那些將軍一個個都開始腐敗,驕奢淫逸、魚肉鄉里,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做事從不考慮後果。這天正好是馬皇后的壽誕,朱元璋在大殿裡宴請那些功臣。

在大家就坐之後,朱元璋先是吩咐下人上菜,先後上了炒蘿蔔、炒韭菜、兩大碗青菜、蔥花豆腐湯。結果大臣們全傻眼了,看著這四菜一湯,一個個都沒有食慾,都摸不清朱元璋要幹嘛,有的還小聲叨叨,唯有劉伯溫在一直觀察朱元璋的臉色,並揣摩這些菜的寓意。

朱元璋讓大臣們放開吃,不用拘束,結果大臣看到這些菜都沒胃口,只有少數幾個人下筷子,朱元璋便看出來這些人早已不再是當年能吃苦的時候了,隨後朱元璋又命令下人上了葷菜,分別是燕窩魚翅、紅燒兔肉、燉狗肉,最後還上了一壺美酒,大臣們一看,不用朱元璋講話,拿起筷子就開始吃了,然而劉伯溫一直觀察朱元璋的臉色,發現朱元璋面如土色,自己也非常緊張,坐在傍邊的徐達發現劉伯溫不對勁。

下桌之後徐達問劉伯溫剛才怎麼回事?劉伯溫回過頭指著那一桌子菜說“我們必死無疑”,徐達連忙問為什麼?劉伯溫說道:“這些菜全都蘊含著寓意,炒蘿蔔代表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炒韭菜自然是希望能夠長治久安;兩碗青菜是希望大臣們兩袖清風,蔥花豆腐則是希望大臣們公正廉明。然而這些菜卻沒有人吃,唯獨幾個人吃了幾口,後來上的葷菜,有鳥、兔、狗,分明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此時的徐達早已經滿頭大汗,並問道怎麼樣才能不讓陛下起疑心,劉伯溫說唯有常伴陛下左右,讓他對你瞭如指掌,但是陛下之心實在難以琢磨,聽天由命吧。

後來朱元璋的確大殺功臣,但是想火燒慶功樓之類的肯定是後人撰寫的,只是朱元璋的確為了鞏固政權,犧牲了不少開國功臣。


羽評郡主


元朝末年,朱元璋藉著元朝暴政不得人心之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由於國家戰亂多年,百姓流離失所,而朱元璋又是貧苦出身,所以深知百姓艱難困苦。因此在稱帝之後為了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老朱極力的提倡節儉之風。



四菜一湯的來歷

老朱自己在上面口號喊得響,但這些當了大官的起義軍將領根本不理會這一套,該吃吃、該喝喝,每天過著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生活。老朱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又走了元朝的老路,所以總想著找個機會治一治貪腐之風。

馬皇后看到老朱總是悶悶不樂,問清了緣由後,表示了支持,並且說:“大明得天下靠的就是百姓的支持,咱們不能得了天下就忘了百姓。”於是給老朱出了一個主意,說過幾天是自己的生日,藉著這個機會給大傢伙提個醒。




過了幾天之後,老朱以馬皇后壽辰為名在宮中擺宴款待眾臣。入宮的大臣們紛紛落座後,都期待著老朱用山珍海味招待自己。結果一上菜這些大臣們傻了眼,全都是素菜。

第一道菜是炒蘿蔔,老朱誇讚道;“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

第二道菜是炒韭菜,老朱又誇道;“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

第三道是兩大碗青菜,老朱又說道;“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喜洋洋。”

最後一道是蔥花豆腐湯,老朱看到最後一道菜上來之後說;“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



眾臣一看面面相覷,但看到老朱吃的非常香,也隨聲附和道;“陛下英明,陛下千秋萬歲。”從此之後老朱規定了明朝的“公務餐”必須是四菜一湯,也因此“四菜一湯”流傳至今。

神奇的劉伯溫預言

等等大家別走,這個故事還有後續。傳說當時眾臣對老朱的安排非常不滿,於是一個個的都不懂筷子。所以老朱無奈之下把欽定的“四菜一湯”撤了下去,換了下面幾樣菜;

首先是燕窩魚翅,第二道菜是紅燒兔肉,第三道菜就是燉狗肉,最後又來了一壺上等的好酒,於是眾位大臣也就開始了開始胡吃海塞。



眾人吃的開心了,老朱在旁邊看著也沒有了任何表情。但這時劉伯溫猜出老朱的心思,並且嚇得臉色慘白,不敢動筷子。老朱看了看劉伯溫說到;“劉愛卿哪裡不舒服嗎?”於是劉伯溫說自己身體有恙,希望徐達可以送自己回去,朱元璋批准了徐達送劉伯溫回家。

兩人在回家的路上走著,徐達不解的問劉伯溫為什麼回來的這麼早。於是劉伯溫對徐達說:“皇上的菜都是有寓意的,這幾樣菜就是大家的催命符呀。”

首先上的菜為魚翅燕窩,寓意飛鳥盡、良弓藏。其次是兔肉和狗肉,寓意狡兔死、走狗烹。



說完之後徐達也嚇出了一身冷汗,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處境危險,於是向劉伯溫請教如何避免這一命運。當時劉伯溫也告訴了徐達,以後皇帝宴請眾臣的時候,你一定要緊隨皇帝左右,千萬不要離開。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發生了火燒慶功樓事件,於是眾位大臣只有徐達倖免於難。

以上故事都屬於民間傳說,四菜一湯的傳聞相對廣泛,至於真假無從考證,但是朱元璋的鐵腕反貪卻真有其事。

至於火燒慶功樓事件,純屬小說《英烈傳》中杜撰的故事。


我是越關


我們有相當一部分人,歷史知識的普及靠的是傳說和野史,而且信以為真,就像參加了朱元璋的酒席一樣聊得頭頭是道。

但故事就是故事,說一百遍還是故事,成不了歷史,這個故事更加明顯是根據俗語牽強附會的,八成是個半吊子文人,學了段評書技巧瞎編的,故事的大概是這樣的。

朱元璋稱帝后,宴請功臣,上的菜是炒蘿蔔之類的,大家過了段榮華富貴,吃不下去,於是朱元璋上了三道肉菜:清蒸燕窩、紅燒兔肉、黿汁狗肉。

大家甩開腮幫子開始吃,結果劉伯溫一筷子沒動,藉故就要走,走前指著那幾道菜對大家說,皇帝這是在敲打我們,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幾道菜不就是指的這幾句話嗎?

這是一個Bug百出的野史,卻讓人傳的神乎其神,首先,大明立國之初,百廢待興,還沒到為儲君朱標清掃障礙的時候,朱元璋如果真的擺出這幾道菜,這不是攛掇手下起來造反嗎?還要不要治國了?要不要這麼明顯呢?你以為朱重八的情商和你這個編故事的一個水平麼?要真這麼幹,我看老朱的江山也就不穩了。

其二,以劉伯溫的城府,就算是看出來,劉伯溫也得忍著在那吃,否則他活不到大明開國啊,就這情商,還指著在那說,狡兔死,走狗烹,別說皇帝有那個意思,就算沒那個意思,劉伯溫也活到頭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首先,樓主的這種說法應該是來自民間流傳的“火燒慶功樓”事件,但這件大事史料並未記載,實際上,朱元璋的功臣也不是真的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明史》記載,廖永忠、傅友德、王弼、馮勝等是因為藍玉謀反案連坐被殺,李善長,宋濂,陸仲亨,李存義,是因為胡惟庸案被株連繼而被處斬或者流放,都是有據可查的。

話說到這,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傳說中朱元璋在這個“慶功樓”中給眾位功臣什麼菜色。

第一道:白水豆腐
第二道:燕窩
第三道:紅燒兔肉
第四道:黿汁狗肉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這些大臣估計忘了坐在桌子上的朱元璋不只是他們以前的兄弟,更是如今的天子,連居安思危都不懂,硬是沒有發現如此反差之大的菜色有什麼意思,

臣們自從跟著朱皇帝打下天下後,每天燈紅酒綠,朱門狗肉。早已經不習慣清淡的

白水豆腐”,只對後面的大魚大肉感興趣,朱元璋因此也打下了最後的決心,他要幹掉這些腐化墮落的驕兵悍將,淮西勳貴了。

劉伯溫一直對朱元璋知之甚深,看到菜色後心裡一琢磨,不好,這不就是“飛鳥盡,狡兔亡,走狗烹”嗎,看來朱皇帝要開刀了。所以他

皺著眉頭沒有敢動筷子。果然,眾臣工喝的醉醺醺後,朱元璋帶著沒動筷子的徐達和朱元璋離開了慶功樓。頓時,樓上火光四起,這些不聽話的功臣被朱元璋一把火全體報銷。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朱元璋的確對功臣下手挺狠的。

明史記載,明朝34個功臣名將,朱元璋殺掉30個,活到朱元璋駕崩後的只有耿炳文,俞通淵,郭英三個,且都是朱元璋的後輩。

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對朱元璋大殺功臣有過這樣的評價:“胡惟庸、藍玉之流“不學無術,器小任重”,犯錯誤後理當被處罰,但朱元璋僅僅由於少數人的跋扈,就認定隱藏著奸黨,只憑幾句口供就牽強附會,“株連者四萬,失侯者二十,周納深文,亦云慘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知道各位看官滿意嗎?


電視劇裡看歷史


朱元璋從一個農民坐上了皇帝,從一個被人看不起的放牛娃到讓人敬仰的九五之尊,不得不說朱元璋還是有能力的,但是也離不開一直追隨他的將士們,然而就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朱元璋就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他在想,朱棣打得過那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嗎?朱標斗的過那些城府極深的文官嗎?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禁出了一聲冷汗,之後決定為後代清除障礙。其實朱元璋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將誰賜死,而是宴請大臣吃了一頓飯,意在試探。

尤其是朱元璋發現跟著自己打江山的那些將軍一個個都開始腐敗,驕奢淫逸、魚肉鄉里,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做事從不考慮後果。這天正好是馬皇后的壽誕,朱元璋在大殿裡宴請那些功臣。

在大家就坐之後,朱元璋先是吩咐下人上菜,先後上了炒蘿蔔、炒韭菜、兩大碗青菜、蔥花豆腐湯。結果大臣們全傻眼了,看著這四菜一湯,一個個都沒有食慾,都摸不清朱元璋要幹嘛,有的還小聲叨叨,唯有劉伯溫在一直觀察朱元璋的臉色,並揣摩這些菜的寓意。

朱元璋讓大臣們放開吃,不用拘束,結果大臣看到這些菜都沒胃口,只有少數幾個人下筷子,朱元璋便看出來這些人早已不再是當年能吃苦的時候了,隨後朱元璋又命令下人上了葷菜,分別是燕窩魚翅、紅燒兔肉、燉狗肉,最後還上了一壺美酒,大臣們一看,不用朱元璋講話,拿起筷子就開始吃了,然而劉伯溫一直觀察朱元璋的臉色,發現朱元璋面如土色,自己也非常緊張,坐在傍邊的徐達發現劉伯溫不對勁。

下桌之後徐達問劉伯溫剛才怎麼回事?劉伯溫回過頭指著那一桌子菜說

“我們必死無疑”,徐達連忙問為什麼?劉伯溫說道:“這些菜全都蘊含著寓意,炒蘿蔔代表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炒韭菜自然是希望能夠長治久安;兩碗青菜是希望大臣們兩袖清風,蔥花豆腐則是希望大臣們公正廉明。然而這些菜卻沒有人吃,唯獨幾個人吃了幾口,後來上的葷菜,有鳥、兔、狗,分明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此時的徐達早已經滿頭大汗,並問道怎麼樣才能不讓陛下起疑心,劉伯溫說唯有常伴陛下左右,讓他對你瞭如指掌,但是陛下之心實在難以琢磨,聽天由命吧。

後來朱元璋的確大殺功臣,但是像火燒慶功樓之類的肯定是後人撰寫的,只是朱元璋的確為了鞏固政權,犧牲了不少開國功臣。


天宇粑粑


朱元璋有很強的逆反心理,做事容易衝動,腦門一熱,脾氣上來,偏要和你作對。劉伯溫學過心理學,對朱元璋做了準確的心理分析,激了他一激,朱元璋本來想殺人,氣得就不殺你就不殺你就不殺你。嘿嘿,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