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人類發展學家貝蒂·哈特與託德·雷斯利博士,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

研究人員將42個正常家庭按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同分為3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專業人員家庭。

從孩子7個月開始,研究人員每一個月拜訪家庭一次,每次1小時,持續了兩年半。

在每次的拜訪中,研究人員把在孩子面前發生的所有對話都用錄音機錄下來,並對孩子的行為做了書面記錄。

等到孩子4歲的時候,他們將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後,發現:專業人員家庭的孩子會聽到4500萬詞,工薪家庭的孩子會聽到2600萬詞,福利家庭的孩子只聽到1300萬詞。

這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兒園,但那時他們詞彙量的差距,已高達3200萬。

這42個孩子表現各異,是因為他們的單詞量構造了不同的大腦。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當這些孩子3歲時,專業人員家庭孩子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了1100個,而福利家庭孩子詞彙量只有525個。研究結束時,他們的智商分別是117和79。

如果你看過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的話,就會對這個實驗感同身受。

7歲的時候,有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讀《金融時報》,因為他有股份。他們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平民家庭的孩子,在這個年紀尚且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意思。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詞彙量差距,導致的認知和行為差距。

那麼怎樣提高孩子的詞彙量呢?

多跟孩子碎碎念


詞彙是在交流中產生的。從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他就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了,出生後,他們更是渴望跟媽媽面對面的交流。

我們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可以跟她說:“伸胳膊,穿袖子,穿上上衣釦釦子。”

早上孩子起床後,用媽媽音,給孩子說:“小寶寶,起得早,睜開眼,咪咪笑,咿呀呀,學說話,伸伸手,要抱抱。”

外出時,當寶寶的導遊,看見啥說啥,孩子聽到的詞彙越多,她的認知越豐富,對大腦的刺激越多,就越聰明。

我當時就是這樣跟涵涵整天碎碎念,結果她八個月的時候,就會叫我們家裡的人了,一歲八個月的時候就會揹我之前跟她說過的那些童謠了。

所以,語言是在交流中產生的,和孩子你來我往的對話才是兒童大腦發育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

不能簡單地把孩子丟給 iPad 和電視機去教育,再昂貴的早教機器人,再專業的音頻,都無法成為同伴,它們不具有社會屬性。

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不是你給他買了多麼高級的早教機,而是他頭腦中的詞彙量。

除了愛和積極關注意外,我們給孩子最不昂貴的東西——有溫度的、互動性的語言,將變成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陪孩子親子共讀


無論是成人之間,還是成人跟孩子之間,日常對話所需的詞彙,也就5000個,最常用的只有1000來個。

而語文成績的差別在這5000個常用詞之外。而思維能力的差別也取決於詞彙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那麼日常對話之外的詞彙從哪裡獲得呢?閱讀中。

我之前在親子閱讀群裡做分享時講過,2歲之前,給孩子讀繪本,其實就是以繪本為媒介,跟孩子說話,看到啥你就說啥。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比如,一本低幼的繪本,你完全可以直接把上面的文字讀出來,讀的時候加上動作或者表演。

看似很簡單的句子,卻也包含了,我們在跟孩子交流時,不會用到的詞語,比如“單調”。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再比如:撲稜撲稜這個詞我們平時親子對話中肯定很少用。如果我們在講繪本的時候,給孩子一邊講,一邊做出蝴蝶扇動翅膀,撲稜撲稜的動作,這就是可理解性的輸入。

孩子不但認識了這個詞,還明白了它的意思。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再比如:油亮亮的綠樹葉,平時也不說吧。

當然,如果天氣好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感受下油亮亮的樹葉和蝴蝶撲稜撲稜地扇動翅膀,那又是不一樣的刺激了。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總之,刺激越多,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越多,越能促進大腦發育。

再昂貴的早教機構,都替代不了父母陪伴和親子閱讀的力量。

把說話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小孩子們都像個話匣子,有時候他們還特別喜歡給爸爸媽媽展現自己的小杰作。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是有非忙不可的事兒,最好能聽孩子說完。這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表達力,還能促進孩子的表達欲,表達完了,還能親子交流。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還有就是我們院長上完NLP課程後,教我的一招,他說,你以後有孩子後,可以啟發他多說,秘訣就是不停地問“還有呢?”,直到孩子回答沒有了。

我就經常用這三個字,啟發涵同學多說。

你會發現,孩子的邏輯思維跟表達力真的會越來越好,因為語言要說出來,肯定要組織語言,想讓別人聽明白,肯定要講求說話的邏輯。

所以,說,可不僅僅是說,它還能鍛鍊思維。

因此,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差距,真的不僅僅是3000萬的詞彙量,還有他們說話的方式。

即:互動性的交流、親子閱讀中的說,還有讓孩子多說。

貧富家庭之間差的不僅僅是3千萬詞彙,還有……


有一句話說得好:有些孩子不是贏在了起點,而是他們生在了終點。你拼命追,拼命追,終於可能會達到他的起點。

但還有一句話說是,你這輩子成為富二代是無望了,但你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富二代。

我沒有想過讓孩子成為富二代,但我知道的是,現實就如同紀錄片《人生七年》裡所展現的那樣:

如果不努力,我們將難以打破命運的輪迴,上層社會的孩子,通過努力達成了既定的目標,有了受人尊重的職業和社會地位,家庭美滿,不用為生計發愁。

而社會底層的人們很快就當爺爺奶奶,但是自己的孩子很少有可上到大學的,只能做一些服務型的工作,並且經常與失業掛鉤,如果沒有優越的社會制度,他們的處境是很堪憂的。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首先從詞彙量的積累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