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羅玉波


普通人家,幾乎沒有停屍一年再下葬這種事,但在帝王家,這太平常不過了。慈禧停屍一年這算短的了,她皇家的老前輩孝莊太后可是足足停了幾十年屍。

停屍時間過長的,要麼是因為沒有下葬的條件,要麼是因為葬起來很為難。還是拿孝莊為例,康熙之所以讓老祖母停屍那麼多年,不是沒條件葬,也不是不想葬,而是不知道該怎麼葬。孝莊生前有遺願,死後不想和皇太極合葬,但按照祖制,她又應該跟皇太極葬在一起,康熙很糾結,很為難,只好把屍體擺在那裡,日後再說。

但慈禧死後一年下葬,並不存在沒條件葬,或者難葬的問題,純粹是因為需要時間。

為什麼需要一年時間呢?

最重要的一點,慈禧為此應該感到很欣慰,她死的時候不是失權者,相反有極高的威望,這從她死後二十二個字的徽號就能看出來。根據中國古代尊稱法記載,慈禧徽號之尊貴、之隆重,史上沒有第二位女性可與之匹敵。

就是無冕女皇,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最高統治者。

雖然慈禧死的時候,清廷已到了敗亡的邊緣,但怎奈讓她趕上了將亡未亡的“好時候”,這一點決定了她可以從容地享受死後的哀榮。

簡單說,無冕女皇的葬禮馬虎不得,需要花時間精心且隆重地準備。

換其他帝王或者掌權的女主,即便精心準備,可能也花不了一年的時間,但慈禧的葬禮真需要這麼長時間。

因為這是個事事講究皇家奢華排場的女人。

因為死得突然,除了她的陵墓早早就修了,算是在她死時勉強能用外,其他的一切事項都需要花時間現籌辦。帝王級的金絲楠木大棺材要準備吧,數量讓人不敢想的陪葬品要規整、蒐羅吧,隆重葬禮所需的龐大葬具需要精心製作吧——總之,極致的奢華不僅是金銀珠寶堆出來的,更是大量的時間堆出來的。

第二點,慈禧死的時候雖“恰到好處”,但也是多事之秋。別忘了,光緒就死在她前一天,雖然是傀儡皇帝,但光緒在民間的聲望不錯,況且監國攝政王載灃還是他兄弟,所以再怎麼忽視他,一場說的過去的帝王葬禮還是需要的,而且還得葬在慈禧前頭。

所以先籌辦1909年5月間的光緒葬禮又佔用了一些時間。

另一點也是不言而喻的,慈禧和光緒的葬禮也不宜靠得太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

第三點,小皇帝溥儀要登基,他爹監國攝政王載灃要抓緊時間儘量把朝局掌控到自己手裡,這是個複雜且有難度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精力。說白了,當時前臺的執政者最關心的不是老佛爺何時下葬,而是掌權。所以,慈禧的葬禮得適當地朝後挪一挪。

據說,載灃當時不僅想把慈禧的葬禮往後挪,還有意剔除葬禮的浮費部分,但在葉赫那拉家族的強勢反對下,本就沒有硬手腕的載灃最終妥協、讓步了。

要不,慈禧的下葬時間可能還會晚,也沒有那麼奢華。

第四點,慈禧是個很迷信的人,一生迷信黃道吉日。想當年發動辛酉政變,進京的日子是千算萬算的,1901年從西安返京,進京的日子也是如此。到了下葬這兒,當然更不能含糊了,一定要挑個黃道吉日。

就這樣,結合主客觀因素,操辦葬禮的親貴最終給慈禧定了這麼一個日子,1909年11月5日起金棺,經4天行程,9日歸葬東陵。

其實,自宣統元年七月間的佛教萬靈節,慈禧的葬禮就已經非正式地開始了。監國攝政王載灃以小皇帝的名義,給慈禧置辦了一個紙質大駁船,駁船上堆滿了紙紮的太監宮女、文武百官、日常擺設和食物。

先拜祭,然後一把火燒光。

這大概是讓生前侍奉慈禧的一切人等提前去陰曹地府打前站吧。

11月5日,慈禧的葬禮正式開始。光緒葬禮那天,晴空萬里,慈禧葬禮這天,陰雲密佈。據說因為時間一再推遲,送葬隊伍中不少都顯得不耐煩。

尤引人矚目的是抬金棺人數,未出城前是八十四人抬棺,這是能夠通過城門的最大人數;出了城門則第一時間將抬棺人數增加到了一百二十人。

前行者是監國攝政王及諸王公貝勒及貼身侍衛、軍機大臣等,後為騎兵一隊,再後為載著帳棚及行宮用具的駱駝隊等。

駱駝隊的後面是傘隊,這些萬民傘皆是庚子年慈禧由西安迴鑾時,百姓恭送的,安葬後要全部燒掉。

傘隊的後面是蒙古勇士,其後是誦經喇嘛,最後是鑾儀衛隊,執祭器佛幡旗幟等等。

整個送葬隊伍中有幾處很顯眼:一處是慈禧生前使用的皇家轎輿也在其中,這也是要燒掉的;二處是送葬隊伍中的幾個大太監,李蓮英也在其中;三處是送葬隊伍的最後還有穿紅衣扛砍刀的劊子手,這是鎮場子的;四處就是規模龐大栩栩如生的紙人陪葬軍團,紙紮的洋鬼子都有,十分地震撼瘮人。

因為無處不在的警察以及軍隊,慈禧金棺所過之處,家家閉戶,秩序井然,絕沒有喧譁絮亂之象。其間發生的一件事足能說明此點,慈禧生前紅人、直隸總督端方拿相機拍照,閃光燈閃白煙讓隆裕看見了,事後直接被擼掉了,罪名大不敬。

直隸總督尚且如此,何況普通老百姓。

秩序如此井然,所以說,送葬隊伍臭氣熏天是不可能的,這種說法是民間對慈禧的一種不滿宣洩,是變相地在罵慈禧遺臭萬年。

當然,那麼多駱駝牲口,還有隆裕特意為慈禧準備的滿漢全席等等可能已經變質變味的食物,送葬隊伍中可能存在異味,但到處都是牲口糞便,甚至說有屍臭,這明顯是不切實際的誇張之詞。

慈禧的屍體是不會腐爛的;牲口的糞便也是有人及時清除的。

唯一無法清除的是慈禧留在民間的臭名聲。

但客觀地講,在當時,慈禧在北方的名聲並不怎麼臭,南方人罵她、恨她的多,尤其是廣東。

歸葬的細節在此不多說了,最後再說一點。慈禧葬入東陵後,葬禮還有一個環節,請慈禧牌位回紫禁城。

對載灃來說,這是個苦差事,得磕好幾百個頭。


黑句本


1908年,光緒帝死後的第二天,慈禧留下“女人不幹政,太監不擅權”的兩條遺言,病逝,享年74歲。


然1909年,慈禧才被葬在河北省遵化市的定東陵。莫名其妙,出殯當天,送葬隊伍之內,惡臭不斷,簡直熏天。

是慈禧的屍臭,還是其他?

慈禧屍體倒是沒發臭,那時正處於11月份,北京氣溫低,加上放置於金絲楠木之內,完善密封。20年後,孫殿英重啟時,看到慈禧面容栩栩如生。


值得一說,慈禧死於痢疾疾病,死前很長時間都在拉肚子。不停地腹瀉,早已把肚子裡的食物殘渣和一些水分排空。

種種因素疊加,慈禧屍首未腐,也未臭。所以,屍臭不是臭味來源。而這來源於龐大的隊伍以及貢品。

慈禧的葬禮是豪華的,從出殯起,連連轟動全國,外國佬見了,歎為觀止,很給清政府漲了臉。

從紫禁城到定東陵,足足走了五天,送葬隊伍人數萬人以上,被徵調的馬車、牛車等幾千輛。走在最前面的是引幡隊,他們帶領的是由紙紮成的紙人兵馬,宛如真的,滲人。其中還有扛著槍的外國佬,雄赳赳。


走在之後的是護衛隊,有幾千人,他們旌旗蔽日,刀槍如林,氣昂昂。然後才是抬棺隊伍,幾百人輪流換,最後是文武大臣。

為滿足外國友邦的好奇心,特地搭建觀禮臺,途中設有簡篷,配備專門的翻譯官,現場直播,當場講解。

量世界之物力,結吾陰世歡心,無疑,轟轟烈烈……

總結起來,人多、牲畜多、路長、規模大,所以,走到哪裡,哪裡臭氣熏天。牛屎、馬屎、騾子屎,遍地開花。

據說,為彌補庚子國難慈禧狼狽西逃亡,特地為此準備上滿漢全席,放在龐大的嬌子內,供老太太品嚐。時間久了,自然有味兒!

葬禮熱鬧,但陪葬品也不弱,各種奇珍異寶,什麼翡翠西瓜、白菜,什麼玉石,什麼珊瑚樹,什麼珍珠。價值約是三年的財政收入!堪稱世界之最!


慈禧的葬禮規模大,陪葬品豐厚,自然需要時間準備,還需要選擇黃道吉日,修築人流大的道路,要讓老太太安穩上路,不是嗎?

另外,慈禧遺旨:隆裕太后和載灃掌控朝政大權。但這兩個主事人做事畏手畏腳,一時半會沒個好點的主張。

所以,慈禧太后時隔一年才出殯下葬。


非常茴香豆


東陵大盜孫殿英當年盜掘慈禧墓時一邊扒慈禧的褲子一邊說著不可描述的語言,甚至之後的很多記載說慈禧雖然已經死了20年,但樣貌依舊栩栩如生,那時候雖沒有福爾馬林這樣的防腐液,但慈禧的棺材是“水不能侵入,蟻不能穴”的金絲楠木做的。

雖然無法考證當年慈禧墓被盜掘時,慈禧樣貌是否栩栩如生,但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皇家御用的金絲楠木棺材的確有防腐的作用。

既然有防腐的作用,那慈禧下葬之時,大街上瀰漫的臭味就不應該慈禧遺體散發出來的,並且,即便慈禧誤國誤民,那也不至於一個屍體腐爛能讓整個送葬隊伍變成臭氣熏天的。

1908年,光緒皇帝去世以後,第二天,囂張不可一世的慈禧也隨著去世,關於光緒皇帝的死因,近代的考古學家在檢查完光緒的屍骨以後,確認光緒是被毒死的。而慈禧的死卻是正常死亡,但死後將近一年之後才下葬,這是為何?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慈禧生前就是窮兇極奢的代表人物,是晚晴最會享受的女人,據史料記載,在1897年這一年慈禧太后就用掉了十幾萬個蘋果,平均每天400多個,按她的說法,蘋果的香氣既能附著於身上,又能對皮膚好。

在1894年,慈禧60大壽的這一天,她為自己準備的生日禮物加起來耗費了國庫三千萬兩白銀,這讓本來國庫空虛的清朝更是赤字累累,因為這畢竟不是小數字,乾隆時期整個收入也就五千萬兩白銀。

慈禧為了滿足自己辦生日慶典的願望,甚至在朝堂上提出預算方案,讓邊防開支減少四百萬、刑部拿出五十萬、戶部拿出五百萬、內務府拿出五百萬、減少宮廷開支、增加稅收,反正是湊足了算。

當時朝中大臣紛紛提出異議,認為這些費用都是保障清朝正常運轉的費用,不能隨便挪用,以防戰時不備,而慈禧一怒之下說出:“誰讓我生日一天不高興,我讓他以後天天不高興”。

最終,慶典的籌備計劃在軍機大臣、禮部的指導下有條不紊的籌備,從皇宮到頤和園的沿途幾十里布置的氣派無比,戲樓、景觀臺的夾道都裝飾一番,非常隆重。

然而就在慈禧的慶典有條不紊的籌備過程中,北洋艦隊突遭襲擊,而慈禧修建的頤和園所需的資金有很大部分是挪用了海軍經費,最終我們都知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敗。戰爭攪亂了慈禧的慶壽計劃,後來慈禧沒臉面再大肆舉辦了,就下令取消了原來的沿途景點工程,最終的慶壽計劃在寧壽宮黯然度過。

慈禧過慶壽時,感覺很委屈,認為戰爭打亂了她的計劃,有一陣子總是悶悶不樂。

由此可見,慈禧活著的時候,對於傳統禮節很是重視,在她看來,凡是古人留下的禮制都要重點操辦,對於皇室最注重的葬禮,那絕對是不能有半點馬虎的。

雖然古代的皇帝在登基時就開始建造陵寢,但對於生前就十分講究排場的慈禧來說,顯然時間還是不夠用,1908年慈禧去世,直到1909年11月9號才舉行葬禮,這中間間隔一年時間,主要就是為慈禧的葬禮選一個黃道吉日。而在下葬當天送葬隊伍臭氣熏天的原因,其實不難解釋,慈禧的葬禮搞的聲勢浩大,再加上路途遙遠,肯定需要馬匹或者其他牲畜來幫忙託運,牲口可不管下葬的是誰,從皇宮到定東陵,基本上是一路的糞便,那味道……與慈禧“遺臭萬年”的味道很相似。


小小嬴政


1908年11月15日17時,慈禧太后在儀鸞殿病逝。慈禧死了,大清的頂樑柱倒了!整個朝廷陷入了慌亂與茫然之中。一方面擔心國事,一方面又要考慮國葬。還不是一個人的國葬,而是兩個人的,因為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

慈禧臨終遺言不許後宮干政,不許太監干政。然而慈禧卻留下了侄女太后隆裕太后高於攝政王載灃的體制。載灃對於慈禧又感恩又鬱悶,感恩的是自己的兒子溥儀成為皇帝,自己還被立為攝政王,鬱悶的是攝政王名不副實,而且自己的哥哥(不同母)光緒皇帝當得很憋屈和窩囊,死得很蹊蹺。光緒是嫡母生,而載灃卻是庶母生的,他很擔憂自己的未來。不過,當然最大的是事就是安葬慈禧。

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

慈禧生前驕奢淫逸,大講排場,死後也要大肆操辦。早在她生前就給自己建造陵墓了,然而慈禧死的突然,陵墓並沒建造好。這都需要時間。

另外載灃的大肆操辦,也是為了感恩慈禧,更是為了掩蓋自己對未來的擔憂。用大肆操辦來塑造新朝新氣象,塑造清廷的威嚴,從而震懾同情革命黨的民眾。

厚葬就需要準備各種老佛爺生前喜愛的各種寶貝,有的甚至需要從全國各地來尋找。

還有一點就是下葬需要黃道吉日,選黃道吉日的目的除了心理得以安慰外。也是為清朝能長治久安,以期得到列祖列宗甚至上天的保佑。

歷經將近一年的準備工作和挑選日子,才在1909年11月9日,大張旗鼓地安葬了慈禧。

出殯當天,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福垊需要說明的是這臭氣熏天,並不是屍臭。原因有三:

第一、慈禧死於痢疾並且是下午五點,這就導致其腸胃基本排空,不存在腹內食物的腐爛。

第二,慈禧死於冬天,天寒地凍更讓屍體保存更久。

第三、清朝成熟的屍體防腐技術,要知道屍體防腐技術早在兩三千年都有,到了清朝這種技術就更加成熟了。

第四、慈禧的棺木為最珍貴的金絲楠木,封閉性非常好,莫說是水就是空氣都進不去。

而且福垊有證據的,在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盜竊東陵時,打開慈禧的棺槨,慈禧竟然栩栩如生,猶如活著一樣。以至於傳出了士兵甚至孫殿英給慈禧來個了生死之交傳說的。

那送葬隊伍怎麼會臭氣熏天呢?

第一、人數眾多、路途太遠、棺槨過重、葬品很多,會導致送葬隊伍過於勞累。雖然是冬天,但也難免有大量的汗臭味或其他體味瀰漫。

第二、還是因為陪葬品過多,就使用大量的牲口拉運。牲口也累得出汗,更何況牲口可是會隨地大小便的。還有就是送葬隊伍,也會在荒郊野外解手的。

第三、隆裕太后為慈禧送葬準備的滿漢全席的及大量的祭品,在遙遠的路途上會變質,其氣味也會摻雜其中。

其實要福垊說,臭氣熏天倒不至於,因為畢竟這些氣味在路途中會散開,之所以說臭氣熏天還是因為大家對慈禧的深惡痛絕!於是心理上也就有了慈禧遺臭萬年的心態。

耐人尋味的是,陪葬慈禧的新軍紙紮為慈禧下葬增添了一點兒現在特色,但最終成為大清朝掘墓人的也正是紙紮的真人——新軍!兩年後,武昌起義爆發,大清朝滅亡!


福垊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可是合在一起說,有了一種難以言狀的噁心。

慈禧為什麼時候一年才下葬,為什麼送葬當天臭氣熏天?聽著好像是慈禧屍體臭的不能聞了,慈禧剛死一年沒下葬就已經遺臭萬年了。


事實上,慈禧的屍體沒有在下葬前腐爛。證據有三:

1,慈禧下葬後的20多年後,孫殿英帶領部隊炸開慈禧墳墓,把她從墓穴中拖出來。據士兵們回憶,慈禧的屍體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當然,屍體的栩栩如生和壁畫的栩栩如生不是一回事,屍體的栩栩如生,僅限於有個人樣而已!

2,慈禧的死因是感染痢疾桿菌導致嚴重炎症,繼而引發心肺衰竭。這種死法的特點是,身體水分大量排出體外,對屍體防腐有很好的效果。當然了,以當時的科技水平,防腐貌似不算太難。

3,知事曾參觀過慈禧住過的避暑山莊,據說慈禧的老公精盡而亡後就挺屍在楠木宮殿之中,一個多月居然沒有腐爛,於是慈禧可以從容的處理八大臣的“謀逆”案件,發動“祺祥政變”。而慈禧,也享受到了類似待遇,長期裝殮在楠木棺材中,防腐效果槓槓的!(防腐效果超好的楠木棺材)

巧的是,慈禧的親兒子同治帝載淳,死的那叫一個慘,還活著就爛的沒有人樣了。沒辦法,雖讓管不住自己下半身呢!八大胡同是你這樣的皇帝能去的嗎?你以為你是老百姓啊!

更巧的是,慈禧的嗣子光緒帝載湉,時候很多年被挖出來一點都沒爛。原因很簡單,在他的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砷元素,真慘啊,砒霜當飯吃,能不死嗎?

慈禧的下葬推遲了接近一年,這不是特例,這是普遍現象。

作為清王朝最尊貴的女人,慈禧的功績,絲毫不亞於乾隆和康熙。我們一直說康雍乾是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是清王朝最輝煌的一刻。但仔細分析發現,慈禧的功績一點都不比他們差。康熙做到了平三藩、收臺灣、打擊俄羅斯、壓制噶爾丹;乾隆做到了平定大小金川、攻擊緬甸、平定喀爾喀入侵西藏。慈禧的戰績貌似更輝煌——平定太平天國、平定捻軍起義、平定陝甘回亂、收復新疆、擊敗法國侵略者、回絕意大利侵略企圖,這些妥妥的民族英雄啊!

慈禧在1860年清王朝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清朝,挽救了滿洲貴族,功勞大大的有。因此葬禮規格不能低,所以這讓侄女隆裕太后和侄兒攝政王載灃很糾結。如果葬禮水平高,是不是要比康雍乾更高?如果低一點,能不能低於慈安等一般後宮女人的標準。一旦有爭議,那就可能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類似的是,輔佐兩代帝王的孝莊太后,康熙愣是讓她在外停靈37年之久。慈禧才停靈不到一年,已經很夠意思了。

慈禧送葬隊伍的臭味,從何而來?

慈禧的送葬隊伍,是一支數萬人的龐大隊伍,中間還有數千頭騾馬作為動力源,這中間不可避免的有很濃重的汗臭味和屎尿味,這個隊伍還要行進300裡,一路上那是走到哪裡就臭到哪裡。

如果我穿越到那個時代,我願意做一個環保督察員,一枚菸頭罰款10元,一次小便罰款100,一次大便罰款1000,你算算我能賺多少錢?


歷史知事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1909年10月慈禧下葬,這中間相隔了一年,這一年當中慈禧的屍體會不會腐爛甚至臭氣熏天呢?答案是否定的,慈禧的屍體不會在這一年腐爛,所以出殯當天臭氣熏天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了。

首先我們來倒推,1928年7月,此時距離慈禧下葬將近20年了,駐軍在馬伸橋附近的孫殿英打起了慈禧陵墓的主意,後來孫殿英假借和盜墓的另一支部隊開戰的理由,封鎖清東陵進行盜掘,他們炸開了慈禧的墓室,得到了無數的奇珍異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孫殿英一夥人打開慈禧的陵墓之後,慈禧的屍體並沒有腐爛,而是光澤如初,甚至等到孫殿英等人撤退之後,清朝舊貴族來墓室重新收屍的時候,發現慈禧身上才出現一些青色的區域,生長出一些白毛,下身穿著褲子,最外面的褲子是金絲製成已經被盜取了,上身裸露。

從這件事可以得出結論,慈禧下葬的時候,屍體並沒有腐爛,而是保存的很好,但是所謂的臭氣熏天也是有出處的,比如,民間特別痛恨慈禧,所以得知她死後一年才下葬,就傳出她臭氣熏天的消息,以此解心頭之恨,再加上民國初年街頭藝人的加工,各種各樣的版本就流傳開來了。

中國古代對於屍體的保存是很有一套的,而近些年出土的古代陵墓,有很多屍體下葬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還是完好如初,更何況窮奢極欲的慈禧呢?最早的時候,人們對屍體的保存,多是製作成乾屍,像木乃伊一樣,很容易保存,後來有了更好的條件,比如,在下葬之前,用大量冰塊進行保存屍體,慈禧的屍體很多時候就是這種方法,而下葬之後,就有更多的方法進行屍體的保存了。

那麼,為什麼慈禧在死了一年之後才被下葬呢?這就和當時的情況分不開了,慈禧在死之前,提前結束了光緒皇帝的性命,然後指認溥儀作為新的大清皇帝,但是溥儀只有三歲,這時候掌權的實際上是攝政王載灃,但是清朝已經內憂外患,又遇到皇帝和實際掌權者去世,繼位者年幼,所以更加風雨飄搖,慈禧的葬禮也就一直往後拖。

除了這些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慈禧生前的遺囑,慈禧在去世之前就預定好了自己的葬禮,要求十分豪華和奢侈,對於此時的清朝,一時之間無法拿出這麼多的錢,而且也需要籌劃,需要準備的時間,所以才拖了一年之久。

看一下,這張圖就是榮壽固倫公主。

後來由於榮壽公主的催促,攝政王載灃才火急火燎的下葬慈禧,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奕欣的長女,深得慈禧的寵愛,不過她能夠得到慈禧的喜歡肯定不是因為長相,不信看看圖片就知道了,經過榮壽公主的催促,慈禧的葬禮開始隆重的舉行。

葬禮那天,街上人山人海,幾百個人穿著特製的衣服輪流為慈禧抬棺材,還有專門修築的看臺,供外國人觀賞,光出殯這一項,就持續了好幾天,為了準備棺槨,一年之內在雲南砍伐了大片森林,遴選合適的木材,並且耗費巨大運到北京,其次,加上噴漆等等程序,耗費達120萬兩白銀,這還不算幾十號人才能抬動的陪葬品,其奢侈程度如此,屍體的防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慈禧生前禍國殃民,死後也要帶走大量珍寶,還耗費人力物力舉行奢侈的葬禮,雖然出殯當天沒有臭氣熏天,但是她的名聲在後世一直都是臭氣熏天。


無筆史官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5日17點),統治大清48年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74歲。到了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攝政王載灃才把老佛爺下葬在遵化市菩坨裕定東陵。問題來了,為什麼要等到一年後才下葬?慈禧屍體能保持一年不臭嗎?下面我就這兩個問題逐一分析一下。



▲慈禧

為什麼要等到一年後下葬?

慈禧死時,她的外甥光緒帝死在了她的前一天,也就是說大清一下子死了兩個“皇帝”。此時國家需要確立新的皇帝,慈禧死前選擇了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做繼承人,由於溥儀此時剛剛3歲,載灃被任命為監國攝政王。

慈禧和光緒同時死了,大清必須先立國君,溥儀第二天登基,載灃主持儀式。立了皇帝才能有名譽上的溥儀發號施令,實際都是載灃一手操持。

此時帝、後的屍體暫且放在了一邊,這邊忙著登基。於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臣們紛紛迎立新主子,誰還顧得著舊主子。一邊喜氣洋洋,一邊冷冷清清。這樣一來激怒了一個人,她就是清朝的最後一個公主——榮壽公主。她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從小一直跟在慈禧身邊,慈禧很喜歡她,榮壽公主很有本事,她一看這情況,大罵載灃“老佛爺你們還管不管?別看你兒子當了皇帝,信不信我廢了他!”載灃被罵的沒脾氣,他知道榮壽公主是慈禧生前最寵信的人,只好打腫臉充胖子,舉全國之力也要為慈禧辦個轟轟烈烈的葬禮。



▲醇親王載灃

如何才能顯示出來排場呢?這就是從細節入手,攝政王載灃怕別人議論自己,加上慈禧生前有交代,葬禮不能太寒酸,這樣一來就不能短期間完成下葬的工作。

其實有這樣先例。當初朱元璋稱帝后,明陵沒修好時,馬皇后就死了,老朱先把馬皇后放到了地宮,等修好後才下葬的。還有順治帝的母親——孝莊文皇后,死後37年才下葬,也就是說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放一年屍體不會臭。

載灃短時間不能完成浩大的工程,只好把慈禧先放到地宮,用冰塊保存起來。回頭先安葬了光緒。這些都需要時間,慈禧推遲一年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道是“好飯不怕晚”。慈禧的葬禮要比光緒的隆重的多。畢竟慈禧國內、國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慈禧的棺材木料,來自於雲南的森林,僅運輸就花了3個月,費用幾十萬兩白銀。棺材做完後,刷了49遍油漆。弄好這些後,抬棺的槓夫就千餘人,從北京抬到遵化,那時沒有汽車,全靠人抬,其實可以用馬拉,但是載灃要的就是排場。



▲榮壽公主

槓夫每班128人,分成十幾班。廣練習就用了10天,直到棺木上放碗水,走起來水不溢出為止,這些都需要時間。

從北京到東陵,要走六七天,途中的道理要闊修,防止棺材太大過不去,所有樹木用綢緞包裹起來,每隔一段距離要修一座臨時住所,為棺槨提供臨時放的地方。做完這些都需要時間,一年才下葬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有人說了,慈禧過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熏天,這都是無稽之談。慈禧屍體用冰塊冷凍在地宮裡,根本就不腐爛,哪來的臭味?

拜託用腦子想想好不?慈禧葬禮準備了近一年的時間,花了120萬兩白銀,消耗如此驚人會做不好防腐工作?

事後證明也是無稽之談,過了19年後,也就是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慈禧陵墓裡的寶貝時,發現慈禧屍體完好,面目栩栩如生,口中含著一顆夜明珠。打開棺槨一下子嚇跑了士兵。由此可見,慈禧下葬時並沒有腐爛。



▲慈禧葬禮

我們看看前朝防腐是如何做的?宋朝趙匡胤是死後是灌水銀防腐,這效果相當不錯,據說當年洛陽盜墓賊黑漆臉盜他的陵墓時,期間是北宋滅亡後,時間經過了190年,趙匡胤屍身不腐。他扛起趙匡胤屍體,趙匡胤口中噴出了一口水銀,恰好噴到了他的臉上,隨後用水就清洗不掉。這是黑漆臉的名字的來源。由此看出,水銀防腐是通用方法,清朝不會不懂這些技術。慈禧灌沒灌水銀不得而知,假如沒灌,我認為清朝有更好的防腐技術。

康熙把他的奶奶孝莊太后放了37年,孝莊很愛孫子,目的就是守著孫子不離不棄。康熙不可能讓心愛的奶奶腐爛變臭。這於感情上說不過去。



▲東陵盜寶

那時防腐都能達到不腐爛,慈禧放一年就臭了,這不是噁心慈禧嗎?最關鍵一點就是,慈禧為何選擇次年10月份下葬呢?此時天高氣爽,天氣不冷不熱正合適,不會產生異味,能考慮到的因素,朝廷高官都想到了。這事關政治影響問題,沒人會如此粗心大意讓慈禧臭味滿天,你覺得呢?


綜上所述,推遲一年下葬,是為了顯擺,是為了表示清朝對慈禧尊崇。既然如此,所有難題都解決了,防腐更不在話下。下葬有臭味是憑空想象出來問題。是為了噁心慈禧。


秉燭讀春秋


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是不是感覺時間非常長?其實這在清朝已經算是非常快了。有些清朝皇后、太后要等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下葬。而那些草草入葬的嬪妃,雖然下葬速度比較快,但是安葬的陵寢、陪葬品也都非常簡陋,甚至顯得寒酸。

反觀慈禧,就不一樣了,雖然在死後一年就被安葬,但其陵墓之講究,陪葬品之奢華,及出葬時場面之壯觀,是清代前朝皇帝都無法比擬的,更不要說之前的皇后、太后了。如果乾隆在天之靈知道了此事,估計也要跳起來痛罵慈禧敗國,好好修理慈禧了。

那慈禧為什麼能這麼快,還如此奢華隆重的下葬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吧。

一、咸豐死的早呀,1861年就掛了,所以,慈禧可以提前準備自己的陵寢。

慈禧和慈安的陵墓於1873年開建,兩座陵墓共花費500多萬兩白銀,其中慈禧陵花費277萬兩白銀。但慈禧並不滿足,要超越慈安陵墓的級別,於是在慈安去世後,下令奕劻、榮祿重修陵墓。兩個馬屁精為了讓慈禧高興,自然不遺餘力,到1899年,陵寢的重修費用已經達到了150多萬兩白銀。保守估計,整個陵墓完工,總消耗至少在500萬兩以上了。直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才終成大作——慈禧的墳頭不長草木,光禿禿一片,也是有趣。

二、慈禧在生前就已經開始蒐集天下稀世珍寶準備做陪葬品了。

慈禧的陪葬品數量之多,在清朝也是空前絕後。她的棺底鋪了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頭部上方放置翡翠荷葉,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的一顆珍珠如同雞蛋大小,據說值1千萬兩白銀以上。嘴中含了一顆價值連城的超大夜明珠。身穿金絲禮服。腳下放置了粉紅碧璽蓮花,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等寶石器物,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200多枚。身旁放置27尊金、寶石、玉、翡翠雕佛像,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棺槨內還放置了8尊玉駿馬、18尊玉羅漢等物。慈禧身上覆蓋一件綴滿珍珠的陀羅尼經被。最後,棺槨內還被倒入了4升珍珠和2200塊寶石。

慈禧的棺槨也是從雲南花費了數十萬兩白銀,運送到京城的上好楠木。慈禧屍身及陪葬品放好後,封閉棺槨,據說在棺槨外面刷了四十多層金漆。金漆除了保護棺木之外,也起到了一定的密封防腐作用。

據說,慈禧的這套葬品,價值上億兩白銀。對比一下,北洋水師最貴的軍艦鎮遠艦,造價也不過142萬兩白銀,可以建造多少艘了。

三、慈禧生前是清朝最有權勢的人,死後,其侄女隆裕成了權勢人物。

正是因為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在榮祿等大臣主張薄葬的時候,隆裕卻堅持厚葬。於是,除了慈禧生前蒐集的珍寶以外,還要繼續蒐集陪葬寶物。

同時,隆裕還要求禮部選定下葬吉時,制定葬禮禮儀,挑選和訓練出葬時的人員,整修從北京到菩陀峪定東陵的近300裡道路,選定和建造中途休息的驛站等等。

埋葬慈禧的所有事情,能夠在其死亡1年之內完成,已經是神速了。如果沒有隆裕的干涉,慈禧被草草埋葬或者停棺數年都很有可能。

慈溪的出葬過程,也是非常的奢華。

除了數量龐大的用來焚燒的紙兵、紙車馬等物之外,還有數隊的長矛輕騎兵、駝載物品的駝馬隊、各類僕役,以及隨同的皇親貴族、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等,有近萬人之多。

送葬隊伍的核心當然是128名抬棺的槓夫了,他們共分三組,每組128人,輪流抬棺;還有儀仗隊1628人;隊伍最前面有64位引幡人。

慈禧的整個葬禮過程,據傳,花費也達到了將近150萬兩白銀。

這一整套下來,可以看出慈禧在清末的權勢、影響力和奢侈程度了吧。國難當頭,清朝面臨滅亡之際,慈禧還修建如此豪華的陵墓,使用如此眾多的奢侈陪葬品,舉行如此大規模的葬禮,其腐朽程度可見一斑了吧。這還不包含其生前大修園林、生活奢侈浪費的花銷。

如果能將這些花費都節省下來,投入國防、教育和民生,相信清朝不會這麼快滅亡,近代的中國也不會遭受如此之大的恥辱。

至於慈禧的送葬隊伍“臭氣熏天”的原因,即不是慈禧的屍體散發出的,也不是駝馬隊的排洩物散發的。

因為慈禧的屍體是經過防腐處理的;棺槨外面還刷了很厚的漆,起到了密封作用;再加上當時是1909年11月份,冬天已到,氣味也很難大範圍的發散。

而駝馬隊的排洩物,及送葬人員在途中產生的穢物,也都是有專門的僕役負責隨時清理的。當時的送葬隊伍,每隊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隔,這個間隔就是用來清理馱馬排洩物的空檔。其實,想想也容易明白,送葬隊伍中有很多皇族貴戚、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讓他們從滿地便便上走過,成何體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估計禮部官員的腦袋已經不保了。

慈禧送葬隊伍之所以“臭氣熏天”,是慈禧所帶來的清朝即將滅亡的腐臭味,也是慈禧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的味道!


奕天讀歷史


最近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死後近一年才下葬,到出殯時屍身嚴重腐爛,送葬隊伍所及之處盡皆惡臭熏天。

然而與之矛盾的一種說法則表示,慈禧安葬多年後,孫殿英盜掘皇陵時扯出了慈禧的屍體,見其屍身完好,光彩依舊,並行了不軌之舉。

對照兩種說法,顯然是極為矛盾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前後兩種說法均為謠傳,但卻很容易被人們接受:因為,大家太恨慈禧了!

儘管慈禧已經故去一個世紀,但她的聲名卻早已狼藉,被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在大家心中,無論是慈禧屍體腐爛不堪,還是遭受軍閥凌辱,都是罪有應得,恨不得拍手稱快。於是,很多人沒有興趣辨別真偽,在屏幕前暗自叫好便是了。

不過,拋開個人情感不談,還是得好好分析下事情的真相。畢竟,即便是叫號,也得弄個明白不是。

慈禧去世於1908年11月中旬,那是北京的氣溫已經不算高,收斂入棺後,倒也不易腐爛。加之棺槨較為嚴實,封閉性較好,其屍體倒也不至於迅速腐爛。這一點,在孫殿英盜掘慈禧陵墓時的情況中便可證實。

不過,傳聞中慈禧屍體絲毫未腐爛,出棺時栩栩如生,那就是有些誇大了。在停屍期間,屍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依然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

慈禧的屍體擱置了長達近一年的時間,從幾乎跨越了四個季節,肯定是具有腐爛變質的問題。

不過,儘管屍臭是存在的,由於棺槨的封閉性很好,也人們在外面所受的影響不會很大。那麼,送葬隊伍又為何發臭呢?

其實,這是網絡上的一種誇大。按照當時的衛生條件,送葬的隊伍從北京到清東陵,一路上風塵僕僕,眾多役夫聚在一起,身上的汗臭便已經夠人忍受的了。另外,由於心理因素,總會覺得擱置了一年的屍體會發臭難聞。

至於慈禧死後近一年才安葬,主要是因為光緒、慈禧相繼去世,清廷著實自顧不暇,十分慌亂。又加之皇家喪禮繁縟,需要準備各項陪葬品及籌辦各種事務,慈禧晚於光緒下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夕陽下的晚楓


慈禧活著禍害天下,死了遺臭萬年,這真是報應不爽。

1908年11月15日,慈禧死了。前一天,她剛送走了年輕的光緒皇帝,立了年幼還在吃奶的宣統皇帝,因此很多人認為光緒是被慈禧毒死的,這老妖婆可是真狠。


據說慈禧死前最後一句是:打我以後,不要讓女人干政!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過慈禧這話怎麼聽著怎麼彆扭,這是打自己臉嗎?

由於宣統帝溥儀還在吃奶,所以慈禧指定溥儀的老爹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慈禧的喪事自然就由載灃主持了。

載灃很感激慈禧,不然自己也當不上攝政王,兒子也當不上皇帝,他深知老佛爺生前鋪張浪費,死後必須風光大葬,不然人家會戳自己脊樑骨,說自己沒良心吧?

慈禧為什麼死後一年才下葬?

載灃的想法是好的,但當時面臨一個問題,慈禧的陵墓還沒有完全修好,豪華葬禮也需要花時間準備,於是載灃決定等等,等一切就位,再讓老佛爺下葬,這一等就是一年。

一年後的1909年11月9日,載灃決定給老佛爺舉行奉安大典,把棺槨運往定東陵下葬。

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馬蘭峪,距離北京有240多里路,路況還不錯,但由於喪葬隊伍太過豪華,慈禧的棺槨太過沉重,240裡的路程竟然用了整整5天5夜!

送葬隊伍為什麼有詭異殭屍?

慈禧的送葬隊伍豪華到什麼程度?語言難以形容。

大清的所有皇室、高官全部跟著一起送葬,加上儀仗隊、軍隊足足有數萬人,光是給慈禧抬棺的就有好幾百人——慈禧的棺材太沉,必須幾十人輪班抬,否則會把人累死。

送葬隊伍中還出現了詭異而驚悚的一幕,一大群用紙糊的大臣、太監、宮女,和真人大小一般,表情僵硬可怖,排成整齊的隊伍像殭屍一樣前進,看起來十分嚇人。這些東西被稱為“紙紮”,最後是要被燒掉,讓他們一起下陰間,繼續伺候慈禧太后的。

送葬隊伍為什麼會臭氣熏天?

最令人不解的是,送葬隊伍中居然傳來陣陣臭氣,燻的送葬人和圍觀群眾忍不住捏住鼻子,不敢呼吸,這又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是慈禧的屍體腐爛發出的臭氣,這個說法不靠譜,因為20年後東陵大盜在盜掘慈禧陵墓時,打開慈禧棺材後發現慈禧仍然“栩栩如生”,至少沒有腐敗;而且慈禧棺材用的是當時最好的金絲楠木,做工是頂級水準,密封性極佳,即便屍體略有腐敗,臭味也散不出來。

實際上,臭氣來源於送葬隊伍中的牲口。

送葬隊伍中有大量拉車的騾、馬、牛和駱駝,這些畜生可不講衛生,一路邊走邊吃,邊吃邊拉邊尿,拉完尿完也不沖洗,那個臭味……如果你去過牲口棚就知道臭味的威力——再想想這個隊伍裡的牲口可不止一頭兩頭,而是上百頭。

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忍受著難聞的臭氣走了5天5夜,終於抵達定東陵,完成下葬儀式,慈禧終於入土為安,只是她想不到20年後又來了一群男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