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為什麼是佛教的聖物?

衰默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 佛教 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 情深似海 。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豔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像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佛教認為“六塵”,因世間充滿“六塵”,故把人世間稱為“六塵”。由於“六塵”的汙染與幹攏,人世間又充滿著慾望與競爭,使人們難以班門平靜,難得潔淨。這種情況與“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的佛國淨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進入佛國,必須遠離塵世,遁入清淨的空門,專心修佛,消除汙染與幹攏。“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特別屬性與人世間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已不受塵世的汙染的願望相一致,保持潔淨,以便順利進入淨土佛國。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

蓮花在佛教中是清淨、聖潔、吉祥的象徵,特別是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來比喻諸佛菩薩出於世間而清淨無染。

從網上一些資料來看,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蓮花代表世界的本原之一 在佛教的宇宙觀中,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而水則是四大中最重要的元素,荷花是水的代表符號。 由於荷花代表宇宙的本原,所以,佛的寶座一般都是蓮花構成的。甚至在寺廟佛像的石雕臺座上,都雕有蓮花的圖案。這是告訴信徒,佛是從世界的本原上,向你揭示真諦。

2、蓮花喻示不染世間的煩惱 蓮花在佛教中象徵涵義極為深廣,其中一條就是因為蓮花生長在沼澤汙泥之中,但出淤泥而不染。如佛陀就被稱為“人中蓮花”,喻示著佛陀不染世間的煩惱憂愁,宛若蓮花不著水。又如《雜阿含經》卷四中,就以大自然花來比喻解脫的聖者,雖然生於世間而沒有染汙執著。 普渡眾生 的佛皆是腳踩蓮花或端坐於蓮花之上,每朵花都是洗盡慾念的純真,給你聖潔的 啟 示。 此外,袈裟也稱為蓮花衣、蓮花服,乃取蓮花清淨無染之義。在《釋氏要覽》捲上中說:“袈裟名雜染服……又名蓮花衣,謂不為欲泥汙染故。”

3、蓮花代表 極樂世界 《阿彌陀經》中記載,極樂世界的人民都是從蓮花中化生,所以極樂世界又被稱作“蓮邦”,如在《觀無量壽經》中記載,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安座於寶蓮華,在眾生命終時,手持蓮臺來迎接眾生。

4、蓮花象徵佛教的教義純潔高尚 蓮花因其潔白高雅,還象徵著佛教的教義純潔高尚。《化嚴經》說,大蓮花有四義:在淤泥不染,如法界真如在世而不為世汙;良性開發,如真如良性開悟,眾生若證,則自性開發;為群蜂所採,如真如為聖眾所用; 有香、淨、柔軟、可愛四性,如常、樂、我、淨四德。觀音菩薩就來自於《妙法蓮花經》中的《普門品》,這部經對蓮花稱讚有加。認為花必有蓮因含萬行,果圓萬德。


學佛說


蓮花,又稱荷花,在《詩經》中也曾被稱為水芙蓉。蓮作為花中君子,一、它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二、它象徵著清亷。蓋"青蓮"者,諧音為"清亷"。三、它象徵著愛情。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稱之為"並蒂同心"。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如此等等。蓮花,也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高雅與太陽。

蓮花,更象徵著純淨、純潔,所以它常作為宗教、哲學的象徵物,尤其是成為佛教的聖物。蓮花作為佛教的聖物,一是因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蓮花當時是印度的國花。二是據傳,佛教中的很多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三是釋迦牟尼佛作為佛教創始人、佛祖,在他圓寂後,眾佛弟子把他的塑像與蓮花合在一起,讓其端座在蓮花之上。表示:其一,因為蓮花在佛門中代表清淨、無染、光明、自在和解脫之意;其二,蓮花代表著清淨,佛祖座在蓮花上同樣代表著莊嚴、清淨。其三,引導修行人應該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依照佛祖的教導去學習佛法,發菩提心。

此後,蓮花就成了佛教的聖物。十大佛弟子與五大菩薩圓寂後,也端座在蓮花之上。至今,人們對佛的敬仰、崇拜,也往往通過對蓮的衷情、仰慕表達出來。有兩首流行的歌曲曲名就是:《來生願做一朵蓮》、《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玉堂行佛人


蓮花是世界上唯一聖潔的花。出於泥而不染塵汙,花驕而不豔,花落有籽,籽落有藕,生生不息。與其說是佛教選擇了她,不如說她是佛教的蓮花足。




善緣4


其實蓮花不僅是佛教的聖物,也是歷史早於佛教的印度婆羅門教的聖物。比如婆羅門教認為,創世神梵天,是從毗溼奴肚臍中長出的蓮花中生出來的。

佛教誕生於印度,從婆羅門教中吸收了很多元素——包括對蓮花的崇拜。所以佛菩薩往往坐在蓮臺上。

在佛教中,蓮花象徵著清淨無染的佛智慧。蓮花生於淤泥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徵著佛智也是從汙濁的世間誕生的。離開世間就不會有清淨的佛智,所謂煩惱即菩提。

《華嚴經》中說“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蓮花從水中生出來,卻又離開了水面,不著於水。所以要修成佛道,就要在世間修行,甚至在魔境中修行,而不是出世修行,但又不能執著於世間的種種慾望煩惱。

不過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印度佛教說的蓮花其實指睡蓮,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荷花。不過佛教傳到中國後,由於中國荷花多,蓮也入鄉隨俗成了荷花。



夢露居士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豔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像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臺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淨化自我,不受汙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豔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淨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讚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託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係。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採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


菩提佛語


佛門慣用象徵表法。比如平常見到的佛像,都是中間一尊佛,兩邊兩個菩薩。華嚴三聖,西方三聖,皆是如此。佛代表本體,二個菩薩分別代表解行和慧行。定慧等持方證佛道。

蓮花同樣如此。蓮花根入泥表入世,為“有”,花開水上表出世,為“空”。花、葉、根共一體,空有是一不是二,空有一如。這是佛門的世界觀。

那種抨擊佛門是遁世之人,其偏面性,就好比只看到了蓮花開在虛空裡的“花”,而未看到其深植於淤泥的根和果一樣。以出世心作入世心,用蓮花作比,再形象不過。

世事好比淤泥,如果人沒有決絕的醒覺之心,很容易就被染汙、同化,成為一體,而蓮則不然。它不離淤泥,甚至還以這種染汙為“營養”,自成別具一格的高潔(花)與豐盈(蓮藕)。

它札根於汙濁卻越脫於染境,成就超凡脫塵卻又始終沒有脫離母體般的大地。佛視眾生為如母眾生,成佛要到人間來成,恰如蓮花之於大地和淤泥的深情。

所有植物中,花開自是結果時,“因”“果”同時閃現的怕是隻有蓮花了。蓮花代表了佛門的因果觀:因果同時。


菩提月滿西樓


【一】蓮花所代表的精神、品格恰恰與佛教的追求一致。

蓮花象徵著聖潔、純潔、美麗,是真善仁的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蓮花從生長的環境、生長的過程到生長的結果,都與佛教追求的修行相應和。

淤泥代表著汙濁的世間、世間的種種煩惱、慾望,要脫離苦海必須修行。

清水代表著佛教追求的善,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蓮花代表著聖潔、美麗,是佛之極樂世界的淨土追求,也是悟空一切的佛果。

【二】蓮花的生長過程代表了一切眾生修行的過程,也是佛教倡導的修行。

佛教對於教化世人、緣度世人,它所倡導的主要思想就是修十善業,通過修十善業,消除業障,消除種種前世惡業,積德累功,悟空一切,最終脫離六道輪迴,進入佛的境界。

佛較的哲學思想就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空,由六根感知的色聲香味觸法六識也是空。要求修行者以空的思想去悟空的境界,證得真正的佛果。而修行最主要的就是修十善業,戒貪嗔痴三毒。

從蓮花的生長到蓮花的盛開,都很好的詮釋了佛教思想及其倡導的修行。

【三】蓮花結蓮子而再生,代表了佛教的輪迴思想及不滅思想。

凡夫眾生不修行,不能常修善業,沉溺於貪嗔痴三毒,妄生種種煩惱,只有像蓮花一樣,經過在汙濁中修行,悟道而常修善業,度惡業,最終達到佛的境界,往生淨土,達到寂靜涅槃,進入不滅狀態,脫離六道輪迴。


美日美嗑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

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徵。


青島小曼搞事情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的無數劫中,便已經修持佛果。

在九十一劫前,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曾以蓮花供養燃燈古佛,霎時間蓮花飄散緩緩落地,釋迦牟尼佛所供養的蓮花紛紛落在身上。燃燈佛以蓮花授記釋迦牟尼,未來成佛印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因此,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後,便是腳踩蓮花,東南西北各行九步,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口中喝道:“天山地下,唯我獨尊”。

事實上,蓮花之所以成為佛教的聖物,與蓮花本身的特性有關。《愛蓮說》中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恰恰與佛教所提倡的身在俗塵,超脫輪迴的理念相同。佛教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慾望,有各種各樣的孽障阻塞了人們的心靈。就像淤泥圍繞在蓮花周圍一般。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貪、嗔、痴、愛、惡等情緒就是圍繞在我們心靈上的淤泥,只有勘破這些雜障,將這些情緒從心裡上拂去,還心靈的本性和空靈,勘破世間種種迷霧,便能修成正果。

所以蓮花這種出淤泥,卻能心靈中不然塵埃之物,就成為佛教理念的承擔物和寄託。每一個修持佛教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如同蓮花一樣,不論伸出何地何時發生何事,都能保持靈臺的清靈。


應作如是觀


蓮花又叫荷花,大江南北都喜聞樂見的潔淨漂亮的一種花朵,生長於水上,每年的夏天開放,許多人把它和佛教聯繫在一起,有人認為蓮花是佛教的聖物之一,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其實背後有著深刻的佛學宗教色彩。

蓮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源於佛教中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佛教誕生於古印度,那裡是一個天氣很炎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甚至達到50度,印度四季常見的花便是蓮花,釋迦摩尼佛降生前本是天上的菩薩,後來投入摩耶夫人懷中,白象入胎,最終誕下的時候時候,百鳥群集,漫天佛樂,沼澤之內突然開出一朵極大的蓮花,將佛祖承託在上面,佛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一天就被稱為浴佛節,佛祖的出生與蓮花可謂結下不解之緣。自此之後,釋迦摩尼佛長期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諸多的佛經中,也出現過上千、上萬次的蓮花記載。在佛教文化中,蓮花代表清淨、智慧,是源於古印度愛蓮的一種風俗,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菩薩、供養人都會腳踩蓮花,寺廟大殿的柱礎、須彌座、佛臺也會做成蓮花樣,它是佛教的聖物之一。

在山西,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廟即晉城青蓮寺,它始建於北齊距今有1500年的歷史,這座寺廟裡藏有唐代、宋代彩塑,佛像便是端坐青蓮之上,而青蓮寺更是晉東南一帶最有名的佛教文化中心,蓮花的影響可見一斑。

亦文亦物團隊原創出品,關注看更多有趣、經典、實用的傳統文化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