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落地,醫藥板塊市值兩日蒸發逾2000億元,主題基金能否頂住壓力?

带量采购落地,医药板块市值两日蒸发逾2000亿元,主题基金能否顶住压力?

近日,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城市帶量採購預中標結果出爐後,由於中標藥品降價幅度超出預期,醫藥上市公司市值在2個交易日(12月6日-7日)蒸發逾2000億元。與此同時,下半年醫藥主題基金單位淨值也出現不同程度調整。

醫藥板塊市值蒸發

多隻持倉基金淪陷

12月6日,醫改重大措施“4+7”帶量採購政策落地。此前,市場預期降價幅度在30%-40%。但從預中標情況來看,中標價降幅超過60%的有6家,部分品種降幅甚至超過九成,引起市場擔憂,A股醫藥板塊整體受挫。

截至12月7日收盤,醫藥板塊多隻個股回調。其中,樂普醫療、普利製藥、健帆生物等8只醫藥個股跌停,40只個股跌幅超5%。近兩個交易日,整個醫藥板塊市值蒸發高達2374.36億元。

那麼,醫藥股的集體下挫會給多少主題基金帶來影響?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上述當日跌停的8只醫藥股三季度共被393只基金和10只社保基金持有近6億股。其中,還包括今年備受機構資金青睞的眾多ETF。

由於年內A股市場大幅調整,導致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全線下跌,而醫藥板塊主要受到今年7月份行業疫苗事件影響,個股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具體來看,上半年醫藥生物指數以3.11%的漲幅排名市場第二。但自下半年以來,受外圍事件等因素影響,醫藥生物指數回調幅度較大,以-22.97%的漲幅排名倒數第二。整體來看,年內醫藥生物指數以-20.57%的漲幅排名行業第七,僅次於食品飲料、銀行、休閒服務等行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醫藥股近期集體下挫主要是由於機構大福減倉,而本輪帶量採購政策的落地則成為導火索。

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帶量採購可以降低中間環節成本,對患者來說,有利於獲得低價且高品質的藥品。同時,利好以技術驅動的醫藥企業,利空以營銷驅動的醫藥企業。其影響將持續到帶量採購進入常態之後,且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報陸續驗證之後才能結束。”

年內醫藥股大調整

主題基金先揚後抑

今年以來,醫藥主題基金經歷了“過山車”行情。

上半年,醫藥主題基金憑藉醫藥板塊的強勢補漲,業績一路高歌猛進,長期跑贏大盤,有7只主題基金出現在上半年業績排行榜前十。比如,富國精準醫療、中歐醫療健康C、富國新動力、匯添富醫療服務等。同時,這些主動權益類基金明顯跑贏同期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醫藥板塊上半年大幅上漲主要由龍頭股帶動。具體來看,市值位居醫藥板塊前列的個股中,恆瑞醫藥、愛爾眼科、智飛生物、片仔癀等個股上半年股價漲幅均在40%以上。

但好景不長,下半年以來,上述行業龍頭股價回調,大部分個股紛紛下挫。受此影響,醫藥主題基金淨值大幅回撤。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該類主題基金淨值最大回撤幅度達到40%以上。但富國精準醫療、上投摩根醫療健康等績優基金還是扛住了這波下挫潮,年內單位淨值增長率保持在5%以上。

目前,醫藥主題基金年內業績出現分化,最優基金與最差基金的單位淨值增長率差距高達50%以上。三季報顯示,已有部分前期強勢的醫藥龍頭股遭基金大幅減持。比如,樂普醫療、恆瑞醫療三季度分別遭332只基金和361只基金減持超5000萬股。

韓瑋向本報記者表示:“本輪醫藥股的大調整會對醫藥主題基金淨值帶來明顯回撤,但也給建倉錯殺的醫藥股帶來機會。”

挖財基金投研總監郭華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和長期都對醫藥板塊謹慎觀望,目前醫藥板塊估值依然有下降壓力,在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情況下,不建議投資者倉促佈局。雖然本年醫藥股利潤可能未充分反映降價影響,但是對於未來藥品價格持續下降的擔憂,是本輪醫藥股被大幅拋售的核心邏輯。”

帶量採購影響行業

未來投資機會在哪

自國內首隻醫藥主題基金匯添富醫藥保健於2010年成立以來,中信醫藥指數累計漲幅達64.4%,同期滬深300累計漲幅11.64%。而年內接連曝出的醫藥熱點事件,致使整個醫藥板塊和主題基金持續備受業界關注。對於是否該繼續配置醫藥股,業內人士眾說紛紜。

郭華山認為,今年醫療醫藥行業黑天鵝事件不斷,從疫苗到體檢,再到帶量採購,每個子行業都經歷了重大風險事件。目前來看,醫藥行業還處於風險不斷釋放的過程中,暫看不到配置價值。

韓瑋則不這麼認為。他表示,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醫療保險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趁醫藥股大幅回調,長期配置醫藥主題基金必將取得非常不錯的收益。

上投摩根醫療健康基金經理張一甫表示:“從醫藥指數角度,降價大勢已成,行業形勢並不算好,但這個‘形勢不好’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大概率是各個行業的普遍現象,之前市場反應偏樂觀,近日估值持續下行趨勢,當前已迴歸到比較合理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行業差異化足夠大、公司類別足夠多,仿製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仿製藥降價空出的醫保額度會由更有臨床價值的品種填補,同時,國內消費的基數和深度也蘊含著較多醫療個人消費的投資機會。”

對於本輪醫改措施帶來的調整,郭華山認為,帶量採購將倒逼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努力開發創新藥,而非一直依靠國外專利藥品保護期到期申請仿製專利藥。“帶量採購全國推廣要2-3年的時間。首先,未來兩三年藥品招標價格大概率會繼續下降;其次,此次招標會導致藥企根據自己的生產成本開展價格戰;再次,因為時滯性影響,藥企受帶量採購影響降價後,利潤增速也將持續走低。目前,醫藥企業盈利增速放緩才開始。未來,仿製藥企業將持續面臨降價,毛利率持續下降,利潤增速下降,估值不斷下殺。”

展望後市,興業證券認為,依據主動型醫藥主題基金的最新市場展望,最具配置價值的細分主題為創新藥和仿製藥。從個股所屬細分子行業及概念主題來看,績優基金對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醫療商業偏好更顯著,對中成藥的配置偏好相對較低。

國際金融報記者 夏悅超

带量采购落地,医药板块市值两日蒸发逾2000亿元,主题基金能否顶住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