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使農民自動回村生產糧食?

f紅望


怎樣才能使農民自願回農村種地?這是個老大難問題,也許好多人都記得包產到戶開始。那時農民的嘴都合不攏,有一小塊地也要種上收拾的乾乾淨淨。每一粒梁都捨不得丟掉,那時農民雖累但高興。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家家殺豬宰羊的。過年也是多買幾個禮炮,多放點開開心心。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對生活的忽然富有而高興對未來也充滿了憧憬。那時的村裡年輕人也有出外打工的,可那時沒有在家種地的洋氣。為什麼收入,也許打工一年不一定抵過在家種地的收入。所以那時的農民無論怎樣都會種地,只有閒時才出去。可雖著打工工資增加,糧價低迷農民心涼了也改變了打法。放棄種地而遠出打工,一個甚至是全家出走。現在農村水泥路,破防危房政府補貼蓋新房。房子敞亮院落大水泥路直通公路,可以說住的行的都很不錯。可人們就是不在願意種地,無論怎樣說農村有發展有前景。可前景在哪發展又在哪,眼看著種地的百姓年年盼發展盼繁榮盼好日子可農民還是原來的農民。只是吃飽穿暖大房寬擴路,而農民兜裡沒錢是事實。農民眼看著城裡人老了能享受工資安度晚年,在看看自己勞累終生而死只要能咬動豆腐能動就得幹活。因為不幹活不動你就吃不到嘴裡,有病吃點止痛頂藥堅持。有人說農民傻怎不知去醫院治療去醫院看醫生,可農民心裡最清楚一進醫院家底翻。住了院就得回到解放前,農民是真的窮怕了。因為窮和命一樣,沒錢就沒了命。有命沒錢也更難,有人說那有那麼嚴重也許咱都看到從苦時過來的老人。他們對沒錢沒梁最有感想,錢寧可放著也不去花糧食一粒也要放嘴了吃了。因為他們知道來之不易,窮的可怕。說怎麼叫人回農村甘心情願種地,那就是改變農村的窮經濟。農民老來不在受苦也就是到老了有個保障,安度晚年。種地就如城市上班一樣,要成為養家餬口的職業。假如種地和城市上班的一樣收入多,到老有保障再累農民也會願意種。說白了就是得給農民種地一個希望而不是失望。



敖漢人的生活


種田的成本太高了。我們這隻種一茬。一畝水地打六百斤麥子,一斤一塊錢,利潤就是六百塊錢。從秋天開始勞動。秋季翻茬,犁地,一畝,八十塊(僱傭別人的機械)。拉糞三車,一車二十塊錢。三車六十塊。第二年種田,翻犁地帶種田一畝一百二十塊錢僱傭機械)。種子三十五斤到四十斤,2.5塊/斤,得八九十塊錢。化肥尿素二十斤,二銨三十斤,磷肥一百斤。化肥總合為一百伍拾多塊錢。還得打亂七八糟的農藥得五六十塊多塊錢。

之後澆水一天,水費二十塊錢。耙耱一天,僱傭機械,一畝五十塊。後期澆水一天。拔草兩個月。收割一天。打碾一天。(僱傭機械一百塊錢。)

你們算算,這裡還不包括自己的人工工錢。如果想種地的大神歡迎來種田。

2000年以前還得去農業公社幹義務勞動,我家五口人,每年必須幹夠一百二十個義務工。幹多了沒獎,幹少了罰款,每個工得罰十多塊錢。哪時候,我到外面打工,每天只給五塊錢的工資,但老闆都不自道,拖欠工資,從來不發,只讓幹活。


草原狼


在全球糧食產能過剩,糧價低迷的背景下讓農民自動回村種地,這個提問是不太現實的。

要想農民回村種糧,就得大力扶持農業。踉美國一樣加大對農業補貼,可美國農民少啊,農民才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而中國有幾億農民,國家能拿出這麼多錢來嗎?提高糧價?那麼問題又來了,你把糧價提高一倍,農資和其它商品也踉著往上漲,甚至提高二、三倍。種田還是賺不了錢,農民還得出外打工賺錢養家。再就是工廠停工、房產停建,城裡沒工打了,農民也就自然回家種糧了,可這樣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就停滯了,這個辦法就更不現實了。

年輕的不願意留在村裡種田,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孩子入學難,看看農村,還有幾所小學?你總不能為了留在家裡種田而耽誤孩子讀書吧!

要想讓農民自願回村生產糧食,就得讓農民種田有一定的收入,能滿足家庭的日常開支,還得讓孩子在村裡有學校上學,農民才能安下心來生產糧食,眼下要做到這些,還真不太現實。



三農新視界


為什麼非要想辦法讓農民回村種糧食呢?既然農民認為在城市、在工廠做一點苦力活,甚至做一個保母都比當農民強,收入都比種糧食強,說明在城市、在工廠最辛苦的工作,最低的待遇都要遠比當農民種糧食強,那何必非要想法讓他們回去種糧食呢?既然要想法讓他們還去當農民,那就也別把他們當農民看待,在心裡也把他們當城市人、當職工人看待。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確保他們的晚年不用再靠勞動才能活命,增強他們的抗災抗病能力,讓他具備培育下代的經濟能力。讓他們除了勞動,也能享受那些非農民之人的那些待遇。如果農民種糧食,也能象上班人那樣可以適應現在社會的生存,還有誰願意拋妻棄兒,背井離鄉到他鄉去打工度日呢?


一生好人2262


怎樣才能使農民自動回村生產糧食?這個確實是現在非常難的一道題,歸根到底,還是種田不賺錢,才導致的必然後果,所以要想廣大農民重新回農村生產糧食,必然先從增加農民的收入和保障各項制度開始。



一、增加種糧人的收入,可以體現在糧食收購價及種地補貼上,讓回農村人能活的下去,並且能有出路,重回種地能致富的信心。

二、增加農民的各項福利,就近能上學、就醫,出行交通方便。切實減輕農民的生活負擔,讓種地能成為一個光榮的職業。


三、在農村每個地區,都有特色產業,要保證農民的最低收入水平。種出來的東西,賣的出去,也能賣個好價錢。

以上三點就是小編的願景,但願我們的後輩不會向我輩樣,為了生活,四處奔波打工,夫妻分居。能夠在居住地農村,踏心的幹著農活,不愁吃穿用,享受家庭的溫暖。農村再沒有留守的老人及兒童,農村欣欣向榮,為了建設更漂亮的家鄉,個個卯足了勁,幹頭十足。家家都有頂樑柱,家家都奔上了小康。希望這樣的農村生活,早一天到來吧!這樣我們的農民才算真正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壞男人2576


一、把生產資料價格下降50%。

農業生產資料化肥、種子、汽柴油、電費、抽水費、機械工作費用下降50%,土地流轉租金下降50%,讓農民有利可圖。

二、加大糧食及三農補貼。

把農業、農民、農業綜合補貼標準提高100%,採取“多予少取”的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糧食,調動農民留鄉從事農業積極性。讓農民敢於在農業方面投資、投入擴大再生產。對農民購買農機補償,繼續加大補貼。

三、鼓勵農民適度規模種植,引導農民機械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鼓勵農民適度規模種植,搞機械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發展,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落後,生產力低下,生產成本高,人均幾分地根本不賺錢。



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田水利設施有的還是五十年前興修清淤、疏浚的,必須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抗旱排澇設施能發揮作用。讓農民旱澇保收。


長江老農


首先明確一點,這個問題提的有點大,不準確!現在不種糧食的農民畢竟是少數,不是所有的農民都不種糧食了。

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有的農民不願意在村裡種糧食了。

第一個是因為投入大,收入低。現在農民種糧食,什麼人工、籽種、化肥、農藥、田間管理等等都是成本,投入了這麼多,但是收穫後糧價卻很低。有時候再遇到颳風下雨、旱澇災害,辛辛苦苦種一年糧食不虧本就不錯了,還能指望著掙錢?



第二個是因為種地太苦了。小焦是90後,相信很多跟我年紀一樣大或者比我年長一點的朋友很多都種過田,那叫一個辛苦啊。不僅白天在田裡勞作,回到家還得翻曬糧食,勞動強度是相當的大。很多農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因為種糧食而得了一身病。

第三個是因為城市比農村繁華、發達。很多到城市裡發展的好的農村人,回到農村之後就感覺農村實在太荒涼了,方便、繁華、發達等等什麼都比不上城市的。所以他們就願意就在城市裡,不會想著回去種地了。



很多人不願意在農村裡種糧食大概主要就是因為這三個原因。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讓這些人回到村裡去種糧食呢?

第一個是要讓種糧食能掙到錢。現在很多農民就是因為種地不掙錢才到城市裡去發展,如果能進一步降低農民種地的投入成本,同時能夠讓農民賣糧食再多掙一點,我想留在農村裡種地的農村人會多一點。


第二個就是要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種地那麼累那麼苦,很多農民都覺得這是個幹不了的活兒。所以,80後不願種地,90後不會種地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果能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讓種糧食變得不再那麼辛苦,我想種糧食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第三個,就是要加快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多村子人越來越少,村子顯得越來越荒涼,就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不到位,要水泥路沒水泥路,要網絡沒網絡,自然是留不住人的。如果基礎設施能跟上,種糧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第四,要打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很多農民不是不願種糧食,而是種的糧食不能有效對接市場,導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要麼賣不出去,要麼賣不上價。所以如果能多打通幾條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讓農民種的糧食能賣的出去、賣得上價錢,我想回到村裡種種糧食的農民會多一些的。


綜合來講,要讓農民回村裡種糧食,那麼就要讓糧食能賣得出去、賣得上價錢,還得讓種糧食成為一種輕鬆的職業,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民回到農村繼續種糧食。但是我們國家的農業目前還不能達到這種程度,所以更多的農民離開了農村。而且,國家現在也是鼓勵農民進城,將土地流轉給農業大戶進行種植,所以短期內是不會出現大量農民返回農村種糧食的情況(農民工除外!)。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種田沒錢賺,不種又不捨,這歸根到底是社會高速發展的速度太快了,而引發們社會後遺症。

原先的承包到戶,每人分一小塊地,確權若干年,在當前農業全面機械化面前,顯得礙手礙腳,大幅提高機械化成本。

人力或成本的盤旋上升,使耕田成本大幅上升,原先的大社會主義人海戰術成為歷史,

消費生活成本的快速上漲,遠高於農產品的上漲速度,使土地每畝的產出貢獻越來越小,原先十畝二十畝能養活一家人,現已成為不可能,

農業機械化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而解放的勞動力應該去哪?原先十個人乾的活,現在一個人幹還富餘,這就是當前農村現狀。

現在,國家正在努力,實現城鎮化,最終,農業人口大量進入城鎮,集中大片土地適用於機械化,小塊分割的土地條框最終誚失,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土地在農民的解放中漸漸集中社會化。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也是是小農業轉型大農業的最終歸宿。




驟雨瀟湘


我們算個帳吧!農村每月生活支出,電費100元,水費20,燃料費30,蔬菜900,通信費500.(包括三口之家的手機費,網費),三口之家的養老,醫療保險費1500,孩子學雜費1000,每月撫養父母就算500,這就4500元了,4500乘12等於54000,還要算一家人的衣服坐車,人情往來,各位算算,要種多少地才能保住?????


掙扎的求生者


在家種糧食,一畝水稻一造最多產值約1000元,除去農藥約120元,肥料約160元,收割約120元,耙田柴油約30元,種子約100元,利潤400多元,還不包括平時除草,打農藥,施肥,耙田,插田,澆水,收割後的曬稻穀的人工。種稻是根本無利潤可言。在外面做一年工足以讓家裡的老年人生活得安定幸福。要想年輕的回家種糧,只有國家將糧食提高到500元一擔,並且其它物價不能上升,才有這個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