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行業“半壁江山”,比亞迪新能源這波節奏帶的太瘋狂

隨著2019年國Ⅵ排放指標正式實施以及年終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釋放,在明年補貼進一步坡退的情況下,有預測新能源市場會迎來新的一波銷量激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據近日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11月比亞迪新能源車型銷量共28739輛,同比增長123%。其中純電品類銷量為15347輛,插混品類銷量為13392輛。以此趨勢判斷,2018年比亞迪新能源總銷量或將提前完成50萬輛下線,名副其實的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導者品牌。

手握行业“半壁江山”,比亚迪新能源这波节奏带的太疯狂

從市場大局而言,由於11月整體銷量未出,據2018年1~10月銷量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86萬臺,同比增長75.6%,佔全球份額超過50%。而1~10月比亞迪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161403輛,約佔新能源整體市場銷量的20%,要知道比亞迪新能源在2018年度制定的20萬輛銷量目標,已經遠遠高於國內其它品牌。加之11月銷量,新能源累計銷量共為190142輛,也以超95%且位列行業第一的完成率交來了答卷,客觀的說明了它在混動與純電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狂攬“半壁江山”,插混領域敢問“還有誰”?聚焦到插混市場領域,1~10月份整體市場銷量為20.7萬輛,比亞迪卻以94496輛的銷量近乎獨攬了一半的市場份額,成為2018年行業內最為“亮眼的風景線”。那麼比亞迪如何用產品較為集中的“王朝”奪取了插混領域的“半壁江山”,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國內車企入局較晚,產品及產品力缺乏。此前,國內的新能源產業具有政策導向性,在國家政策支持下,2014年新能源作為新能源元年,不少傳統車企才開始向該領域轉型。而汽車作為非標準產品,製造和研發過程頗長,致使後來者很難拿出多款車型佈局市場。直到目前來看,除比亞迪外,市場上插混車型熱度較高的也只是吉利集團旗下的吉利博瑞GE以及子品牌領克01,長城WEY P8、上汽榮威的eRX5、廣汽傳祺的GS4PHEV等產品。 其二,本土資源優勢明顯,合資品牌難以逾越。近年來,大部分合資品牌車企也攜混動技術開始佈局中國市場,但在不少自主品牌的倒逼下相對收效甚微,以至於以日韓,甚至德系品牌為代表的車企將混動車型國產化的戰略提到了日程之上。但面對國家政策的扶持,本土品牌的優勢更加明顯成為主要的矛盾點。

手握行业“半壁江山”,比亚迪新能源这波节奏带的太疯狂

其三,比亞迪厚積且雄發,技術先行搶佔市場。結合上述兩點原因,比亞迪在混動車型方面的佈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遠遠早於國家新能源政策的出臺,因此才能在2014年憑藉多年經驗快速反應,佈局新能源市場及插混領域。可以看到,目前貫穿比亞迪整個插混車系的DM3技術,在經歷10年精研、三代升級之後,具有三大動力架構、兩大軟硬件升級與五大模式等技術優勢,並在平順性、動力性、經濟性、靜謐性等方面位於行業尖端,證實了其技術先行者的重要性。 EV市場“混亂”的背後,比亞迪紮下根去砥礪前行而從EV純電市場來說,新能源元年至今4年的時間裡,跨界、轉型、融合成為了行業內高頻的詞彙,互聯網、3C、快消、各大資本,幾乎所有與造車不沾邊的領域都成為了新能源的中堅力量,致使如今新能源行業中形成了以合資、自主、造車新勢力為劃分的新格局,三方同臺競技的新業態。雖然清晰,但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不免“混亂”。 話說回來,或許在新能源領域,純電汽車研發製造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引來眾勢力蜂擁而至,但是想要如比亞迪一般做到“登堂入室,步於大雅”,也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有相關部門曾表明,未來新能源產業是一個向深度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技術品質不斷升級的過程。因此不免在新能源市場中看到很多造車新勢力“有店無車”的尷尬景象,亦或是“以低價換銷量”的無奈之舉。 相比於造車新勢力,轉型過後的傳統車企憑藉造車的經驗底蘊以及對市場規律的把控,相對來說走的更穩。比如在吉利汽車支撐下的沃爾沃,曾坦言將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佔總體產銷半數以上;而北汽也是將全面推進新能源化戰略轉型的時間節點定到了2025年,力求實現市場份額的突破。若以此為基準的話,恰恰印證了比亞迪在新能源發展之路上取得了先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比亞迪一直在深耕技術品質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它憑藉24年的造車經驗以及資源整合能力,打造了純電產品的“高階孵化器”——e平臺。並依靠“e平臺”高度集成化、一體化的優勢為搭載車型賦予了強大的產品價值,以全新一代唐 EV600為例,採用622配比研製而成的更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效果顯著的整車輕量化技術以及最高15000rpm高效率驅動電機等技術加持,成功突破600km續航。再加上比亞迪精準的BMS與電池熱管理技術,還有支持80kw快充的設置等等,幾乎是集合行業標杆技術於一體。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比亞迪EV車型在e平臺技術貫穿支撐下組成的產品矩陣,能夠有效的形成對市場的強烈衝擊,並保持行業主導地位。

手握行业“半壁江山”,比亚迪新能源这波节奏带的太疯狂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之中,比亞迪還擁有著決勝市場的“大殺器”,即全產業鏈佈局。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擁有電池、整車同步製造能力的它,可以完成從元素到出行最長的產業鏈鏈條,可以說其管控的力度能夠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可以佈局核心零部件控制成本、可以合理研發設計減少冗餘成本、也可以實現產業鏈協作降低成本。言簡意賅,把這些省下來的錢或是繼續投入研發、或是補貼消費者,那麼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會快速飆升,這也是剛開啟預售的全新一代唐 EV600可以叫板特斯拉的底氣之所在。 總的來說,比亞迪引領市場的銷量增勢以及行業地位快速提升一定是有原因的,從最簡單的消費市場來說,作為自主品牌中最早佈局新能源領域的它,更能明白消費者關注的點是什麼,從而紮根消費需求,注重用戶體驗,並延展在產品、技術、服務等各個維度上。再加上它從元素到整車製造再到出行服務的全產業鏈佈局優勢,那些在新能源領域中異軍突起的“後起之秀”想要將比亞迪拉下銷量神壇,不免有些捉襟見肘。當然,我們也希望,比亞迪能夠在自身“向新而行”的主張下,作為國產乘用車品牌,更好的走出國門,獲得更為長足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