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主動收拾垃圾的習慣?

神奇巴馬


首先,孩子得有自己的空間,大到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房間,小到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書桌,告訴孩子,以後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書桌、自己的書包自己收拾整理,一個新的行為習慣開始建立。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從開始到養成需要時間和過程中每個細節的成全,及時肯定、鼓勵正確的細節,耐心溫和應對孩子有意或無意的不做為,激發孩子向好的意願,這個過程對正確行為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其次,孩子的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對象,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是無形的,也是影響最深的,孩子和父母關係越親密,模仿程度越高。

最後,教會孩子做些適齡的家務勞動,教導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終,為自己、為自己所處的環境承擔收拾整理的責任,好品質一旦養成,孩子會終生受益,將來無論到哪兒,都會成為被信任、受歡迎的人。


阿娥你好


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要從孩子的身邊做起。父母、親人有怎樣的習慣,孩子就可能養成怎樣的習慣。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比如:在孩子玩完玩具的時候,父母主動帶領孩子收拾玩具,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就知道做了,再有家裡要時時打掃,始終保持清潔狀態,掉在地上的垃圾及時清理,孩子看在眼裡,也會跟著學。我的愛人就很愛乾淨,家裡總是拾掇的乾乾淨淨的,我兒子從小就和他媽媽幹活,看到地上有柴草棍等,他馬上就會撿起來,他自己的玩具、書包總是規規矩矩的,他如今已經自己成家了,他的家也總是乾乾淨淨的。



要充分發揮誇讚的作用,喜歡誇獎是人的本性,孩子更是這樣。比如:孩子主動把雪糕袋放進垃圾桶了,我們就要說寶寶真愛乾淨,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能主動的撿拾垃圾,甚至主動打掃衛生了。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能主動撿拾垃圾,關鍵就是我們發揮了誇獎的作用,我們定期開展評選“環境小衛士”活動,孩子們拿到獎狀時可高興了,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回家管大人了:不許亂扔東西、衣服要擺放整齊、屋地要乾淨等等,好像孩子一下子就長大了。


所以說,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好習慣是誇出來的。相信你家孩子一定能養成撿拾垃圾的好習慣。


燭之光jy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有些成年人出門的時候打扮的帥氣,靚麗,但是一到他的房間臥室,就猶如走進來另一個世界一樣,垃圾滿地,衣服亂扔亂放,一派慘不忍睹的景象。

其實,仔細想想原因何在,還是得回到童年時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上。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他們在今後的成長生涯中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和優越的才藝,行為舉止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查爾斯里德所說: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穫一種命運。

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行為習慣的指引,孩子很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素養。這對家長來說任重道遠。

就拿家中最簡單的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來說,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打掃衛生,收拾垃圾的習慣呢?這裡有三點建議。

1,理念傳達到位

在家中,家長也應該像在學校中的老師一樣,傳達給孩子一種熱愛勞動,愛護衛生,人人有責的理念。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應該有這種乾淨,整潔的意識。

社會中我們常見到,有些孩子在學校裡勞動很積極,打掃衛生特別賣力,甚至是勞動班長,勞動委員,勞動小能手,但是一到家裡就把衛生搞得亂七八糟,東西亂扔,垃圾亂放,即使有垃圾桶就在手邊,也視若罔聞。

這兩種對比明顯的結果,既是學校教育不達標的結果,也是家長們育兒失責的表現。也許學校的教育純粹是為了學習環境,而不是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也許家長的失職來源於家長壓根就沒想過讓孩子動手,去維護家庭衛生。

無論哪一方面的原因,都不利於孩子關於勞動與衛生觀念,思維的形成。或許到成年後,也會照樣保持著在家中邋遢的生活作風。

2,以身作則,培養習慣

很難講,每個人都是潔癖患者,但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總歸要有一個人是保持良好家庭衛生的主要負責人,這個人一般來說,以媽媽居多。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爸爸是一個臭襪子亂扔,果皮紙屑亂扔的人,孩子很可能有模有樣的就照葫蘆畫瓢了,將爸爸的行為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從此以後家裡的兩個人都伸著臭腳吃著水果,果皮果核吐一地,就是不往垃圾桶裡扔,更別提事後他們會收拾好垃圾,出門時帶出去。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有了孩子之後,一些在孩子面前呈現出來的行為,習慣,一定要是好的一面。比如媽媽打掃衛生的時候,爸爸就要主動收拾垃圾,帶到樓下的垃圾桶裡。讓孩子的眼中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

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良好行為習慣對營造和諧,整潔的家庭環境是多麼重要。

3,形成明確的獎罰體系

在學校裡,如果孩子們表現好了,比如取得好的成績,回答問題正確,幫助別的小朋友等,老師會通過獎勵小朋友們小紅花,五角星等,喚起孩子們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方式對童年時期孩子們的行為塑造其實是非常有用的。

在家裡,這種方式同樣適用。

我們都知道,東西方國家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大的區別。東方的父母可能不願意讓孩子動手幹家務,但西方的父母可能會讓孩子通過幹家務獲得零用錢,既培養了勞動的能力,也傳達了賺錢不易的理念。

雖然有弊端,比如,容易讓孩子產生勞動和賺錢等價交換的公式,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裡。又或者,如果父母不給錢,孩子就不勞動等結果,不過,為了塑造孩子,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衛生習慣,這種方式還是可以採取的,至於其中的不良後果,可以另外的去向孩子說明,讓其理解。

身為家長,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心頭肉,不忍心看著他小小年紀就去參與勞動,或者說,我們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相信他們能夠做好打掃衛生,收拾垃圾這件事,所以,內心裡便寧願他們不做這些事。

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也許,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放手一搏,讓孩子從小就獨立自主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也沒事,我們在旁邊糾正,指導便是。

如果孩子做的好了,不僅會減輕父母的工作,難道做父母的,在此時此刻不應該很欣慰,很為自己的成功教育而感動嗎?或許,對孩子未來來說,這份獨立與能力,這種從小養成的習慣與素養,也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三人行育兒園


1、家庭小小值日生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每個孩子再幼兒園都有當小小值日生的機會,就是幫助老師做事情,表現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當小小值日生,能夠當小值日生對於孩子們來講是一件很有光榮的事情。

所以就和孩子商量,我們也要做家庭小小值日生,孩子不覺得這是一種勞動,覺得這是一種榮譽,孩子欣然接受,並且還說只有表現好的寶貝才可以做值日生,然後還充當小老師,給我和爸爸佈置任務。


2、家庭成員合理分工合作

週末我們會是家庭的整理日,先把家務勞動用紙條寫下來,然後和寶貝一起分配家務,有收拾房間、清洗衣服、做飯、倒垃圾等等。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給孩子適當的分配任務,這樣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講也是很好玩的,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

3、及時獎勵和表揚

這波操作,千萬不要責備孩子做的不好,覺得他們竟添亂,還不如不做。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對於自我的勞動存在感就很低,不管孩子剛開始做的好還是不好,都及時的表揚和誇獎,並且提出自己的希望,告訴孩子如何如何如何會做的更好。

這個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做小評判官,評價一下其他人的勞動成果,這個過程種他們會積極的參與其中!

小遊戲大智慧,歡迎關注和訂閱,一起做有趣好玩受孩子歡迎的父母!


遊戲育兒


想讓孩子主動養成收拾垃圾的習慣,主要還是在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教育。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給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給孩子分配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說洗碗、倒垃圾等等。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是可以獲得成就感的,家長可千萬別剝奪了孩子做家務的權利。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房間讓孩子自己收拾,起床疊被子、整理玩具都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用代勞,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

3.適當鼓勵

孩子倒了一次垃圾,收拾好了自己的房間,父母應該大方地鼓勵孩子,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每個孩子都喜歡得到表揚,正向鼓勵也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4.父母的榜樣作用

父母如果沒有主動收拾垃圾的習慣,卻妄想孩子主動養成好習慣,這是不現實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這是家庭教育的著急。

我是瑞媽,目前專注於家庭教育的學習與分享,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育兒話題!


瑞媽談家庭教育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希望對您會有所幫助。

1、從小培養,養成習慣。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鼓勵孩子自己收拎垃圾。

2、家人做好榜樣,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收拾垃圾的意識。孩子天性好模仿,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行為舉止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說,生活即教育,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個契機,幫助孩子成長。

3、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他的獨立性。


玩瘋了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孩子自身意識薄弱,沒能感受到亂放東西給自己的危害

2. 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可能也沒有良好的習慣

3. 父母沒有強制孩子收拾東西的意識,總是嘴上說說並沒有和孩子一起行動起來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收拾垃圾的好習慣。如果讓孩子自己去收拾整理,他們肯定會發愁,沒耐心地一股腦全放進一個袋子裡。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可以順其自然地幫助孩子通過整理玩具來傳達“分類”的概念。或者設置挑戰遊戲,和孩子比一比誰收拾得快。


交互空間heartspace


要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就是我們這個家是我們一家幾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有責任把這個家庭維護好,並且我們有義務收拾這個家裡的衛生,我們也有義務維護好這個家裡的每一樣東西。

父母不要從一開始就大包大攬。

不要總把小孩子就當做小孩子,你要把小孩子當作成一個大人。


榮小魚情感


教育

教育又分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將兩者融合在一起。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收拾垃圾,然後在以後收拾垃圾時讓孩子參與進來,將自己的屋子收拾乾淨會讓他有成就感,慢慢的就會養成講衛生的孩子。


uku1


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從點滴抓起,做好規範,家裡垃圾堆放要指定地點,丟垃圾要每天定時,開始時父母以實際行動做出示範進行引導,慢慢的去要求,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做好定時扔垃圾,養成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