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蔡世碧:農婦當上“愛心媽媽” 讓留守孩子享受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重慶豐都縣仁沙鎮陶家坪村的蔡世碧,放棄10多萬的年薪返鄉,甘當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發起成立 “愛心媽媽”協會,使全村近百名留守兒童享受母愛和溫暖。

208年11月18日上午,陶家坪村委會活動室熱鬧非凡,一輛卡車緩緩駛進村委會壩子。車上裝的是一批愛心人士為陶家坪村的留守孩子們送來的愛心禮物,有包括重慶山城糖酒有限公司送來的衣物、玩具、體育用品和自行車等,這些玩具,是蔡世碧經過多方奔走為孩子們籌集來的。孩子們拿到心儀的禮物都興奮不已。

  “看著這些孩子都有了自己心愛的禮物,我們也特別開心。”攀談中,蔡世碧講述了她當“愛心媽媽”的故事。

農婦當上“愛心媽媽”

蔡世碧今年47歲,是陶家坪1組人。1993年,蔡世碧高中畢業後到廣東沿海打工,從一名普通職員做到了年薪10多萬的高管。由於村裡許多農村青年都外出打工,或者外出經商,大多把年幼的孩子留在了家裡成了留守兒童。由於突然失去了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一些留守兒童變得叛逆、難以管教。蔡世碧說,每次回家,當聽說或看到有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發生意外時,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重慶豐都蔡世碧:農婦當上“愛心媽媽” 讓留守孩子享受母愛

“愛心媽媽”蔡世碧

一番斟酌後,2010年春節,蔡世碧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10多萬年薪的工作回到村裡,決心做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

“哪有放著自己的孩子不管,去當其他孩子媽媽的。”剛開始,許多家長對她投以白眼,甚至有人認為她是想拐賣兒童。家人對她的做法也強烈反對。面對一切困難,蔡世碧沒有退縮。

住在蔡世碧家附近的10歲兒童劉洋(化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與奶奶共同生活。由於奶奶年邁,飲食起居沒有規律,劉洋過著不規律的生活。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蔡世碧決定把劉洋接到自己身邊生活。剛開始劉洋不同意,為取得劉洋的信任,蔡世碧每天都來到劉洋的家,為他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每逢星期天,蔡世碧還把劉洋接到自己家中,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做遊戲。很快,蔡世碧與劉洋之間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情誼。

成立“愛心媽媽”協會

陶家坪村有留守兒童近百人,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不可能都照顧好。蔡世碧向豐都縣婦聯等單位以及村“兩委”提議,在全村範圍內評選“愛心媽媽”,鼓勵留守婦女義務照顧留守兒童。

她的這一建議得到了村“兩委”及群眾的擁護。2010年夏天,在縣婦聯等單位的幫助下,村裡評選出政治好、文化素質高、有愛心的5名“愛心媽媽”,並予以表彰。蔡世碧趁機向這些“愛心媽媽”發出倡議,成立了 “愛心媽媽”協會,蔡世碧被推薦為協會會長。

雖說“愛心媽媽”協會會長不是個啥官,可是蔡世碧幹起來絕不含糊。她總想著為留守兒童多做些事,甚至有時連自己的娃兒也顧不上。為使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關愛,蔡世碧在協會中發起了結對幫扶的倡議,把留守兒童直接認領到人。

重慶豐都蔡世碧:農婦當上“愛心媽媽” 讓留守孩子享受母愛

蔡世碧在為孩子們補課

由於“愛心媽媽”人員少,蔡世碧率先認領了8名留守兒童。在她的帶動下,協會其他“愛心媽媽”也紛紛認領留守兒童。村裡的留守婦女看到蔡世碧為了留守兒童每天忙前忙後,深受感動,也紛紛加入到“愛心媽媽”的行列。很快,“愛心媽媽”協會會員增加到13名,使全村留守兒童都有了“愛心媽媽”。蔡世碧還為“愛心媽媽”、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及時掌握“愛心媽媽”和留守兒童的動態。

只要留守兒童需要,愛心媽媽就會一直當下去

“媽媽,今天上午的數學小測驗我考了滿分!”11月16日下午,愛心媽媽楊海燕到紅星小學接“女兒”張燕(化名)回家。剛一見面,張燕就高興地對她說。

“不錯不錯,考滿分媽媽有獎勵喲。”楊海燕說。張燕的父母遠赴廣東打工,常年不在家。張燕跟著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讓這個10歲的小姑娘養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張燕是楊海燕認養的第一個孩子。 “我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在城裡上學,我同時還是三個留守孩子的‘愛心媽媽’。”楊海燕說。

8歲的盼盼(化名)也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孩子,沉默寡言中透露著倔強。剛開始,她拒絕與“愛心媽媽”交流,問她什麼都說“不知道”。“這孩子內向,性格也很倔。剛接觸時,她一句話也不想跟我說。我給她買的新衣服她不穿,新書包她不用,煮排骨她也不吃,真是沒辦法。”“愛心媽媽”陶慧萍無奈地說。

重慶豐都蔡世碧:農婦當上“愛心媽媽” 讓留守孩子享受母愛

蔡世碧和“’愛心媽媽”們一起交流學習

一次盼盼發燒,讓她真正接受了陶慧萍這個“新媽媽”。去年5月的一天,盼盼突發高燒。高燒不退的盼盼一直喊著要媽媽,可是媽媽的電話怎麼也打不通。陶慧萍照顧了她一夜,盼盼燒退了。她睜開眼看見趴在床邊睡著的陶慧萍,一聲“媽媽”脫口而出。

“聽到她喊那聲‘媽媽’,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我的堅持得到了回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我感到很欣慰。”陶慧萍說。

“冬天來了,我們這些‘愛心媽媽’得照顧好這些在家的孩子。”蔡世碧說,“村裡只要有留守兒童,我們這些‘愛心媽媽’就一直會當下去!”

“‘放養’的娃娃有人管,村裡的風氣也得以改觀。以前孩子上學後,留守在家的婦女們閒著沒事打牌搓麻將。自加入‘愛心媽媽’隊伍後,她們一心想著孩子們,都沒碰過麻將了。”豐都縣婦聯主席張曉玲說。

文圖 記者 蔡昌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