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歐美國家的去工業化之路?

張聰捷


去工業化的條件之一就是工業化已經完成,目前來說,已經去工業化或者有條件去工業化的國家只有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和工業大國。西方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尤其作為英國來講,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英國就開始了去工業化的歷程。英國作為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按理說工業化程度應該保持長期的優勢。但是英國在去工業化之後,形成了金融為重,工業為輕的思路,一心謀求通過金融控制轉移其他國家的工業發展,謀取鉅額的財富。

工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最具抗風險、抗經濟危機的體系和產業,去工業化雖然標誌著一國工業能力的完善和成熟,但是過度的去除工業化使得國家經濟似乎缺少了穩定性和抗壓性。英國是歐洲國家中去除工業化比較徹底而且典型的國家,國家在去除工業化後大力發展金融業,今天的倫敦能成為國際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去工業化的一個結果。

在歐洲國家中,當然不止英國去工業化,歐洲發達國家比如法國、意大利等都進行了去工業化的歷程。

其次還有美國的去工業化。美國近幾年來提出了重振製造業,說明了工業的重視。在上世紀中期,美國就開始了去工業化之路。去除的一般是資源密集型區域,勞動密集型,還有汙染較為嚴重的的城市。美國去工業化之後依然保持著對工業的重視,並非是一味的摒棄工業,反而是在之前工業化的基礎上升級發展,力求將工業化現代化、科技化。在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國家對工業的重視日益提高。但是歐洲和美國之間的不同的是,以英國為代表的一些歐洲國家,在去除了工業化之後,對金融業依賴嚴重, 工業化發展人才青黃不接,使得短時間內重振工業有點困難,但是美國則不然,美國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如今美國重振工業,是完全不費力的事。


環球網


隨著分工的細化和工業生產的模塊化,工業製造領域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利潤空間相對較小,而研發和營銷尤其是前者的准入門檻相對較高,歐美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紛紛把製造環節外包,僅僅保留處於價值鏈高端和利潤空間較大的研發、營銷環節,從而導致製造業向國外遷移,走上去工業化之路。

這在美國企業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集中表現在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製造業發展,儘管有些工業製造環節不直接參與生產,但卻牢牢把握了工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話語權。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劉德偉認為,美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一直保持著巨大優勢,特別是美國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因此,美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的目標就是對技術創新成果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將豐富的技術創新潛力轉化成為知識產權資源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美國企業首先加強了對技術創新過程的知識產權監控,大力加強支持產權的開發和保護。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全面加強了對本國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鼓勵企業通過創造和利用知識產權,形成市場競爭優勢。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促進了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和跨國知識產權貿易的迅速發展,以專利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和國際競爭的戰略手段。

美國跨國公司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決定了其知識產權戰略總體是上以進攻型戰略模式為主。進攻型模式的基本條件是企業能夠創造大量的具有強勁技術優勢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技術。美國跨國公司投人了大量研究開發經費用於技術開發,產生了大量的技術成果。為了使這些成果在國內外獲得有效的法律保護,美國跨國公司重視專利戰略運用,以基本專利為主,輔以外圍專利,構建立體化專利保護網絡。美國跨國公司通過實施專利戰略等形式,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國內外技術優勢,使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而且實施專利戰略本身具有促進技術進步和創新的目的與功效。許多美國企業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將其擁有的高質量知識產權許可為其他需要的企業,並在實質產權管理監控下獲得高額知識產權許可費,同時牢牢地控制被許可企業的研究開發成本和產品成本。知識產權強保護制度下的知識產權許可交易幫助美國企業實現了技術優勢企業和市場優勢企業的知識產權合作和優勢互補,加速了技術擴散速度,縮短了創新型企業的贏利週期。目前,美國企業界已經成功建立了基於“R&D投資——知識產權——許可收入(控制競爭對手成本)——R&D投資”動態過程,以利潤創造為核心的知識產權許可戰略模式。

通過專利許可等知識產權戰略,美國企業不僅獲得高額經濟回報,彌補或收回了研究開發成本,而且通過再次投入新的研究開發中,進一步促進了技術進步和創新。另外,美國眾多企業之間通過實施交叉許可戰略和技術聯盟戰略,一方面獲得了更多為其所需要的技術,另一方面降低了企業開發成本,分散了企業開發風險,加快了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特別是通過在其他國家設立研究開發機構等形式,實現了國際專利為企業市場開拓保駕護航的目的。20世紀90年代,美國IBM、英特爾、惠普、咔噠、得州儀器、摩托羅拉、施樂等跨國公司專利開發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他們在海外研究開發獲得專利數量佔公司專利總量的比例在1980年為5.3%,到1990年達到10.2%,到2000年則達到12.3%,呈穩步增長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