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若被美國禁了芯片和系統,影響大嗎?

心兒


院長是健康行業從業人員,對通信、科技界的事情瞭解不多,只能從一個愛國者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分工可以提高社會生產效率。過去的趨勢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對於一項複雜的技術,全世界來分工完成。中國人口眾多,但技術水平落後,因此具有低端加工製造的優勢;發達國家科技先進,人口稀少,因此加工製造成本高,在高端製造領域具有優勢。雙方的優勢一結合,雙方都會得利。

低端製造的門檻低,利潤也低,因此做低端製造的國家需要技術進步,產業升級,這就損害了歐美髮達國家的利益。華為就是這樣的企業,代表了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引領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方向。但我們畢竟是追趕者,華為不可能(任何一家跨國企業都不可能)完全覆蓋全產業鏈,因此即使華為擁有再多的技術,也不可能獨立完成先進通信設備的製造。

如果華為被美國禁了芯片和系統,華為同樣會癱瘓。

有人會說華為不是有海思半導體嗎,不是可以自己生產芯片嗎?據院長的瞭解,海思半島體在上游要依賴ARM的授權,下游要依賴臺灣台積電製造,同樣是全球分工的結果。且海思的芯片主要應用於手機終端,通信不僅僅是手機,還有許多底層和中間設備,這些設備的有些技術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上,有些則掌握在歐美國家。總之,任何企業被美國用流氓手段制裁後,都會不好受。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悲觀,技術進步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只要有穩定和平的環境,沒有技術能夠阻攔我們。

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體育鍛煉,有一個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健康,中國就會越來越強大,我們共同努力吧。


己所欲健康達摩院


如果華為被美國禁止芯片和系統,華為同樣會面臨停擺,因為我國對美國科技太過於依賴,國產科技很多消費板塊都沒有涉獵。


華為推出了海思麒麟芯片,目前看發展很不錯,但是芯片裡面的其他技術對美國等國際公司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華為兩大核心業務,一個是運營商業務,一個是消費電子業務,但這些業務都需要芯片技術的支持。美國在高級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無論是intel還是高通都擁有眾多的專利和技術。


當美國對華為做類似的限制的話,其他非芯片行業也會跟進,所以華為業務發展和原材料都會受到極大影響。不單單是芯片產業一個行業,顯示器,存儲器,屏幕,系統等均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安卓系統,如果華為不能使用安卓系統,那國際業務全部都沒法做了。

但是華為2009年開始就推出了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目前從芯片上已經擺脫了對高通的依賴,所以至少芯片不會像中興一樣受制於人,2017年華為研發成本1000億元,是中國研發佔比最高的公司,希望華為技術更強吧。


你看好華為嗎?


毛琳Michael


影響非常大!而且,幾乎跟中興沒有太大的區別,會瞬間陷入癱瘓。

華為手機的確有自研芯片,但是,華為的麒麟芯片依然對海外技術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其次就是,華為的核心業務,通信設備需要的芯片,華為還高度依賴美國技術和美國產品。

美國在高精尖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具有壟斷地位,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美國的技術封鎖,對於絕大多數高科技企業都會造成致命打擊,不僅僅是華為,也不僅僅是中國企業。中國的科技實力在穩步提升,但是和美國依然有著顯著差距,這不是一家華為就能改變的現狀。至於某些媒體從業者利用特殊的解讀方法認為中國已經擺脫對美國芯片的依賴,純屬無稽之談,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為了流量譁眾取寵。

最近五年,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芯片, 在2017年更是創了歷史新高:2601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高級芯片90%以上依賴進口,高檔芯片現在是第一大進口產品。”芯片已經是中國進口單品榜首的常客,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單品。

根據相關統計,我國對外國(主要是美國)芯片高度依賴,不同芯片的自給率也有區別,部分芯片的自給率甚至是0%,完全依賴外部供應。換句話說,不管華為還是中興都無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華為可能在一部分芯片上比中興有更強的自研能力,但是部分核心芯片依然高度依賴美國供應。這個時候被封殺,差別無非就是中興可能是5%的核心部件無法找到合適的替代品,華為是3%的部件找不到替代品。結果是一樣的,都無法完成設備生產工作。被美國全面封殺的後果,中興是進入休克狀態,華為照樣休克。

因此,如果美國全面禁止對華為的芯片和系統供應,華為的處境不會比現在的中興好多少。不是影響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影響到底有多大,華為能不能死裡逃生的問題。


鎂客網


木叔很多朋友在華為,這兩天看到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公司的支持,確實值得支持,畢竟成長這麼大不容易,當然希望越來越好!

朋友們有介紹,木叔自己也接觸過他們的業務,所以可以談幾句。因為這個問題確實關係到很多國計民生的話題。

第一,華為自主研發能力很強,但芯片整體上對美國依賴很大。

芯片其實就相當於大腦。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什麼手機、電腦等各種電子設備都沒法運作。

美國在這個領域的強大之處不是一點半點,對全世界科技企業都有致命影響。高通、英特爾等是最知名的美國芯片製造商,你的手機和電腦肯定離不開它們。

從這個常識角度你就能知道,如果華為被禁,會帶來多大影響。

目前華為的研發投入是我們民營企業裡最高的,芯片是主要研發之一。幾年前也研發了麒麟芯片,但這款芯片和高通、英特爾這樣數十年技術研發實力打磨出來的產品相比,顯然還需要更多時間磨合。

特別是麒麟芯片的生產和技術其實也依賴外國技術的授權,比如取得ARM的技術授權,不然是很難生產的。

因此,華為在研發自己芯片的同時,從沒停下購買外國芯片的腳步。有個數字是,2017年,華為成了全球第五大半導體芯片買家,採購總額14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32.1%。這很能說明問題吧!

第二,芯片之外,很多與芯片附屬的技術等,也受制於人。

就如同提問提到的,除了芯片之外,很多其他方面也有受制於人的問題。比如安卓系統。

2017年華為營收約6000億元人民幣,手機銷售額約2360億,佔了40%。說不定你正在用的就是華為手機。那麼它的系統是什麼的?安卓的。

安卓就是美國企業研發的啊!如果華為被美國禁用,那麼安卓系統很可能也會被禁,這對華為的打擊,與芯片被禁的打擊,是異曲同工的。

當然除了芯片和系統之外,很多小的技術也有一些需要外國,特別是美國公司授權,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華為在短期內可能會擺脫不了受困於技術上和專利上的制約情況,從長期來看,趨勢是向好的。只是美國和西方最近對華為過度關注,似乎已經超過了經濟問題,這需要引起人們的警惕。


你如何看待華為?


木春山談天下


假如退一步思考,華為被美國禁了芯片與系統,這會構成一定的負面衝擊影響。雖然華為目前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而且擁有麒麟芯片的技術,或多或少降低了海外市場的技術依賴,但是在全球化趨勢下,分工合作、技術或原材料或多或少還是有所依賴海外成熟市場,尚且不能夠認為華為已經可以完全擺脫海外市場的依賴,而從自給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來看,華為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若被美股禁了芯片與系統,會帶來或多或少的衝擊影響,但華為不同於中興,華為本身還是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不像中興過度依賴海外原材料與核心技術。但是,從另一種角度思考,如果華為被美國禁了芯片與系統,對美國本土供應商的衝擊也是不少,屬於互損互害的結果,而兩大國之間的比拼,要麼互利共贏,要麼互損互害,選擇後者,雙方很難從中獲益。不過,通過接二連三的事件,實際上也給我們的核心技術研發、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敲響了警鐘,確實留給我們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了。


郭施亮


我總覺得有些人不全面看待問題,為什麼特沒譜不制裁華為,只是想辦法把華為趕出美國市場,還要動用國家安全這種玄學藉口?很大原因是華為和美國的高科技企業扯不清的各種關係,這裡面涉及了美企巨大的利潤以及各種複雜的專利問題。如果美國製裁華為,造成的後果是美企和華為的交叉授權全部失效,美企需要大量支付華為專利費,如果不支付,華為會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上大量起訴美企侵犯他的專利,這幾乎都是通信行業的專利,涉及運營商基站,網絡設備,個人終端等一大堆東西,就單單中國市場就能把美企弄得寸步難行。如果美企還想在中國市場賺錢,他們就會拼命阻攔特沒譜制裁華為,這砸的是他們的飯碗。不要對歐洲市場有什麼期待,歐洲人自己有很多企業還要生存。最壞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撕破臉,直接不承認對方專利,你覺得是中國佔便宜還是美國佔便宜?除非美國打算餓死自己的同時餓死中國,看誰先抗過去。


腦子是個好東西老鐵


假如華為被美國禁芯片和技術,會立刻休眠,不解禁就是破產。國人很多人不瞭解美國禁止芯片和相關技術是什麼意思,第一通信設備是很多芯片組成,一部分只有美國有,沒有替代品,另外一部分是國產替代品,這些替代品也是使用美國技術設計和生產的芯片,在美國禁令下這些廠家沒人敢賣給華為。第二美國禁止的還有技術,office不能用,那就用wps,但是一些通信底層設計軟件,芯片設計工具,測試工具都是美國的,而且要聯網鑑權的,禁令一旦頒佈,這些都用不了了。再說一下大家不要再提華為有麒麟,什麼都不怕的言論了,一旦禁令啟動,華為麒麟芯片絕對生產不了,第一有美國技術,第二生產線用的也是美國技術,另外大家隨便從網上查一下一個手機裡面都有幾十種芯片,這些芯片不是中國都可以依靠自身實力生產的。最後補充一下,我們離開美國真的就生產不了通訊設備和手機了,可以,只要國人能接受20年前的通訊時代,大數據,視頻,電子支付,手遊,手機導航等等都別指望了,打電話和短信是可以的。說的比較殘酷,希望國人真不要盲目,真正從身邊的通信界的人問問。


tomas460


美國製裁中興,似乎國人和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成了驚弓之鳥,尤其是在美國製裁中興之後,所有人都把焦點都聚焦在了中國最具科技實力的華為身上,如果華為也同樣遭到美國的制裁,華為是否也像中興一樣所有業務處於癱瘓狀態?



大家都知道華為和中興都是做通信設備的公司,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是跨國企業,海外業務都集中在歐美高端市場,如果美國製裁華為,華為的影響肯定會有,但是不會像中興那麼大。接下來就說說我個人的看法(不喜勿噴)。


1:華為的海外市場主要依賴美國市場,如果美國製裁華為,華為的供應鏈突然斷掉,那麼華為的訂單會處於停擺狀態,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無法按時交付訂單,華為會面臨高額的違約金,這僅僅是在資金方面的損失,更大的損失是華為無法按時履行訂單,華為所有的客戶會把訂單交給美國的思科,那麼就意味著華為的美國市場會戛然而止。失去整個歐美市場。


2: 華為的手機業務佔到了華為整體業務的1/3,美國製裁華為,對華為的手機業務的影響不會太大,因為華為的高端旗艦和榮耀品牌都採用的自家的麒麟芯片,只有華為的一小部分低端機採用了美國的高通。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美國同樣禁止谷歌對華為的手機授權,光有芯片沒有操作系統華為手機不同樣也會停擺嗎?其實華為是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的(麒麟OS),而且是在10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研發了。現在只是作為華為的備用系統,既然是備用系統,當然是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3:華為的手機業務首先保證了華為的資金鍊不會斷裂,而市場呢?華為是可以放棄美國市場重心回到國內。國內的消費需求是足以支撐華為繼續發展下去的。而且目前國內芯片市場正在飛速發展前進,我相信集一國之力,遲早會解決中國“缺芯”的歷史。



美國製裁和打壓華為其實一直未停止過,最近華為也做出了退出美國市場的決定,這其中有無奈,也有華為的自己的思索和考量,不管怎麼樣華為都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敬的企業。


大叔愛數碼


通信設備行業,原來有摩托羅拉,北電,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當年這些公司的工程師出差都住五星級酒店的,,華為用低價格把他們全乾倒了,把通信行業做成了大白菜。別人的工程師失業了,自己吃獨食。任正甚至大言不慚的說,華為是行業第一,進入了無人區,不知道該往哪走,很迷茫。。。。現在報復來了吧,手機電路板上幾分錢一個的電容,都是從日本買的吧,國產的能用麼???迷茫就去做電容吧。

華為最大的問題,不是研發,不是銷售,是沒有道德,沒有信仰,為啥一定要用低價乾死別人呢。人家那些公司,存在百來年了,為什麼就沒有誰幹死誰。


alpha39191939029


我認為華為若被美國禁了芯片和系統,受影響最大的並不是華為,恰恰是美國人自己。美國一直找理由打壓華為,這次抓孟晚舟做人質就是逼華為就範,要華為順從美國人意願,放棄通訊市場,如果華為真的什麼技術都依賴美國,那美國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抓人質要挾呢,直接斷了技術不就了事了嗎,但是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華為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大通訊設備製造提供商,其專利和技術在核心領域都是自己的,正因為是華為擁有,美國就不可能象對待中興事件一樣來對待華為,雖然華為在某些技術是依賴美國的,但是美國很多公司也在用華為的技術和專利,譬如說蘋果和高通,現在國際化企業都是通過交叉授權技術和專利才得以相互大發展的,美國禁技術固然對華為打擊很大,但華為也不可能聽之任之,必然進行反制措施,那麼美企也必然遭殃,當這些美國企業得不到華為的專利和技術,也必然陷於癱瘓,雖然美企依賴華為的技術和專利究竟有多深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美國政府至今不敢在技術上斷華為的退路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了,所以一個企業只有不斷地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別人想打壓也是徒勞無益的。

就拿即將到來的5G時代來說吧,華為在5G領域的深耕也讓華為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並且在5G領域擁有眾多的專利技術積累。比如華為推出的PolarCode方案獲得認可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這是標準技術,這就意味著別人要想使用5G技術必須過華為這道坎,在技術使用專利上,華為目前擁有量最多,並且還能夠完整地生產設備,而高通有技術但不生產設備,愛立信、諾基亞能生產設備但要人家專利技術授權才行,而在通訊基站建設上,華為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是華為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