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寶釵、黛玉代表了賈寶玉心中的同一個人兩面,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嗎?

作家李媛媛


答:寶釵和黛玉確實是一個人的兩面性。

就連《紅樓夢》中對釵、黛二人的判詞也是寫在一起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林中掛,代表了在人間地上的林黛玉;雪裡埋,代表了陰間地下的薛寶釵。


林黛玉代表了賈寶玉所喜歡的女性一面:柔情似水,小鳥依人。因為愛好才共同學習詩詞歌賦,一起讀讀《西廂》,不用再讀什麼《四書五經》和《八股文》。閒雲野鶴,做一個真實的自己,講話時,不用違心的去刻意奉承誰,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去考什麼功名做什麼官。寧要“木石前緣”也不要“金玉良緣”。


“陽光的背後是陰影”,“雪裡埋”的薛寶釵其實就是林黛玉的影子,一個是人,一個是鬼(關於薛寶釵是鬼,在悟空問答中,小編以前寫過這篇文章)。所以薛寶釵平常見人總說鬼話,例如:《金釧兒投井》一段,

金釧兒本是因王夫人打罵並被趕出賈府,才含羞、含冤跳井而亡的,事後王夫人都自責,而薛寶釵卻對王夫人說:

姨娘是慈善人。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她下去住著
,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寶釵竟然說“金釧兒”是下到井裡住著!。這真是鬼話,寶釵確實是“雪裡埋”,太冷酷了。

寶釵經常勸說寶玉的話是:刻苦學習“八股文”,考取功名,過上剝削階級的生活, 光宗耀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計後果,無毒不丈夫。“木石”算什麼好前緣?“金玉”才是好良緣呢!談什麼“感情”、“愛情”?!權、錢才是第一位的。寶釵是那麼說的自己也是那麼做的,寶釵最初借住在賈府,其實是全力以赴的應對皇上“選美”的,後來可惜沒選上,嫁人的不二人選才落到寶玉頭上。

當然,失敗的確實是林黛玉,丟了寶玉,丟了性命,人是鬥不過鬼的,“質本潔來還潔去!”。

勝利的是薛寶釵,嫁了寶玉,成為“貴人婦”。歷來都是說鬼話,辦鬼事,暗箱操作的鬼升官發財成為大贏家。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鬼”!孔子曰“人之初,性本鬼”。

無論哪朝哪代 ,都是“鬼”過的比“人”好!

一到夜裡,華燈初上,高檔酒店、歌廳會所、洗浴桑拿、天上人間,推杯換盞,鬼們就開始夜生活了,農民工、工薪階層以及住在“土地廟”裡的阿Q,早已進入了夢鄉 ……


bj山那邊是海


第一,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境,警幻仙姑 把她的妹妹秦可卿介紹給他,說她鮮豔嫵媚猶如寶釵,風流嫋娜又似黛玉,並且說她這個妹妹字叫兼美。從這一段描寫我們不難看出,在寶玉的潛意識中,寶釵和黛玉的混合體才最符合他的審美標準。

第二,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出,寶玉見了妹妹黛玉喜歡的不得了;但一見姐姐寶釵,就把妹妹忘了。這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的很正常的性心裡反映,也就是性偶像的不確定性。甚至有一次,當他看到薛寶釵的雪藕般的胳膊時,曾想到,要是長到林妹妹身上該有多好。

總之從中我們看到,在寶玉的心中,林妹妹和寶姐姐將來都來陪伴他該有多好。林妹妹風流嫋娜,寶姐姐溫柔體貼,豐滿性感,這才是賈寶玉心中最理想的愛人。因此,說寶釵和黛玉代表了寶玉心中一個人的兩個方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白雲九段


不但賈寶玉是這樣的,所有知識分子不都是這樣的嗎,他們心中都有兩個不同的夢,那就是“出世”和“入世”,這兩種不同的觀念往往矛盾地統一在一個人身。在事業上,行為上選擇了“入世”的人,往往會事業有成,但他心中仍有“出世”的情感。而行為上選擇了“出世”的人,往往事業上會失敗,只能將“出世”的情感奇託于山水之間或僧寺之中。

這兩種觀念也會體現在愛情上。賈寶玉的“出世”情感奇託在了林黛玉身上,而“入世”情感奇託在了薛寶釵身上。林黛玉冰清玉潔,是位世外仙女,而薛寶釵知書達理,是人間美人。這兩種情感矛盾地統一在賈寶玉身上,使他幸福又痛苦,但為了能立於社會,為了迎合世俗,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薛寶釵。




春日之虎


紅樓夢本就是一本將真事隱去,而又用賈語充言、荒誕無稽而又充斥著無邊爭議的書藉。隨著網絡的普及和自媒體誕生並不斷完善,各種對紅著研討的文章及林林總總千奇百怪的問題和觀點也在不斷地應用而生。上述問題就是我多次在《今日頭條》中看到的很是奇葩的問題之一。對此我本不願作答,但又覺如鯁在喉,於是,還是免強胡亂作一番解答吧。

我認為本說法不符合曹公本意,曹公在創作過程中,或隱或現或明或暗或直抒胸懷或含沙射影對寶黛二人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性、做了比該書中任何常人都濃筆重抹的描述,就是想讓後人乃至書中的另一個主人知道並區別開兩種人性的不同點,並在感情上區別給予對待,如果曹公想讓兩人成為寶玉心中那個人的兩面,這完全不符合曹公創作初衷。

其次,其不符合寶玉的審美觀點,如果寶玉對兩種不同行為準則的人,都能接納,寶玉本身也就失缺自身的個性,若如此寶玉不就真的成了‘賈′寶玉了。

再者一個人的個性是由生具來的,不是任何人的個性都能不加掩飾而具備兩面性的,如是,也是一個是真性情,而另一個是偽裝而成的假性情。二者實質上是完全沒可能兼容的,曹公何等人物焉能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所以,我以為此種說法完全不能成立,最多也只是書中開篇所說的滿紙荒唐言罷了。





湛藍天空依舊是我


估計此說法來自於《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中,其間鋪陳之盛,乃素所未見之物。更可駭者,早有一位仙姬在內,其鮮豔嫵媚大似寶釵,嫋娜風流又如黛玉。正不知是何意……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許配與汝,今夕良時即可姻。”此段文字。

根據精神分析學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賈寶玉在夢中相遇的仙子樣貌兼得釵黛之美,再加上夢中寶玉又與這“兼美”成就了雲雨好事,體現了在賈寶玉的內心深處,是希望能同享釵黛兩個人身上各自的優點的,也反映了他對二者難以選擇、割捨不下其中任何一方。

話雖如此,但也無非是賈寶玉這樣的青春小男生對美好異性、對懵懂愛情、對生理慾望的一種“貪婪”和渴望,是對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女性兩全其美的一種希冀和嚮往的心理映射,絲毫同“一個女人的兩面”無關,沒有任何理由和證據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

一知半解,粗鄙之論,管窺之言,望輕拍。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這個提法頗有“紅學專家”一廂情願、畫蛇添足之嫌。經典藝術的魅力,有如品經年的茅臺老酒,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若輕易即拿語言描述的很分明,乃不成其為經典了!而且,尚且是“文學藝術”。謹供欣賞罷了!

卻也充其量一語道出八旗紈絝子弟的“紈絝色魔”公子哥的舊病,有啥老值得當“學術”研討麼?一種長了黴的“病態症候”,居然剜出來當“美”以研討與稱頌,——紅學者,也是病了,不輕,病入膏肓!

……內有一章,描寫此情此景:似乎是眾姊妹們兄弟,雲聚一堂,耳鬢斯磨,呆子寶玉看了看寶釵復又瞅了瞅黛玉,居然忽發痴病,——“要是寶姐姐那段豐碩雪潔酥臂,生在林妹妹手臂之上,多好!”……。貪心之極!很該批判此邪惡一念:多情少爺,味口不足——蛇吞象。

後來之人,僅欣賞足矣,休要入魔太深,反陪著寶玉犯痴呆病了!林妹妹可不領情滴,心裡只有寶哥哥一個!弄不好,信口賦詩一首,嗆死你!那年,冷冷愣把劉姥姥畫了一幅精緻小照呢——“母蝗蟲”一個!







九夏濤聲


沒有跡象表明寶玉愛寶釵的哪一面。也許有人說寶釵褪香串那段寶玉看痴了,這就跟男人都愛看大街上的美女一樣,不說明寶玉愛上了寶釵。

反過來,倒有幾處明寫寶玉對寶釵的不喜,安撫鶯兒時,寶玉特囑不要當著寶姑娘的面,恐她又受教導;夢兆絳芸軒時的宣言;佔花名時的沉思。哪件都說明寶玉對寶釵是深知的,但不是同道中人。

寶玉對寶釵是好的,就像對其他所有女孩子一樣,就算對鳳姐,也知她的狠,不還是生病記在心裡嗎?

寶玉和黛玉那是心靈相通的愛,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雨夜寶玉舉燈照面,一句氣色好多了,帶著無盡的牽掛;黛玉的每一句詩出來得到的都是寶玉由衷的讚美;無語相望時候也是彼此心的溝通。

人說黛玉苦命,我覺得錯了,短暫的一生遇到了知心愛人,生死不相棄,黛玉是幸福的。

最苦的反而是寶釵處心積慮得到的是冷漠和無視。她的動人是寂寞的可悲的。


暴暴_167889684


早年由於雖然貧窮,但生活還算穩定,收集了很多有關《紅樓夢》的資料,可惜由於生活動盪,所存書籍蕩然無存。記得有一本《脂硯齋重批石頭記》的書,書中批到:“看似寫二人,實則釵黛一人……”

現在我們只能從書中尋找了。

現在版《紅樓夢》第五回,通常認為是總綱,起到了提綱挈領性作用,對書的綜旨,和人物的結局,故事的大關節,都有點晴式的提醒。

其中:“……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擲了,再取“正冊”(注意這才到了核心)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喻林黛玉),木上懸著一圍玉帶(上朝用的大官的腰帶,中間的玉是否含意寶玉呢?);又有一堆雪(薛與雪通言喻薛寶釵)雪下一股金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否意味著財富下埋的是象徵富貴的清朝官宦的紅頂子呢。)也有四句言詞,道:

可嘆停機德,(明喻薛寶釵謹守婦道,暗中是否也喻自己遵臣道,孝道)

堪憐詠絮才。(明看是指林黛玉,實則是否嘆自己懷才不遇呢?)

玉帶林中掛(明中是否表明林黛玉死後,賈寶玉萬念皆灰,離家出走。暗中是否還有曹雪芹曾受到當權者的高請,而他不屑於同他們為伍,掛冠而去呢?)

金簪雪裡埋。(明看是賈薛婚後,受到賈寶玉的冷待,最終空守閨門,成為封建禮教的殉道品。暗中是否暗喻富貴不可恃,皆竟春天一來,成為一場夢呢?)”

當然還有《終身誤》《枉凝眉》表達的也無非是一個人的兩面性,一個是現實中無奈的人生,一個是夢中的情人,兩者當然很難融化在一起,所以只能夢中所求。

當夢醒之時,也就告別了夢中情人,這也許也是曹雪芹的初衷之一吧?


狼煙一九三一


寶釵與黛玉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寶釵因為父去世,家裡有買賣,兄不才,與母共操持家業,具有能幹又現實的個性。不苛言笑,老成,善指教。林黛玉幼小母亡寄生於外祖母家又失父,性格敏感又悲情,生活許多事因為無父母無家而失意感傷。然而也有堅強的一面,也有歡笑與幽默。從判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寫的是這兩個人,兩個人的判詞合為一處,有釵黛合一之象。寶釵是以金簪代表,是錢財,是她有現實的一面。林黛玉是以玉帶為代表,是代表一個人的精神追求高潔。這與一個人既要現實生存又追求精神向上不矛盾。判詞能說明這兩個人可以是寫一個人。

孟光接了梁鴻案,二人由戲詞而交好。也說明一個人是能變化的。寶釵向林黛玉指教一些讀書與否的道理,林黛玉也無形中使寶釵也向她學習,改變一些認知。書與戲曲是媒介,是使人發生轉變之因。通過戲詞,都認識到了愛情與禮教的矛盾。這是當時戲曲給待字閨中女兒們的感受。

襲人端的一杯水,象徵女兒。女兒是水做的。寶釵喝了上半杯嗽口,林黛玉喝了下半杯解渴。女兒在不同心理狀態時的人生態度。一杯水也是人生悲劇由來,人生上半場不珍惜,後半場珍惜。

包括菂官,藕官,蕊官三人之事,女扮男裝,女扮青衣,成戲中夫妻,死了又續,也是他們三人故事的寫照。而且香菱有秦可卿的模樣與性格,而秦可卿又有釵黛之貌。包括與林黛玉像的晴雯,柳五兒,與寶釵像的襲人。影子中含有影子。

而寶釵與黛玉性格特點完全可以集於一個人一身。二人有才華的共性,有女兒人前的外表端莊與嫻靜舉止,也有女兒堆中內裡的聰明與狡點。有樂觀時也有悲觀時。有現實又浪漫,又上進又有灰心時。

一個人不僅有釵黛之相與性格,還有其它一些人的特徵。相像的人很多。人類共性中的部分各個人都有。釵黛具有一個人的相似與統一之處多些。曹雪芹或是別人生命中的女人有這樣的共性,一分為二寫個性更鮮明些。


圃香


我認為二者更像是對立面,就好比我們熟知的太急圖一樣,把黑的比作物質,白的比作精神。

林黛玉自然就是精神多、物質少;薛寶釵組織多、精神少,二者索取不同而已。

如果賈寶玉依然這麼好看,但沒有賈府二爺的背景,只是遠支,只怕能和二位大家閨秀說上話都能高興的做夢。

同樣,如果寶玉生的如賈蓉、賈璉一般文化低俗,就算頂著二爺的頭銜又有何用?

所以寶玉只是在特定環境下,二人擇偶的各取所需,至於知否滿意,誰穿誰知道。

如果放到現在,只怕寶玉一個表妹都娶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