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更造血 恆大開創精準扶貧新模式

輸血更造血 恆大開創精準扶貧新模式

2018年12月1日,是恆大集團結對幫扶畢節市大方縣三週年。三年的時間,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吸納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及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等系統全面扶貧措施,畢節市大方縣徹底摘掉“貧困帽”、實現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指日可待。同時,恆大的扶貧模式為民營企業總結出一條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企業扶貧新路子。

輸血 110億投入展現驚人成果

2015年12月19日,在全國政協與貴州省政府的見證下,恆大和大方縣舉行了結對幫扶大方縣精準脫貧簽約儀式。恆大明確表示將在未來三年投入30億幫扶資金。事實上,2017年5月,在幫扶大方縣效果初現後,恆大又將幫扶範圍擴大至整個畢節市的一百多萬貧困群眾,共無償投入110億元。

一組數據告訴我們,110億的投入下所展現出的成果。

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方面,恆大援建的1所慈善醫院、1所養老院、1所兒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設立了2億元的“恆大大方慈善基金”,為孤寡老人養老就醫、困境兒童生活學習和貧困家庭就醫提供補助。另外,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購買一份固定收益的商業保險,補足當地低保標準與脫貧標準之間的差額,實現直接脫貧。

同時,組織恆大集團員工“一助一”幫扶全縣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孤兒4993人。設立的恆大大方教育獎勵基金,已獎勵資助600名偏遠山區優秀教師、900名貧困家庭優秀學生。

總建築面積約400萬㎡的103項重點工程去年6月底已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遷安置區、學校、醫院等80個重點工程70萬㎡,產業扶貧項目330萬㎡。

如今,恆大集團幫扶大方縣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全部18萬貧困人口。數字背後所體現的扶貧力度之大、領域之廣,不管是在過往還是在當下,都是難得一見的。

造血 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扶貧脫貧,最怕流於形式導致脫貧後再次返貧。顯然,從一開始恆大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畢節扶貧上,不僅是授之以魚,更是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授之以漁。

恆大扶貧,並不侷限於捐助,而是幫助當地建立產業基地,通過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增強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讓這些基地產生造血能力能夠永久運轉,讓當地徹底擺脫貧困的命運。在幫扶畢節三年時間裡,創造了精準幫扶的“恆大模式”。

產業扶貧方面,恆大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個是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並引進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易地搬遷扶貧方面,恆大在畢節10個縣區建設12個移民搬遷社區及50個新農村,解決畢節市5.2萬戶、22.18萬人的移民搬遷,同步配建教育、商業等設施,配套適宜貧困戶就業的產業。

就業扶貧方面,恆大組織貧困群眾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8萬人就業。目前,已幫助全市培訓107323人,推薦到當地產業就業和異地就業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萬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樣板 政企合力破解扶貧難題

三年時間裡,過去讓人絕望的貧困市,如今變成了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地方。

實踐證明,通過產業帶動的“造血式”扶貧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續性最強的方式。在扶貧中建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產業扶貧鏈條,從根本上健全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同時,在易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吸納就業扶貧等方面探索出新的路徑,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和穩定脫貧的目的。

目前,在一些地方,民營企業扶貧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個別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不能正確對待扶貧與被扶貧的關係,認為民營企業扶貧就應該給錢、給物。此外,我國目前還缺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相關政策。

此次,恆大和畢節各級黨委政府一道,在扶貧領域創新性地實現了政府與企業的合作,特別是引入上下游龍頭企業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創造了高質量的扶貧效率”,證明了民企參與政府主導的扶貧開發,不僅可以提供資金上的救濟,也可以實現對貧困群眾的賦能;民營企業通過主動參與,積極創新,有能力在更廣闊的空間裡回報社會,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具有極其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和重大的企業精準扶貧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