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更造血 恒大开创精准扶贫新模式

输血更造血 恒大开创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8年12月1日,是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三周年。三年的时间,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及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系统全面扶贫措施,毕节市大方县彻底摘掉“贫困帽”、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指日可待。同时,恒大的扶贫模式为民营企业总结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扶贫新路子。

输血 110亿投入展现惊人成果

2015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与贵州省政府的见证下,恒大和大方县举行了结对帮扶大方县精准脱贫签约仪式。恒大明确表示将在未来三年投入30亿帮扶资金。事实上,2017年5月,在帮扶大方县效果初现后,恒大又将帮扶范围扩大至整个毕节市的一百多万贫困群众,共无偿投入110亿元。

一组数据告诉我们,110亿的投入下所展现出的成果。

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方面,恒大援建的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设立了2亿元的“恒大大方慈善基金”,为孤寡老人养老就医、困境儿童生活学习和贫困家庭就医提供补助。另外,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购买一份固定收益的商业保险,补足当地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之间的差额,实现直接脱贫。

同时,组织恒大集团员工“一助一”帮扶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设立的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已奖励资助600名偏远山区优秀教师、90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

总建筑面积约400万㎡的103项重点工程去年6月底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迁安置区、学校、医院等80个重点工程70万㎡,产业扶贫项目330万㎡。

如今,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数字背后所体现的扶贫力度之大、领域之广,不管是在过往还是在当下,都是难得一见的。

造血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扶贫脱贫,最怕流于形式导致脱贫后再次返贫。显然,从一开始恒大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毕节扶贫上,不仅是授之以鱼,更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授之以渔。

恒大扶贫,并不局限于捐助,而是帮助当地建立产业基地,通过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让这些基地产生造血能力能够永久运转,让当地彻底摆脱贫困的命运。在帮扶毕节三年时间里,创造了精准帮扶的“恒大模式”。

产业扶贫方面,恒大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帮助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79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

易地搬迁扶贫方面,恒大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5.2万户、22.18万人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

就业扶贫方面,恒大组织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8万人就业。目前,已帮助全市培训107323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样板 政企合力破解扶贫难题

三年时间里,过去让人绝望的贫困市,如今变成了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

实践证明,通过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在扶贫中建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扶贫链条,从根本上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在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吸纳就业扶贫等方面探索出新的路径,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的目的。

目前,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扶贫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个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不能正确对待扶贫与被扶贫的关系,认为民营企业扶贫就应该给钱、给物。此外,我国目前还缺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

此次,恒大和毕节各级党委政府一道,在扶贫领域创新性地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特别是引入上下游龙头企业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创造了高质量的扶贫效率”,证明了民企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不仅可以提供资金上的救济,也可以实现对贫困群众的赋能;民营企业通过主动参与,积极创新,有能力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回报社会,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公益领域中的一个创举”,具有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重大的企业精准扶贫参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