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蘇軾兩人相比,誰是中國人心目中最牛的文人?誰在文藝史上的地位更高?

胡蘿蔔222569827


兩個人還是可以並提的,做比較的話,不太好分高下。兩人都是文化史的高峰,不是德雲社的高峰,大家不要理解錯了哈。但是,李白是達到了頂峰的人物,比蘇軾還是要高一點點的。唐朝時及以後,沒有人敢說自己比李白的詩歌寫得好。蘇軾的水平還是有人能達到的。

兩個人的區別在於唐朝和宋朝之間格局與氣象的變化。唐詩的境界和格局,宋詩與宋詞再難望其項背,這也決定了唐朝最頂級的文人與宋朝最頂峰的文人間境界的不同。也使李白與蘇軾分出了高下。

還有一點區別也很重要。唐時文人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宋時從歐陽修起就開了一個壞頭,到蘇軾時大行其道,蘇軾本身也是力行者。那就是以文入詩,以理入詩,以文入詞,以理入詞。看似成為宋詩、宋詞與唐詩的不同之處,但也使宋詩,宋詞始終無法超過唐詩而稱其為偉大。


風神翼龍12


既然是文人,我們就從文人的角度來比一比兩者。

第一,文學角度。李白的詩獨步天下,是盛唐時期的大詩人,李白的詩作“詩成泣鬼神”,後世有能與之匹敵的詩作,但是絕對沒有能與之匹敵詩人,所以但論詩歌造詣,無論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蘇軾都沒辦法跟李白相提並論。但是,文學不只有詩一種形式,雖然李白的詩歌獨步天下,但是詞作和散文,卻比不上蘇軾,尤其是散文成就,更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此外,我們還要看看兩者對文學史的貢獻,李白是個詩人,但是他沒有任何開創,蘇軾開創了豪放詞風,一舉讓詞從不入流的市井文學一躍成為能與詩相提並論的文學形式,能作為一種文風的開創者,文學貢獻已經大過李白了,蘇軾還提出過許多文學理論,百度可以看到許多,這邊就不一一而足了。

第二,從文化角度。李白蘇軾都對後世的中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李白被稱為謫仙,蘇軾被成為坡仙。李白的影響在於豪氣與俠氣,這樣的影響在當今社會對普通人已經微乎其微了,而蘇軾的影響卻是全方位的,無論我們得意或者失意,我們都能找到蘇軾的影子,繼而產生心靈的慰藉。蘇軾平居時的幽默,蘇軾失意時的豁達,蘇軾得意時的清醒,蘇軾為官時的愛民,蘇軾為了原則不惜得罪王安石、司馬光,敢於對老學究程頤開戰,蘇軾被貶海南時候的從容,蘇軾對親人、對愛妻、對朋友……可以說,蘇軾身上有我們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影子,我們看李白,如同看一個高高在上的仙,我們看蘇軾,就如同看一面鏡子,我們任何時候都能從蘇軾的作品裡找到心靈的寄託。

第三,政治上。李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走的終南捷徑,靠著賀知章的推舉被受官翰林待詔,說白了,就是皇帝的遊戲時候的跟班。蘇軾的政治建樹就大多了。首先,蘇軾以進士科考試第二名,博學鴻詞科三等(百年第一)的優異表現很早就登上了北宋的政治舞臺,此後更是在全國許多地方做過地方一把手,雖然在熙寧變法期間被貶官,但是朝廷沒有忘記他,蘇軾最高的實職官職是三品翰林學士知制誥,這點上李白要差遠了。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文人,更別說這兩位幾乎代表著盛唐跟封建社會文化巔峰的北宋的神級文人了。有人愛李白,有人愛蘇軾,他們共同締造了我們光輝燦爛的文明,也一直影響著千年來無數的炎黃子孫。


水茫茫天地一流觴


筆者認為,李白和蘇軾二人的文學成就,各有千秋,難分伯仲。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而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較高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李白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而蘇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李白的詩歌創造了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高峰,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蘇軾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詞學上與散文方面,為北宋詞壇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其詩題材廣泛,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其散文著述宏豐,豪放自如。

如果單從文藝方面來比較二人的話,蘇軾則佔絕對優勢。蘇軾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一生的主要成就,除了詩、詞、賦、散文之外,尚有書法、繪畫等。由此可見,蘇軾的文藝範十足。而李白在典籍記載中,主要顯示其詩歌領域的成就外,其它方面,也就名不見經傳了。

由以上比較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李白與蘇軾比詩歌,憑印象,李白是國人心目中的牛人。拋開比詩歌之外,蘇軾才是國人心目中最牛的文人,他在中國文藝史上的地位更高。







紅雨隨


都是牛人,沒有最!一個代表唐詩的巔峰,一個是宋詞之泰斗。從文學風格來講,均為狂放豪邁一族,李白生於草根,狂放不羈,嗜酒如命,所以好像影響了生育,但卻澆透了他的詩情,酒後的他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想向力如天馬行空,信口即是千古絕唱。東坡生於世家,兩代三文豪,好酒,好美食,也好竹,德才皆為當世楷模。學而優則仕,二人都有兼善天下,治國安邦的強烈願望。但李白為討好宦官為高力士脫靴就太過於俗氣,聽說皇帝召見,就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輕狂之語也是表現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東坡則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多次貶官流放雖消磨他的壯志但卻造就了他文學上的非凡成就。可貴的是,失意中的東坡並不消極,他把最苦逼的日子也能過得生趣盎然,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淡定從容心態,值得浮世中的我們學習!因此,我認為:從文學上二人並駕齊驅,但人品上,東坡更勝一籌。




東方君品國學


各有千秋。

李白號稱詩仙,他的詩飄逸,瀟灑,讀之如翩翩起舞,一首《將進酒》寫出了作者豪邁的心情。一首《蜀道難》更是描寫了祖國的美麗山水,更寫出人生的艱難與奮發向上之心。洋洋灑灑的詩句達到了唐詩的最高峰。

蘇軾號東坡,是宋代詞的豪放派代表,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從起式:“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到收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戛然而止,一氣呵成,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成就。

他不但豪邁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對亡妻的情感也感人至深:“《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可見詞人的水平有多高。

總之這兩人的作品代表了唐詩宋詞的最高成就者,是中華文明的代表人物!


狼煙一九三一


如果光說國民心目中的地位,那毫無意義是李白。

但論二人真正的才華與文學地位,蘇軾還是高一等的。下面做一些簡單對比:

李白,因賀知章一句“謫仙人”而享譽京城,能讓當時的詩壇大佬都感嘆“這是仙人下凡吧”,其才華自然勿用多言,後來也證明他完全擔得起詩仙的稱號,也藉此平步青雲供奉翰林,成為玄宗的御用詩人。

不過遺憾的是,雖然他的古體詩和絕句堪稱無敵,但一直被同時期的詩佛王維壓一頭,歷史評價也要低於杜甫的詩史,另外他也算不上是開宗立派,只能說是將屈原的浪漫主義發揚光大,並站到了最頂端。李白的詩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本身的才華,與韓柳的大力推崇以及元白的推廣“婦孺皆可讀詩”也有很大的關係。另外,唐代第二劍客的身份也為他加分不少。其他書,畫,詞,文章,政績等都沒什麼亮眼的記載,唯一的真跡《上陽臺帖》也算不上書法的上乘作品。

蘇軾同樣也因當時的文壇大佬歐陽修一番話而聞名朝堂。與李白相比,他的全才讓他佔了很大的優勢。首先是詞,在柳永的婉約詞風靡天下的時候,開創了豪放派,讓詞從閨房青樓的幽怨轉向了胸懷天下,並且自己也是現在豪放詞最頂峰的那個人。換句話說,蘇軾在詞上的造詣已經有資格與李白的詩一爭長短。

除詞之外,蘇軾的書法在當時也是一絕,位列“蘇黃米蔡”宋四家之首;文章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畫的竹,木,奇石等在歷史上也頗為有名;另外從他與黃庭堅,王鞏,佛印等人的日常可以看出,蘇軾的美食品味,棋藝,佛學,道學都有一定的造詣。至於從政能力和感情方面,李白則是完全無法和蘇軾相提並論的了。




黑心鋒


首先,誰最牛這種問題見仁見智,不好回答。

我們往往一提起李白就“哇……謫仙人”,但提起蘇軾就會心一笑。李白讓我們覺得仙氣飄飄望塵莫及,蘇軾就很接地氣了。

詩仙,何為仙?逍遙自在為“仙”,縹緲大氣為“仙”,李白的詩絕大多數都是給人這種感覺——“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日照香爐生紫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你看他無拘無束瀟灑快活,一生自命不凡,沒正兒八經做過官,當官的朋友倒不少,沒兢兢業業謀過生,一輩子也沒缺了錢花,不在乎是不是倒插門、非法同居,生了娃自己不帶也不教育,但人家修仙、練劍、交友、旅遊……啥都沒落下。

跟李白一比,蘇軾完全就是苦中作樂。首先看號——“東坡先生”,多樸實,一聽拿著鋤頭卷著褲腿兒的半大老頭兒形象就樹立起來了。一生三次被貶,黃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荒涼,都快被貶到海里邊兒了。但是人家曠達呀,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誒誒,紅燒肉好吃呀!”“呀呀,河豚真好吃!”“兒砸,生蠔可好吃了!”……你說他心大?怎麼可能,生而為人,無論哪個時代、再風光的人遭遇挫折之後心境都和你我差不多的,李白是撐著不說,但蘇軾需要嘮叨嘮叨釋放一下“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此外,他跟朋友除了喝酒還會調侃,我們熟知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他調侃八十多歲的哥們兒張先收了個十八歲小姑娘的;“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是調侃朋友陳季常的,人家飽參禪學,只因交友不慎,只落得個“妻管嚴”為廣大群眾熟知。但東坡詩文之大氣、意境之浪漫,一點不輸於李白——《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感情方面,李白對幾任妻子有的是愧疚甚至憎惡——“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會稽愚婦輕買臣”……而蘇軾卻是實實實在在的情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拋去詩歌成就,我個人更喜歡蘇軾。李白總給人感覺在他面前我等皆為凡夫俗子,而隔壁東坡老頭兒樂呵呵地說“沒錯兒,我就是凡夫俗子哈哈”。


其次,文藝史上地位高低,這個我可真不敢說。

但是基於我非常淺薄的知識儲備,我個人認為,蘇軾可能更有文化。因為活字印刷術是宋朝時發明的,它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傳播知識範圍廣且內容豐富,知識量大。而唐朝依然是雕版印刷技術,效率遠低於活字印刷術,所以我想當時書籍、文化的傳播沒有宋朝時廣而多,呃……李白可能沒有蘇軾讀過的書多。這只是兩人知識儲備量方面,我私下揣測的,跟文學史上地位高低沒有關係哈。

湊三個圖,嘿嘿


小雅詩詞沙畫


李白的詩,蘇軾的詞,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血脈裡,連好多老外都能張口來兩句。

有人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冠絕全唐詩。要我說,我更推崇李白的《將進酒》,從”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開篇洶湧的氣勢,到“五花馬,千金裘”,那行著酒令喝著酒的畫面躍然紙上,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李白瑰麗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文筆,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那是亙古絕今。



人說,李白是入世的仙人;蘇軾是出世的凡人。這一點我特別認可。

蘇軾之前,宋詞還是文人無病呻吟的吟哦,到了蘇軾那完全是一副大氣磅礴的大江大河,《赤壁懷古》《明月幾時有》這些名篇文學的成就,能與之比肩的,掰著手指頭,數不出來幾個。

在我看來,李白和蘇軾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意義就像長江和黃河,有著不同的流域,卻都一樣哺育著華夏文明,鑄就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巔峰,各有千秋,沒有高下之分。



李榮浩說,如果能重來,我想是李白,可以寫詩騙女孩。哈哈~大唐盛世,如果沒有李白,那萬丈的光芒,就失去了華彩。

繁華的大宋朝,只有半臂江山,如果沒有蘇軾,只有那些精緻文人在花間柳下吟哦,那那就小氣了。

如果可以穿越我想請李白喝杯酒,吃一口蘇軾親自做的東坡肘子,那此生就無憾了,哈哈~


開涮歷史


聽小編的話音,似乎中國文學史上李白和蘇軾穩佔第一與第二,我倒不贊同。但本人覺得蘇更強一些,其一蘇軾是集詩,詞,散文和書法多項全能,並都達到當時的登峰造極程度,無論在宋元明清至今,其在宋代文學史上穩居前2位。他的論文曾作進士科舉考試的範本。可見其影響力。反觀李白只在盛唐和清朝以後兩個階段被奉唐詩第一,我們看到了中唐的元稹和白居易以後開始第一詩人的位子旁落杜甫,白居易和元稹等現實主義繼承杜甫風格,到北宋以王禹偁為代表的西江詩派,明朝的前後七子(李東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以李攀龍,王以首的後七子)都揚杜抑李,《唐詩三百首》等流行最廣影響最大詩集中,李的地位明顯低於杜甫了。


人在旅途145257595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李白,中國人最熟悉的詩人,上至耄耋之年的老朽,下至呀呀學語的黃口小兒,都能吟誦兩句李白的詩句。

李白,這個盛唐時期的詩仙,在歷史上有最崇高的地位,他的地位無人企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就像璀璨的當空皓月一般,照亮古今。

他的詩雄奇飄逸,大氣磅礴,猶如黃河之水奔流不息;他的詩浪漫瑰麗,天馬行空,猶如銀河之水直瀉而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不僅精通詩詞,書法造詣也令人歎為觀止,甚至他還精於劍術,常常執劍走天涯,豪氣雲天,快意恩仇,如金庸筆下的俠士一般。

李白在盛唐時期是大紅人,唐玄宗、楊貴妃都是他的鐵桿粉絲,其名氣可想而知!

已至於當今,音樂鬼才李榮浩,也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稱頌李白,名曰《李白》,歌詞詼諧幽默,不無自我調侃之意!可見,李白的人氣,在千年之後的今天,依然人氣不減!



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至少我還能寫寫詩來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作也能那麼高端,被那麼多人崇拜!

小學生估計不喜歡李白,因為他流傳的詩作實在太多,每篇都是千古佳作,都需背誦,令小學生們很是頭疼!

再看看蘇軾吧,蘇軾也是李白的死忠粉。且看他對李白的評價:

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

蘇軾善於寫詞,他代表宋詞的最高成就,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詞豪放自如,瀟灑俊逸,頗有李白之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李白和蘇軾,一個代表唐詩的最高成就,一個是宋代詞人的傑出代表;一個如天上之明月,一個似浩瀚之江海;一個是珠玉,一個是珍寶。

兩個人平分秋色,難分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