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學習書法時不選擇歐楷?

墨客YKM


歐楷以骨力強勁著稱。一般而言,初學楷法,宜先構骨力,應該說歐字是最理想的書法。

但歐字比較難寫,尤其是《九成宮》為奉敕之書,法度特別嚴謹,一絲不苟。學歐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滯一路。

歐楷貌方而意圓,即以方整之筆為形貌,以圓渾之筆為性 情,使其筆意處處能兜得轉;歐楷力健而筆圓,即以方筆稜 角為精神,而其畫之中截則中鋒提運,極其圓融。

歐楷之風 神全在骨中帶肉,歐書之筆 意全在形方勢圓,故學歐切 忌板滯。妙在骨肉相稱,筆勢 圓活。

歐楷以背勢、仰勢 為主,四面停勻,八方平正之 中寓險絕之姿,而斜畫緊結 處必有一筆將字之重心扳 正,切忌橫勢朝一個方向斜 而坐犯齊平之弊。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喜歡歐l楷,練了一年了!請老師指點一下


隨緣67381797


我也快變成田英章了,沒辦法歐凱太迷人





秦則偉業


學顏體兩個月。隨手寫幾個,莫噴



愛吃素的大叔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為啥大家學習書法時不選擇歐楷?我覺得有點相反了,現在我身邊的人幾乎都是練習歐楷。雖然談不上人人喜愛歐體,但學習歐體的人還是佔多數!

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位書家的作品都是學習的最好範本。

我剛說問題問的相反了,是有原因的,很多人選擇歐體,因為歐陽詢的楷書,險峻、勁峭,法度森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是很多學習書法的愛好者所推崇的,其筆畫的穿插避讓,佈局的安排妥貼,成為楷書的典範,但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並非人人都喜歡歐體,這是肯定的。



至於主題說:為什麼很多人學書法不選擇歐楷?我覺得可能因為歐體非常注意“法度”,“規矩”,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必須嚴守它的這種法度,否則達不到臨帖的效果,再加上沒有名師的指點,學習起來容易誤入歧途。


墨韻書香1314


1歐陽詢留下來的幾本字帖《九成宮》,《虞恭公》,《化度寺》等,經過幾千年的風化剝落,雨水侵蝕,再加上無數次地摹拓,原石上的字跡模糊不清楚,給學習書法的朋友帶來了困難,如果沒有明師得指點,很難入手!!

2受前輩書家的影響,“初學書法,應從顏柳入手,趙字不宜,若從歐字入手,猶如墜入汪洋大海,茫然而不知所向”!前輩書家強調初學書法應該從顏柳入手,顏柳字的筆畫相對較粗,而歐字筆畫瘦硬,初學者不易上手,所以選擇的初學者少!!!



3歐陽詢自身風格的原因。歐陽詢的字,鐵畫銀鉤,結字嚴謹。短時間內很難有進步,難度係數高,所以讓人望而生畏。“學習九成宮,十人九個不成功”原因是也!


風雅書法


不對啊,應該是練柳的人最少



好漢王五1


歐體法度森嚴,結構險峻,看似很多人能書,實則很難掌握,筆畫剛勁不失豐滿,而結體呈高瘦之態卻挺拔盡顯,很容易寫醜,能夠出帖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眾多書法培訓機構多以顏體作為入門教學。




13352866117


歐顏柳趙四位大家的楷書皆為我輩學習的榜樣,顏體最好學也最容易上手,即使寫的有差錯,字形有點象就行了,因為顏體風格特點太鮮明瞭,趙本是行楷風格,較研美,也符合大眾審美觀點,也易學但一不小心會寫的油滑,失去了原有的風釆,柳體寫的人較少,因為稍不注意會把柳體寫的軟弱無骨。歐楷很漂亮,學的人也多,但要寫好歐楷很難(絕對不是現在的田楷)歐楷講究險絕,點劃的配合,但又不是格式化的,歐楷修長,方正,絕不會出現懸針豎這類的怪現象,歐楷字形緊湊,中宮収緊,是由左往右及周圍擴散。歐楷的橫畫沒有平的但沒弧度,追求險絕中的平整,結構的配合,互相揖讓,歐楷很多字形取法於隸書及行書,豎畫以直為主,豎鉤取平勢且短小含蓄。歐楷之美不在端正,而在險絕,挺拔,歐楷之美不在點畫一成不變,而在變化中的飄逸





等等nwt


第一,這個問題也可以改成:為什麼很多人學習書法選擇歐體,因為我見過的學習歐體的朋友確實也很多,你這樣一問,好像沒有人學習歐體一樣。

歐體確實好,但是未必能夠適合每一個人,也未必所有人都喜歡歐體。

另外中國的書法這麼多碑帖,每一種經典碑帖都有它獨特的魅力,顏體的雍容、柳體的瘦勁、趙體的飄逸,米芾的瀟灑、漢隸的高古、魏碑的粗獷,每一種都能讓人如痴如醉。

眼裡不要只有歐體著一種書體吧,要把視野放開闊一點。

第二,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問什麼很多人不學歐體而學田體?這和二田字體好上手,市面上出版物也比較多有關係。若想在書法上取得長足的進步,還是要學習歐陽詢原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