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一、集郵界對文革郵票的認識過程

就像人們對自然和人類自身命運的認識是從不瞭解到了解,

從膚淺到深入一樣,集郵界對文革票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深入的探討過程。

初期人們就把從1967年4月19日發行的第一套“文革”郵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起,至1970年1月21日發行的最後一套“文革”郵票《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止,這期間共發行19套80枚文字頭郵票當成文革票的全部。

到了2005—2006年就有郵人提出,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發行的不分類別、套別,

採用統一連續編號形式共發行95枚的郵票,

即連續編號從1至95的編號票也具有文革時期郵票的典型特徵,

應該算文革票,或者叫小文革票,這一觀點近幾年得到郵人的認同。

到了2011年上半年開始,又有郵人不斷提出,晚期的紀特票和早期的JT票很多也具有文革時期的特徵,

如紀119亞非作家會議、J2大國徽、J3保衛祖國、J5四屆人大、J6三運會、J7學大寨會議、J9五七幹校、J15學大慶會議以及T4大慶紅旗、T5大寨紅旗、T8批林批孔、T17廣闊天地、T18工農兵上大學等具有文革特徵的郵票應該也算文革郵票,

即現在人們常說的新文革票,這一觀點越來越得到更多郵人的共鳴。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但要從根本上清晰什麼算文革票,我認為應該從文革的概念和分期來確定。

我們知道,學術界對文革分期的認識也是有分歧的,

一種意見是文革3年的說法,既自五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開始,到八屆十二中全會(1968年10月31日)把劉少奇永遠清除出黨為止【也有人認為到九大(1969年4月)召開為止】,該種觀點的論據是68年後各地革命委員會相繼成立,各級黨組織相繼回覆,政權回到了無產階級手裡,全國逐步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到九大召開,政治經濟社會基本穩定,文革自然就結束了;

另一種是官方的意見,即1977年中共十一大閉幕後的人民日報社論宣稱:“這樣,歷時十一年的我國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宣告勝利結束。

”官方這種說法也有道理,文革作為一種運動雖然已在1968年底至1969年初結束,由此確立了極左路線的統治,這一統 治一直持續到1976年,文革應該從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到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事件的通知》)為止,這一說法目前也已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郵人對郵票分期的認識過程是辯證的過程。

既然文革分期是10年而不是3年,那麼這10年出的郵票都應該是文革票,而不應該僅僅是那3年出的文字票為文革票。

有的郵人很早就指出文革郵票不應該只指文字郵票的看法,郵人不斷擴大文革票的內涵是符合歷史的實際和目前人們普遍認識的。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二、文革郵票的的內涵、分期分類及歷史特徵

按照文革的分期,1966年5月16日到1976年10月18日都是文革時期,那麼中國大陸這段時間出的郵票都應該是文革票。

這樣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文革票的內涵被大幅度擴大了,文革票應該包括紀118三五計劃(1967.4.15發行,紀119是1966.6.27發行)到紀124鑽井隊(1967年3月10日發行)的7套21枚紀票;

文1《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1967年4月19日發行)至文19《革命青年的榜樣——金訓華》(1970年1月21日發行)的19套80枚文字頭郵票;

編1《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1970年8月1日發行)至編95《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1973年10月15日發行)的21套95枚編號票;

J1《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週年紀念》(1974年5月15日發行)至J10《到大江大海去鍛鍊》(1976年7月16日發行)的10套44枚J票;以及T1體操運動(1974年1月1日發行)至T18工農兵上大學(1976年9月6日發行)18套73枚T票。

這樣文革票實際上共75套313枚(不考慮文革期間發行的5套普票),文革的開門票是紀118三五計劃,關門票是T18工農兵上大學。

文革的分期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1966年5月至1969年4月運動時期及1969年4月至1976年10月執行錯誤路線時期,

我們也可以按照這一分期研究文革票的分類及時代特徵。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一)運動時期的文革郵票

應該包括紀118三五計劃以後的紀票、文13毛主席最新指示以前的文字頭郵票。

我們分析這一段時期的文革郵票,發現有以下特點:

1、紀118三五計劃以後的紀票在選材上仍然沿襲著紀票紀念歷史事件的一些特點,

如紀118三五計劃、紀119亞非作家會議、紀120孫中山誕辰、紀121新運會、紀122魯迅誕辰等,

但最後2套選材則已經具備文革時期的特點,以當時兩起影響較大的英雄模範事蹟——劉英俊攔驚馬救兒童和32111鑽井隊撲滅油井大火;

在票面設計上則都具有了文革風格,顏色以大紅為主(紀120除外),內容上已經採用毛主席像、語錄、工農兵等文革符號。

2、文13毛主席最新指示以前的文字頭郵票。

這段時間文革票的特點集郵界評論較多,我不再贅述,簡單說就是在獨特的政治背景下,表現出極端政治化、簡單化的特點。

票面文字多,以各種語錄、公報、題詞、詩詞、聲明等文字內容作為圖案,使得這期間的郵票圖案單調;

紅色構成郵票色調主旋律,到處都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在文1一文11、文13、文15這些郵票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二)執行文革路線時期的文革郵票

包括文14《南京長江大橋》以後的文字郵票、編號票、J10《到大江大海去鍛鍊》以前的J票以及T18工農兵上大學以前的T票。

1968年9月27日中央召開宣傳工作會議,糾正“文革”初期在宣傳方面出現的錯誤做法。

根據會議精神,當日郵電部軍管會決定:

今後不準在郵票上印毛澤東像、語錄和詩詞;

已經印刷未發行的郵票停止發行;

已經發行的可繼續使用和出售。

由於這次會議,從文14《南京長江大橋》“文”字郵票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色彩不再單一紅色,設計上也更加豐富多彩。

但是在內容上卻充分反映了文革後期整個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複雜性,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梳理一下這一時期的文革票:

1、體現以批林批孔運動為主線的文革極左路線題材:

典型的有T8批林批孔,文藝革命方面的文16、編1-6、編33-38、編53-56等樣板戲票,T5、J7學大寨,編44、T4學大慶,文17、文19、T17知識青年上山下鄉,J9五七幹校,T18工農兵上大學等。

2、以“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為主線的糾正極左路線的題材。

文革後期極左思想沒初期那麼狂熱,加上週恩來,包括鄧小平復出的努力,也有一股勢力在試圖糾正極左的做法,使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這也在這一時期的郵票上有所反映。

如社會政治生活的J5四屆人大;經濟建設的文14南京長江大橋、J8四五計劃、T12醫療衛生科學新成就;新生事物題材的T3戶縣農民畫等。

當然這一時期出的一些郵票也有一些沒有牽涉到兩種勢力的中性郵票。如T1體操、T2雜技等。

還有一些新生事物如赤腳醫生、針刺麻*醉等本應社會事物的正常發展,但在那個年代被絕對化了,就顯得荒誕起來。

所以那個年代郵票所反映的社會現象並不一定那麼對錯清楚,涇渭分明。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三、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形成及J2在文革郵票中的歷史地位

(一)目前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文字郵票輝煌的市場表現實際上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便已開始嶄露頭角。

雖然文革時為了達到宣傳、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政治目的,多數文字郵票發行量巨大,郵票動輒就是幾千萬枚,文11、文12等均在5000萬枚以上,特別是文15的發行量達到1億枚,但由於當時每年發行郵票的總套數、總枚數很少。

當時全國郵票公司關門,集郵活動被取締,集郵者不敢集郵,所以完好保存下來的非常稀少。

並且當時其它郵票不準銷售,全國人民都使用文革郵票寄信,幾乎所有的郵票都使用了,也就是說被蓋銷了,造就了今天的'文革'郵票原票收藏價值不一般。

整套文革郵票(不含未發行票)到1997年3月第三次郵市高潮中就創下8萬元的高價,體現出文字郵票在市場中的極強勢地位。

我國的郵市從1997年春季起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下跌走勢,抗跌性極強的文字郵票也難保其身,

但其也是最先走出泥潭的,從2005年起從6、7萬漲到現在的25萬上下。

編號票的崛起基本與人們對它的文革屬性的認識同步,2004年編號票在2500-3000一線徘徊,當時甚至3000可以買到一套上廠名票(當時廠名票和裸票價格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差距)。

大概06年開始由於人們逐步認可了其文革概念,開始了大幅上揚,到了現在的3萬上下。

紀118以後的紀票及早期JT中的文革票原來主要隨著紀特板塊和JT板塊沉浮,只是最近這2年才一套一套作為有文革特色的票挖掘出來,

T18工農兵上大學的文革票面風格最早引起郵人的注意,其價格也從90漲到現在的400出頭,

與此相類似,J9五七幹校、T4學大慶、T5學大寨就這樣一套一套被挖掘出來,開始價值迴歸之路,都從4、50元到了現在的200餘元(也有同期JT票普漲的因素);

再就是最近紀119及J2,特別是J2,其崛起勢頭兇猛,短短一年多時間從50一線飆升至現在的600餘元,更有其深層次的因素。

從以上價值結構可以看出。

目前文革郵票價值重心還在文字郵票,

但編號郵票、早期JT票的價值比重在增強,市場已經通過自身的調節開始了文革票的價值重構。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二)J2郵票的價值及在文革郵票中的歷史地位

要談到J2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們必須回到1968年底那個歷史時刻及文革三枚珍郵產生的曲折過程。

1968年9月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至此時全國除臺灣省外的其餘29個省、市、自治區均已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取代了各地方的黨政領導機構,這在當時被稱為“全國山河一片紅”。

為配合這樣的盛況,《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於1968年9月7日發表社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聲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勝利”,

1968年7月1日郵電部軍管會研究工作部署時提出,

1968年國慶節前要為此發行新郵票,郵票發行局著手設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

這套郵票畫面是毛澤東和林彪向熱烈歡呼“全國山河一片紅”的革命群眾揮手致意,

背景是紅旗旗海及懸掛在氣球下的標語口號。

票圖下方有“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字樣。

此票即後來人們所說的“全面勝利”第一稿,定於1968年10月1日國慶節發行。”

但是1968年9月27日中央召開了宣傳工作會議。

根據這次會議精神,郵電部軍管會當天就決定停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這套郵票。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停發後,根據中央宣傳工作會議精神,設計者和郵票廠工人共同研究,對郵票圖稿進行了修改。

這枚郵票是在“全面勝利”第一稿郵票圖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的,

主要將毛澤東、林彪像去掉,改為以工農兵形象作主圖,

並在背景上畫了一幅中國地圖,上有“全國山河一片紅”字樣。

此圖是“全面勝利”第二稿,俗稱為“大一片紅”(票幅仍為60×40毫米)。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但送到周恩來總理處。

周恩來對此票的設計和發行作了指示,大意是,這枚郵票還是要發行,但要修改,不要貪大求全。

1969年10月26日。根據軍管會的指示,按照工人討論周總理指示的意見,設計人員又畫了一幅郵票圖稿。

這次設計一是縮小了票幅,改為豎版,票幅為30×40毫米;

其次減掉了原來票面上的一些標語口號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字樣,保留了第二稿的工農兵形象和圖案上部的中國地圖,並按地圖上“全國山河一片紅”字樣,作為新郵票的名稱。即文14《全國山河一片紅》,仍是一個圖案兩種面值。

這套郵票就是“全面勝利”第三稿,俗稱“小一片紅”,付印併發行。

1968年11月23日,地圖出版社編輯陳潮中午在郵亭買了幾枚,在觀賞時發現郵票上中國地圖的畫法有問題,邊界走向很不準確,當即向地圖出版社領導彙報。

出版社領導瞭解情況後,馬上打電話給郵電部,立即引起了領導重視。當日郵電部一位副部長打電話通知郵票發行局停止發行。

至此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開始,到大一片紅,再到小一片紅的三套票的發行計劃都胎死腹中,期間流出的少量郵票都成為新中國郵票史上的珍郵。

從文革票的構成和分期我們不難看出,在文革運動結束和執行文革路線中間缺乏一枚標誌性的郵票:

它應該出現在1968年底;

它應該宣佈文革的勝利,執行文革路線的開始;

它應該用文革的標誌色—大紅色,用大票幅;

它在設計上最好具有文革最典型特徵:

領袖和工農兵YX集會的大場面,標語氣球、文化大革命全面勝利萬歲的大橫幅。

當時的郵票製作者也為這枚郵票的產生做過不懈的努力,從全面勝利萬歲到大一片紅再到小一片紅,最終全部流產才導致了這枚標誌性郵票的缺失,使得人們在觀察文革票時總覺得缺少一個高潮。

那種感覺就像一對小夫妻做*愛,忙了半天最後卻沒射,誰都覺得不爽。

其實還有彌補的機會,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開就是一個時機,

但不知道為什麼九大郵票沒有發行;

其後還有1971年7月的建黨50週年機會也不錯,

但是編12-20在用6枚票回顧了革命聖地後,雖然三連票表達了典型的文革工農兵YX的場面,

但所有的文字表達僅限於建黨50週年,避開了對文革的評論,機會就這樣又一晃而過。

人們有點失望,但終究默認了這麼一個現實:

文革沒有一枚中心票,標誌性票、筋票。

文革六珍擔當不起這個責任,他們只是簡單、呆滯地將各種領袖像、語錄、公報、題詞、詩詞雜亂地拼湊在票面上,沒有將當時如火如荼的運動場面和信息全方位地記錄下來,

後期的編號JT早期票體現了文革後期各個方面,

但是對文革高潮期再也沒有涉及。


時間就這樣到了2011年,在早期JT價值迴歸的過程中,J2終於引起了郵人的注意:

首先人們注意到這枚票的大票幅、大紅色及工農兵YX的典型文革特徵;

然後他們注意到了天空氣球掛了六條標語,信息十分豐富;

接著作為背景的中共歷史上最著名的標語之一“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也進入了人們的評論範圍,1969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九大開幕和九屆一中全會上都發表了講話,中心內容就是“團結”問題。

他認為“九大”能夠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大會以後,可以在全國取得更大的勝利。”

這之後,“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就成為九大路線的主要內容;最後終於有人研究起標語上的“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並把它與文革票的三枚珍郵聯繫到了一起。

雖然這些評論和聯繫是零碎的,不繫統的,但就是這種認識一步一步地加深了人們對J2的認識。

現在回過頭來看,J2之所以長期被人們忽視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J2一直被當做一枚普通國慶紀念票,而國慶十週年、十五週年郵票都一樣具有喜慶的場面,國慶郵票應該有的喜慶畫面掩蓋了J2包含的豐富文革信息;

二是早期JT票一直沒被認為是文革票,JT票和文革票中間還隔著編號票,連編號票都不認為是文革票,誰還會把J2和文革聯繫起來?

好了,讓我們今天站在文革票的高度系統地認識一下J2這枚郵票吧:這是一枚具有典型文革特徵的郵票:

大紅色、大票幅、工農兵光輝形象,大幅標語“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勝利萬歲、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延續著文革標語的狂熱和高度的個人崇拜。

但這又是一枚彌補了很多文革票所應該表達而沒有表達信息的郵票:

文革宣傳畫的標誌式場面——工農兵廣場遊行配上氣球標語終於第一次出現在郵票上;

總結文革運動的“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第一次在郵票中出現;其背景文字“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使九大路線第一次出現在郵票上;

文革後兩個不同的努力方向“把批林批孔運動深入持久的進行下去”和“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以兩條標語同時出現,把文革後期兩條不同路線的激烈矛盾和鬥爭在郵票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簡而言之,J2是一枚借建國二十五週年機會出來的對文革進行全面總結的郵票。

它具有文革郵票的一切設計符號又增加了廣場革命的大場面;

它完成了全面勝利萬歲、大小一片紅三枚珍郵所希望表達而沒有表達出來的文革勝利宣言;

填補了中共九大郵票沒有發行的缺失;

它把文革後期兩條路線鬥爭公正地擺在那裡,任後人去評說。

它所包含的文革信息在深度、廣度和連貫性上都是任何一枚文革票無法比擬的,它是文革票的票筋,是文革票的靈魂。

在近期的J2價值迴歸中,有的郵友不以為然,認為這就是一枚紀念建國二十五週年郵票,被你們說的天花亂墜,人為炒作,我們應該這麼看,這是一枚紀念建國二十五週年郵票不錯,

但是由於這枚郵票的立意是建國二十五週年的國內政治經濟局勢,有意無意把當時文革以來的政治經濟信息一覽無餘地展示在了我們面前,

這就成為這枚郵票主題的重點,而建國二十五週年只成了一個郵票產生時間,大國徽只是表示紀念國慶的符號,在這裡倒不顯得那麼重要了。

還有的一些郵友提出了J2趕超金猴的口號,這有一定的見地,提升了J2的地位,

但視野還是不夠開闊,他們僅僅把J2放在JT的體系中去評價,參照物當然只會是JT的標杆—小小金猴,把一萬二當成了天花板。

當我們把它放到文革票的體系中去評價時,以其文革票靈魂的地位,J2的歷史文化價值就必然在文十之上,別說能值6萬,文十的價格還會上漲,J2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最好讓時間和市場去檢驗。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四、重新建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隨著人們對文革票認識的不斷加深,近期的文革票價值重構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這種價值的重新建構應該是一種市場的選擇,而不是筆者通過一篇文章就能夠確立。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文革郵票的近年來價值運行的分析,發現文革郵票價值構成近期運行的一些規律。

這裡我要提出一個新的概念:

郵票的文革信息量,或者文革要素。

因為我們發現無論晚期紀票也好,文字票也好,編號票也好,或者是早期JT票也好,近年來總是那些更具有文革屬性,表達了更多文革特徵的郵票升值較快。

而這些文革屬性和文革特徵我們就叫它郵票的文革信息量。

它應該包括:

在郵票的涉及表徵上有大紅色,大票幅、紅旗、氣球標語、領袖像、工農兵,YX、語錄、詩詞等,

在內容上則包含文革各種運動、文革中的各種先進模範人物、文革後的各種新生事物等。

文革郵票中文革信息量越大,包含的信息越豐富,其價值就越高,如果再加上量上合適,其升值就越快。

以文革六珍為例,05年以後文字郵票升值加快,文十從一萬出頭到現在6萬,文一、文七都從6、7千漲到3萬多,文二、文三、文五都是從二千不到起的步,現在起伏在一萬二到一萬六一線,這六珍都是文字郵票中最具文革特徵,文革信息量最大的,相反,一些文革信息量較小的,如文18、文14則升值較慢。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又如編號票,在整套編號票價格在3000左右時,其筋票是編8-12的巴黎公社(800)、熊貓(600)和機器(600),而當時的建黨才300、紅旗渠60、白毛女70。時過境遷,現在呢?

建黨5000,紅旗渠、白毛女都到了1000多,反觀原來的筋票則要漲得慢得多了。為什麼?

建黨三聯票的文革特徵得到了人們的認同,紅旗渠是那個年代戰天鬥地的一個典型,舞劇白毛女是文革樣板戲的再創作,他們都具有較大的文革信息量。

而有的郵友老是為編號熊貓1倍的漲幅(編號票平均漲了10倍)打抱不平,其實沒什麼不平的,這票和文革沒什麼關係,這是一枚沒什麼文革信息量的郵票,是一枚什麼時候都能出的郵票。

早期JT近幾年比較為郵人看好的有很多,T18上大學無論從表徵上還是內容上都是文革信息量比較大的,還是文革的關門票,我非常看好它的後市,其他類似還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票表面文革信息量不多,

但我們認真分析它的背景及所要表達的主題,會發現很多文革信息。

如J10大江大海初看就是一套體育活動郵票,

但是你弄清它的發行背景後會知道,

其實這是一套紀念毛澤東橫渡長江十週年的郵票。

1966年7月16日,72歲的毛澤東在武漢暢遊長江,歷時1小時零5分鐘,遊程近15公里。

隨之,各地紛紛以此為榜樣依據實際情況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學游泳,練橫渡的空前運動。

彼時,游泳橫渡已不是一項簡單的健身運動,而上升到了表決心,表立場的政治高度。

實際上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一次宣言,這是一枚文革信息量十足的郵票。

依據近年來文革票的走勢及郵票的文革信息量,我們可以對重新建構的文革票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結構作一個排序:

第一層次:

文革票的票筋和靈魂:J2郵票。

前面已說,不再贅述。

它所包含的文革信息在深度、廣度和連貫性上都是任何一枚文革票無法比擬的。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第二層次:

文革標誌性郵票。

主要是文革早期票。

其包含的文革信息量不一定那麼大,但最具該階段標誌特徵。

主要有文一(紅色、語錄、大套票、連票)、文二(領袖大套票)、文三(紅色、工農兵、語錄結合)、文五(樣板戲大全)、文七(詩詞大套票)、文十(紅色、領袖頭像和語錄結合,連票)、編號建黨(遊行、革命聖地、連票)。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把編號建黨放到這一檔是因為其三聯票第一次把工農兵遊行放上了郵票,而廣場革命是文革的典型特徵。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第三層次:文革信息量較大的郵票。

如紀118(文革開門票,大票幅,紅色工農兵)、紀121(紅色、領袖像、學毛選鏡頭)、紀123劉英俊、124鑽井隊(文革期間先進典型、語錄、學毛選鏡頭);

文四、文六、文八、文九、文十一、文十五(領袖像、語錄、題詞);文十六、編1-6、編33-38、編53-56(樣板戲);編44、編49-52(文革先進典型);

J5、J6(典型文革設計風格、文革期間社會重要活動);

J9(落實五七指示運動)、T5(農業學大寨運動);J8(文革抓革命促生產代表性郵票);

J10(紀念毛澤東暢遊長江十週年);

T4(工業學大慶運動);

T8(批林批孔運動);

文十七、T17(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T18(工農兵上大學)等。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第四層次:文革信息量較弱,但可能在設計表徵上具有文革特徵,

或內容上能夠反映文革期間社會經濟狀況的郵票。

如紀119、紀121、J3設計上典型的文革風格;

文十四表現了文革運動時期的經濟建設;

文十八、編7反映了文革時期中蘇的武裝衝突;

編21-24、編25-28、編45-48、、編91-94、 J4則表達了當時中國外交上的窘境:只有一個朋友、打亞非拉的牌;

編66-67是文革期間的考古成果;

編82-85、T12醫療表達的是文革醫療狀況;

編95、T6文革恢復了廣交會;

T3農民畫、T13機械化、T16帶電作業、T15登山表達文革新生事物;編63-65中國婦女、T10女民兵表達了文革期間婦女的風貌,所謂鐵姑娘;

T11韶山領袖崇拜、T14兒童表達文革兒童風貌等。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第五層次:只是文革期間發行的郵票,無文革特徵。

如紀120孫中山、編29-32輪船、編39-43、編57-62熊貓、編78-81機器、編86-90兒童歌舞、J1郵聯、T1體操、T2雜技、T7武術。

這些郵票隨著文革票價值的全面提升,也將由於比價效應而提升。

文革郵票是一座富礦,目前人們才觸及其皮毛。

所以我的這個層次分列不一定對,有很多文革票的發行背景我也不完全清楚,這裡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質疑和討論,使重新建構的文革票價值體系更合理。

還有歷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說結束就結束了,譬如T22大寨縣、T27牧業學大寨都是文革學大寨運動的繼續,J14二二八、J15學大慶會議都具有文革特徵。

但是為了嚴格文革票是文革期間(1966.5.19-1976.10.18)發行的郵票這一概念,本文不作討論。

以上層次排列僅是依據郵票包含文革信息量的文化和歷史價值排序,和目前的市場價值排序有一定的距離。

但郵票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人們對郵票的認識導致的需求及存市量的平衡,存市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人們對一枚郵票認識加深總會產生新的需求,而存市量不足時總會導致該郵票的上漲。

今後文革票的上漲大致會由於人們的認識加深,按照其文革信息量的含量而上漲。

例如J2目前很多人看好它,而據郵友統計,J2版票近2年在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個郵票交易網站流通的不超過100版,其500萬的發行量在1974那個已經取消集郵的年代被大量通信消耗,目前估計的存市量在20萬以內,去年從50元漲上來以後,目前在500-1000之間反覆換手,以其在文革票中的地位最近兩年應該有個暴漲的過程,當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過程也將伴隨著反覆洗盤和底部逐步抬高的階段。

同樣,暫且不談編號票與文字票價格的巨大差距,早期JT票也應該大幅度漲價,它們在各自的版塊內限制了其漲幅。

所以不僅郵人要加深對文革郵票的認識,集郵界也應該為此做點事,當務之急和有意義的工作是儘早開發出從紀118到T18的文革票定位冊。

重新認識文革郵票及重構文革郵票的價值體系

但是郵人是幸運的,集郵活動卻在無意中保存了那個時代最直接的見證,沒有任何其他收藏領域能有這麼系統的收藏記憶。

文革郵票打開了瞭解文革的一扇窗,俗話說,收藏就是收藏曆史,文革郵票更是那段歷史獨一無二的的見證。

就算作為郵票也不可能有新文革紀念票產生。

猴票珍貴嗎?珍貴,但收不了一輪猴,我可以收二輪、三輪甚至今後的四輪。

但是2016年是文革發動50週年,我們會發行並收集到紀念文革50週年郵票嗎?夢想!

所以對文革票我們只有佔有它、拿住它、研究它,這不僅是獨一無二的歷史,

也將是你終身的財富,文革紀念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文革郵票將永遠在上漲的漫漫長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