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還有春天嗎?

眾所周知,郵票是郵資憑證,本應該用在郵政領域進行消耗,但是它實際上已經演變成為一種

投資的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已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逐漸弱化,甚至已經完全退出郵政領域。JT票張曾經給集郵者帶來長期的穩定收益,因而在心中樹立起了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至今談起來依舊津津樂道。


郵票,還有春天嗎?


但是,編年郵票的發行卻沒有能將JT票張的繁榮延續下去。郵票除了在1997年上半年有過一次無比的輝煌之外,就再也沒有完全站立起來,一直處於調整的狀態;由於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使得現在的郵票市場已經幾乎變成一個令人越來越令人失望的地方,投資的功能已完全被弱化。
集郵者投資郵票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實現資金的保值和增值,而且集郵者希望這種增值的程度大於儲蓄等低風險投資品種。但是,令集郵者失望的是,集郵者在郵市中不僅長期無法實現保值和增值,甚至連保住本金也非常困難,因為新郵打折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
按理說,郵市是一個高風險和高收益的投資市場,如果其中有部分投資者出現虧損是正常的,可是如果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出現虧損,而且大面積虧損的持續時間過長,那就不是正常現象了,特別是讓那些鐵桿的集郵者10多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忍受著市場的煎熬。
郵市作為一個投資市場,其投資功能如何體現呢?在一個得不到合理回報的市場中,投資者和集郵者最終只能選擇離開。


近些年來,管理部門為了刺激市場,出臺過相關措施,但是並沒有能夠阻止市場的下跌;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是沒有將郵市投資功能放在首位。
郵政部門每年發行郵票都一再強調其發行量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總是認為自己制定政策的合理性,將集郵者和投資者的合理要求置於腦後。可是,在一個沒有合理回報的市場中,不斷強調所謂合理的發行量又有何用。
2004年上半年出臺的銷燬30多億元面值庫存郵票的措施,雖然在一定範圍內努力恢復郵票的投資功能,但是面對龐大的市值、極其沉重的套牢盤以及新郵票的不斷衝擊,此種努力幾乎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此後市場的走勢已經完全證明了這一點,許多新品種的價格都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投資者面對這樣的市場,只會選擇逐漸撤離,因為投資者投資郵票還需要考慮到機會成本。
如果投資者在市場中難以尋找到應有的機會,還不如將有限的資金存入銀行,就可以到期領到一定的利息,不僅利息高於郵票投資,而且不用擔心本金會有損失,那麼,他又何必還要投資郵票呢?
其實,讓郵市恢復生機的根本途徑就是恢復郵市的投資功能,實現投入資金的增值和保值作用,這樣一來資金就會源源不斷,郵市就可以恢復生機,各種相應的功能也就可以恢復。

如果不改變只會為自己索取,而不為集郵者和投資者謀利益的根本思路,那麼,無論出什麼樣的措施都不可能喚回郵市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