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章繼軍 張亮/文圖視頻

半年以來,居住在信陽市主城區一些垃圾中轉站附近的居民發現,從每天天不亮開始,滿載垃圾的垃圾轉運車一上午都滯留在中轉站周邊,既氣味難聞,也有礙觀瞻。記者調查發現,之所以會出現垃圾轉運車滯留的情況,是因為信陽市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

講述:中轉站前垃圾車排隊 氣味難聞惹民怨

“從七八月份開始,垃圾車的隊伍就特別長。”6個月來,家住信陽市勝利路垃圾轉運站附近的劉先生時不時地會發條朋友圈,黃色的垃圾轉運小車組成了長長的隊伍,甚至佔用了機動車道,中轉站附近的地面上都是垃圾滲濾液。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小型垃圾運輸車排隊進入垃圾中轉站)

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18年7月9日,信陽市政府網刊登的《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交辦案件辦理結果公示(第33批、第35批一)》中就提到了上述問題。公示稱,經調查核實該垃圾中轉站主要負責收集溮河區勝利路、建設路、民權路、東方紅大道等區域居民生活垃圾,每日收集轉運垃圾約100噸。該垃圾中轉站存在氣味、噪聲、汙水等汙染現象。對於該起民生投訴的處理和整改情況,包括責令立即整改、加強日常監管和維護等。

12月5日上午10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該垃圾中轉站確實還有垃圾車在排隊,但地面已經硬化,沒有垃圾滲濾液,也許因為冬季氣溫低的緣故,也沒有刺鼻的氣味。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小型垃圾運輸車排隊)

“我們每天都有消殺作業,每個月都安排沖洗地面。”在垃圾轉運站4樓,也是溮河區環衛所的辦公地點,該所周姓負責人說。

現狀:消化能力不足 導致垃圾車滯留

對於垃圾站附近垃圾車排隊的情況,周姓負責人表示,目前整個信陽市都面臨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局面。

“勝利路垃圾中轉站日產垃圾100噸。全溮河區有垃圾轉運站13座,其中8座位於主城區,兩週能生產垃圾兩三千噸。”周姓負責人說,加上羊山新區2座、平橋區6座,以及工業城、周邊鄉鎮的垃圾,導致垃圾填埋場消化能力不足。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勝利路垃圾中轉站)

周姓負責人所說的垃圾填埋場即信陽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位於溮河區107國道大石門一處山坡上。之前一上午大型垃圾清運車可以拉5趟,完成垃圾清運工作,如今由於該垃圾填埋場超庫容填埋被叫停,只能將垃圾在該填埋場進行二次分理後,再轉運至溮河區柳林鄉華新水泥廠進行焚燒處理,而該廠目前每天處理能力也不過800噸~1000噸。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大石門垃圾填埋場)

“現在這些大型垃圾車拉一趟就得排隊2個小時左右,這就導致了無法快速及時清理市內各垃圾中轉站的垃圾,小型垃圾車排隊時間長。”周姓負責人說,平常上午半天就可以解決的垃圾處理問題,如今需要垃圾運輸車工作到夜晚七八點才能完成。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排隊進大石門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運輸車)

周姓負責人的解釋,與2018年8月信陽市政府網站的群眾留言回覆一致。該回複稱,今年8月起,信陽市大石門垃圾填埋場停止接收外來垃圾,所有垃圾只能運往華新水泥廠進行處理,中轉站垃圾轉運車由原先的“上山即到”變成現在的需排隊等候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一次傾倒,大大降低了轉運車輛的工作效率,造成各垃圾中轉站門前多次出現車輛路邊排隊長時間等候的現象。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政府網回覆截圖)

而且,記者發現,關於信陽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在2018年7月初生態環境部網站也曾作出通報。

回顧:7月初環保督查組曾通報 信陽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突出

記者發現,關於信陽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在2018年7月初生態環境部網站就曾作出通報。

通報指出,2018年6月21日,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組長朱之鑫帶領督察人員抽查了信陽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督察發現,信陽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滲濾液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環境汙染和風險十分突出。

通報中提到,信陽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位於信陽市溮河區琵琶山村,緊鄰溮河,於2007年投運,是全市區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該場佔地面積260畝,設計有效庫容約98萬立方米,設計每天填埋生活垃圾350噸。督察發現,早在2015年,信陽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就庫容已滿,但截至目前仍在接收生活垃圾,實際填埋量已達264萬立方米,超出設計庫容量1.68倍。

督察組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垃圾處理場早在2013年底就接近設計庫容量。經有關部門協調,華新水泥集團垃圾焚燒處理項目於2015年7月開始運行,每天平均焚燒處理生活垃圾只有500餘噸,且每年有近2個月需停運檢修。目前信陽中心城區每天收集轉運的生活垃圾1000噸左右,仍有約400噸生活垃圾只能由該處理場填埋,繼續超庫容堆存。

解決:增設垃圾中轉站 建設靜脈產業園

12月5日上午,信陽市環衛處一王姓主任告訴記者,自今年7月份環保部對信陽市生活垃圾超庫容填埋通報後,已規範生活垃圾進場。目前有15臺大型垃圾運輸車負責向華新水泥廠運送生活垃圾,目前華新水泥廠可日處理生活垃圾800-1000噸。但由於處理能力有限,一臺車進場時間需要8至15分鐘,所以每天8點至10點的高峰期會有排隊現象。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信陽市環衛處)

“對於市內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我們一方面是同華新水泥廠協同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爭取日產日清。另一方面是在五一農場建設靜脈產業園,可以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目前選址工作已經得到批覆。”王姓主任說,對於垃圾中轉站垃圾車滯留的問題,明年將分區加緊建設新的垃圾中轉站,另一方面是讓各區環衛所對生活垃圾分流處置,增加新的垃圾轉運車。

當天下午3點,記者在大石門垃圾填埋場(即信陽市無害化垃圾處理場)附近發現,近30輛大型垃圾清運車正在排隊進場,這些垃圾運輸車輛中有來自市區的、也有來自周邊鄉鎮的。一司機告訴記者,這些生活垃圾在此進行二次分理,然後再運輸到華新水泥廠進行焚燒。

信陽市垃圾運送車排長隊背後 日產800噸生活垃圾“難消化”

(排隊進大石門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運輸車)

“這裡不讓填埋了,所以處理速度非常慢,你看這都下午3點了我只拉了3趟。6月份之前上午半天時間都可以拉5趟。現在是市區裡小型垃圾車排隊,我們這邊大型垃圾車排隊。”該司機說,他們凌晨4點多就開始上班了,同樣的工作量,如今大量時間都耗費在等待進場的過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