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每天一片,長年吃嗎?

QW234


阿司匹林腸溶片是阿司匹林片的升級版,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他們的主要成分都是阿司匹林。小劑量阿司匹林(75-300mg)可抗血小板聚集、粘附,故可預防血栓形成,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的發病。



是藥三分毒。服用任何藥物前,我們都需要評估這個藥物給我們帶來的利弊。首先,我們來看看阿司匹林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的利與弊。

利:阿司匹林是治療冠心病、腦卒中的基石藥物。心肌梗死、腦梗塞的發病機制是由於動脈斑塊形成,不穩定斑塊破裂,在破裂斑塊處會誘發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形成重要器官梗死。而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是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肌梗死、腦卒中的發病率。故長期應用可明顯使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高危人群受益。


弊:阿司匹林可損傷胃腸道黏膜,故長期服用可出現消化道潰瘍、出血等併發症;其次,由於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聚集,故可增加出血風險,如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等;由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還可增加肝臟,腎臟損害,這也是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此外,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尿酸的排洩,誘發痛風。

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規格為100mg/片,每天服用一片,可產生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效應:抗血小板聚集。如果你是心肌梗死、腦梗塞的高危人群,那麼應該一天一片,長期服用,利大於弊。如果沒有應用阿司匹林的指針,把它當作保健品來吃,那麼考慮到阿司匹林帶來的不良反應,弊大於利。不推薦長期服用。


醫學莘


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其實就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只不過它是由合資企業拜耳公司生產,可能是為了區別於其他,或者有利於品牌發展,所以就叫了拜阿司匹林,劑量是100毫克每片。

拜阿司匹林終歸是藥,吃,要有嚴格的適應症,不吃,要有不吃的理由。

有一些患了心梗、腦梗的病人,為了預防梗死的再次發生,醫生要常規開阿司匹林口服。從防止梗死再發這個角度來講,阿司匹林是需要長期、常年口服的,在服藥過程中,如果他們沒有出現什麼不良反應,比如,各種部位的出血傾向: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皮下出血點,瘀斑等等,就可以長期口服。
但是,如果在服用過程中出現了上述不良反應,甚至有的還出現陰道出血,嚴重者可以腦出血,那就需要與醫生溝通,將這些症狀告知醫生,一般會給予停藥。
吃與不吃,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權衡的是獲益大,還是不良反應的風險大。大多數人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良反應,或者只是症狀輕微,如僅僅是牙齦出血,那他心血管獲益要遠遠大於不良反應的風險,我們就可以長期口服;如果他不良反應的症狀很嚴重,如出現消化道出血、腦出血,這些足以致命,我們就需要停藥。
總之,原則是權衡利弊,口服的利大於弊,就可以長期口服,如果弊大於利那就停藥。

殷殷期盼話健康


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每天一片,常年吃,不過要有所選擇。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

一、拜阿司匹林是什麼?

拜阿司匹林是小劑量阿司匹林的一種,在中國的片劑通常是100mg一片,主要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預防。

二、什麼人需要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由於小劑量阿司匹林是用來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因此,簡單來說,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和會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病風險比較大的人,都應當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來進行預防心腦血管病再發或發生。具體適用人群,可見我的問答:人到了多大年紀需要每天吃阿司匹林?

三、是不是有些人儘管從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來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但不適合服用的?

是的,有些人儘管可能屬於應當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進行缺血性心腦血管病預防的,但有些情況下,最好不要服用。

1.阿司匹林過敏;

2.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和出血史;

3.凝血功能有問題,容易出血的體質;

4.痛風;

5.哮喘;

6.其他一些不適合服用阿司匹林的情況,如阿司匹林抵抗,要進行大手術前後等等。

(儘管年輕人需要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很少,也要提醒一下,即使是用於解熱鎮痛,18歲以下儘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四、阿司匹林長期服用對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

只要不是上面提到的情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是非常安全的!

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服用阿司匹林期間要注意觀察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膚瘀斑、黑便等等,如果有這些情況可以查一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再根據這些結果,權衡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和用阿司匹林的風險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繼續服用,還是調整藥物。

另外,有些人儘管並沒有胃潰瘍,但服用阿司匹林反酸燒心,不能耐受,這種情況下,可以把拜阿司匹林調整到飯後吃試試,如果還是不行,就只能換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了!

另外,服用阿司匹林期間,也要留意尿酸水平。還要定期監測血壓,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阿司匹林這個藥是很多人熟知的,拜阿司匹林其實就是阿司匹林腸溶片,由拜耳公司生產的,區別於普通阿司匹林,所以稱之為拜阿司匹林。作為解熱鎮痛藥物的一種,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使得阿司匹林現在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的預防。它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的發病風險;可以預防心肌梗死復發;可以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可以預防大手術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哪些人需要預防服用阿司匹林?

1.所有確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冠心病、腦梗塞、外周動脈如頸動脈或下肢動脈狹窄≥50%);2.高血壓合併慢性腎病者;3.以下7項高危因素中有3項以上危險因素者,男性≥50歲或女性絕經期後,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肥胖,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吸菸。

阿司匹林要服用多長時間? 劑量?

阿司匹林需要長期服用,也就是終身服用,無特殊情況一般不能間斷,即使在症狀完全消失後(如肢體輕癱的患者完全康復)也不能停用。常用劑量為75-100mg,每日一次,拜阿司匹林只有一種100mg的劑量,所以一般是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哪些情況下需要停藥?

阿司匹林不良反應中最常見為胃腸道刺激症狀和輕度胃腸道出血。雖然拜阿司匹林腸溶片對胃粘膜刺激較小,但長期服用仍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如果出現了消化性潰瘍、急性出血應立即停用阿司匹林,但是出血停止後,應權衡利弊。如果是重要臟器出血,比如腦出血、內臟出血,再出血的話可能會危及生命,那麼應該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如果非重要器官出血停止後,比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可酌情再使用阿司匹林。另外當出現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出現嚴重心衰者禁用阿司匹林。在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有無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有無黑便;有無鼻腔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定期複查血常規和大便常規。


胡洋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藥,有120多年的歷史。它有很多的功效,從最初的止痛退熱,消炎抗風溼,到現今預防血栓,動脈斑塊和心血管疾病,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在16年還把阿司匹林作為結直腸癌的一級預防藥物。

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適用,它的副反應很多,最常見的是消化道損傷。口服後對胃粘膜產生刺激,會有一系列的胃腸道不適,比方噁心,嘔吐,胃痛,消化不良,嚴重者可出現潰瘍或消化道出血,所以對於有潰瘍的病人不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那麼如何預防消化道出血呢?

(1)用藥前需明確是否有胃腸道疾病。首先確定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如有需要應行根治治療;其次要查凝血,血小板,紅細胞等血液檢查,發現凝血障礙,紅細胞減少等需遵醫囑服用。

(2)重視藥物之間的拮抗作用。與下列藥物合用:華法林類抗凝藥、激素類藥物、氯吡格雷類抗血小板藥物,還有布洛芬類非甾體消炎藥和VB1等都需遵醫囑,避免增加出血風險。

(3)預防性用藥。為預防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癥狀可預防性服用抑酸藥物,質子泵抑制劑是抑酸藥物首選,像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半托拉唑等。



(4)選擇合適的服用劑型和劑量。由於阿司匹林的胃腸道刺激作用,目前都建議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問題中的拜阿司匹林就是腸溶片。腸溶片適合晨起空腹服用,它的外邊有一層耐酸的包衣,可保護它在酸性環境不被溶解,空腹服用縮短藥物在胃內的時間,快速到達小腸鹼性環境緩慢釋放吸收,這樣就可以減少胃腸道反應。

用於預防血栓而服用阿司匹林的劑量適合小劑量,每日75~150mg最佳,可最大限度符合“療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則。

如果年齡在50歲以上,有心血管發病風險,存在高血壓,高血糖,伴隨血脂異常,無服用阿司匹林的危險因素和副反應,原則上都需長期服用。當然,最終都需要遵醫囑服藥與停藥,不可自己擅自執行。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阿司匹林是乙酰化環氧合酶(COX-1)抑制劑,通過抑制花生四希酸代謝產生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的形成,從而達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激活。阿司匹林一直是被視為已經診斷過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二級預防的基石。但是,近年來關於小劑量阿司匹林在未明確診斷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發揮一級預防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說白了就是明確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應該吃,沒有明確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用於預防還有爭議。

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機制在於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栓形成,並能有效減少心臟和大腦的損傷。合理選入劑量和劑型有助於減少阿司匹林用藥的不良反應。對於心腦血管高危患者來說推薦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100mg長期口服進行一級預防要進行個體化評估,簡單說來就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常規口服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那麼下面我們看看美國心臟學會是如何推薦的吧?

1、可以進行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的人群是:50-59歲,10年間發生心腦血管風險高的人群,比如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

2、需要進一步評價的人群:60-69歲,10年間發生心腦血管風險高的人群,但是由於其年紀大,出血風險也高,所以需要進行個體化評價。

3、70歲以上和50歲以下的人群,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需要常規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

總之,我們鼓勵那些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同時綜合評價後發現他們服藥屬於高獲益、低風險,這種情況我們鼓勵長期口服阿司匹林。但是對於那些低獲益、高風險人群還需要進一步評價。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張之瀛大夫


不是醫生,本不應該摻和這種醫學問題。但是因為每天服用拜耳阿司匹林已經快有8年,也算“久病成半醫”,說說自己的經驗吧。

我因為患心肌梗死(注意都不是“心肌梗塞”),從2010年底開始陸續做過7次catheter手術(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介入放射學治療),到現在心血管裡有5個支架,總長度達75mm,每次過機場安檢時總納悶為什麼不響,呵呵。

(這是我現在在服用的藥物,藍線就是100mg拜耳阿司匹林,紅線是防止消化道潰瘍的蘭索拉唑,在日本每次取藥之後都會拿到一張這個東西貼在隨身攜帶的“藥品手帳”上,這樣在急救的時候不認識的醫生也能知道病人在使用什麼藥品以及過敏史)

(這就是“藥品手帳”)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必須堅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會引起胃部不適,所以現在都是用腸溶的拜耳阿司匹林,但即使是這樣還是對腸胃有刺激作用,所以我在服用拜阿司匹林的時候還要加服“ランソプラゾール”,也就是Lansoprazole,中文為“蘭索拉唑”來防止消化道潰瘍。

(左邊是100mg拜耳阿司匹林,右邊是15mg蘭索拉唑)

雖然說“久病成半醫”,但筆者畢竟不是醫生,之所以要摻和這個話題是因為現在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勸人常服阿司匹林的文章,把阿司匹林形容成能包治百病羽化成仙的神藥,是不是藥廠的托兒不知道,反正起碼是缺乏醫學常識吧。

但看不到哪位醫生出來說明事實以正視聽。就像在這個題目裡不少答主是醫生,但除了介紹拜阿司匹林的功效之外,聽不到介紹副作用和危險性,看上去就像在幫藥廠打廣告。

比如在電視上除了各種藥品廣告之外,還有不少節目介紹各種靠譜不靠譜基本不靠譜的各種藥物和療法,比如某視某套有一個《健康之路》的節目,整個就是在宣傳陰陽五行的八卦巫醫。出現在媒體或者網絡上的醫生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從不談藥品和療法的副作用和危害。

這點國外不同,國外的電視上經常有專門的節目介紹某種藥物或者療法的副作用和危害,這個阿司匹林是經常被談論的,因為不得不服用的人很多。

阿司匹林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藥品,除了萬不得已,絕不能長期服用。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的功能,用於治療血管栓塞。但這個特性會造成內出血,經常服用阿司匹上會出現皮下出血而形成斑塊,牙齦出血就更是標配了。

有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因為打一個噴嚏而送命的病例,這個患者在打噴嚏時因為體位和用力而造成了腹腔血管破裂而大出血,來不及搶救而死亡。

每次複查,我的主治醫生在開藥方時常總不會忘記告知我,在發生出血時一定要告訴醫生自己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事實,以使醫生有所準備。

我本人在一個月前就親身經歷了這一幕。

因為自己不慎,被菜刀切到了手,出血不止,叫了急救車去醫院。一進急救室就對醫生告知了自己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聽這句話,整個急救室的氣氛彷彿都變了,各種認識不認識的器具都圍了過來。兩個醫生忙了一個多小時才把血止住,我躺在那兒,只聽到醫生不停地在嘟噥:“這藥真厲害,這藥真厲害”。為了清創,拿一臺真空泵來抽血,所以出了多少血我都能看到,最後止住血縫合了傷口之後一看,出了200cc血,再加上在家裡以及一路上流的,估計有400cc。

(就這個地方拉個口子就失血400cc,兩醫生忙了一個多小時,可怕不?)

所以,阿斯匹林是一種會帶來生命危險的危險藥物,一定要在靠譜醫生的醫囑下服用,千萬不能胡亂服用而引起悲劇。

不是萬不得已,萬萬不要“每天一片,長年吃”,萬萬。


冰冷雨天


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腸溶片)是拜耳公司出品的100mg/片的小劑量阿司匹林腸溶型製劑。做成這樣的製劑,就是為了心血管病患者長期臨床用藥或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長期預防應用的。

小劑量(75~150mg/日)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於心血管病患者(二級預防),可以預防病情進展、急性發作和減少死亡(因為這樣的病人血小板活性高,容易聚集),這是經過大量臨床研究、有定論的。

研究發現,低於75mg/日,抗血小板效果不好;超過150mg/日(早先曾用到325mg/日),不增加效果卻增加不良反應。因此,拜阿司匹林選用了100mg/片的規格,每天1片,便於服用。國產有25mg/片、40mg/片、75mg/片等不同規格,美國還有81mg/片的規格。

做成腸溶劑型,是因為阿司匹林酸性,對胃有刺激,而腸溶型製劑,可以使藥物在胃(液)內酸性環境下不崩解,到了腸道(液)鹼性環境裡再崩解,減少對胃的刺激,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如果沒有禁忌證,有明確的適應證如冠心病病人,腦缺血發作、缺血性腦梗死病人,頸動脈、主動脈、腦動脈、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病人等,都是需要和可以長期服用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的。

爭議較多的是小劑量阿司匹林用於一級預防,即對還沒有明確心血管病的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以預防將來發生心血管病。因為阿司匹林既然可以抗血小板,也就增加出血風險。

經過臨床研究,國內外專家的共識是,對於阿司匹林用於一級預防(沒病防病),要求是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具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吸菸、血高密度脂蛋白低、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或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等危險因素中的數個,或者評估未來10年發生心血管病風險等於或超過10%(有具體評分標準的)。

對於評估心血管病高危的人,預計服藥獲益遠超過出血風險時,可以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腸溶片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的身體也是一樣。在長期服藥的過程中,身體可能會出現不適合服藥的變化或者病變。因此,即使在開始用藥時沒有禁忌證,也有可能在其後的服藥過程中出現,服藥期間是需要注意觀察的。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一、為什麼要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為一款經典老藥,其有效性已經得到很多的臨床實驗證實,而且自從阿司匹林“從事”現在的“新工作”——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阿司匹林的處方量已經成為心腦血管疾病最大的處方之一!為什麼要吃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有明確的證據證實其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改善預後減少急性事件!所以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其如果沒有禁忌症,阿司匹林成為必選藥物!


二、哪些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呢?

常見的心內科的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腦梗塞、腦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等等!外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如下肢動脈閉塞,下肢動脈狹窄等等!其次阿司匹林還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一級預防,比如高危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如果沒有禁忌症,需要口服阿司匹林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生的時候!


三、阿司匹林經常用量是多大?

在冠心病的指南中,對阿司匹林的用量有著明確的規定,建議阿司匹林用量在75-150mg每天,這也是臨床實驗得出來的結論!吃多了,可能有出血風險或者其他風險!吃少了,可能達不到其起效作用,不僅僅沒有獲益甚至還能有副作用!所以,吃多少不是自己說了算,是有規定的!

四、一片夠嗎?要不要長期吃?

吃多少既然已經確定,我們就需要知道一片到底是多少?阿司匹林規格不同,有25mg一片的,也有50mg一片的,但最多的還是100mg一片的!國人大多數時候口服一片也是一個誤區,因為100mg一片的肯定夠,但25mg一片的肯定不夠!所以,規定幾片不管用,需要定劑量!至於要不要長期吃,絕大多數都是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的!


心健康


阿司匹林有百年曆史。最初,當地人發現嚼服柳樹皮能起到鎮痛的作用,後來在其中提取了阿司匹林,後者作為解熱鎮痛藥,廣泛應用於臨床。

後來發現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夠預防和治療血栓性疾病,目前阿司匹林廣泛用於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梗死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系統疾病。這就是所謂的二級預防。

在二級預防當中,阿司匹林應該每天堅持服用,每次100毫克。有的人會問阿司匹林到底是在晚上試還是白天吃?其實,只要堅持每日服用即可,不必糾結服用的時間。

如果沒有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否可以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呢?這並不盡然,這需要醫生根據個體的情況進行危險分層,有的個體就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有的個體則不需要,因為不必要的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帶來一些出血等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