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呂布武力值非常低,品行也非常惡劣,羅貫中為什麼要在《三國演義》中神話他?

傳說--白鬍子


正史上的呂布和《三國演義》塑造的形象已經是比較接近了,雖然我沒什麼資格,不過三國群雄中,還是看不起呂布。不知道為何呂布《三國演義》與《三國志》那麼像,,也許是因為再兩面三刀沒有底線的人也不過如此吧,一個人的品行都能如同小說一般,這個人的品行也是沒誰了。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

呂布為了董卓背叛了丁原,丁原死於非命;又在王允的嘴中重新成了大漢忠臣,董卓死在了這個手下手裡;在投奔袁紹中因不能約束士兵而被記恨,野心勃勃也讓人擔心;和袁術也是時好時壞,聯盟而不連心,袁術稱帝時竟然把袁術通知的使節扭送到許昌;對劉備利用的嘴臉也是毫不掩飾,取了劉備的城,也讓劉備替自己分擔袁術的進攻壓力;最後投降前的樣子也沒有氣節,和他的武力很不相稱;呂布自認為對將領不薄,但是曹操說他和將領的妻室曖昧卻讓他啞口無言。以上就是他和各路諸侯爭霸的關係,也是他精彩一生中不太光彩的細節。

亂世之中誰都有私心,只不過呂布變化太快,曹操開始還是有匡扶天下的壯志,劉備也一直用漢室宗親旗幟行為立事,孫權則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僅僅是為了自己而已。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堪稱勇猛無比,其能勇鬥關張就是他勇猛最大的例子。關張在正史中是“萬人敵”的形象,都是熊虎之將,沒有爭議。歷史上呂布根本沒有被關羽和張飛夾擊過,單挑的次數非常有限,整個《三國志》也沒幾個單挑的記載。

呂布和郭汜單挑過,郭汜和李傕齊名,都是董卓的舊部。董卓死後,郭汜反攻長安,曾和呂布決勝負,結果就是郭汜被捅了一個洞,然後被左右救回。郭汜似乎不能成為呂布能力的試金石。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

那豈不是呂布的能力是編出來的?

那到也不是,呂布的騎兵是非常強大的,在中原逐鹿中能佔有一席之地,就因為他們軍隊的戰鬥力強。仔細想想,呂布一沒什麼背景,二名聲也一般,三智謀也拿不出手,那就是有荷槍實彈的硬幹了。

呂布的手下的將軍非常勇猛,最著名的就是張遼和高順。高順清白有威嚴,但命運不太好,同呂布一同死在了曹操手下。張遼不用多說了,為曹操守著東大門,一生之中並無閃失、忠誠不二。像高順和張遼二人,雖然也是為了得一口飯吃,但是總不會為一個草包賣命太深,間接推斷,呂布還是非常勇猛的。

(《三國》中的呂布等人,轅門射戟情節,這一情節也記錄於《三國志》,同樣說明呂布的武力)

呂布有過敗仗,他被李傕、郭汜打敗過,大概還是因為兵力不及;被孫堅打敗過,那是因為董卓軍呂布和胡軫不和,打了一場沒道理的仗。誰都有過敗績,這也不能說明呂布很弱。

陳壽評價他“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倒是中肯的評價,陳琳評價“強如二袁,勇如呂布”也說明呂布的勇猛,荀攸也說過“布驍猛”這樣的話。這些都是呂布勇猛的佐證,這都不能說呂布的武力非常低,呂布還是很能打仗的。

呂布在被曹操抓的時候,曹操就說過捆綁老虎就要緊一點,當呂布提出和曹操合作後,曹操也有過那麼一點心動,所以絕不是武力非常低的人。

至於呂布的失敗,則是他性格的失敗也是謀略的失敗,這就和武力沒什麼關係了。


大眼大世界


呵呵呵。

正史記載的呂布,是文武雙全的。

呂布擔任過丁原的主簿。知道什麼叫主薄嘛?

也就是丁原的行軍秘書長,管理文書、書寫命令,統轄後勤保障。這樣的職務,最少也應該是文采斐然的人物才能擔任。

呂布的軍事才能也算得當世前列。

個人武力還不錯,單挑擊傷郭汜。被俘後請求曹操寬恕說,您統步軍,我領導騎兵,天下怎麼會有敵手?至少曹操曾短暫猶豫過,這個猶豫自是因為呂布統帥輕騎兵的能力。

當然,呂布本人的品性是非常差的。

跟隨丁原,因為董卓許願的富貴殺害丁原。跟隨董卓做近衛卻與董卓侍妾通姦,暴露後因為恐懼而參與王允謀殺董卓的行動。投靠袁紹因為不能約束士兵而離開袁紹,再投奔袁術還是不能安定就投靠到劉備手下,再謀奪徐州。

最令人可笑的是,呂布不愛部將,卻是愛部將婦。最終眾叛親離,手下將領捆綁陳宮開門投降曹操,自己只能投降,被絞死。

大概因為呂布長居幷州,胡漢雜處,學習到了軍事才能,卻未能學習基本禮法與遵循士大夫的道德要求。


四川達州


呂布的武力不低,更不能說非常低。原因有幾個:

第一、董卓可不是傻瓜,如果呂布武力低,怎會如此器重他?難道是他生得帥氣嗎?董卓軍可是西涼過來的兵,能讓呂布坐上如此高的領兵位置。所以武力不容小看

第二、小說是會有誇大成分,但怎麼都會有個原型基礎,三國演義裡很少有瞎編的人物,在基礎上誇大可能會,基礎上貶低也會,就像孔明事實上他是真聰明才去誇大他至於誇多大在小說裡就是負責好看就夠了,那麼由此可見呂布武力再差都是屬於強手類。

第三、正史裡有些東西也是不可全信的,而且我看正史最反感就是一個文史學家去評價兵家,文史學家只需要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記載下來就好了,非要多說兩句去評價,等於外行評價內行。你說一個物理博士研究科學家,多年後有個文史學家記載他做過什麼事就是了,非要評價當年他膽小畏首畏尾的不敢做核彈實驗之類,這些話就多餘了,外行人根本就不知道索要考慮因素有多少,風險有多大。

由此上述,從董卓用他到雖然可能誇大了武力的小說來說,呂布的武力不低,更不應該用非常低形容,至於品行嘛,無論正野史都記載惡劣,那基本就是惡劣了。


柳三先生的學史筆記



按照老話兒和傳說中的解讀,呂布可是一等一的人物兒,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正是此意。

但,就如題主所言,呂布的這個描摹,是小說家言,是一個史實與意象的集合體,並不是真的呂布本尊。

但題主說呂布武力值非常低,我卻不敢苟同,也不能認同。我們現在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後人視同史記的《三國志》了。

陳壽在撰寫這部書的時候,是充分尊重了歷史事實的記傳,或者叫記錄。書中說呂布是一介軍閥,驍勇過人,弓馬嫻熟,更兼膂力過人,人稱飛將——這樣的描寫和題主所言的武力值非常低完全不匹配,只能是題主的一家之言,憑空杜撰了。

但三國之中武力值最高的人,卻不一定就是呂布。在我看來另有其人。那個人就是關羽關雲長,是世之虎臣,有萬人之敵,張飛等堪堪可以並踵而立。

至於說到呂布的人品,這個和小說中的差別不大,也算是真有其事。他先後事主二三,既拜了乾爹又弒了主上,可謂是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高人,其人品屢被詬病也就自然而然了。

至於羅貫中的寫法,那是小說家的人物設置必需,符合一定的史實,不過是誇大了一部分武力功業,又對其人品加入了自家的意言和社會的評價,是為情節和故事服務的,更為突出作者的中心思想。


龍吟148119260


呂布的武力值可不低,要不外號“飛將”是怎麼來的?“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三國演義》轅門射戟的事也是於史有據的。此外還有《三國演義》沒有記載的,呂布投奔袁紹的時候,袁紹與張燕交戰。當時張燕有精兵數萬,而呂布和成廉、侯成等部將衝鋒陷陣,大勝而歸。可見,呂布的武力值並不低,之後還能在濮陽打敗曹操,作為一個武將還是比較優秀的。不過呂布和三兄弟確實沒有交戰過,因為歷史上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公孫瓚根本沒有參加,更別說劉備三兄弟了。

至於為什麼要在《三國演義》神話他?首先這並不是《三國演義》的發明,在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就有了。先是三英和呂布交戰,然後張飛一人打敗呂布。到《三國演義》時作者才覺得不合理,所以把張飛一人打敗呂布刪去了。但無論如何,實際上從《三國志平話》到《三國演義》,作者都想刻畫的是三兄弟同進同退,而並非是想神話呂布。只是因為呂布確實是有名的驍將,所以才讓三兄弟初出茅廬就和他打了一架,而之後三兄弟實際上團聚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當然間接也幫呂布漲了無數粉絲。

  1.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林屋公子


這是一種描述的手法,只不過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的東西,到最後被我們自己給扔了個乾淨,就好比現在的抗日神劇。

呂布這個人在歷史上面,威名並不小,不僅弓馬無雙,而且這個人戰鬥能力強悍,跟當時的張燕作戰,在袁紹的軍隊被打得一籌莫展的時候,這個人站出來直接幫助袁紹的軍隊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除此以外,曹操也曾經被呂布逼的差一點點把自己的孩子扔到袁紹那裡當人質,並且轅門射戟,這一點是歷史書上面明明確確記載的事情,由此可見,呂布這個人的勇猛。

但是《三國演義》裡面確實對於呂布進行神化,說他是天下第一戰將在當時來講的話,這個名號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尤其是現在底層的老百姓都認可呂布是第一神將,為什麼?

呂布那是一個boss!無論是對於曹操還是初期的劉關張來講,呂布都是一個需要逾越的大山。這個大山如果太矮了,對於劉關張和曹操來講,是不是太跌份了?

我們去看一下近幾年美國的大片,哪一個不是把最終的敵人寫的如同boss一般強悍?敵人更加強大,我們打倒了強大的敵人,我們更牛逼!

我們去看一下現如今的抗日神劇,哪個不是把這些日本人寫的如同弱智一樣,主角開了個無雙技能直接上去收割人頭就行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我們在嘲諷粉日本人制作的遊戲三國無雙說是無雙割草,沒有頭腦,我們在拍抗日神劇的時候,不是跟他們做著同樣的事情嗎?

中國的老祖宗懂得挑戰,懂得讓自己的主人公更加豐滿,所以描寫呂布的時候,不惜筆墨描述呂布的勇猛,就是為了接下來描述曹操,劉備等人的英明神武和戰鬥力驚人,做一個鋪墊,做一個描述,但是我們現在卻把這些東西忘了個一乾二淨,還在這裡爭論說呂布這個人到底強不強,那是《三國演義》那是小說,小說裡面他愛怎麼寫怎麼寫,但是小說必須要把自己的精神給體現出來沒有精神的小說就是幾張廢紙!

所以說,與其在這裡爭論呂布到底是不是那麼神勇,倒還不如想想接下來,如何去像我們的孩子講述一個能夠經得起推敲的三國故事?這才是真話,而不是像那些槓精,噴子一樣在那裡無事生非,但是無論如何,《三國演義》裡面所蘊含的那種精神不能夠汙衊,這是老祖宗口口相傳的三國故事,流傳到我們這裡的最後底線!


漩渦鳴人yy


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它的主人翁 主要是劉備,所以全書也是以劉備的創業經過為主要線索進行鋪排的。為了襯托主人翁以及在書寫主人翁艱難曲折的創業過程中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作者故意朔造了這個超強的人物。比如,呂布開始出場時,首先就神化他,為以後的三英戰呂布埋下伏筆,用以表現三英的厲害。往後,為了把故事情節導入正軌,在關鍵時刻就有呂布出場。比如,當曹操要血洗徐州時,呂布就襲了曹操的老巢兗州,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兵,如果沒有神勇的呂布就撼動不了他,就造不成這樣的影響。所以,這樣安排就讓勢單力薄的劉備順理成章、輕而易舉地撿到了徐州。《三國演義》的前半部,徐州是個關鍵的節點。呂布死後,劉備的真正創業史也是從這裡開始的。前面都是序幕。


藍天802532


確實找不到什麼所謂的正史講呂布武力值非常低的版本。

品行嘛,非常惡劣是公認的。

呂布是武將出身,領兵打仗,衝鋒陷陣,還有就是搞搞門面工作與警衛,全是有記載的,更是戰績也有部分凸顯,什麼戰三英啦,什麼轅門射戟啦,至少說明呂布並非完全的花架子,水貨。

羅貫中之所以要在《三國演義》那麼寫呂布,無非就是藉助這麼一個豪傑,品行敗壞的英雄預告之後的三國亂世各路豪傑朝三暮四,爾虞我詐的大概。

更是藉助這麼一位人物來襯托正面人物的可貴,也就是所謂的沒有醜,如何界定什麼叫做美。

因此反面教材做得越宏大,正面意義就越宏偉。


鴻哥iouyh福小鋪


要知道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並且是遠離三國時代時期的作品,三國志是是正史記載,並且跟三國時期離得很近的作品,三國演義著重虛構爭對的讀者是非專業的廣大的群體,用於民間故事流傳,而三國志是爭對比較專業的群體,用於作歷史研究。

由於各自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其表達形式也不一樣,三國志理注重跟客觀史實接近為目的,也就是跟真實的三國更為接近為目的,寫戰場不會像三國演義一樣可以虛構戰場,以一種街斗的方式來表達戰場,以一種人個好勇鬥狠的方式來表達一將軍的行軍帶兵能力。對於這些三國志是不可能這樣寫的。

因為三國演義爭對的群體很多是沒有上過戰場的,還有在舊社會封建社會對各種鬼神都比較信,對鬼神崇拜,而一部封建時代的作品能來上一點個人神話色彩,這樣更有利於作品受民眾喜歡。去以沒有上過戰場的方式去描寫戰場,普通民眾有些沒有上過戰場,以他們的想像方式來描寫戰場,那戰場如何描寫得精彩,那就是以個人英雄主義的方式來描寫最好,戰場以個人的打鬥街鬥或擂臺比武的形式描寫,以這種方式描寫跟真實的戰場真實的史料本來就是天差地別,他也不需要去跟歷史去相符,只是借歷史一些人物劇情去表達作者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沒必要在意其真實性,神不神話當中的某些個人主義英雄人物,得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來描寫,當時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崇拜個人主義,那就得多點個人主義的東西,人們信有神論,那作品就得加點有神論的東西在裡面。因為這樣也就有狀諸葛之智近妖的對諸葛亮的神一般存在的描寫。各種打鬥以擂臺比武的方式表現,實際真實的戰場哪能如三國演義那樣進行打戰啊,一個主將打個戰,動不動就跑到前面跟人跟敵方主將單打獨鬥,視戰爭如兒戲,這樣的主將不說帶千軍萬馬,在現實真實的戰場,作普通的小隊長小組長都不合格,真實戰場不是隨便表現一個人個人武力如何了得的,真實的戰場一個主將歷害是指行軍作戰,排兵佈陣,指揮調動兵馬,如何發揮地形優勢,根據具體戰爭實況,隨時避免己方軍隊往被動面方向走,以掌控戰場主動情為要。不是像三國演義一樣,兩軍對戰,兩個將軍上來打個擂臺,兩軍的將軍誰打贏了,那全軍就衝啊殺啊,把對方打敗了,這種對戰場的描寫簡直就是惡搞真實的戰場,一個將軍真按三國演義一樣去打戰,那還得了,國家隨時都可能要被滅亡。不要把三國演義的東西當真實的東西來看,帶著一種娛樂的方式看就行了,不能遷強附會的把三國演義說成正史,這比對那比對,這就成了跟易中天一樣了以混飯吃為目的。

正史呂布跟文學作品的呂布肯定是不一樣的,正史強調的是跟真實客觀接近。而文學作品的是作者對呂布的一種想像,在加以一些文學手法描寫而得,三國志的呂布寫的是呂布的行軍作戰排兵佈陣指揮作戰的能力,個人武力可以很低,真實的戰場主將隨時都得很多人保護的,不可能隨便讓敵人射殺,正所謂擒賊先擒王,而三國演義則寫的不是個人行軍作戰能力,是描以寫幾個人誰打架歷害誰更善於單打獨鬥,以打擂臺的形式來情現戰場場景,軍隊只不過是拉拉隊而己,誰打贏了,拉拉隊就大喊衝啊殺啊,這樣的兩種方式肯定是天差地別


隆中知鳥


羅貫中先生著的《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體材的長篇小說,它與《二十四史》《三國志》等正史記有較大出入,為增加作品的可讀性,″奸"化了曹操,″仁"化了劉備,“智"化了諸葛亮,"義"化了關羽,"莽"化了張飛,"妒"化了周瑜,“忍"化了司馬懿,“惡"化了董卓,“蠢″化了蔣幹,“神"化了呂布,……。以歷史為背景,天馬行空,憑空想象,使許多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們含笑九泉或者含冤九泉。小說畢竟是小說,不可太較真。《二十四史》也只是二十四姓之家譜也,何況《三國演義》一本小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