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諸位一起學習國學經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傳統文化經典《太上感應篇》中的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莊子言:“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意思是說,人生中總有許多讓人無可奈何的事,而能安之若命的,只有德行很好的人才能做到。

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福德因緣,平常人面對無可奈何的人生,往往只能逆來順受,而有德的人,則是知命而不認命,安住當下,不為世俗所累,自能迎來命運的轉機。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德的人呢?這可以在傳統文化經典《太上感應篇》中找到答案!《太上感應篇》作為國學中的薈萃,被後世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其內容主要是教誨我們如何修身處世、培福遷善,對於樹立我們正確的道德品行,有著很強的積極意義。

如下摘錄有《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我們若能熟記於心,則可以人生順達,福氣自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01、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譯文: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的隱瞞;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要能韜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性。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短處不足,這是無可厚非的,而我們應做的,就是不張揚別人的短處,適時的為他隱瞞,這既是做人的道德本分,也能給別人留下人情。若是到處宣揚別人的短處,這種罪過不但要自己承擔,而且還會招致別人的記恨,甚至當自己不如意時,也要遭到別人的落井下石。

《周易》中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但無論有多大能耐,萬不可到處的炫耀,要知道韜光養晦,學會低調,這才可能大有作為。俗語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若是因為自己有能力,就鋒芒畢露,可能就會因樹大招風,而前程受阻。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02、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譯文:阻止惡行,讚揚善行,把多的推讓他人,自己則取少的部分。

大凡人們做出惡事,往往只是一時的迷途,而並非天性如此,所以,他們都是有值得感化、勸誡之處的,若能在他們做惡行的時候,及時的遏止,並至誠的給予勸誡,相信可以感化很多的人。而對於別人的善行,要給予充足的鼓勵和讚揚,這樣能使得他為善不倦,造福更多的人。

《圍爐夜話》中說:“一味學吃虧,是處世之良方。”在立身處世中,我們要有甘願吃虧的品質,推多取少,讓給別人便宜,可以使得自己心地坦蕩。人只有學會知足,方能不受財色名利的干擾,能時常的安樂自在。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03、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譯文:看見別人運氣好得意時,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樣,而且看見他人運氣不好失意時,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人所做的至善,就應如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相爭。然而現在的人,往往是私心很重,見到別人的得失,而不能看做是自己的得失,侷限了自己的人生格局,表面是為利己,其實是自己的品行不端正,自己也會受到損害的。而若能處處為他人著想,自己則能成就圓滿的人生。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04、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譯文:善良的人,世間的人都恭敬他,上天也會保佑他,福報官祿會跟隨著他,眾邪都遠離、避開他,正直的神靈也都在保護他、幫助他。

只有在為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叫做善人。古人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是在強調,善人所行的善事,是順應天道而為,因此最易得到眷顧。

《中庸》中說:“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若能常行善舉,不為惡事,方能稱為有大德的人,而德行很好,自然能得到應有的財富、地位、長壽等。人們都有趨福避禍的想法,而若想要福運常來,便是要從斷惡修善做起,若能多行持善事,終歸會得到回報。

《太上感應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記於心,方能人生順達,福氣自來

以上就是《太上感應篇》中所言的四句金玉良言,句句充滿智慧,讓人受益良多。《太上感應篇》其實就是在教誨我們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方是真正的人生大道。我們若能熟記這四句話,並照做,則可以人生順達,福氣自來,願與君共勉!

不知道您對《太上感應篇》中闡述的四句金玉良言有何見教?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感悟!願諸君六時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