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大家好!十分有幸能和诸位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太上感应篇》中的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庄子言:“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意思是说,人生中总有许多让人无可奈何的事,而能安之若命的,只有德行很好的人才能做到。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福德因缘,平常人面对无可奈何的人生,往往只能逆来顺受,而有德的人,则是知命而不认命,安住当下,不为世俗所累,自能迎来命运的转机。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呢?这可以在传统文化经典《太上感应篇》中找到答案!《太上感应篇》作为国学中的荟萃,被后世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其内容主要是教诲我们如何修身处世、培福迁善,对于树立我们正确的道德品行,有着很强的积极意义。

如下摘录有《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我们若能熟记于心,则可以人生顺达,福气自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01、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译文: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要能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短处不足,这是无可厚非的,而我们应做的,就是不张扬别人的短处,适时的为他隐瞒,这既是做人的道德本分,也能给别人留下人情。若是到处宣扬别人的短处,这种罪过不但要自己承担,而且还会招致别人的记恨,甚至当自己不如意时,也要遭到别人的落井下石。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但无论有多大能耐,万不可到处的炫耀,要知道韬光养晦,学会低调,这才可能大有作为。俗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若是因为自己有能力,就锋芒毕露,可能就会因树大招风,而前程受阻。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02、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译文:阻止恶行,赞扬善行,把多的推让他人,自己则取少的部分。

大凡人们做出恶事,往往只是一时的迷途,而并非天性如此,所以,他们都是有值得感化、劝诫之处的,若能在他们做恶行的时候,及时的遏止,并至诚的给予劝诫,相信可以感化很多的人。而对于别人的善行,要给予充足的鼓励和赞扬,这样能使得他为善不倦,造福更多的人。

《围炉夜话》中说:“一味学吃亏,是处世之良方。”在立身处世中,我们要有甘愿吃亏的品质,推多取少,让给别人便宜,可以使得自己心地坦荡。人只有学会知足,方能不受财色名利的干扰,能时常的安乐自在。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03、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译文: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所做的至善,就应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相争。然而现在的人,往往是私心很重,见到别人的得失,而不能看做是自己的得失,局限了自己的人生格局,表面是为利己,其实是自己的品行不端正,自己也会受到损害的。而若能处处为他人着想,自己则能成就圆满的人生。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04、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译文:善良的人,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天也会保佑他,福报官禄会跟随着他,众邪都远离、避开他,正直的神灵也都在保护他、帮助他。

只有在为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叫做善人。古人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也是在强调,善人所行的善事,是顺应天道而为,因此最易得到眷顾。

《中庸》中说:“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若能常行善举,不为恶事,方能称为有大德的人,而德行很好,自然能得到应有的财富、地位、长寿等。人们都有趋福避祸的想法,而若想要福运常来,便是要从断恶修善做起,若能多行持善事,终归会得到回报。

《太上感应篇》四句金玉良言,熟记于心,方能人生顺达,福气自来

以上就是《太上感应篇》中所言的四句金玉良言,句句充满智慧,让人受益良多。《太上感应篇》其实就是在教诲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方是真正的人生大道。我们若能熟记这四句话,并照做,则可以人生顺达,福气自来,愿与君共勉!

不知道您对《太上感应篇》中阐述的四句金玉良言有何见教?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感悟!愿诸君六时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