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是被翻拍最多的,而《連城訣》、《俠客行》這些被翻拍的很少,這是為什麼?

洪頭菜


金庸小說的一個特點是越長的越好看,人物繁多,故事一環套一環,高潮迭起精彩紛呈。


其實最早的武俠小說影視化最成功的,還不是金庸而是古龍,上個世紀七八十年,電影業方興未艾,古龍的小說因為其詭異的情節,和電影高度契合,古龍的小說一般篇幅都不很長,幾十萬字,很適合改編成電影。

上個世紀有一段時間,古龍加上導演楚原演員狄龍,三個人就是電影票房的保證。


演古龍小說出名的還有導演爾冬升,因為主演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三少爺的劍》而一舉成名。


不過後來電視開始走向尋常百姓家,古龍小說的優勢就不如金庸的明顯了。


金庸的小說一般都是鴻篇鉅製,就是完全按照書上的情節走,不必增加劇情都能拍滿四十集的電視劇。


古龍的小說因為留白太多,反而要大量注水,才能灌滿幾十集電視劇。


焦恩俊版的《小李飛刀》,也是加了很多劇情才讓這部劇豐滿起來。


說到原創劇情,最好玩的我覺得就是新加坡有一部電視劇叫《蓮花爭霸》,把金庸的《笑傲江湖》和古龍的《流星蝴蝶劍》兩部小說雜糅起來,主題曲是羅文唱的《江湖路》,一開口就覺得很炸裂:


  • 無怨無悔我走我路
  • 走不盡天涯路
  • 在風雲之中你追我逐
  • 恩怨由誰來結束

大概現在沒人敢這麼搞,把金庸古龍糅合到一塊兒拍一部作品了吧。

金庸被翻拍最多的就是射鵰三部曲,天龍,笑傲,鹿鼎記,另外像飛狐外傳經常和雪山飛狐一塊兒拍,這些作品其實角色塑造的很成功,知名度高。


而像《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這種短篇,限於篇幅很少有人拍成電視劇,《俠客行》拍過幾版電視劇,最有名的是梁朝偉演過一個雙主角的《俠客行》,鄧萃雯飾演女主角。


《連城訣》翻拍的更少,我記得唯一看過的電視劇是吳樾主演的。


這部劇很好玩,有很多大咖參演,像舒暢飾演的水笙很貼近原著,舒暢演過很多好電視,就是半紅不紅的。不過最好玩的還不是舒暢和吳樾,而是演大反派花鐵乾的是六小齡童。


六老師的花鐵幹可謂他《西遊記》後又一個經典角色,塑造的入木三分。


花鐵乾和狄雲有很多對手戲,我們知道六老師這輩子最重要的角色是86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而吳樾在拍完《連城訣》6年後,在張紀中版的《西遊記》中也飾演了孫悟空這個角色。

這版《連城訣》中吳樾和六小齡童的對手戲,可謂孫悟空對孫悟空,而且還都是真的。


都是金庸的小說,《連城訣》《俠客行》的翻拍照著其他幾部在數量上少得多。


我覺得一個主要原因是主角的性格比較模糊,狄雲是個老實的鄉下孩子,石中堅前半生不知道自己是誰,江湖路都是被人推著走,這倆人比起金庸小說的其他角色來,不如楊過偏激激烈,不如喬峰豪氣干雲,不如韋小寶的狡詐機靈,存在感略低。


和《俠客行》體量差不多的《飛狐外傳》因為胡斐,程靈素,袁紫衣塑造的成功,在金庸小說宇宙中,知名度一點不低於那些鴻篇鉅製大體量小說的主角們。


謝謝 悟空小秘書 的邀請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主要有小說的流傳度、投資商的商業考量兩方面因素。

一提到金庸的小說,估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這些代表作,而很少有人會想到《連城訣》《俠客行》這樣的作品。我分析這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的流傳度遠遠高於《連城訣》《俠客行》。

很多人是從電視劇開始接觸金庸的武俠世界的,而1983年香港TVB翻拍的《射鵰英雄傳》(黃日華、翁美玲版)則是讓國人印象最深刻的電視劇之一。正是這部電視劇在中國大陸的熱映,才逐漸讓觀眾瞭解並喜歡上了金庸的武俠世界。人們總說,第一次是最美好的。我還要說,即使事實上不是最美好的,後來回憶起第一次也覺得是最美好的。《射鵰英雄傳》就佔據了這個“第一次”的位置,所以在大陸觀眾的流傳廣度和深度上,毫無疑問,它也是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1995年,香港TVB拍攝電視劇《神鵰俠侶》(古天樂、李若彤版)。這部電視劇成為90年代觀眾認為的金庸武俠劇的又一經典,劇中李若彤扮演的小龍女至今讓觀眾覺得無出其右者。


《射鵰》《神鵰》這兩部電視劇讓大陸觀眾熟知金庸,所以一提起金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們。在這一點上,《連城訣》《俠客行》確實無法比較。
2、同樣是翻拍金庸的小說,投資商顯然更青睞《射鵰》《神鵰》甚於《連城訣》《俠客行》。


正好,前段時間我把金庸的小說翻拍成影視劇進行了整理,數據如下:到目前為止,不統計正在拍攝還未正式上映的翻拍作品,《射鵰》先後被拍成電影7部、被拍成電視劇10部;《神鵰》總計被拍成電影8部、被拍成電視劇8部;《連城訣》被拍成電影1部、被拍成電視劇2部;《俠客行》被拍成電影2部、被拍成電視劇3部。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射鵰》《神鵰》翻拍的次數遠遠超過《連城訣》《俠客行》。投資商青睞前者是因為它們有廣大的受眾群體,拍出來的作品更容易引起關注;後兩部作品則不為觀眾所熟知,投資拍攝的風險相對較大。從追逐利益的角度,投資商顯然更願意投資拍攝《射鵰》《神鵰》這樣的作品。


正南騎北


首先問題本身就不正確,《連城訣》實際上翻拍過多次。

除了大家眾所周知的2003版,由吳越和舒暢主演的《連城訣》之外,早年還有邵氏電影版、TVB版,甚至是廣播劇,所以2003板已然算得上是翻拍了,當然在2003版之後,2018年之前這十幾年間沒有再次翻拍,不過今年新版《連城訣》又重新提到了項目上,這一部金庸早期的武俠劇有望再一次登上熒屏。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對比《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等金庸武俠劇,《連城訣》的翻拍次數確實相對較少,不過也只是相比較而言,它翻拍的頻率小跟這部作品本身的一些原因也有很大關係。

其實說到底,翻拍次數少,就是因為作品不夠好,當然是就金庸的小說來說。不論是人物,格局,場面,情節,這部小說不是代表作,都不說射鵰神鵰天龍笑傲這些巔峰神作,就是鹿鼎記俠客行也超出連城訣幾條街啊!現在是商業時代,如果你是投資方或者導演,你願意翻拍哪個?知名度就是保障,你翻拍神鵰俠侶,拍的爛也一樣有流量有熱度,你翻拍連城訣,拍的好也未必有那麼多人捧場,風險顯然更大,翻拍的相對也就少了,就這麼簡單。


表哥帶你看娛樂


很簡單!

一是從小說文學造詣及在受眾中的影響力方面看,神鵰三部曲本身就是金庸小說的核心招牌,內容精彩,觀眾愛看,這是被翻拍最多的根本原因。

二是從故事性上來看,《連城訣》、《俠客行》篇幅相對較小,電視劇改編難度較大。

三是從市場和投資者角度看,因為神鵰系列有太多翻拍成功案例,前人經驗較多,拍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也能製造更多的話題。大家不都喜歡縱向對比誰比誰拍的好嗎?要是一不小心超越了經典,投資人得多麼得意!


辣評熱條號


其實都是被翻拍過多次,只是相較而言《神鵰》《射鵰》更為受歡迎,除了裡面的人物性格鮮明,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憨厚老實的郭靜,機可愛的黃蓉,帥氣的楊康,綠帽的南帝,愛吃的北丐,陰毒的西毒,我行我素的東邪,一間楊過誤終身的天殘楊過,清新脫俗,不是煙花的地缺小龍女,故事曲折,武功名字也是寓意深刻,降龍十八掌,一陽指,落英梅見掌等等,然後就是昇華了,把一個打打鬧鬧,恩怨情仇的江湖上升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境界高啊。相比較而言,另外兩部沒有這麼的高度,只是寫的江湖,恩怨的江湖。


醉九怪


《神鵰》和《射鵰》故事情節更曲折離奇,人物更豐滿,故事傳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屬正確。但《俠客行》裡面的一個人物叮叮噹噹有點太壞,關於我是誰這個問題也比較深刻不容易理解。《連城訣》揭露人性惡,有點兒可怕!


般若18085051


題材問題。射鵰和神鵰雖然是講英雄兒女情長,主題中心還是愛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連城訣講的是人性的自私,為寶藏可以出賣師傅,同名師弟,徒弟甚至是自己的女兒;俠客行則是篇幅少,無法拍成50集的大劇。


國產特工潘安


其實金庸的作品基本都被改編成影視劇。只是在早期進入大陸普通家庭電視裡,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先入為主的因素,被廣大民眾口囗相傳,才讓人覺得射鵰英雄傳被搬上熒屏的次數多。


A楓林晚A


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都是經典


張靜臣


經典的永遠是經典的,那是一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