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中最先亡國的是國力最強的魏國?

王祖蔭1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逐鹿,烽煙四起,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後擊敗袁紹,實力大增,後率兵南下出擊劉備,劉備與孫權聯合,經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天下遂成三足鼎立之勢。



先看曹魏。

曹操死於220年,時年66歲,他獨攬大權時並未稱帝,這是為何呢?以他的實力,當皇帝易如反掌啊!



一說是因為他相貌平庸,身材短小,看起來沒有皇帝樣,要知道古代很在意儀容儀表的,以貌取人是常事,曹操自慚形穢;另一方面,曹操除了一個皇帝的頭銜之外,該有的都有了,他也生怕後人說三道四,索性等自己百年後,由兒子曹丕繼位吧!

曹丕於曹操死後當年自立為皇帝,國號魏,他在位7年,226年去世。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此時司馬懿大權獨攬,已有不軌之心,曹睿很不爭氣,貪戀女色,縱慾無度,年僅36歲死亡,貪戀女色這方面倒是曹家祖傳啊!

後曹操的曾孫曹芳繼位,年僅7歲,此時司馬懿已死,司馬昭獨掌大權,此時的曹芳徹底淪為傀儡,曹魏政權已名存實亡,只剩下了空架子了!

254年,曹芳被廢,曹髦繼位,這也是個年幼的傀儡皇帝,但是卻很有血性,親率左右去誅殺司馬昭,沒想到消息走漏,被反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裡產生的。

曹煥繼位,265年被司馬炎廢,司馬炎成為晉朝第一個皇帝,曹魏政權就此不復存在!

再看蜀漢。

221年,劉備在曹丕稱帝后一年,也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夷陵之戰慘敗後,一病不起,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223年病逝,劉禪繼位。



諸葛亮六次北伐聚以失敗告終,234年,諸葛亮積勞成疾,出師未捷身先死,蜀漢日漸衰微,苟延殘喘。

264年,司馬昭派鄧艾、鍾會兩路大軍攻擊蜀國,姜維率眾抵抗鍾會大軍,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此時蜀國無力抵抗,劉禪只得投降,蜀漢至此滅亡!

可見蜀漢最先滅亡,而後魏國,最後是吳國!

生前爭得你死我活的三國,最後的命運都是滅亡,九泉之下的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梟雄,若知道結局會作何感想呢?其實三國併為一國,對於整個華夏民族而言是好事,民族之間血脈交流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這才形成了堅韌頑強、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民族特性。

正如《三國演義》片頭曲所唱

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一半秋色


最先亡國是蜀漢,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至此蜀漢滅亡,265年,司馬昭病逝,曹奐被迫禪讓司馬炎,至此曹魏滅亡。

但是三國中最先名存實亡的應該是曹魏,249年曹魏權臣曹爽攜君臣一行祭拜先帝,司馬懿發動政變剷除曹爽集團,獲得曹魏大權,但並未穩固,期間爆發三次忠魏重臣叛亂,俗稱“淮南三叛”,260年魏帝曹髦起義被弒,自此曹魏大權才真正滅亡,新任皇帝曹奐成為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司馬才算坐穩曹魏寶座,當之後仍然有不少人消極抵抗,以“竹林七賢”為代表。

雖然曹魏政局動盪十幾年,實際上對曹魏的經濟並無影響,曹魏自從代漢之後,經濟復甦,人口增長,社會活躍,教育興旺,人才輩出,政治上創新九品制,對漢代進行一系列改革,剷除了很多政治弊端,並且曹魏皇帝曹丕曹睿甚至曹芳曹髦均明君,國家一片欣欣向榮,實際上晉朝就是曹魏的延續,除了皇帝換人,姓氏改變,一切都沒有改變。

只可惜晉朝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炸胡。


曹小翔xixi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三國最先亡國的是蜀國。

但名存實亡,皇室失去權力最早的的確是魏國,相比起始終握有權力的吳蜀兩國皇帝宗室,魏國皇室就慘多了。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後,司馬家逐漸剪除了親近曹魏皇室的勢力,成為魏國實際控制者,到了司馬昭當政時代,曹操的後人皇帝已經成為傀儡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出自那個時代,而司馬系當街弒君,更將曹魏宗室的真實處境的寫照。

曹魏宗室最先失勢有多個原因。

首先,宗室自曹操時代後漸無英傑,曹操後繼者也壓制宗室,曹仁曹真夏侯淵夏侯惇這種人見不到了,到後來曹爽這種人都能成為宗室頂樑柱,還能如何?

其次,在三國之中,曹魏的世家門閥是最有勢力的,曹魏皇室並無太大優勢。這些大家族幾乎把控所有要職,兵錢糧。曹魏宗室本就底蘊淺薄,各族實際看不慣,曹操後來的繼任者還壓制宗室,怎能不輸?

第三,曹睿的英年早逝,未能留繼任者成長的時間,沒能起到保護和教導的作用,曹芳登基時才七歲,老狐狸活得久,導致形成主弱臣強的局面。

這些都是原因。


華娛新鮮事


最先滅亡的應該是蜀漢,劉備章武三年而逝,就是諸葛亮執政,劉禪是個擺設,蜀漢名存實亡,諸葛亮形同董卓,立皇后都是孔明安排張飛的女兒,諸葛亮一言九鼎,劉禪只能尊守執行,真正的蜀漢只有劉備三年輝煌,敢與魏,吳抗衡,黍陵慘敗後,諸葛亮不向東吳興師問罪,替劉備報仇,卻懼怕孫權滅蜀,反而向東吳賣國求榮,剝削蜀民,低三下四行賄孫權,苛捐雜稅增加貪派,激起南中孟獲不滿,造反起義,蜀漢冰危四起,平定南中後,又窮兵黷武欺付曹魏,戰範諸葛亮不修養生息,連年發動侵略戰爭,制使曹,劉相剋,東吳獲利,阻礙魏,蜀發展,害得曹睿22歲的小男孩,肩負國運的重擔,勞神勞力,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諸葛亮罪大惡極,打不過魏朝又糾集孫權一起欺壓大魏沒成功,造成魏·蜀·兩敗懼傷,自已也累死短命五丈原,害得曹睿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為了衛防蜀·吳,生兒育女都成不了氣候,只有領養曹芳,為傳承皇帝,曹睿只有憂悶而逝,並不是曹氏無能人,後期的曹髦文才如同子健,威武如同曹操,只是在權力交替時斷層,給司馬懿鑽了空隙,如果郭皇后,和曹爽連手執政,高平陵祭祖,249年曹爽讓其弟曹訓留守京城洛陽,死馬蟻也不敢鷹視犯顧以下範上,曹爽聽從桓範軍師的健議,移駕皇帝於許昌,軍權在手發詔勤王,調天下兵馬共伐司馬反賊,也不會大權旁落別人,皇帝年幼後期實權移姓鬥爭不了,但大魏並沒衰弱,只是給逆臣取代而已,因是魏統華夏。


鄉村音樂曹輝平


最先被滅的應該是蜀漢政權吧。

雖然當時,司馬氏已經控制了曹魏的大權,但皇帝依然姓曹,所以不能說魏國已滅。

至於為何曹魏被篡權,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皇帝短命。曹丕曹叡兩個有作為的皇帝短命,給了司馬氏機會,所以開玩笑說,司馬懿留下的最大啟示,就是活得久。

第二,世家勢力抬頭。曹丕篡漢後,為保證政權的穩固,同世家勢力妥協,讓世家佔據了曹魏朝堂的主要地位,進一步控制了軍政大權。對這種勢力,如果皇帝英明睿智尚能左右朝局,一旦君弱臣強,則大權旁落。

第三,宗室衰微。因為奪嫡,曹丕對宗室的力量很是忌憚,尤其是自己的親兄弟。曹彰死的莫名其妙,曹植被放逐,只有曹宇算是安穩,但也顛沛流離。曹叡沒兄弟,自己連孩子都沒有,曹魏的宗室勢力後期只有曹真能抗大任。等曹真逝世後,曹魏希望由曹爽來平衡朝堂勢力,奈何曹爽是個草包。


胖胖的小豌豆


三國之中魏國最強大天下十三州,魏國佔九州曹操又興修水利搞屯田制,魏國在三國之中是經濟最發達人囗最多,蜀國滅亡兩年後魏國滅亡吳國笑到最後。公元265年魏國鍾會和鄧艾伐蜀。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直攻成都後主劉禪投降,此時蜀國戶囗不足十萬戶。265年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立晉國。280年羊祜和王睿等將伐吳,吳主孫皓投降三國從新統一。晉朝搞分封制把。宗室分封到各地,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亂國導至八王之亂,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貴族趁擊起兵。公元316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佔長安西晉才滅亡





關東俠客


不是,最先滅亡的是蜀國,蜀國是鄧艾和鍾會聯合起來滅的,當時姜維在漢中附近和鍾會對峙,讓鄧艾偷渡陰平,蜀國滅了,這時候屬於司馬昭滅亡的蜀,司馬昭名譽上是魏國其實是晉,就跟漢獻帝沒實權曹操是魏王一樣,名存實亡,然後姜維和鄧艾和鍾會都死了,這時候司馬昭中風了,司馬炎當了晉王,然後逼迫曹奐退位,這時候才是魏國滅亡,就跟大漢一個道理罷了,漢朝雖名存實亡但還是漢,就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才是漢朝滅亡,一個道理這時候魏國第二個滅亡,第三個東吳是最後滅亡,孫皓投降,這時候就是晉國滅吳國了,魏蜀吳三國滅亡順序是蜀國,魏國,吳國,其實魏國和蜀國滅亡就不算三國了,只不過晉國滅東吳才是三分天下統一。嚴格說蜀國是第一滅亡,魏國的大權是司馬家族掌握魏國還在,魏國是被迫退位的皇帝算是滅亡了,東吳是最後滅亡的,其實魏國滅亡就不能算三國了,只不過晉國是魏國的後續實力大於東吳


死不了就去他媽的


戰爭不會永遠的進行下去,軍事和經濟是矛盾的。最終,人類必定會回到文化和政治的格局中,封建時代的戰爭,最終目的是在為了完善行政,聯邦亦然。


15093674508


最先亡的是蜀漢,鍾會鄧艾三路滅汗,不過曹魏實亡於高平陵政變,高平陵後就一直是司馬魏了


剛好湊夠六個字


拜託你先學好歷史再出來提問,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