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3.5萬億打造黃金海岸,未來要建六大灣區

廣東3.5萬億打造黃金海岸,未來要建六大灣區

在廣東新一輪的發展中,沿海經濟帶尤其是粵東粵西沿海的作用日益突出。

近日,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推動沿海經濟帶形成科學有序的空間開發格局、國際化開放型創新體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樞紐門戶、極具魅力的世界級沿海都市帶。

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寧卡4日介紹,《規劃》特別強化了重大項目支撐,謀劃實施交通工程、能源工程、水利工程、科技創新工程、產業工程、農漁業工程、旅遊工程、生態工程八大工程包,共480個項目,總投資約3.5萬億元,有效支撐規劃落實,確保如期完成目標和任務。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珠三角一直扮演著整個廣東經濟引擎的作用,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之間存在著發展差異。

尤其是粵東粵西沿海,儘管有沿海的優勢,但經濟發展一直較為滯後,無論是粵東的經濟特區汕頭還是粵西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湛江,與其他沿海地區相比,經濟發展都比較一般。

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沿海地區GDP達到6.9萬億元,佔全省GDP的86.8%;人均GDP達到9.1萬元,摺合1.38萬美元,超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標準,是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核心區域、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世界製造業基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不過,廣東沿海經濟發展也存在諸多不足。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吳道聞說,目前珠三角與粵東粵西兩翼發展不協調問題仍較突出,一體化發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2016年,珠三角沿海片區集中了全省約76%的GDP,人均GDP約是粵東沿海片區的3.5倍、粵西沿海片區的3.3倍,沿海經濟帶內部區域發展差距較大。

與此同時,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不夠完善,沿海對腹地帶動力不足。一方面橫貫東西的交通大通道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沿海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滯後,國際航線開拓不足,港口與經濟腹地交通網絡不完善,對經濟腹地帶動力不足。

在空間總體佈局方面,《規劃》提出了構建“一心兩極雙支點”發展總體格局和“六灣區一半島五島群”濱海佈局,明確了珠三角“中心帶動”、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區“兩極躍升”、汕尾和陽江作為珠三角輻射粵東粵西戰略支點的“雙點支撐”,將統籌“六灣區一半島”發展、構建粵港澳、粵閩、粵桂瓊三大海洋經濟合作圈作為實施空間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規劃》的一大亮點是廣東沿海打造六大灣區的概念,這就是說廣東未來的發展中,並不只有粵港澳灣區。除了珠三角核心外,還有粵東粵西的多個灣區,從而形成整個沿海經濟帶。尤其是粵東和粵西沿海的承載容量很大,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吳道聞說,從現實看,沿海經濟帶區域發展差距明顯,必須在強化珠三角輻射帶動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東西兩翼的發展水平,從而實現沿海經濟帶的整體發展。目前粵東汕潮揭城市群和粵西湛茂都市區區域集聚功能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但縱向拓展省內、省外經濟腹地的功能仍然較弱,特別是內聯外通的交通網絡不夠完善,深水大港優勢發揮不足,港口經濟腹地未能有效拓展。

因此,將東西兩翼打造成為沿海經濟帶新的增長極,既是沿海經濟帶發展的內在要求,也將對重塑廣東省未來經濟版圖產生重要影響。目前,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粵東西北地區中,粵北山區由於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態保護的限制,產業的發展空間較小。但粵東粵西沿海的地理條件優越,擁有很多天然優良港灣,而且平原較多,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過去由於海防前線的關係,廣東鐵路建設主要通往內陸省份,而沒有建設海邊沿岸的線路,造成了東西走向的交通比較滯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東西沿海的發展。近幾年,隨著高鐵、城際軌道建設的加快,粵東粵西沿海與珠三角之間的聯動也更加緊密。

今年7月5日上午,連接廣州到粵東地區的廣汕(廣州—汕尾)高鐵在廣州、惠州、汕尾三地同步開工。今年10月,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廣州至湛江客運專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招標公告》,預示著連接廣州到粵西的“廣湛客運專線”高鐵項目的前期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在軌道交通的基礎上,未來產業在珠三角和粵東粵西沿海將形成梯度合理分配的格局。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未來廣東可以形成梯度發展、合理分工的產業結構體系。比如廣深可以集中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珠三角其他城市發展中端製造業,也有部分高端製造業;粵東粵西則可以發展重化工業以及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