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從一個“教書匠”回村當“領頭雁”——潘先武

三門塘,是一個因木商文化而興盛,因宗祠文化而聞名的村寨。歲月幾經變遷,曾經喧鬧、繁華的三門塘,如今卻成了貧困村。

2017年3月,這裡因一個人的到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就是縣委黨校教師、三門塘村駐村第一書記潘先武。在三門塘駐村的一年多時間裡,他用心用情用勁,挑起一方發展的重擔,無論埋頭做事還是抬頭引路都贏得群眾的一致好評,從一個“教書匠”變成了一隻“領頭雁”,今年7月,他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

點贊!從一個“教書匠”回村當“領頭雁”——潘先武

清水江河畔的三門塘

回家駐村當書記

2017年3月,作為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潘先武來到坌處鎮三門塘村報到,正好趕上村級換屆選舉。

在村委會院壩裡,吵吵嚷嚷的人群相互指責、謾罵,“火藥味十足”,對選舉頗有不滿的部分年輕人,慫恿群眾一鬨而散,換屆選舉工作遇阻。

原本“滿腹扶貧經綸”,要大幹一場的潘先武,被換屆選舉澆了個“透心涼”,心裡開始打“退堂鼓”。

“既然組織派我來這裡工作,我總不能屁股還沒坐熱就退縮吧,這樣既對不起組織,也對不起家鄉父老。”潘先武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毅然選擇留了下來。

潘先武這個土生土長的三門塘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走村串戶,登門拜訪村裡的老黨員、老村幹,走訪村民群眾,與大家促膝交談,重點遍訪了對選舉有意見的年輕人,走訪不同類別村民達300多人次。

全面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對三門塘村發展建議,同時也積極與村民交流自己的想法,積極宣傳黨紀國法和有關政策。在近一個月的走訪中,他用真誠與村民交心,用行動與村民同行,用思想與村民互換,用期望與村民共謀,贏得了廣大村民的信任和擁護。

2017年4月6日,三門塘村換屆選舉按照預定時間如期舉行,選舉順利完成,配齊了村支兩委班子,為三門塘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建扶貧工作打開了良好的局面。

點贊!從一個“教書匠”回村當“領頭雁”——潘先武

潘先武(右)走訪貧困群眾

精準幫扶解民憂

“感謝潘書記,是他讓我家有了電視看。”村民彭澤錦不停地向筆者說起潘書記的好。

彭澤錦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60多歲,身患殘疾,從未婚娶,與80多歲的老母親一起生活。一個年老無力,一個殘疾多病,家裡連電視機都買不起。潘先武在走訪時瞭解這一情況後,便從民政部門申請到一臺彩電,安裝時發現沒有信號接收器,他馬上自掏腰包,買回並安裝好,圓了母子倆幾十年的“電視夢”。

當電視熒屏出現畫面的那一刻,彭澤錦眼角泛起了淚花。

潘先武心裡始終裝著群眾,在他看來,困難群眾就如同自己的父兄,他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年多來,共幫助困難群眾辦理醫療救助、貧困救助、助學申請等共計20餘人次。

點贊!從一個“教書匠”回村當“領頭雁”——潘先武

潘先武(右)指導豪豬養殖基地建設

點贊!從一個“教書匠”回村當“領頭雁”——潘先武

潘先武查看大血藤長勢

發展產業拔窮根

既要生態美,還要百姓富。潘先武深知產業脫貧的重要性,而三門塘村503戶1766人,僅有10來戶村民各自實施養豬、養鴨、養雞等“小打小鬧”的小規模養殖業,帶動能力弱,潘先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已經接近深夜,三門塘村委會的燈還在亮著。“潘書記,要錢沒有錢,要規劃沒有規劃,你看我們村咋個辦嘛?”村主任王先文憂心忡忡地問。

“大血藤適合我們這裡的環境,可以長年收穫,又可以旅遊觀光,我覺得前景可以,大家認為呢?”潘先武向村兩委班子問詢意見。

“可以!”“我覺得可以搞!”大家紛紛贊同,眼前一下子亮堂起來。

說幹就幹,2017年4月,潘先武利用黨校教師桃李滿機關的優勢,積極向上級協調,爭取到扶持資金88萬元。他週末不休息,上門做村民土地流轉思想工作,組織召開大血藤種植宣傳動員會和栽種技術培訓會,上山指導村民栽種大血藤秧苗,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帶領群眾完成了100畝大血藤種植。

潘先武還致力於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隊伍,積極協調三門塘村流轉集體林場土地300畝,幫助王忠友、劉萬珍等黨員實施“北侗第一寨生態種養殖旅遊觀光園”產業發展。經過5個多月的努力,該項目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種植大血藤4000株、八月瓜8000株、存欄養殖豪豬200餘頭、養殖鴕鳥50只,並與其他合作社簽訂代養豪豬600頭的協議。

在潘先武的指導下,一年多來,三門塘村各種產業項目實現貧困戶在基地務工收入40餘萬元,項目聯結受益55戶貧困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