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國經營成本最高30城榜,這7座江浙縣級市不亞於大城市


福布斯中國經營成本最高30城榜,這7座江浙縣級市不亞於大城市

山川網:又到週末,按照慣例,我們只簡單分享一些數據和榜單信息,不過多佔用大家的休息時間。

福布斯“經營成本最高的30個城市”從商業規劃的角度入手,以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經營成本指數為依據。經營成本指數由入選城市的勞動力成本、稅收成本、能源價格、辦公用地租金四個分指標加權計算而得。

排名越靠前,表明經營成本越高。這其中包含了典型寫字樓平均月租金、年度商品房成交均價、全國商業及工業用電參考價、個人所得稅總額等指標,為企業在選擇城市時,提供參考。


福布斯中國經營成本最高30城榜,這7座江浙縣級市不亞於大城市


只簡單說幾句,在前兩天我們推送的關於“百強縣”那篇推文中,我們就有側面提及到,那些排名十分靠前的縣級市,並不單單是網友們高呼的“我們大XX縣就是NB”這麼簡單。

當一座縣級市擁有接近甚至超越諸多中西部普通地級市綜合實力的時候,在行政區劃上管轄它們的地級市如何與之處理關係,就變成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一方面在現有的行政制度下,從縣到縣級市通道尚且開放,但是從縣級市上升到地級市,卻是極少會發生的事件;另一方面,在城鎮化進程上明顯呈現偏離主城區,自成一體的發展方向,又使得它們對於管轄地級市市民身份認同感極低,為協同發展造成阻礙。

福布斯近日發佈的這份中國經營成本top30城榜單最大的價值是,它把縣級市作為同等目標對象進行比對。這樣一來,讓我們得以關注到,長期以來我們有所忽略的部分縣級市,高企的經營成本和生活成本問題。

中國經營成本top30城榜單中,共出現了7座縣級市的名字,比例達到了23.33%,接近四分之一。

崑山、義烏、餘姚、常熟、慈溪、海寧、溫嶺,幾乎盡在中國百強縣榜單。這其中,江蘇佔2席,浙江佔5席。

在近兩年,網絡上一邊倒地捧殺杭州、捧殺浙江的輿論甚囂塵上。但多數人都只看到了浙江民營經濟的活躍,卻沒有反向去看現階段杭州的經營及生活成本,對比上海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浙江省內一座四五線縣級市的經營成本,已經可以比肩中國多數的二線、強二線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

在最近的一年中,對比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中國最具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對象時,我發現土地面積數倍於珠三角的長三角,近幾年在人口流入數據上,卻明顯遜色於珠三角。這其中,固然有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限制人口,珠三角兩大龍頭城市廣深正處做大人口體量的背景影響。但更深層次,我認為長三角地區上至一線大城市,下至四五線小城市,經營及生活成本的昂貴,對影響外來人口流入速度作用明顯。

不同於珠三角地區興起時間整體較晚,早在唐宋時期即經濟繁華並一直持續至今的長三角,現階段精英化及小資化傾向十分明顯。

對於低收入人群,長三角的包容性要弱於珠三角地區。且從官方的制度及政策上,也較少見到關於此類事宜的關注。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長期如此操作的城市,是首都北京。

另外,文化與教育的高度發達,使得長三角地區隱性的“學歷貶值”情況較明顯。同等規模和級別的企業,珠三角地區門檻會設定為普通本科,而長三角地區則普遍會設置為985/211高校。這與長三角地區坐擁上海、南京、杭州三大科教城市關係密切,而珠三角這邊,則僅有廣州這一個科教城市。供需關係,決定市場價格。

所以從現實的層面說,如果你未來打算留在長三角的核心城市長期發展,我傾向於建議你能夠儘可能提高學歷(包括第一/第二學歷),這對你未來職場發展,幫助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