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手機用戶593184583


初中考中專的高分年代是80年代,90年代初期,也就是中專分數線超過重點高中時代,是中國最優秀的學生。中專的專業課教材跟同期的本科相當或接近,基礎課有差距,他們專業比較過硬,但英語一般不好,因為不能考研,也就不重視。能夠考上省部屬中專的,都是各縣的前50名,是個很特殊的學歷。放到現在,大部分能上C9,985,一個人行不行,跟智商很大的關係,工作中是可學可鑽研的,985的跟二本的教材差不多,但985的學生遠好於二本。

92年之前,考中專非常難,國家嚴格控制名額,因為考上了就轉戶口,包分配,幹部編制。

93年開始上中專的80%都是自費生,考幾分也可去讀,都是爛渣,學校把學生騙去讀。

大中城市(佔當時全國人口的10%),讀中專的只是一般的學生。

至於所謂大城市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厲害的不是他們,8,9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高考分數線比其他省份低100分。

1957年前高考招的大學生,90%來自地富家庭,舊知識分子,資產階級家庭,1957年反右後,他們就不能上了,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大部分不咋樣。

中國的學歷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以前是最好的學生上中專,後來是最差的,文憑還是一樣的。

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正義。


廣州傲佼教育


這麼說吧,25年前的中專生的文憑還是比較有含金量的,因為那個時候還比較難考

而到20年前的時候,中專生就已經開始不值錢了。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畢業生已經開始不包分配了。

上面就是教育部的文件。

而實際上,在95年左右,已經沒有過去那樣的畢業分配了。

中專學校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很大限制,招收的學生質量和之前有了很大差別。

一個非常簡單的區別,過去招收小中專,是在中考的時候,招收拔尖的學生;

而後來招收的小中專,是普通高中考不上的學生。

想想看,這是多麼大的差距!!!

而且,到1998年左右的時候,過去的好中專都差不多升格為大專院校了

而之後的中專生,隨著教育產業化,大學擴招,就更不值錢了。

所以,書生以為,25年的中專生是可以拿出來和現在的大學生較量較量的,而20年前的中專生,已經開始不值一提了。

至於說相當於什麼學歷,從過去的重視程度看,怎麼也能相當於現在的一本或二本的好學校畢業生。


一介書生945


二十年前的中專學歷還是中專學歷,和現在的中專學歷沒有區別,只是內涵不一樣。相對來說,二十年前的高考制度下,升學率不是很高,能升入一本二本的學生是少之又少,考取中專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畢業後就會有不錯的工作。而現在的高考升學率是出奇的高,上中專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稍微學習好一點的都去了一、二本,專科錄取結束後學生就絕無僅有了。不過,用過去的中專文憑想換取現在的學歷,那是不可能的。中專畢業就是中專畢業,只是時間不同,內涵不同,但是畢業證都是一樣的,學歷都屬於中專教育。



人在天涯63996


20年前,也就是1998年,說實話,這個時候由於大學擴招,中專已經不值錢了!

中專最牛逼的時候,應該是整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兩年。

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率是極其低的!主要教育條件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專則成為廣大農村孩子的首選。考上中專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戶口、分配工作、幹部編制。直接一步到位,從此人生開掛!

但是,那時候中專真心不好考。全縣上萬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見那時候的中專生有多強悍!

如果拿現在的學歷參考,本科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了。他們如果放在現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事實上,當年那批中專生,大多是單位的領導了。有的能夠與時俱進進修高學歷的,都已經是高級領導幹部了!

致敬芳華已逝的一代中專生!


姑蘇講堂


二十年前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這個問題,我覺得我特別有發言權,這個標題該改為二十多年前的中專生就更確切了,因為從97年那一屆,中專就不包分配了,而我,就是96年上的中專,趕上了上學公費,國家分配工作的最後一班車。當時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我覺得普通本科已不足以形容了,當年考上中專的那些人,如果選擇繼續讀高中,上大學的話,考取985,211這些重本,應該不成問題。因為就我們那一屆來說,整個縣級市的中專公費名額只有50多個。就是說,只有全市前一百名,才有機會佔上中專公費名額。放到現在,中考全市前一百的孩子,都不在本地讀高中了,都去衡中,市二就讀了,將來考上名牌大學,那是分分鐘鐘的事了。當年本人以全市中考“探花”的名次,因為家庭的緣故,報讀中專,實屬無奈。畢業後幾年也想過報考公務員,但因為我是最後一屆中專公費生,從那以後,所有大中專學費自理,自主擇業。中專的優越一落千丈,一文不值了,報考公務員,最低學歷也要求是全日制大專。想送從正規途徑往上級單位走走,可人家要的是本科。學歷是個硬傷。後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所以在原單位兜兜轉轉了二十年,現在也任命了。有些,自我安慰,感謝老天賜予我一個學霸的大腦,因為我的好多跟我家庭背景一樣的小學同學,現在還在擺地攤,而我通過考學的途徑,好賴還有一份正式工作。近幾年,我發現了一個現象。二三十年前,那些老中專的孩子們,現在已經成長起來,一般都是學霸。原來除了相貌,智商也可以很明顯地遺傳。我雖然嫁了一個“學渣”老公😏😏,但我那強大的學霸基因,可算沒有被孩他爸的基因給中和掉。一想起來這些,自己就會偷著樂會兒,也算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安慰吧😄😁😁😁😁😂😂😂😂



加油兒女89703946


中專的價值,有一道分水嶺——在26年前,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畢業生考上中專的難度,不比現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學的難度低。而在1992年之後,考上中專的難度就急轉而下,甚至呈現出“自由落體式”的“大翻轉”,中專的價值一下子出現嚴重“貶值”的狀況。

二十年前的中專,準確來說應該是26年前的中專,在英語課程方面比現在的本科課程要“小兒科”得多,但其他課程卻和當下的本科課程旗鼓相當。

26年前的中專,在學歷層次上雖然比不上現在的本科,但在“性價比”上卻介乎985大學和211大學之間——只要考上了,就相當於捧上了“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據瞭解,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

因為,在當時,考上中專都是有名額限制的,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限定錄取名額是一樣的道理。與此同時,考上中專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一些。所以,在當年考入中專的學霸,不僅僅其親人心花怒放,就連整個村子的人臉上都有光。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師,那位牛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村支書當場拍板:當天晚上,村子裡必須放映一場電影表示熱烈的慶賀。而現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有如此隆重的氣氛嗎?

26年前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一旦順利畢業,就立馬包分配;一畢業分配,就是編制內的成員,很多用人單位搶著要,其逼格之飽滿讓人歎為觀止。就好比中師畢業生,在當年要是哪所小學來了一名中師畢業生,估計哪所學校的校長的嘴巴會咧得像大括號似的,合都合不上。但是換做現在呢?哪個中師畢業生要前往某個小學任教,估計校長會每天用他的鼻孔凝視著你。畢竟物以稀為貴,當大熊貓和大肥豬一樣多的話,還可能被當作寶貝嗎?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是尖子中的尖子,學霸中的學霸。在當年,只有考不上中專的人才會選擇去讀高中,中專文憑完全可以處於所有學歷鄙視鏈的頂端。所以,現在的大學生,無論你現在是211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985畢業的學霸,都沒資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專的父輩,以他們的智商,想考到你現在的學校,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26年前考上中專的學子,曾經是這個時代的“脊樑骨”,如今的他們正逐漸老去,但他們的奉獻和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偉岸,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微雨潤苗


這已經是非常遙遠的記憶了。

我是79年應屆初中生考上的中專,當年我們這所農村的中學畢業班兩個班共計近100名學生參加中考,最終考取中專3名,比例3%。只能說,我們是當時所在學校的學霸,但畢竟是初中生,課程安排有限,學習到的知識範圍有限,中專主要學習專業知識了,所以學歷成了終身遺憾!看著當時學習與我有很下差距的初中同學後來上了大學,畢業後前途似錦,我這個奮鬥一生只混個科級幹部的當年的學霸心有不甘啊!

話說回來,當時跳出農門,公費上學,有生活補貼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活,三年畢業,有單位搶著要,工作中也都是出色的骨幹,一個農村娃也知足了。

如今一多半中專同學都已退休,甚至有同學已退休6年了,本人因國家2015年關於事業單位高級職稱女幹部可以延遲退休到60歲這一政策而繼續發揮餘熱,子女早已圓了我的大學夢,知足常樂吧😄


感控人


二十年前考中專的學生基本都是班級學習很好的學生,中專畢業就能有工作,比如八十年代的幼師生,上學還有補助,畢業還包分配,幹部編制,上班就有固定工作和100多元的工資,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哪個會去上高中考大學?因為,那個時候,大多數家庭都不富裕,都希望孩子早點工作,一句話,中專生比大學生吃香。

因為中專比較吃香,所以,也不好考,成績差的學生基本也不考慮,要麼硬頭皮上高中,要麼上技校,看著考上中專的同學,就和看現在考北大、清華的感覺差不多,羨慕、嫉妒、恨。

如果說二十年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學歷,那是沒有可比性的,只能說是重視程度的比較,上中專就等於現在上大學般的自豪和驕傲,但是學歷的含金量是沒法和現在的大學相比較的。

九十年代開始,逐漸中專生也不包分配了,門檻也放寬了很多,不像十年前那樣嚴了,同樣以幼師生為例,八十年代的幼師生,面試從個頭、模樣、才藝都是要經過面試的,越往後,考生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低了,成績差的實在沒有什麼報的,才會選擇幼師。所以,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專生已經在拉開距離了。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碼字很辛苦,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您點個贊,如果您能關注我,我舉雙手錶示感謝!如果您也有話說,請您留個言,如果您想噴或想踩,我也接招!呵呵~(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我是25年前的中專生,當時全縣參加中專考試的共160餘名最後錄取13人我排第9。當時跳出農門,畢業時計劃分配,工作滿4年逢企業轉制,身份由國家幹部變自由企業者。結婚時強制獨生子女,養二胎是不可能的,現在終於放開二胎了,老婆也過了生育的年紀,苦逼的七零後,滿滿都是淚。


用心良苦161991330


這個問題我還有點發言權。1992年應屆高中畢業,但1994年才上了大學本科。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來說說我經歷的中專文憑吧。

準確說,中專比較被看重的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當時上了中專,意味著城市戶口解決了,所以這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能脫離農門,可以說也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當時的中專,分為大中專、小中專兩種。高中畢業考上中專,成為大中專,學制兩年。初中畢業考上的中專,成為小中專,學制五年。

當時中專有多難考?以我老家為例吧。

我老家是豫東平原一個縣城。縣城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在全地區八縣一市中差不多前三吧。當時這所高中畢業班大概10~12個班,每班70~90人,其中復讀班4~6個,但從人數上看,復讀生和應屆生基本1:1。在每年1200人左右的考生中,本科、大專、中專加一起,上線的學生200人上下。一般三五十個本科,五六十個大專,其他的都是中專了。這還是重點高中的升學率。如果是鄉鎮高中,每年有一兩個掛線的就不錯了。

用這個成績套一下就知道,當年的中專,放在現在,基本最少是一個二本,甚至是211大學。

對了,交代一下背景,我是1992年高中應屆,但我1994年復讀才走的本科。一個同班同學,高考分數掛上了重點縣,但走後走了個大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