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你讀過最有趣的一首詩詞是什麼?為什麼?

寫字那些事兒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依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繼而,又讀到唐婉以淚相和的答詞:

《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長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

瞞,瞞,瞞。

陸游與唐婉,花前月下、情意纏綿、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卻好景難長。

長歌當哭,情何以堪!愛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懷。 陸游年輕的詩人急疾書畢,一擲柔毫,早已肝腸寸斷,泣不成聲。

唐琬,這個才華卓絕、柔情似水的女詩人,一雙秀美哀傷的眼睛深情地凝視著感傷不已的陸游,一字一句地吟詠著她那血淚交加的詞作。觸景而生情,如杜鵑啼血,悽豔異常。

那仰天長嘆的不是才華橫溢的陸游嗎?滿面塵霜,鬚髮皆白。他已是形容枯槁,痛不欲生。

那面壁吟詠的不是秀美柔雅的唐琬麼?碧色繡襦,長裙曳地。她亦是神情淒涼,淚流滿面。

封建禮教,如同一把寒光凜冽的刀劍,就這樣又無情地封殺了一對青梅竹馬、心心相印的愛侶。

時過八百五十多年,聆聽此曲,感受猶如身臨其境。品味著陸游與唐琬超群絕倫、千古遺恨的愛情故事,怎不讓人情動於衷?怎不讓人潸然淚下?


四華545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位討飯的到農戶家中乞討,老農見其可憐,便贈食與他,並曰:你也是一位健康的男子漢,為什麼不去自食其力,靠勞動養活自己呢?

討食的隨手撿起一樹枝寫到:

朝吃千家飯

夜宿古廟亭

未犯朝廷法

任我天下行

老農見到氣就不到一出來,明明是個懶蛋,還強詞奪理,便也在他所寫的詩後面各添了兩個字:

朝吃千家飯——不飽

夜宿古廟亭——蓋草

未犯朝廷法——還好

任我天下行——狗咬

老農寫完就走了,討飯的懶漢看到,羞愧難當,也灰溜溜的逃之夭夭。

為什麼呢?既幽默風趣,又有教育意義。

你認為呢?



向哲洪濤


讀過一些有趣味的古詩文,讀來初感平淡無奇,瞭解詩作的來龍去脈,會發覺越簡單詩的越有趣,包含不一樣的道理。

《題黃鶴樓》唐·李白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相傳,李大詩人不辭辛勞,登上黃鶴樓,放眼望遠詩興大發,提筆欲寫(古時候的詩都題在牆上麼?)發現崔顥早已捷足先登,已有詩作題上頭。不由掃興,讀了崔顥的詩後又自嘆不如,玩笑也好真假也罷,於是羨慕忌妒恨,咬牙切齒來了這樣一首有趣的打油詩。

有趣的詩文總是讓人過目不忘,《題黃鶴樓》讀了讓人忍禁不住,心生歡喜。

話說大文豪歐陽修,一次到一個酒家吃飯,飯後酒家主人詢問菜的味道怎麼樣。文豪沒有直接回答,隨手題打油詩一首:

《猜謎詩》宋·歐陽修

大雨嘩嘩飄溼牆,諸葛無計找張良。

關公跑了赤兔馬,劉備掄刀上戰場。

店家百思不得其解。事後有人解釋:

大雨嘩嘩飄溼牆(無簷/鹽)

諸葛無計找張良(無算/蒜)

關公跑了赤兔馬(無韁/姜)

劉備搶刀上戰場(無將/醬)

吃飯都能吃出文化,妙趣橫生,怎能不令人驚歎。

草莽皇帝朱元璋,曾寫過一首叫《早朝賦雄雉》的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前兩句教人不能忍,但是後兩句筆鋒急轉犀利,千軍萬馬不能比的氣魄,雄心壯志豪情澎湃,體現帝王風範。


老兵公社


有趣的詩實在太多,要是逐一舉例,得寫上幾本書。很多人都喜歡打油詩,卻鮮有人知道打油鼻祖張打油的詩:

《詠雪》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形象樸素,詼諧風趣,一鳴驚人。


蘇大學士調侃年逾八十的好友張先娶18歲妙年少女,詩云:

十八新娘八十娘,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一個“壓”字,妙趣橫生,讓人捧腹大笑。

但蘇大學士也有吃虧憋屈的時候,官場生涯跌宕起伏,被貶廣東時,見一婦人天天送飯看望坐牢的丈夫,蘇軾見狀文人氣一湧,便想調侃那婦人下,吟到“蓬髮星星兩乳烏,朝朝送飯去尋夫”,讓蘇大學士意想不到的婦人,競冷懟蘇軾,“是非只是多開口,記否朝廷被貶時”,將蘇軾的遭遇與個性諷得淋漓盡致,弄得蘇大學士灰頭土臉,沒得脾氣!雖為後人杜撰,也不失一件趣談。


明朝大才子解縉雨天走在街上,路滑摔倒,被路人齒笑。他便隨口吟詩一首: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

機智幽默,化解了自已的尷尬,把笑柄甩給路人。眾多版本,無法考證,只取其中趣味,又有何礙?

歷朝歷代,都不缺有缺的詩歌!清代一首無名詩:

一窩二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民糧千萬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極盡諷喻,有人說是紀嘵嵐所作,也有說鄭板橋所寫,眾說紛紜。


民國時代通貨膨脹政治昏暗,詩人袁水拍一首打油詩《詠國民黨紙幣》,道盡民生疾苦。詩云:

跑上茅房去拉屎

忽然忘記帶草紙

袋裡掏出百萬鈔

擦擦屁股滿合適

雖然不雅,卻極貼合現實,無奈中的一絲幽默打趣,道盡滄桑心酸!

這類型的詩太多,就不再舉例了。我也趁興將舊時所作打油一首供朋友們玩笑。詩云:

《詠鵝》

河裡一群鵝

只只喜唱歌

雞來同鴨講

詩人何其多

如有冒犯,多多諒解!


(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自網絡,著作權歸本人所有)

負薪映雪將持續為你解讀詩詞,為傳統文化奉獻綿薄之力,謝謝!


負薪映雪



路上有心人


在我看來最有趣的一首詩,還應當是東坡先生和佛印禪師的那首“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 提到東坡先生,“釋儒道”造詣自然非尋常人可比,然而但從佛法肯定不是“專業選手”佛印禪師的對手。每次挑釁的結果,往往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場也不例外。至於事情的原委,我們就無需贅述。現將東坡先生頗為得意的這首禪詩,我們可以回顧一下: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洋洋自得!

禪師應答:“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迫不及待!

這個就是詩,中國的禪宗,非常活潑,這就是歷史有名的“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的禪宗公案。

自古以來,吟詩誦詞是高雅之事,是文人墨客雅聚的看家本領。能一“屁”入詩似乎俗不可耐,但正反映出兩位大家,一釋一儒的默契和欣賞。有關“屁”可入詩,偉大領袖毛澤東也曾幽過一默,他老人家的《念奴嬌·鳥兒問答》,也曾豪邁地說過“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俗句白話入詞,讓人倍感輕鬆幽默,生動風趣。兩個“屁”均為常人五穀輪迴之氣,入詩入詞,兩種境界,不乏幽默風趣,可謂我讀過的古詩詞中最有趣的作品。

最後何為“八風”?簡單作怡解釋:就是生活上所遇到“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境界,佛家認為是影響人之情緒的八個要素,故形容為風。



兵法天下


翻看詩書,遇見了最美的唐詩.。

漫步於月光之中,習慣了孤獨的李白,一直將空中的一輪明月當作最好的朋友。在一個沒人陪伴的夜晚,李白嗜酒卻找不到陪他酣酒之友,他再次想到了“明月"這個好朋友,..於是乎月下獨酌。



花叢中提一壺美酒,無友無親自斟自酌,只有和月亮作伴,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於是乎李白舉杯唱歌起舞,明月隨李白身影 徘徊。李白與月亮結下了忘掉傷情的友誼,對酒當歌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多麼美麗的畫面。孤獨,它與人類如影隨形,這首小詩超越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它不僅是一首靜止的詩,還是一幅流動的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展現美景的同時,引發一種令人想象奇妙,情趣盎然的思索。


健康快樂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大致的內容說是有個落第的書生擅作十七字詩,恃才放曠自號西坡,有一年地方上大旱,幾個月都沒下過一滴雨,當地太守為籠絡民心,表白自己愛民如子,便齋戒三日,率眾祈雨,不想便未見效,百姓私下傳言說地方大旱是因本地父母官為官不清,老天爺顯靈給人看,這些傳聞很快就到太守那兒,他雖然覺得有損顏面但畢竟求雨未得是事實,惱恨也無處發作,偏巧聽聞那個號稱西坡的落第秀才因太守求雨未得作詩一首,“太守求雨澤,萬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見月。”而且此詩很快就在街頭巷尾傳開,更是惱羞成怒,便差衙役把西坡拘入衙門大堂要治罪。太守自然不好明說西坡作詩了就給人定罪,便假言說他既是讀書人就不該自號西坡辱沒先賢聖人蘇東坡,西坡免不了當庭辯解,太守便要他當堂作詩,若真有才就罷了,作不出就罪加一等。恰巧太府夫人聽說那個寫太守求雨詩的秀才被抓了,很好奇西坡到底是什麼人,便帶著丫環躲在屏風後偷看,聽夫人走路時裙袂生風佩飾叮噹作響,西坡隨口即吟詩一首“環佩叮噹響,夫人出後堂,三寸金蓮小,橫量。”一是暗譏太守夫人逾禮隨便出入公堂,二也是諷刺夫人腳大,在那個以腳小為美的年代,腳大就意謂著醜了。太守當堂大怒,驚堂木一拍也作了一首十七字詩“古人號東坡,今人號西坡,兩者若相比,差多。”便給西坡定罪要發配去雲陽。西坡舅舅只有一隻眼睛,聽聞外甥被充軍發配便趕去送行,免不了淚眼相望,臨行前西坡又吟道“發配去雲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齊下淚,三行。”


合月刀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蘇東坡調侃張先的詩,生動有趣,調侃的如此形象又寫的這麼美,明明是開很低俗的玩笑用詞卻是如此的高雅!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只能說東坡居士實在太有才了!











野史小書生


路過,看到“悟空問答”所出“古典詩詞中,你讀過最有趣的一首詩詞是什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問答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想到了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建安文學的佼佼者陳思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所寫的“七步詩”。這首詩不但我耳熟能詳倒背如流,或還因此影響著我與兄弟間的處事與為人。兄弟們多了(注:父母生下六個兒子,我最小)哪有怎麼好的,時有“嘴唇嗑碰牙齒”的時候,我總會先糾責自己,然後再與哥哥們用講故事的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聊天,而後一切都“煙消雲散”和睦如初!

三國時代,曹操的大兒子叫曹丕,三兒子叫曹植。曹操死後,他的大兒子曹丕繼承了王位,並篡漢建立了魏國,稱為魏文帝。一天,曹丕想找一個藉口,把曹植殺掉,因為曹操過去很喜歡曹植,曾有讓曹植繼承王位的想法。曹丕把曹植叫來對他說:“曹植。大家都說你的文才很高,今天,我要求你在大殿走七步,就作出一首詩來。如果作不出,就證明你的文才並不高,我要治你的罪。”曹植一聽,心想:“怎麼辦······?我作不出詩他要殺我,我作出詩他還會找另外的藉口來殺我。做一首怎麼樣的詩才好?”於是,曹植只好答應說:“好吧,我試試看。”曹植在大殿上走了七步,吟出一首詩來:“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詩中,以“本是同根生”比喻曹丕與自己是親兄弟、手足情,希望曹丕不要苦苦逼迫自己,殺害自己。曹丕聽了曹植的詩,心中感到慚愧,就打消了要殺害曹植的念頭。當然,這“七步詩”或有傳說的色彩,但不論如何,她總是影響了我的處事,我的為人,我的人生,這已經就是我難得的財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