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和不婚族到老了會怎麼樣?

木魚輕舟


人都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

我有點賤,沒有孩子我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被需要也沒有了活著的意義。下班有時候精神上很累,看著孩子們跑過來求擁抱,一切煩惱都沒了。現在老大剛八歲,就開始有自己的社交了,參加同學生日,請同學吃飯一來十多個小破孩,很欣慰,孩子慢慢長大了。老二兩歲,經常被老大欺負的哇哇大哭,我媳婦都錄了下來,說等他們大了給他們看。

兩個兒子,開始有點後悔,現在一點都不,二十年後,就是兩個小夥子,起點比我們高,教育環境比我們好,超過父母的幾率很大。

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我和媳婦還行,不指著他們。孩子是生命的延續,從需要照顧的小奶孩,到有自己的思想,最後離開家頂門立戶,和見證奇蹟差不多。

自己不代表別人,丁克我也尊重。沒有孩子肯定過的更好,畢竟養孩子是一項長期付出金錢精力的事,換回的可能就是一句爸爸媽媽。但是我就高興孩子叫我,當然別人也有追求高興的權力。


正常人j


說說我身邊的例子吧,某個阿姨,有點潔癖,一輩子沒有結婚,現在快60歲了,仍然自己一個人單身。好在身體硬朗,在保健門診做一些清閒的工作,每天樂呵呵的,看起來沒什麼不好。

曾經有一次我們閒聊,有同事問她為啥不再結婚,不然老了怎麼辦。結果阿姨說自己已經習慣了,本身也因為潔癖問題不想跟人湊合,回頭離婚了還把別人弄成了二婚,何必呢。自己想幹嘛幹嘛,自己住著還隨便,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至於老了,能自力更生就自力更生,不能自力更生就去養老院唄。

到老了能不能幸福,也是看自己的心態和選擇吧。能夠安心接受老年生活,能夠讓自己活的精彩,跟是否結婚,是否有子女,沒有必然的聯繫,為自己規劃好,讓自己有一份經濟來源,也能讓自己的晚年過得舒適一些。


婦產科女司機


我說說我身邊三對丁克的真實生活吧…

1. 某兩口子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畢業於某985大學 研究生 男的在研究所(很牛逼年薪十幾萬那種的)女的是高校老師 結婚十年 堅決不要孩子 發誓丁克到底 結果到最後看著身邊人孩子都上幼兒園甚至小學了 後悔了 十年的二人世界該旅遊的也旅遊了 該吃的也吃過了 後來四十了 生了個女兒 結果同齡人的孩子都上高中甚至大學了他們的女兒還在一二年級蹦噠 快五十的他們已經面臨過幾年退休的境地 而幾年以後孩子正是讀中學考大學畢業找工作等等最花錢最需要人脈的時候 … 兩口子現在都後悔死丁克了 因為人到了一定年齡真的是想要個孩子的

2. 第二對兩口子的情況跟第一對類似 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婚後決定丁克 丁克了好多年 眼看周圍人都生了孩子 自己跟朋友圈越來越脫節 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後悔了想要孩子了 開始備孕 結果一直懷不上 後來檢查是女的年齡大了 不好懷了 然後男的火速離婚 很快再婚有了孩子 而女的卻孤獨一人至今 所以 丁克 女的必須慎重 畢竟女的生育年齡短 萬一後悔 男的離婚轉頭又是一家三口 女的呢?錯過生育年齡 想要都生不了了 !

3. 快五十歲的海歸兩口子 丁克 生活質量很高 旅遊繪畫書法瑜伽健身等 開的50多萬的車住的200平大複式 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兩口子很恩愛 在努力賺錢 打算以後老了進高級養老院 財產打算留給跟他們走的很近關係很好的外甥女跟侄子 就目前來看 他們過的很好 把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不婚族我身邊沒有實例 但是很久以前聽家裡長輩說過 說是某村有個老人因為曾經被🇯🇵人QJ過而終身未婚 也無子 晚年就靠±給的最低生活費標準過日子 後被村裡人發現的時候都臭了 嘆息……


竹米竹米米米


確實身邊有一些這樣的例子,而且,特別是女性,當初打定主意不婚的,還沒有到老了呢,就開始著急忙慌的找對象了

A老師,今年35了,學術方面真的厲害,副教授,碩導,長的也漂亮,5年前就是我們學校那些黃金單身漢的男老師心裡夢寐以求的女神,可是她不想嫁人,所以哪個也沒有搭理,至今給我們上課的一些男老師還會酸她,說什麼這麼大年紀還不嫁想幹啥之類的,我們在底下鄙視的說不會當初追過人家被拒絕了吧,,,其實不婚的女性真的很需要勇氣啊,這種流言蜚語不會少的。後來我們想想不嫁也挺好啊,她工資高,有房有車,社會地位也有了,事業處於上升期,老了國家給養老,幹嘛還嫁人伺候公婆教育孩子打理家庭。

再後來,跟她熟一些的同學偷偷告訴我們,其實那個老師現在可想嫁人了,一個人的日子過膩歪了,但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給卡那兒了。



一個姐姐,10年前從985大學畢業的,那會多風光啊,工作也順利,進了中石油,打定主意不嫁人,現在也是有房有車,但是看著別人組建家庭,兒子女兒陪著,老公疼著,突然開始特別羨慕了,用她的話說,年紀越大越沒有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可能需要家庭去彌補,所以現在恨嫁恨的不行不行的,瘋狂相親


從學生那裡聽到的,他叔叔,年薪幾十萬,三十多歲沒有老婆和女朋友,過的那叫個滋潤,節假日或者年假,出去徒步旅行,做驢友,玩拍攝,川藏,青藏,最遠搭火車屁顛屁顛去了俄羅斯,只為了拍極光,到現在還抱著單身主義,用他的話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能從中享受到樂趣,單著也沒啥不好



最後是一對丁克夫妻,在幼兒園遇到的,一開始以為是孩子的爺爺呢,畢竟男的也五十多歲了,一問居然是孩子的爸爸,好吧這就跟尷尬了,那對夫妻一開始打定主意要二人世界,在北京有戶口有穩定工作,過的那叫只羨鴛鴦不羨仙,結果到五十歲了,二人世界也過二十多年了,每天面對面看再美的鴛鴦也不過就是昨日黃花,想要一個孩子開始新的人生找尋新的人生意義了,媽媽硬生生成了高齡產婦,帶著孩子來了小城市安安穩穩生活。

我說這些,不是說不婚或者丁克必然會失敗之類的,而是選擇這兩者的原因,很可能是要麼看太多了婚姻被碎成一地雞毛的悲劇,所以不婚或者丁克,要麼就是內心足夠強大,對自己足夠有信心可以這樣選擇。

最怕的是什麼,是你做好選擇之後半路後悔了,那麼你的後果會比不婚和丁克還可怕


鳳歌笑晚秋


孰非魚,焉知魚之樂?

本人與妻皆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本科畢業生。當年都屬機關小公務員,現我離職經商數年,妻還在體制內。

年輕時倆人就決定當丁克,特別在三十歲期間,抵住雙方父母及親友的壓力(幸好我倆都屬多子女家庭長大),始終堅持不要孩子。

四十五歲後,有了些後悔。取消一切避孕措施後,自然受孕兩次,但因年紀大了皆胎死腹中。

很多朋友勸去採用些新科技手段(比如人工授精後借腹生子類),但我夫妻倆均回絕了。不是缺費用,而是不想過於折騰,一切順其自然。

沒有孩子,在我們心中些許有絲遺憾,但倆人幸福平安的牽手一生,更為重要。普通平凡之家,又無皇位或富貴可傳承,即然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何必強求。

我這邊家人曾想安排我與年輕女人同居生育,生下孩子DNA檢測是我的,付上筆款抱孩走人。但一開始,就被我拒絕了。不是標榜自己當代柳下惠,夜場也曾出入過,只是不想因為要孩子而影響夫妻間相濡以沫的感情。

現在,夫妻倆生活還是有很多樂趣,相互都是彼此依靠。既然沒孩子拖累,就好好享受輕鬆生活。到雙方都過六十五歲後,找個舒適的養老院(把別人培養孩子的錢用做自己養老費)。之所以七十歲前就進養老院,就是考慮目前人的正常壽命七十五、六歲,我倆無論誰先走時,至少都在養老院住上幾年了,身邊也多少會新接識了一些同齡老夥伴,餘下一位也不會覺得太孤單。

人生百年,各有活法。丁克與不婚族,也不是很多人想像的悲哀。


城鎮戶籍打工者



其實更嚴酷的問題是——丁克族和不婚族,在還沒有到老了的時候,就突然生命終止,這樣的現實該怎麼面對。

身邊有兩對丁克的家庭,都是在40歲左右的年紀,只剩下一個人。

一對,女子才情不淺,男子也是文藝青年,詩詞歌賦沉浸至深。一對,男子是公安幹警(去世時因病殉職),女子也是彈得一手好鋼琴。此前,大家看他們,覺得羨慕他們生活的安逸自得,自由自在,沒有什麼牽絆。真是可以隨時就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曬在朋友圈裡,咋看咋甜蜜得發膩,人到中年依舊擅長撒狗糧。



而當孑然一人時,所有身邊人的感慨都集中在一點,就是——為什麼不要一個孩子,給愛和情感一個延續?


生活就是不給你,決定各種可能的權利,不給你,在路口隨意轉彎的可能。於是應了那句話,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你忘記我,記憶沒有消失,你也不能忘記。



與丁克族相比,不婚族似乎更瀟灑了幾分。因為他們連另一半的牽絆都沒有。但真是無從比較,二者哪個更幸福。

在敬老院工作的朋友們說,那些缺少子女探看的老人,到了年節還有些許盼望,即便有時願望落空,生活中也依舊有念想。而那些來時獨自一人,平時獨自一人的老人,也就是偶爾有社區工作者來走訪下。

這樣的老人,心裡也不知道有沒有想見的人了。


遼瀋名醫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你應該問:丁克和不婚族到老了,哪一個更幸福?

有一個老太太,一輩子婚姻不幸,從她嘴裡聽到的,全是對丈夫的怨恨,恨年輕時丈夫不知道疼惜,恨她自己帶大幾個孩子。病床上的時候,全是對一生的不甘心和冤屈,怨自己如何遇人不淑,如何一輩子沒被丈夫疼過惜過愛過,如何因年幼無知,錯過了一場美滿姻緣。總之是,一輩子,婚姻不幸,愛情沒有,苦不堪言。

她的眉心,永遠永遠結著愁,結著怨,看自己的老伴,如寇如仇。

就這樣一輩子葬送在婚姻裡的人,天天惦記著晚輩的婚姻大事,看哪個女孩子到了待嫁年齡,就要問人家有對象了沒有,趕緊找一個,女孩子好時候不多。

問她:你自己20歲嫁人,嫁在了好時候,怎麼成天怨吶?

答:我要不嫁人,怎麼會有這些孩子?

這就是她的價值觀。

題主的問題,先設定的前提是,結婚並且生孩子的人,一定不慘。

結婚不要生孩子的和單身一輩子的,一定會慘,只有更慘,沒有最慘。

事實上是,主動選擇丁克和不婚的人的幸福指數,一定高於結婚有孩子的人群。

因為,他們看到的是養育孩子的艱難和不易,看到的是婚姻失敗的痛苦和焦慮,甚至打得頭破血流的不堪。

他們自動把人生調整為避開這些可能發生的暗礁與險流,人生或許少些波瀾激盪,但是,也一定會少很多痛苦、焦慮和不安。他們擁有的是,自由自在的暢行和快意。有幾個人對自由自在這個詞有仇?

所以,只能這樣問:丁克和不婚者,哪個更幸福?


潘衛霞律師


丁克族、不婚族步入老年階段後,要說他們悲慘,這太嚴重了,但從一定角度看,也確實算不上幸福。

丁克族,一生無需為子女、後代殫精竭慮,只要在過著二人世界的同時,照顧著彼此的父母就足夠了。與生活水平相當、但孕育後代的家庭相比,他們過得更加衣食無憂、輕鬆自由、享受生活。

不婚族,除了具有丁克族的優勢外,他們更加的放蕩不羈愛自由,沒有了家庭的束縛和責任,一個人生活得隨心所欲。

但當人步入老年階段,自由、享受都已無心無力,最需要的其實是陪伴與牽掛。當父母離去,自己徹底成為無牽無掛之人,是空虛的;當生命中遇到的人都只是過客,沒有一個真正留在身邊相守、相依為伴的人,是孤獨的。沒有愛人、子女,無法感受白頭偕老、享受天倫之樂,生命是有缺憾的,實在是算不上幸福。


只只只盛水的杯子


丁克族還好,不婚族基本都會後悔。

我身邊的丁克族有幾對,年輕好年長的都有,丁克的原因也是要不沒有準備好,要不是懷不上——前者到現在還是自由玩著,後者已經認命調整了心態,夫妻間達成一致。

總體還是過得去。

不婚族是,反正我知道的都後悔了。有些是後悔錯過某個人,某個可能。有些是覺得錯過了某段體驗和生活方式。

我覺得我尊重丁克和不婚的選擇,但是還是忍不住想勸,如果可以還是選擇婚姻和孩子,不是為了給誰生兒育女,也不是為了延續人類生存,而是換一個角度去看世界,讓自己更好的成長。


小黑豆


其實,個人覺得,不管是丁克一族,還是不婚一族,老來都不怎麼樣,老來比較孤獨、寂寞,尤其是跟有孩子的老人相比,差別比較大,有孩子的老人,還會有孫子女。相對來說,有孩子的老人,不管孩子、孫子(女)在不在身邊,至少有一個念想,精神上,更加富有,更加幸福。



而丁克族、不婚族,可能現在日子確實很瀟灑,一人吃飽就行了,不用管其他人,或者沒有子女的負擔,兩口子,過的很瀟灑,經常出去旅遊,外出活動,人也會比同齡人年輕一些(沒有任何負擔),但老來時,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在房子裡,大眼瞪小眼,真的會很無聊,我身邊就有這樣的老人,沒有子女,兩口子,社交圈子都變窄了,也不怎麼出門了,朋友少了。

因為,這個社會,人的觀念還是比較滯後的,覺得,沒有子女,孤獨的老人,會被人指指點點,導致沒有子女的老人,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跟人交流、交往,尤其是看到以前朋友,一大家子人,和睦相處、人丁興旺,更是自卑。



這種情況在城市比較明顯,在農村更加突出,不要說沒有子女,就是有子女,如果都是女兒,沒有兒子,在農村,也是低人一等。沒有子女的老人,甚至會被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所以,不管是丁克、還是不結婚一族,老來可能都比較淒涼,如果是要在他們中做對比,丁克一族肯定是比無婚好一些,畢竟,結婚了,老來,有個伴,有人照顧,有人說說話,相互照顧,但是,如果一方早早去世,另外一方又沒有子女,生活依然很悽慘,甚至是去世了,都沒有人給埋,去世後,也不會有人給燒紙祭拜。



不結婚的一族,更不用說了,一輩子,一個人過,年輕時瀟灑,老來時悲苦,孤零零一個人,比丁克一族更悽慘。

當然了,如果你是屬那種放得開,啥都不去想的人,也挺好的,也希望,社會發展進步,三四十歲的丁克一族和不婚一族,在40多年後,整個社會完全不再有歧視或者各種指點,心態能夠放正,丁克一族、不結婚一族也能夠放下心理包袱。


其實,相對以往來說,現在社會已經進步很多了,我們單位,好幾個老光棍,40多歲沒有結婚,丁克一族也非常多,也沒有誰說啥,說明大家思想越來越開明,理解這個人群,何況,現在養孩子成本實在太大,一輩子,都是為孩子、為房子而活,也導致大家不願意去要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