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城市的人真的會和留在大城市的朋友差距越來越大嗎?

甜穎子


會越拉越大 這個是真的。我們大學一個宿舍的6個人 三個在杭州阿里 加2個在西安 3個在杭州 我在臺州。西安的一個在石油公司月薪就6K多 一年下來帶上福利估計10萬左右,一個在銀行 剛畢業幾年聽說賺了不少 在西安買了房,前段時間聯繫貌似現在一年能有30來萬的收入。在杭州的3個同學基本差不多 工資月薪1萬5左右 年終獎一般能有6到12個月薪 加起來30萬左右 還有股票獎勵 一般兩年能分到一次 市值50萬左右 看所在部門績效和個人kpi表現 他們三個人現在每人股票都有100多萬。最主要的是他們前幾年都買了房 12年那會在南京買的 16年賣了 每個人淨賺200多萬 又在杭州買的 現在聽說比買的時候也漲了100多萬了。我自己在臺州創業 3年賺了150萬左右感覺已經是累死累活的節奏了 創業的艱辛和壓力上班族根本體會不到。但是和在杭州的同學相比差距真的是越來越大了。所以大城市只要你能站穩腳跟後續的發展空間還是比小城市要大太多了的。


黑白11219092


你如果說什麼眼界啊,見識啊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誰也說不清。這個我不說。

但是有一點,留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上深的這批70-85年生人,他們的財富確實和回到小城市的同學相比,越差越大。

原因只有1個:房子。

這是上海目前房價形勢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保證真實。

故事主人公是我們系統一個同事,72年出生,外地人,95年畢業到上海。趕上了當年最後一批福利分房。

03年靠著自己積蓄買了人生第一套房子,07年置換成學區房,因為小孩要上學。12年買了第二套房子,15年置換到內環。

現在,他在上海內中環擁有2套房子,市值1500萬以上。

這是一個70後的上海奮鬥故事。

當然作為一個80後,我更熟悉我們80後故事。實在要感謝來上海早,我們這幫人2014年之前都在上海買了一套房子。

下圖是上海2015年那輪大漲之前各區房價均價圖

2015年上海房價大漲,幾乎翻了一番。

我還有幾個同事在2015年之前沒有買房子,他們已經徹底無法在上海買房子。

有的時候,人生就是如此,哪怕你早出生10年,都是一種莫大優勢。因為70後們當年在上海買房子,每平方甚至不到1萬。

而我這個70後的同事,他有一次和我聊天說起,他的大多數高中同學,都留在了四線城市老家。雖然現在在家鄉都是有車有房,個別的也都在體制內當上了處長,但是他們大多數,哪怕有3、5套房子,價值也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

至於我們80後,自然比不上這個70後前輩那麼幸運。但我的高中同學,大多數資產也都無法抵得過我在上海1套房。

而如今90後畢業來到上海的年輕人,別說有沒有錢買房子,你先得攢滿5年社保,才有資格買房子。

現實是如此奇妙,僅僅因為有的人留在上海,拼盡全力買了一套房子。

就是因為這套房子,資產就大大不一樣了。

當然很多人會說只有1套房子,你又不敢賣。只不過是數字上的資產而已。比不得銀行裡的存款那麼實在。

話雖這麼說,但是那也是資產。

這就是最近10年,不,最近5年,3年,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子帶來的不同。

當然,這一切都發生在70-85後這群人當中,也有部分85-88年左右出生的人也在上海買了房子。

90年畢業來到上海一般都是2012年以後,先得滿足3年社保,輪到2015年他就買不起了。還有一部分85後的人來到上海,始終沒有攢夠首付。也就永遠錯過了這個機會。

而以後的人恐怕都不會再有這個機會。

如果時間足夠長遠,以後的人會感嘆70後和部分80後,尤其是75-85這個時間段出生的人,真是足夠幸運,趕上了中國大發展的前段,趕上了在一線城市買房。

房子,就是房子。僅僅就是一套房子,人生大大不同了。

你說那些回到老家的人,他們有這個機會嗎?

當然也有一些回到老家的人,因為個人奮鬥,因為機緣巧合,可能創業,可能其它也發了財。但是這群人數量絕對是少數。不是主流。

所以,回到小城市老家的人和留在大城市的人,財富差距越來越大了嗎?差距就在於在一線城市有沒有一套房子。


梁鵬飛


有差距是肯定的,而且有時會超過自己的想象。說個切身體會吧。我家在長三角,大學讀的是本地一所985重點大學,畢業後去了西部一個三四線城市工作,工資到手五六千,在當地算好了,買了房也買了車。而我的同學大多留在了長三角,以上海杭州居多,目前工資普遍在萬元以上,30%的人做了經理老總,年薪幾十萬。在工資上,我知道自己和同學是有差距的,畢竟在一線城市,開銷也大,所以對這種差距一直也能坦然接受。但今年春節回家參加幾個聚會後,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和同學之間的差距已經到了天差地別的距離。

說兩個例子吧。

同學A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現在年薪30萬。對於他的工資,我一直清楚,倒也沒覺得什麼。這次回家過年,他說他現在工作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了,所以空了都在玩投資。這兩年先是在上海換了套大房子,然後又在杭州買了兩套90平米的房,買的時候一萬多一點,現在已經漲到了3萬多一平米,兩套房算起來已經賺了200多萬,刨去貸款和利息,穩賺一百多萬,加上他在上海的房子,他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兩千萬,而且還在不斷升值。他的目標是兩年後實現財務自由,到時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同學B在杭州工作,工資倒不是很高,一個月一萬多一點,以前過年回家開一輛十來萬的車,今年鳥槍換大炮,整了輛百把萬的車,嚇了我一跳。一問才知道這小子成了拆二代。他老婆在杭州有房子,去年被徵用後直接分了1000多萬,真正實現了一夜暴富。分了錢後,連貸款他一口氣又買了三四套房,現在資產已過三千萬。

我這兩個同學都是窮苦出身,當年初出校園幾乎一無所有,現在個個身家千萬。而據他們介紹,像他這樣的,在我們同學中比比皆是。他們開玩笑說,如果我不去西部,估計現在也差不多。畢竟,有這麼多同學朋友在。對此,我只能呵呵一笑而過,說實話,我不羨慕他們,畢竟自己現在過得也不錯。但論到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差距,你必須承認,有,而且非常大。而我,或許就是很好的例子。


80後小公


回到小城市的人不一定會和留在大城市的朋友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他們的孩子,差距會大到難以想象。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教育資源,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小城市孩子的讀書之路:小學——中學——衝擊大學。

大城市孩子的讀書之路:小學——中學(出國)——衝擊重本(出國)

小城市孩子考進重點中學,鎖定的可能是大學。

大城市孩子考進重點中學,鎖定的是重本大學。


自主招生也好、競賽保送也好,連那些亂七八糟的加分政策,大城市所佔的比例都遠遠超過小城市。

若是單單比較成績,大城市的優勢也很明顯,網上有很多人吐槽大城市的成績不如小地方,其實他們忘記了比例。

最重要的是,大城市的孩子,對高校、專業的認識也更加全面,每年高校都有開放日。小城市的孩子,只能從網上收集資源。


考不上大學,

對大城市的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多嚴重的事情。

但對小城市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意味著人生只能在小城市定局了。


等到孩子畢業後,

若是小城市的孩子願意留在家鄉還好,若是他們也想到大城市發展。

那麼可能奮鬥數十年,也就是大城市孩子的起點——因為房子

大城市的房價,以可怕的速度飛漲。

小城市裡數十年的積累,很多情況下也只能在大城市當個首付而已,隨著房價的一漲再漲,這個首付能買得起的房子,可能越來越小。

大城市孩子需要考慮這些嗎?他們的父母早就幫他們考慮好了。


說白了,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的努力程度,決定了起跑線在哪裡,孩子無法選擇。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我的一個哥們,人大研究生畢業後留京工作,今年剛貸款買了套房子,沒結婚,工作陸陸續續換了幾家,最近兩三年尤其頻繁,按這個節奏,也許到四十歲他還是要跟二十多的小白領一起擠地鐵。工資挺高,但也存不住,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背景,作為資深上班族未來也沒有多大上升空間,可能還會繼續這種生活狀態到退休。

然後是我本人,在北京漂過兩年,有高人幫助找工作,不愁生存,但時間長了總覺得在北京過得不快樂,也沒有成就感,說白了沒有歸屬感。也許我堅持下去可以有更多賺錢的機會,但要付出的代價是我認為不值得的。最終選擇及時回家鄉工作,至少有家人有朋友,更主要的是買了房子,需要穩定的生活,也要考慮婚姻大事,承擔家庭更多的責任,這些事每個人都要面對。

大城市的機會確實比小城市多,對剛進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是很好的歷練場,但三十歲之後,不得不考慮未來的歸屬,如果不能在大城市紮根,我得看法是儘早離開,這時考慮的不僅是工作,還有未來的生活空間。就我個人而言,起點不高不低,不需要掙很多錢,那麼生活的穩定就更重要一些。

最後我想說的是,生活成本是會將一切拉平的,不僅是收入,還有交通擁堵,醫療成本高昂,教育資源不平衡等等一切問題,不論城市大小都是同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大城市更嚴重。

當然,如果你是立志成為人上人的那種人,以上只是普通人角度的參考意見。


Seth13


不知道大城市什麼樣 我在浙江一個一般的地級市 國企 年薪15w 夫妻工資差不多 結婚父母提供一套房 後來又買一套 貸款用公積金還 又買一車30w 每月還3000 身邊的同事比我好的太多 很多都是全款Q5 x6 的 出國旅遊、香港購物等這些我小時候都不敢想的事情 現在是平常的事 十個人談論起來九個都去過 單位上背coach、mk是正常 背lv的也有好幾個 女同事化妝品基本都是skii 雅詩蘭黛之類 除了個別家裡本身不富裕需要自己購第一套房的 其他人都是2套以上房產 還有不少商鋪 生活很滋潤

我總覺得 小城市適合家境中等的 因為你在小城市可以享受閒適的生活 同時房價也合理 以中等的家庭存款你可以買房買車出境遊 如果你一股腦全買了一線的房 那你就得同時承擔高額房貸和養老壓力 那時候除了拼命加班工作你別無他法

我想大城市適合家境特別好或者特別不好的人 家境特別好 700w的房子買起來眼睛都不眨 這樣的人不管你在一線做什麼工作 沒有了房貸 月入5000生活也樂滋滋

家境特別不好的 反正怎樣都是沒有支撐 不如 出去自己闖一片天地 發掘無限可能了

不知道是不是理解偏激 畢竟我也沒呆過大城市 只是看我大城市有些同學 衣著普通 經常加班 集齊兩家老人的積蓄只買了郊區房子 上班時間2h起步 戶口就更加遙遙無期 所以有感而發

說到孩子 有時候覺得真搞笑 我們這邊父母有一定經濟實力的 vipkids、名牌早教、進口玩具、大牌衣服 什麼最好給什麼 而大城市一同學家的寶寶 由老人負責帶著 爸爸媽媽上班來回就要四個小時沒時間多陪娃 還帶著老家娃娃都不再使用的袖套 腿上還綁了紅繩.............

所以 可能 你熱愛生活 善於發現美 那你在任何地方都精緻美麗 不管城市、農村 一線、四線......


仙居小楊梅


會的,

本人女.95後,江西小縣城長大

14年放棄畢業實習,孤身一人來浙江創業。

17年,有了自己的車,自己的公司。

2018.今年準備買房。

去年回家,有幾個在縣城裡工作的同學朋友,依舊每天遊戲,網吧,工作不穩定,等著父母買房買車娶老婆。甚至有人出言諷刺問我在外面是不是找了個有錢的大款。也有幾個還不錯的,工作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但我一提要如何如何奮鬥如何提升,總覺得不可能的事情,連連擺手,只好作罷。

小城市,輕輕鬆鬆生活,圈子簡單,自己很難掙脫束縛去成長。

大城市危機四伏,競爭激烈,能留下來的都是墊著腳尖。不成長就被淘汰,所以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是久而久之,就不一樣了。


A0A-小夢夢東陽威億紅木廠


我以前在北京生活,算是一線大城市了,經歷了房價的一次暴漲。

當時全北京都在像搶白菜一樣搶房子,我覺得自己還年輕,不著急,沒上心。

我哥有一天和我吃飯,聊到房子,勸我趕緊買,他沒給我講大道理,就說了一個小故事。

我哥有個同學,和他在同一個小區買了同一個戶型,連樓層朝向都一樣,挺巧的。不一樣的是,我哥的同學早買了 2 年,所以總價比我哥低了 30 萬。當時北京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大概是 3000 塊,也就是一年 4 萬左右。我哥說,你得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把這 2 年的漲幅賺回來?當時我的年薪是 15 萬,那就是說我得 2 年不吃不喝,才能剛好在 2 年後買得起 2 年前那套房子。等於,這 2 年我完全是白乾。

這個故事深深地刺激了我,一個月後,我就說服家人出錢,幫我在北京買了第一套房。


後來我因為工作原因,離開了北京,去了二線城市,或者說是準二線城市吧,廣東沿海某地。

我去了那裡租好了房,沒打算買。待了一週,我感覺有問題。租房的中介小哥跟我說,他準備轉去專門賣二手房,因為租房賺錢少。我說可是賣房也不容易成交呀,他說大哥,現在這裡的房子就跟搶白菜一樣好成交。

當時我的耳朵就豎起來了,我知道這種感覺啊,我在北京經歷過一輪了。北京那套房,我買了 3 個月就翻倍了,當時已經漲了 3 倍了,非常可怕。所以我當天回家就和家裡商量,我要在這裡買第二套房。

在北京工作的那幾年,我因為工資還可以,所以按期還房貸的時間還攢了一些錢,再湊上家裡的一點,換來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我在買房前看房的時候,當地的朋友一直勸我要慎重,不急著賣,看看行情再說。我沒聽。

我倒不是不信我的朋友,而是他們從小就在這個二線城市生活,根本沒見過北上廣深搶房是什麼場景,也對於房價能在一個月內翻倍的事毫無概念。所以我幹嘛聽他們的呢,他們又不懂啊。

我第二套房買了 3 個月吧(又是 3 個月),房價又翻倍了,到現在已經漲了 2 倍。北京那套已經從當時的 3 倍漲到了 5 倍。


我不想說房價是不是一定還會繼續漲,反正跌一半我也無所謂,跌到剩下 10% 我也無所謂,大不了我就自己住唄。反正我還的房貸和我如果租房的話交的房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靠著工資攢下來的現金足夠我在失業後生活好幾年。

我想說的是,小城市由於人口沒有那麼大的聚集效應,所以並不會出現房價的井噴,因此小城市的人也不可能在過去二十年裡,理解中國經濟的爆炸式增長帶來的收入和支出變化。

人和人是因為什麼而產生差距的?是因為價值觀啊。什麼是價值觀,就是對於什麼東西有多少價值,有著什麼樣的判斷。價值,說白了就是錢啊。你心裡對於中國近二十年增值最快的資產毫無概念,在這方面毫無見識,那還和一線城市生活的居民談什麼價值觀啊。

沒有誰高誰低的意思,只是說沒跟上時代。

你說「我雖然在小城市收入少但房價低,也活得很好啊」,沒錯的,等你有一天生活小康了,發現「世界這麼大,想去看一看」的時候,你看看歐美旅行的物價會不會因為你來自不同的地區,就按你的工資水平給你打折吧。


科學家種太陽


05年的時候,19歲的我離開了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的小縣城,懷揣著夢想,坐了三天的車來到杭州。連我自己都沒想到,這一呆就是11年。


初到杭州時,真的可以用鄉巴佬進城去形容,土得連公交車都不會坐。至今記得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區保安,那時候甚至不知道保安是幹什麼的,只是單純的想找個有吃有住的地方先安頓下來。上班期間的一次巧合讓我認識了帶我走近美髮行業的師傅,就此開始了我的美髮生涯。每天接觸形形色色的顧客一點一滴的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堅定了我走出山村,留在大城市的決心。



轉眼,我已到而立之年。我完成了一個學徒到一個美髮店老闆的角色轉換。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從學美髮開始,我沒在家裡過個一個年,平時回去也是來去匆匆。之前一直想著把父母接到杭州,可他們一輩子沒出過遠門,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年齡越大,故土難離的情節越重 ,故此沒能如我所願。直到有一次晚上做夢的時候夢見爸媽那日漸蒼老的臉龐,我嚎啕大哭像個孩子。和老婆商量後決定回老家發展,在老家縣城開了店。現在每天工作之餘陪陪爸媽,逗逗兒子,生活平淡卻很充實!



曾經的同事都很不理解我為什麼會回老家,是的,回到老家的我肯定和他們會有差距,差距的是機會沒那麼多,發展沒那麼好,這個差距甚至會越來越大。但我想說的是:工作和事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於我而言是一家人健康快樂,簡單平淡的過日子。許多人在大城市打拼確實是給了家人更好的物質生活卻忽略了對家人的陪伴。這相比於回小城市發展,能很好照顧家庭的人來說不同樣是種差距嗎?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您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評論。


木子香揚


《平凡的世界》裡有這樣一句話:

誰讓你讀了這麼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其實,我當年也有同樣的苦惱。

但是我選擇了北漂,我想到大城市看一看闖一闖。

大城市很殘酷,但是成長很快。小城市很安逸,但是總感覺缺少了一點激情。

回到問題:回到小城市會不會和大城市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

不會!

因為留在大城市不一定成功,而小城市也不一定成不了事!

每個人的性格,家庭背景,手上的資源以及工作性質不同。

如果在小城市家庭背景不錯,而且資源豐富,我認為比大城市更好發展,更加如魚得水。

而更多人選擇去大城市是因為,小城市待不下去,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者說工資太低。

所以我認為,如果你在小城市和大城市都背景平平,一無所有,那麼大城市機會更多。

如果你在小城市有家庭背景,資源豐富,那麼選擇在當地發現更好,事業做大了,照樣衝進大城市。

人這一輩子很短暫,幾個重大的選擇,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

如果有能力留在大城市,那麼將來你的孩子,也不用和你一樣,糾結這種破事。

傻子都知道,小地方安逸,但是成功是幾代人的努力,所謂的背景,也是幾代人的經營。

人各有志,如果你糾結這件事,就選你認為最難的,但是對你最有益的,絕對沒錯。

難得這麼雞湯一次!

只是一路走來,感慨萬千,感謝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永遠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