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很多農村人選擇付首付在縣城買房、然後到外地打工還房貸的現象?

讓心平靜318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現在農村人到縣城買房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同時也是城鎮化的一個必須過程,我們說不上要鼓勵,但至少應該允許農民這種買房的積極性。

而這種現在也是一種歷史走勢,因為現在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及其他資源比如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無法與縣城相比,而農民在縣城買房也大都是年輕一代農村青年們的共同願望,因為這些年輕人已長期在外打工,完全適應了城鎮化生活,再讓他們回到農村生活已不習慣,他們也不可能再回到農村生活。所以在縣城買房無疑是一種必然的、正常的選擇。雖然有些可能是為了找對象被逼無奈才在縣城買房,但無論如何這是選擇是正確的、明智的。

我有許多農村的親戚朋友,可能說我百分之百的親戚朋友都已經在我老家的縣城購買了房子,哪怕現在暫時不居住,讓房子空在那裡,心裡也感覺踏實很多。

而且,農民這種在縣城購房的現象出現,具有有較大的社會積極意義意義和作用:一是有利於推動農民城鎮化進程,對縣城經濟文化等方面都起到較在的推動作用,這是各級地方政府所希望的,也是他們所追求的。二是對於農民來說,縣城購房雖然可能經濟上負擔大一些,一些農民甚至湊齊首付,走按揭貸購房,然後在外打工還貸,這其實也是一種好的投資方式,因為未來縣城隨著農村人口湧入,房價肯定還有一定幅度的的增長,房價也會上漲,總比農民打工掙錢存在銀行貶值好。三是農民進縣城購房,對於農民本身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狀況來說都是莫大有好處,因為無論縣城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農村好;尤其現在即便沒有正當職業,做點小生意,擺攤設點都比農村掙錢容易。四是農民進城購房,有利於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同時農民閒置的宅基地也可拿出來進行有效的流轉或者未來有政策可以買賣,這對鼓勵資本下鄉、加速農村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

因此,我們不能把農民到縣城購房,甚至打工還房貸現象視為不切實際之舉,這是一種老眼光看新事物的行為,對農民進行購房應該大加褒獎,我們應該期待更多的農民進城購房。


財經深思


為了所謂的面子跟風,典型的跟風,我有一鄰居兩夫妻在外打工,一年除了開銷,供孩子讀書,剩下不到5萬塊錢。

去年看見同村的好多人在城裡買了房子,急了,兩夫妻一商量,也跑到縣城分期買了房,首付二十八萬,存了好多年的錢一分不剩,今年找我訴苦:現在打工每個月要付房貸,供孩子讀書,租房子,生活開支,一年下來入不敷出,房子買了現在還沒錢裝修,該怎麼辦呀。

其實,這個現象在農村很普遍,好多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勤扒苦做,到頭來做了一輩子的房奴,還不免沾沾自喜,我覺得實在可悲,這也是當今社會農民最大的悲哀!


譚儒強


不請自來,我是94年的,農村人,說下90後的我買房經歷,我2010年出來的,去年十月在我們縣城買了套140平的房,每平米4400,首付三成加稅一起大概22萬多點,貸款40萬,十年,為什麼要去買房,首先目前在24這個年齡,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結婚,現在女的基本都要買房,再一個,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別看國家老是說要控制房價,但是房子依然是目前最保險的投資,但是有了房貸後,可以說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有時甚至想去兼職,錢能省則省,一句話概括就是 "生活越來越遠,生存越來越近"。

本人文化水平較低,回答不當之處請見諒,不喜勿噴。




願歲月靜好歲月靜好


不請自來,說說我的想法,我02年開始打工,正宗窮二代,哪時工資一千,每年存六千,04年回縣城,8800元買個八年松花江麵包到跑客,一年存幾千元,05年跑去上海開車打工,哪時工資我算高的,三千多,一般一千多,哪時航新路,七寶寺,虹橋機場邊五到八千,買不起,06年相了個女朋友,要買房結婚,哪時我三千多工資,每年能存兩萬多,手裡只有五萬元,上海想都不敢想,後來又打年工,又借兩萬多在我縣城全款買一套,08年回長沙開公交三年,又借錢裝修,老婆生孩子又不能工作,總是還帳,沒錢用,2011年只好又去廣東佛山,一直打工到現在,其中14年,合夥兼職開個物流公司,後來合夥人跑路又虧了十多,15年,手裡還有幾萬,看到深圳一年漲百分之五十三,想投資一套房,在工作地房邊,佛山碧桂花城,房價一萬二千五,想想首付都還差二十幾萬,這個我都不是很怕,可以湊齊,主要工資不高,老婆又不工作,還了貸沒生活費,又沒人幫,過幾個月,兒子也會餓死,只好借幾萬又回縣城入手一套,兩年還完借款,去年又借錢裝修的,一套也出租,裝修錢還一半了,明年可還完,我還在堅守,還是想在工作地買房,實在不行,過幾年回縣城,其實我原來一直想賣掉一套在工作地買,老婆不肯,又不工作,我這一生死在沒找對人,哎,窮二代的命,我信奉的是,努力過就不曾後悔。


沅江美


買地買房是中國人永遠的情結,到外地打工,回家鄉縣城買房,多半是為家裡不願離鄉外出的老人,再者說縣城的房子一般也多半比打工處的便宜很多。其實正常情況,大家還更願意在自己家鄉農村蓋有大院子的房子呢,只是現在農村盡是留守老人兒童,真有點事很不方便,還有就是一般人也搞不清楚地方規劃,新家蓋好沒幾年,又趕上徵地拆遷之類,還是得另外買房,有條件乾脆直接到縣裡買好了,一勞永逸吧。


住房這東西它是剛需,但農村出來,到一線二線城市打工,掙上能在一線二線城市買房錢的,那都是勵志故事裡的情節,但是回家鄉縣城貸款買房,就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了,一方面在打工那邊說出來在家鄉咱也是有房子的人了,一方面在家鄉說出來孩子挺有出息挺靠譜,你看都回家買房了。

這樣挺好的,打工人群無可否認是咱們國家真正踏實可靠的基石,自己在外打工,賺錢,苦點累點沒關係,有事合血合淚自己嚥下去,沒人知道沒人看見,回家鄉講個面子,展示自己一點成就給親人鄉鄰看,這不是什麼虛榮,是應該的,也是我們自己平凡普通人群,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體現。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就是這樣的…

一:2013年6月大專畢業,2012年10月1號“逼迫”父母幫我借首付10W買房(當時家裡僅僅2W),還沒畢業就大口氣的說房貸我來管,實際管了三年多吧,不過現在每個月工資60%都會給老爸存著!當時房價2300一平。2013年9月借款13W裝修,也不欠款了,如今只剩下四年房貸了!還全款購置一臺代步車!

二:買房原因是:

1:從小吃百家飯,住百家房長大的;

2:有房才感覺有家,不至於流離失所;

3:自己想要娶老婆(那時候就聽家裡親戚說,家裡嫁閨女必須要求對方有房);

4:那時候的信念在和父母比較,爸媽買房時已經40歲,還完房貸就52了!而我是22買的,32就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家就這一套房)。

從2013年到現在一直緊繃的神經,從來不敢鬆下來,感激父母的辛勞,也感謝自己做出來的家業。現在依舊很苦,但是想想自己有“物件”支撐著,也就沒那麼苦了!


糟老頭009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啊,7年前我就是這樣的,不顧家人反對,一定要在縣城買房,我的想法是不可能一直都在外面打工,總要回來的,回來後不可能在農村家裡待著無所事事吧,如果住在縣城裡,也可以在城裡上班,城裡雖然工資低,沒有外面一半高,但是城裡消費沒有外面高,一個月的工資夠生活還是綽綽有餘,而在農村裡生活雖然很多東西不需要購買,但是沒有經濟來源,種地種菜又種得了幾個錢呢,還不是一樣許多東西也要買,(農村也就蔬菜不要買而已,葷菜,日常用品還不是一樣要買)而你又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拿什麼去買呢?反正我覺得在城裡買房子挺好的,目前我在城裡生活,帶小孩讀書兼做點小生意,老公在外面打工,還有四年貸款就可以還完了,我們每年還可以存下幾萬的收入,可以說生活還可以吧!等把貸款全還完了,老公也回縣城來工作孩子或者做生意


隨緣149155991


如何評價很多農村人選擇首付在縣城買房,然後到外地打工還房貸現象?

第一攀比心態,你不在農村你是不知農村的事,就說早幾年吧。那時農村剛剛有買摩托車的,一個村子裡,有第一個人買,然後就有第二個人買。就是你看我買,我看你買,最後大家都買了。

第二交通方便,我的老家是一個偏僻的村莊,村裡人到外面打工,求學、走親訪友。必須到鎮上坐車,從鎮上只有到縣城的汽車,坐到縣城在轉車去外地。

從村裡到鎮上十幾里路,還得家裡麵人去送,不去送吧又要步行十幾里路。假如說有條件在縣城買房,交通很方便,出租車、公交車說走就走。


第三子女上學教育,現在農村外出打工的人多,有的學生隨父母去了外地,農村學校生源減少,導致學校合併。小學都離家較遠,有條件的城裡買房,為小孩上學方便。

說的不對的地方,朋友們多多指教,多多諒解!


星點小事


謝謝你提問,我是農民,首付買了125平方,實話實說。

一是兒子婚姻的需要,農民有錢也沒辦法,年青人不種地,都在城市打拼,兩條路不買就得租,買是自己的,租是別人的。買當然比租好的多,我不懂,談戀愛的年青人可能深有體會。

二是孫子受教育的需求,腦體力差別誰都能看到,誰願後輩不如人,再窮不能窮孩子,城裡學校總比農村學校硬件好、設備好、師資好。多掏點錢佔住學區很重要。

我從生產隊掙工分到包產到戶,腰彎了、腿疼了、頭痛了,深知修理地球的辛苦和收入,買房就是讓兒孫有個好的生活環境,我相信我沒有錯。


何傳人


農村人在縣城首付買房,再出門打工還房貸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我認為這是件好事,既有利於城鎮的集約化,也有利於消化縣城大量空置的商品房。

在我們縣裡,凡是農村戶口買房,戶均補助5萬。這樣的政策我覺得很好!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也與留守孩子大量湧入縣城上學有關。現在的農村,大部份家庭要麼在城裡打工,要麼在城裡經管孩子上學。很多人在城裡一待七、八年,農村的房子早就荒廢了。而在城裡年年租房住,也是件很惱火的事。在縣城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了很多人外出打工掙錢的動力。

我有一個老表,兩口子在寧波打口,父母在縣城租房經管孫兒上學,去年買了一套3居室房子,付了首付就又馬不停蹄的走了。叫他多玩幾天再走,他說耍不起,要掙錢還房貸。

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付首付買房住,不僅滿足了自身需求,而且也符合了國家大力發展小城鎮建設的戰略。真是兩全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