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毒藥君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總有大人問我,將來是要上北大,還是考清華啊!
於是,我幼小的心靈就知道了,清華北大,我國高等院校的王者!
於是,我努力學習,勤奮讀書。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以我的能力,無論是清華還是北大,都無法錄取我了(不許喊我學渣)。
北大清華也不再是我心中的最強王者,
因為我發現了中國還有所大學更牛,更加璀璨奪目——
《西南聯大》
▲西方鋼筆,東方毛筆字,寓意學貫中西
豆瓣9.3,是它的口碑。
6000萬電視觀眾,創造人文紀錄片收視率最高,是它的影響力。
《西南聯大》的製作團隊也是財大氣粗,花費兩年時間,足跡遍佈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地,訪問49位西南聯大學子。
名校是鎮國重器,西南聯大乃真名校。
有例為證。
兩名諾貝爾獲得者,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00+位學者大師,171位兩院院士。
楊振寧曾說,
雖然聯大隻存在了8年,但她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新中國的貢獻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
汪曾祺曾說,
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我也許會成為一個畫家。如果考不取聯大,我準備考當時也在昆明的國立藝專。
學生厲害,聯大的師資隊伍更強,妥妥的神仙陣容!
▲考驗知識量的時刻到了,毒粉們能認識多少?
8年間,來聯大任教的學者大師有300餘人,原清華北大復旦的教授大都彙集於此。
很多人都是在中國學術界跺跺腳就能引起地震的大佬。
陳寅恪,清華王炸級教授。
甩個簡單粗暴的數據,1937年上半年,陳寅恪月薪高達480,為清華教授中月薪最高者。
清華外文系教授,國學大師,吳宓。
▲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
王力,現代語言學之父。《古漢語字典》我只看王力的。
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吳大猷,中國物理學之父。
邏輯學家金嶽霖。
▲金嶽霖曾用邏輯學看“金錢如糞土,兄弟值千金”,得出結論,兄弟如糞土
此外還有朱自清、聞一多,羅庸,羅常培等大家學者。
老師大牛,學生也很爭氣。
1957年,吳大猷的學生楊政寧和李政道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聯大還湧現出眾多知名翻譯家,和學校有諸多留洋經歷的外語人才大有關係。
翻譯過《詩經》、《追憶似水年華》《包法利夫人》的許淵衝。
翻譯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巫寧坤(最貼近原著的中文譯本)。
▲巫寧坤是逃課大王,被嚴重警告過,哈哈哈
楊苡翻譯了《呼嘯山莊》。
翻譯《紅與黑》的趙瑞蕻。
……
講真,西南聯大的成立,也是亂世之下的逼不得已。
1937年,日本侵犯中國,北京天津一一淪陷。
南開大學還遭到轟炸。
▲周恩來的母校
在這種情況下,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遷移到雲南 ,合為一體。
聯大被譽為中國高校的珠穆朗瑪峰,離不開三位校長的共同努力。
清華大學的梅貽琦,北京大學的蔣夢麟,南開大學的張伯苓。
三人擔任西南聯大的三常委,推選梅貽琦為總校長。
在《無問西東》中,祖峰飾演梅貽琦,眼鏡很寫實。
作為清華大學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梅貽琦在西南聯大依舊展現出一流的教育家素質,延續著唯才是用,寬鬆自由的辦校氛圍。
西南聯大的8年,正值戰亂時期,經濟狀況窘迫。
就拿片中提到的吳大猷來說,為給患病的妻子補充營養,他要喬裝成乞丐,去菜市場撿骨頭,帶回家給妻子熬骨頭湯。
▲ 吳大猷與妻子阮冠世
沒錢真是痛苦的事。
梅貽琦發現租用當地中學、會館和民房,不利於學習。他決定建造校園。
建築師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然而,這應該是梁思成最痛苦的事情,設計圖總被斃掉,從精裝一步步被降級到茅草房土坯房。
到最後,他都發起了牢騷,“農民都會蓋茅草房,還要我梁思成來做”。
這句話可以用梅貽琦的名言來回答。
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
西南聯大太窮了,建築只能如此。
房頂也各有不同,圖書館最豪華,用的是青磚,教室用鐵皮,其他房屋是茅草。
下雨天,鐵皮屋頂還不如茅草呢。
在《無問西東》中,有段靜坐聽雨的戲份,因為雨聲敲打鐵皮屋頂,實在無法正常上課。
▲經濟學家陳岱孫,原型人物比這個帥啊
對了,西南聯大的校徽,也是出自梁林二人之手。
這樣的設計好不好?
當然好。
有一種,三角形的三等分,暗示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組成。三角形本身具有的穩定性,同時洋溢著一股不屈不撓正面剛的氣質。
抗日戰爭時期,就是需要這種不屈不撓的氣質。
正是救亡圖存之際,錢穆用《國史大綱》鼓勵大家,中國不會亡。
聯大偏居祖國大西南昆明,依舊無法避免侵略者的轟炸,需要跑警報。
日本人轟炸了很多物產。
其中金嶽霖就很慘。
有一次轟炸中,他辛苦創作的整整70萬字《知識論》手稿,被炸得一乾二淨。
有意思的是,跑警報的路上,我們還能看到懟人狂魔劉文典一邊安排學生接應視力不便的陳寅恪,
一邊懟也忙於跑警報的沈從文,
你跑什麼?我跑是因為我死了沒人能講《莊子》,你跑什麼?
在此,我要搶答了,沈從文可以教文學創作啊。
沈從文有個學生,成了大作家,就是前文提到的汪曾祺。
不要以為西南聯大的師生只會多警報。他們積極參與抗日活動。
聯大學生參加抗日人數高達800餘人,是抗戰時期從軍人數最多的大學。
在這裡說一句,《無問西東》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迷倒了很多人。
其實原型人物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沈崇誨,在聯大創辦前就棄筆從戎了。
言歸正傳,在這部紀錄片中,更讓毒藥君喜歡的是《西南聯大》的開篇佈局。
它致敬了《萬曆十五年》的敘事方式。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秋之後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我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就在這平平淡淡的1587年,黃仁宇發現了明朝衰敗的癥結。
《西南聯大》的開頭以1889年講起。
那一年,蔣夢麟剛滿3歲,蔡元培中了舉人。
與他同年中舉的還有梁啟超。
也是在1889年,嚴修29歲,正在翰林院編纂史書。
那一年,北洋水師學堂招了一個13歲的學生,他叫張伯苓。
這個學校的總教習是受過西方教育的嚴復。
就在這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天津一戶姓梅的人家,喜得貴子,取名梅貽琦。
1889年,光緒治下的中國,沒有大事發生。
然而,沒有人否認,這一年都出現在世界上的三個人物蔣夢麟、張伯苓、梅貽琦。
他們將改變中國。
這樣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和《萬曆十五年》的開頭一樣精妙。懂得人,才能心領神會。
總而言之,《西南聯大》用日記、文章、口述片段和人物訪談為載體,以私人化的敘事視角,拼湊出那個戰亂年代時的群像。
它讓我們這些後生,看到那些逝去的美妙靈魂,不屈不撓的英勇,中華文明的火種傳承。
正所謂,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閱讀更多 毒藥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