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應不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

JOJO悠


中國將老人越來越多,老人完全應該擁有自已的幸福,老人追求幸福不能完全理解成愛情,老人幸福也不完全有吃穿就幸福,當然衣食住行是最起碼的保障,如果沒吃沒穿何談幸福,這裡指的老人幸福應該包含衣食住行、情感愛好,很多後人只注意前者忽視了後者,有些老人對情感愛好不便向後人開口,所有做後人的應特別注意,老人喜歡什麼,追求什麼,如果幫老人解決了他的愛好追求,這才幸福,放心一般老人愛好追求都是有尺度的,不比年青人,希望天下所有年青一代都學會懂老人心,儘可能的讓老人完成一生追求願望,幸福的度過晚年生活,善待老人就是為善待自己鋪墊基礎,絕不要等老人不行了才去過問想什麼甚至死了還大操大辦喪事。重申一句,老人擁有自已的幸福很重要,望所有孝子孝孫引起重視。


江西百合湯周山


第一個是,老兩口都到了晚年,這就要得到子女們的孝敬,子孫滿堂,吃喝不愁衣食無憂,這就是幸福。

第二個,其中的一位老人去世了,另一個老人在孤守空房,子女們工作忙又不在身邊,時常連個說話的都沒有,不要說被人照顧了,這個時候的老人有點寂寞,在這個時候,老人需不需要找一個老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追求幸福。我說是可以的,他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這方面子女們應該支持。老人找一個老伴能得到相互照顧,這很好。

我們家有一個鄰居,在50多歲上失去了老伴,在失去老伴以後精神上一度低迷,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一個人在家裡孤守空房,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兒女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兒子閨女都支持老爸再找一個,最後是在兒子的牽線搭橋之下,又找了一個老伴,老伴的子女們也同意,就這樣兩家人變成了一家人,你看這個結局多完美啊。老人們得到了相互照顧,又減少了子女們的負擔,這多好啊。

我們家鄰居的這老兩口,重新組建了一個家庭。他們很珍惜這份感情,有說有笑,成雙成對的出入,又煥發了第二青春,各自的子女都來看望。這也許是老人追求幸福最完美的結局吧。

來幾個贊吧。


開心人生8047


分享一下我家的老人,我老爸,媽媽九年前突然去世,家裡突然感覺就空了,爸爸是個相對傳統的家長,嚴肅不苟言笑,在孩子面前很少表露自已的想法,大姐讓去她家住了幾天,老爸覺得自已還不老,住在孩子家算什麼,找個了藉口去單位了。

再之後,就很少回家(單位返聘,那邊分了房子)回家也是不告訴我們,自已在外邊吃點或是回家煮點麵條,想起來怪酸的。

沒幾個月就有人給他介紹女朋友,開始確實心裡很難接受,後來姐妹三個私下交流了一下,心裡感覺對不起媽媽,但活著的人更可憐,對老爸說,只要真心對你好就行(相信爸爸也有分寸),轉年認識了現在的阿姨,人很好,和老爸總有話說,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

現在兩人同出同進,對我們也很好,相互尊重,願他們幸福





我的牛牛叫艾米


世上不分男女不分老少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尤其是老一輩。他們都經歷過艱難的歲月,經歷過困難時代的大變革,好不容易熬到了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更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不過,老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還有血濃於水的家人!

我們這裡有個男人,五十多歲就去了別人家上門,到現在七十多歲全身是病,人家把他趕出來了,當初也沒辦結婚證,十多年的付出以拋棄的殘酷結局收場,他兒女也心有不甘,男人自己也後悔,可一切都於事無補!

所以老人在追求幸福的同時也要顧及兒女的處境!兒女也要體貼老人的不易!我沒有父母,祝全天下的父母親生活幸福,健康長壽!



天真無鞋5842


答案是肯定的。

就拿我岳父岳母來說。岳父嫌岳母不管家務事,岳母嫌岳父太蠢。但是為了孩子,兩個人都不願離婚。許多年來,兩口子分居兩地,婚姻名存實亡。妻子與小姨子都是希望他們和好。多次撮合,結果未遂。親戚也盡力撮合,結果還被岳母罵了一頓。

現在,作為晚輩,我們都希望他們離婚,至少岳父有一個噓寒問暖的女人,回家有熱飯吃,不再那麼孤單;岳母找個她認為聰明點的男人,少一點口角。兩個人都會更加幸福。

這種名存實亡的婚姻,實在有些畸形。人生短短几十年,應該婚姻幸福,闔家歡樂。趁著還能動,應該再追求自己各自的幸福,不然憋屈一輩子,也是可悲。


分享生活樂事


4.如果剝奪了老年人追求幸福的天性,老人心情會抑鬱,失落與孤獨感頓生,長此以往,溝通交流功能淡化,會衍生諸多病變,從而加大子女負擔.



所以,我認為老年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


希望星晨58298869


老年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首先父母都為了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到晚年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了。

有兩種情況:

1 父母都在,他們可以一起共度晚年,我覺得老了不應該再讓父母帶孩子了他們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去度過人生中最後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況且父母帶孫子孫女太過於溺愛以至於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孩子可以自己帶或在他三歲以上就各種培訓小班學習新知識,同時也怕父母累著,心疼他們畢竟操勞了半輩子了。

2 父母有一方去世,比如父親去世了,留下母親一個人,我記得父親去世的那段時間,母親幾乎眼睛都要哭瞎,身體上也狀態百出,生活在農村的她一直很孤單,在家裡也只能聽見鐘錶的滴嗒聲,後來在北京給她找了份工作,每天忙起來有目標了,也後來找了個伴,過的很幸福,慢慢接觸新鮮事物現在都學會淘寶 京東各種買東西了,當她問我介不介意找個後爸給我,我說不介意,她說不想老了成為我的負擔,其實父母都怕拖累我們有時候想他們真的為自己操勞了一輩子了 ,我那個後爸也沒錢 曾經好賭也開車撞死過人但她對我媽挺好的,我也告訴我嗎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了,人老了缺的就是陪伴吧,畢竟很孤獨了,希望有個人一直在你身邊,作為兒女的我們卻不能時常陪在他們身邊,我覺得他們應該有自己的幸福才對。





知識小時代


生而為這個世界的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職務、地位、性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所以,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老年人也不例外。

生活中,老年人追求幸福,在感情上讓兒女們不可能一時接受,但是,如果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人人都會理解的。

先舉個例子吧。我一個遠房叔叔68歲那年妻子因病去世,家裡一片悲痛。悲痛歸悲痛,日子還要繼續過,叔叔的三個子女都忙於工作和家庭,慢慢的對老父親疏於照顧。時間一長,叔叔過的又寂寞又悽慘。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老年女性,這位女性性格溫柔,照顧叔叔也是體貼周到,叔叔便和子女商量娶這個阿姨。孩子們沉浸在喪母之痛裡,又考慮父親年歲已大,再次結婚會讓人恥笑,便不答應。日復一日,孩子看到父親每日不開心,身體每況愈下,只好戰勝了自己的感情關,讓叔叔娶了阿姨。結果是好的,現在,叔叔過的很開心,滿面紅光,孩子們也都能放心的工作生活。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道理:老年人再婚,只要雙方情投意合,孩子們應該支持。其實,再婚並不是表示他們已經忘記了曾經的伴侶,只是不想自己老了之後孤苦一人給兒女們添麻煩。老年人再婚對自己、對兒女都是一種成全,也說明了老年人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最美不過夕陽紅,人生不過幾十年,如果還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權利,那麼,就盡情的去享受自己的幸福吧!


陌上起舞


追求幸福的生活是人類的本能,由於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經濟收入,年齡的不同,追求幸福的生活目標不同,單從年齡段上劃分幸福,老年人應該享受什麼樣的幸福?我的看法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幸福,老夫妻倆,打拼了一輩子,終於孩子們長大成人,各自建立了小家庭,二人又迴歸到幾十年前的二人世界,要珍惜愛護,老倆口互敬互愛的攜手走完後半生,白頭偕老。

二,有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有穩定的老年收入來源,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有健身煅煉的場地,附近有醫院,有購貨的超市。

三,在星期天和節假日能和兒孫們相聚,有條件的話,一家人出去郊遊一天,一年時間不定期的出一次遠門旅遊幾天,看一看外邊的風景。

四,假如是老伴不幸走了,一個人孤獨,最好是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有困難了照顧也方便。如果身體健康,又正好碰到了意中人,黃昏戀也是很幸福的,子女們要遵重老人意願。

五,人老了心不能老,多看書聽新聞,多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東西,儘可能上上網寫些正能量的文章延長思維衰老。

六,老了要改掉不良生活習性,注意社會公德,參加公共場合,使用公共資源,要禮讓三分,自尊自愛,顯得越老素質越高,越有教養,做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

總至,老年人完全有權利追求幸福,但幸福的基礎是不影響別人幸福,追求共同的幸福。


瘦馬180


人活著圖個什麼?尤其到老的時候該亨樂亨樂,樂哈一天是一天,人活著就是那麼回事兒,有個好身板,不給兒女添亂比什麼都好。

年輕的時候苦過,累過,為了生活不停的奔波,為了兒女也吃了不少的苦,老了老了,也幹不動了,兒女早己成了家,也該亨幾天清福了,該出去走一走走一走,看一看美好的河山,有條件的去國外旅遊旅遊,體會一下異國風景,喜歡跳廣場舞就扭一扭,人生,能有幾個老年?

至於有些年輕人看不慣老年人,也不要和年輕人去計較,因為我們都曾年輕過,當時對老人也看不慣,當他們老的時候就什麼都明白了。

所以,貴在活好自己!這是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確,見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