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海軍為什麼不學習德國大規模使用潛艇?

zyf


德國和日本的海軍戰略思想不同,所以產生的戰術戰法也各不相同。德國由於受到條約規定,所以其海軍是屬於畸形發展,海軍的主導戰術是破壞英國的海上交通線。而日本沒有受制,所以它是可以正常發展戰列艦和航空母艦。


長門與赤城

日本海軍主要分為航空派和艦隊派,至於潛艇嘛……,在日本海軍裡有一些特別奇葩的規定,巡洋艦以下的軍艦不屬於軍艦,只能算是輔助艦艇,是沒有資格在艦首懸掛皇室象徵的菊花章,而驅逐艦和潛艇就是屬於這樣的地位。而且還有規定,日本潛艇只能擊沉對方巡洋艦以上的軍艦才算入戰績,擊沉驅逐艦、運輸艦等不算入戰績。
而美國潛艇才是真正將德國破交戰發揮得淋漓極致的國家,主要是因為日本渣到爆的反潛能力,其反潛能力幾乎為零


而且和歐美國家的作戰思路不同,日本海軍恪守的“九段漸漸邀擊戰術”中,潛艇扮演著重要反艦角色,就是在美國艦隊攻入日本前派出潛艇去消耗美國艦隊,為後面的戰列艦決戰提供有利的戰機。所以就是在這樣的作戰思路上日本潛艇戰果十分有限,雖然它也在太平洋戰爭中擊沉過美國航母和巡洋艦,但是整體的戰果是十分糟糕的。所以要日本學習德國潛艇破交戰那是不可能的。
美國驅逐艦擁有著超強的防空能力和僅次於英國的反潛能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德國大規模使用潛艇也是被逼無賴,因為德國在希特勒領導下,1935年才突破凡爾賽合約。因為凡爾賽合約不準德國擁有潛艇和大型戰艦。因為建設大型戰艦需要的時間長,又面對的是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英國,短時間內無法在海上對抗英國;而英國又是個島國,極力需要海外殖民地的物資,就給德國使用破交戰提供了條件,德國使用潛艇是被迫的選擇。

而日本面對的狀況完全不同,原因如下:

1.二戰日本的海上實力是軸心國中最強的,日本沒有使用潛艇的迫切需求,水面艦艇足夠;

2.日本沒有使用潛艇的歷史傳統,

3戰略目標不同,日本是要殲滅盟國海上力量,登陸搶佔領土和資源,美國本土資源豐富,封鎖沒什麼意義。

4.技術問題,日本因上述原因導致潛艇技術資源投入少,本來就缺乏資源,不比美國幾乎全面發展,另外日軍潛艇戰術也很落後,沒的這方面的經驗。


浠粒粒


還是舊日本海軍內部的問題,其實也有相當宏大的計劃,這就是美國西海岸襲擊計劃,或者稱之為“美國本土攻擊計劃”。但也許是學英國海軍學的太多,日本海軍內部對海上封鎖和無限制潛艇戰的態度十分曖昧(戰後有日本研究者分析,這是島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表現,反正我是不信)雖然有規模不算小的遠洋潛艇或者說巡洋潛艇部隊,但在使用上舉棋不定,忽而強調保證艦隊決戰,忽而要求對美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襲擊,但在具體的破交作戰中,並沒有詳細的任務目標和計劃。

1941年12月駛向珍珠港的艦隊中包括九艘巡潛乙型潛艇(伊9、伊10、伊15、伊17、伊19、伊21、伊23、伊25、伊26)這些潛艇在護送艦隊抵達攻擊出發地區後又繼續向美國西海岸滲透。至1942年日本海軍潛艇在美國西海岸附近擊沉五艘貨船、擊傷5艘,總共取得了6.4萬噸戰果。但真正讓舊日本海軍興奮的還是零星炮擊對西海岸美國老百姓造成的心理衝擊(日本國民對外來襲擊的極度敏感導致舊日本軍對其他國家老百姓發動恐怖襲擊所產生的效果總有不切實際的妄想)

再加上杜立特空襲給日本海陸軍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因此日本海軍的潛艇戰變為以對美國本土進行無意義的襲擾炮擊和空襲。伊25號的空襲雖然沒有給美國造成多少破壞,但在日本國內被放大成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按日本人自己的“研究”,美國民眾對於日軍上陸恐慌形成了一股風潮,對美國政府和軍方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事實上美國有相關應對計劃,也在國內加強了反間諜行動,順帶也讓收容日裔美國人的行動得到了支持)。


強武堂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日本海軍為什麼不學習德國大規模使用潛艇開展破交戰。



實際上日本海軍在二戰的潛艇部隊規模可是很龐大的。二戰爆發時,日本海軍就已經有62艘潛艇了,戰爭期間,日本又建成了117艘潛艇,這個數量都是大型的遠洋潛艇,不包括小型潛艇。而且潛艇性能也還不錯,二戰期間,排水量超過3000噸以上的潛艇全世界僅有56艘,日本人佔了52艘(包括3艘排水量5000噸的世界之最)。日本有65艘航程超過2萬英里的遠洋潛艇(巡航速度10節),可以遠赴美國西海岸作戰,盟軍一艘也沒有。日本潛艇使用的95氧氣魚雷有51節的高速和10000米以上的射程,還有400公斤的戰鬥部,航速,射程,威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潛艇用魚雷。部分日本潛艇還可以攜帶水上轟炸機和偵察機 堪稱水下航母。



但是,很奇怪的是,日本海軍決策層並沒有利用潛艇的隱蔽優勢,效仿德國實施破交戰。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日本人認為,日本海軍戰列艦噸位遠少於美國,所以,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日美艦隊決戰,日本海軍必須要在艦隊決戰的前夕,運用雷擊戰和航空戰削弱美國海軍,這就是當年日軍制定的漸減邀擊作戰,也就是著名的九段作戰計劃。

被日本潛艇擊沉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不過當時已經受了重傷,只能拖曳緩慢行駛

如此一來,潛艇在這個作戰計劃中的定位就很明確了,潛艇被用於配合水雷戰隊進行大規模雷擊戰,至於破交戰嘛,這不重要。為了避免艇長們在商船身上“浪費”魚雷,日本海軍甚至出臺了一條奇葩的規定,潛艇攻擊商船,每一艘只能用發射一枚魚雷。

被日本潛艇擊沉的黃蜂號航空母艦



所以,日本潛艇雖然多,對於海上交通線的破壞極為有限 ,總的擊沉噸位也很低,對於戰事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在整個戰爭中,日本潛艇只擊沉147艘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的商船,總噸位776000噸(另有數據是184艘商船、90.7萬噸),只相當於德國潛艇1942年內1個月的戰績。

被日本潛艇擊沉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該艦應運輸原子彈而揚名後世

那麼,日本潛艇對於自己的“主業” 消滅敵人大型軍艦又完成得如何呢?不能說糟,也談不上多好,擊沉了2艘航空母艦、1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 。還重創了1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應該說取得這個戰績已經很不容易了,日本潛艇艇長們的專業技能和敬業精神還是不錯的,無奈潛艇畢竟只是刺客,指望靠潛艇來嚴重削弱對手的主力軍艦,只能說日本人想得太多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日本和德國一樣,一開始都不太重視潛艇的作用。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家喻戶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鄧尼茨直到1943年一月才接替雷德爾就任海軍司令,也是這一年他晉升海軍元帥軍銜,此後德國造船廠全面轉入潛艇的生產,大型水面戰艦多半廢棄,節省出人力補充到快速擴大的潛艇部隊中去。可見,德國也就是在此時才重視起潛艇的作戰用途。


鄧尼茨還是海軍上將時就曾對急於挑起戰爭的元首強調,一旦戰爭開打,潛艇部隊不會承擔攻擊水面戰艦的責任。他這樣說固然有潛艇應該用於攻擊商船的破交戰考慮,但也反映出它對潛艇戰鬥力的不信任,在任何一個海軍將領眼中潛艇都不是海戰勝敗的關鍵,鄧尼茨也只是想採取飢餓戰術用潛艇拖垮英國,從來沒有一個將領說過要用潛艇戰勝皇家海軍。

(鄧尼茨上位的1943年,潛艇已經沒有機會了)

因此,當德國大力發展水面戰艦時,潛艇部隊僅有可憐的57艘,而且只有22艘是遠洋作戰的大型潛艇,這是嚴格遵守《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的最高噸位(規定德國潛艇總噸位相當於英國海軍潛艇部隊的45%)。戰爭開打之後,潛艇部隊的發展依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原因就是海軍司令雷德爾要開展大西洋破交戰,德國薄弱的造船業和有限的資源必須保證大型水面戰艦的建造。


鄧尼茨接替雷德爾以後,水面戰艦的破交戰全面破產了,這個時候元首才允許鄧尼茨大力發展潛艇部隊。可見,潛艇在德國人心中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此時德國海軍的目標已經不是在大西洋上擊敗皇家海軍,而是以獵殺商船為主的飢餓戰術。也正是因為英國依賴商船的弱點讓德國有發展潛艇的理由,鄧尼茨曾強調說建造2000艘潛艇,德國海軍就能困死大英帝英國。


直到戰爭結束,德國一共生產了1188艘各種U型潛艇,而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才生產2100多艘潛艇,可見德國潛艇的產量之高以及對潛艇的重視。日本在戰前的潛艇規模是62艘,在戰爭期間僅僅生產了177艘,還不到德國潛艇產量的一個零頭。不僅如此,二戰期間德國潛艇擊沉了5900多艘船隻,總噸位在1400萬噸左右,而日本潛艇才擊沉了160多艘商船,總噸位在90萬噸上下。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德國的潛艇之所以戰果巨大、名留青史,是因為他有截斷英國海上運輸線的任務需要,這就給了德國潛艇大量可攻擊的目標(商船),也是德國潛艇戰果豐厚的原因。而日本是找不到這麼多目標的,美國在太平洋的船隻雖多,大部分是讓潛艇敬而遠之水面戰艦,鄧尼茨也說了潛艇部隊不承擔攻擊水面戰艦的責任,因此說日本人沒有德國那樣使用潛艇的環境。



在太平洋有使用潛艇需要的反倒是美軍,因為日本和英國一樣也有一條連接本土與殖民地的海上生命線!這就是南洋戰區和殖民地與本土四島的海上運輸線。美國在戰爭之前有112艘潛艇,後來又生產了203艘,幾乎全部用於太平洋戰場之上。美軍潛艇深入日佔區海洋,擊沉商船1152艘,大約有500多萬噸。雖然不及德國的戰果豐碩,但卻完成了德國人沒完成的任務,那就是成功讓日本飢餓到無力再戰。


(美國扮演了太平洋的狼群角色)

此外,大家對潛艇的認識存在誤解,二戰時期的潛艇實際上是技術含量不高的、可下潛的船而已,生產一艘潛艇的工時、技術和材料遠不及水面戰艦,因此U型潛艇是德國水面戰艦建造速度實在比不上英國的妥協產物,它們註定打不過也不敢和英國海軍作戰,同時德國暫時沒有海上入侵的威脅,防守擊敗皇家海軍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之後,它可以不緊不慢的生產潛艇與英國消耗。


(日本需要的不是用潛艇而是反潛艇)

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的主要戰場就是海戰,聯合艦隊必須傾全力擊敗美國海軍才能贏得戰爭,既然上文提到潛艇是拉鋸消耗戰的裝備,也不可能打敗水面戰艦,日本就沒有理由在潛艇戰上下功夫了!就像德國不發展戰列艦但是拼命打造虎式坦克一樣,日本不發展潛艇而全力打造航母也是這個道理。聯合艦隊需要精銳的水面戰艦遏制之美軍向本土的推進,潛艇戰不在考慮範圍。

(日本海軍需要的是這個)


兵器世界


1、德國水面艦隊被英國堵在家裡出不來,能溜出去的只有潛艇,當然要大規模使用,否則大西洋上就沒德國海軍存在了。日本海軍可以自由在太平洋上橫行,有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可用,誰會靠潛艇去打仗啊,德國人的教訓已經證明了潛艇肯定不會是主力艦隊的對手。

2、德國潛艇的主要用途是海上封鎖英倫三島,切斷英國的補給線和貿易線,因為英國是島國,資源都要海外供應,封鎖戰是有效的。日本的對手是美國,用潛艇封鎖美國,除非日本人腦子有坑。反而是美國潛艇封鎖日本一封一個準,因為日本也是島。

所以日本潛艇能幹的活就只剩下前進偵察和對著美國艦隊打冷槍了,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活,戰果少損失重,日本對潛艇大規模使用就更沒興趣了,最後日本潛艇都淪落到要帶著飛機去空襲美國本土才能刷存在感的地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