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禎皇帝為何不遷都南京?

從小會武功9527


實際上崇禎不遷都南京都是被群臣逼的,以致於崇禎最後殺盡後宮諸妃嬪後,自己跑到煤山上吊,以保全晚節。既然是如此,那怎麼又傳出來崇禎皇帝是因為要“守國門”,所以才堅決不南逃南京以苟全性命的呢?要知道如果當年崇禎早日難逃,讓後金和李自成在華北周旋,明朝不一定會就此滅亡。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切的呢?

崇禎並不是傻子,也沒那麼偉大,早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周皇后就向崇禎提過遷都的事。當時的崇禎很顯然是被說動了的,他表示此事“茲事體大,切不可輕洩”。然後向周皇后表示自己要先問一下大臣們的意見,只要大臣們都沒問題,那麼這遷都避難自然就沒問題了。


結果這一問就出事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出在當年的土木堡之戰上,土木堡之戰後,也先率領大軍押著英宗團團圍住北京,明景帝臨危登基,當時有大臣勸朱明南遷避難。而兵部尚書于謙誓死不應,就這樣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戰後提議南遷的大臣全部被判為奸臣,而於謙則成了大明的英雄。於是崇禎帝一問,內閣大臣頓時就亂了,其中陳演、魏澡德、光時亨等大臣激烈反對,搬出來祖宗家法來壓崇禎。

那事兒到了這,自然也沒商量的餘地了,崇禎於是在群臣面前發下誓:國君死社稷,乃是大正之義,朕決不南遷。


三觀粉碎機


1、崇禎皇帝錯誤的低估了李自成的實力。他打錯了算盤,認為李自成不會去進攻向來有重兵把守的大同地區,而是去進攻河北的保定,這樣一來可以雙面夾擊打敗李自成。可是李自成沒有攻保定,而是北上直取大同,很短的時間內,便堵死了崇禎帝南遷的路。

2、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反覆無常的作為讓很多大臣畏懼,所以當他想南遷卻又不好意思自己說出口時,並沒有大臣敢給臺階下。害怕說出南遷後,後面出了事惹麻煩。所以崇禎帝和大臣們的關係導致了南遷不成的僵局。

3、大部分官員麻木腐化,不作為,沒有亡國憂患意識,君臣離心。



小南愛吹牛


因為自從朱棣遷都北京開始有天子守國門的祖訓,其實他也想遷都南京但是怕大臣不同意,從一個事情可以看出來就是崇禎讓大臣們捐款籌軍響的時他們只捐了.幾十兩所以他並不是不想遷都他怕大臣不同意。


巖太子


最正確的答案只有崇禎和天知道。所謂的歷史大家最近二十年替崇禎編出了無數原因,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崇禎。


百發百中44


朱由檢做事有個特色:一定要有背鍋的人。他最願意大臣提出要遷都,再番三退三請的表演後勉為其難的同意了,遷都後再把鍋甩給最初的提議人。與清議和一事就是這麼幹的。大臣們上過一次當就不再咬餌,於是背鍋人沒有了,事情就幹不了了。


用戶9776365852902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明朝的祖訓。

明朝是中國各朝代中最有骨氣的一個朝代。沒有漢唐之和親,兩宋之納貢稱臣,滿清之割地賠款!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就從南京遷都至北京,親自抗擊北元。養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習慣。對內外動亂、侵略,唯有一戰!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以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的舉動來看,他不屑於屈辱的逃跑,明朝古制,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


歷史秦始皇


因為祖制 朱元璋定下的 天之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兔子的榮耀


天之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半屏手寫輸入


死要面子活受罪,當時王承恩倒是提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