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售、劇烈波動、機械交易,股票型基金正迎7年來最糟表現

本週的拋售對於部分基金而言尤其是個壞消息,股票型基金正迎來2011年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年。

當這些對沖基金採取了幾個月防守性策略後決定在市場稍微下跌時入市,結果卻迎來更大的下跌:他們沒想到標普500指數今年會出現了兩次10%的大回調,他們正好在第二次大回調途中上了車。高盛編制的客戶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這些基金客戶的總槓桿率(衡量該行業風險偏好的指標)上升2.5%至234.5%,而他們的股票風險敞口在上週也升至今年以來最高點。

似乎所有的策略都失效了,標普500指數在過去5個交易日下跌了4.6%,為3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過去三週裡,美國股市的漲跌波動至少達到3%。

抛售、剧烈波动、机械交易,股票型基金正迎7年来最糟表现

市場大幅度洗盤在不斷增加基金經理的壓力,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他們今年前三個季度累積的收益幾乎完全損失殆盡。投資者希望在今年結束前儘量挽回損失,同時他們亦面臨著時機抉擇的難題。由於股價持續暴跌,美股估值已經降至了2016年的水平,而企業利潤仍保持增長,富國銀行預計明年美國企業利潤平均增長率約為9%,但如果貿易局勢沒有轉向有利於公司的方向,那麼他們的利潤增長還會減少。越來越多的市場風險信號開始預示著股市動盪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持續。

抛售、剧烈波动、机械交易,股票型基金正迎7年来最糟表现

讓人不安的波動性

將市場的大幅動盪歸咎於流動性收縮、關稅、美聯儲政策或科技股估值問題,都是合理的。但是對於那些利用波動性進行交易的投資者來說,這些合理化的原因都沒有辦法解釋目前的市場表現——這也是他們真正擔心的事情。

市場變得如此緊張,以至於投資者似乎脫離了用以支持投資決策的基本面或技術面分析。在市場面消息較少的情況下,納斯達克100指數就創下了自4月以來的最大反轉,波動率接近3%。

很多交易者現在已經無法理性預估什麼問題會驅動當天的交易行情以及什麼時候會出現極端事件。

瑞信全球風險諮詢主管康納斯指出,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跡象。他跟蹤的一項關鍵技術指標——股票和貨幣價格之間的相關性,從4月開始就已經遭到了破壞。康納斯說:“股票和貨幣在2018年的相關性出現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預計市場環境未來還會出現進一步惡化。”

Prosper Trading Academy的CEO鮑爾(Scott Bauer)表示:“這次市場真的是全面受到風險的籠罩,在我30年的專業交易生涯中,從來沒見過像今年這樣,出現如此多的新聞熱點,任何一條熱點都可以讓市場行情持續一段時間了,更不用說這麼多的熱點新聞一起迸發。我們認為總體上現在仍不適合交易,直到我們對貿易、經濟前景判斷更為清晰,此時更需要的是等待。”

隨著石油價格的急劇下跌,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愈發充滿不確定性,摩根大通CEO戴蒙(Jamie Dimon)曾於7月表示,他最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美聯儲真的取消了目前緊縮的利率政策,市場將有何反應?

“機械殺手”收割一切?

美股出現了驚人的下跌和反彈速度,一方面原因是投資者將主要資金從股票轉移至被動型投資時引發的換倉拋售,另一方面還包括量化對沖基金的自動化交易程序的影響。一些分析師認為,2018年出現的多次拋售事件都是由這些自動化程序交易造成的,因為它們對公佈的市場數據處理速度極快,而不會像人類那樣花時間消化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

令人困惑的程序化交易大大增加了市場的波動,預測利率路徑或解釋技術信號的模型在市場中橫行,但如果影響市場波動的事件是與市場沒有直接聯繫時該怎麼辦?很多消息都無法正確解讀,這就是投資者不喜歡地緣政治風險的原因,市場出現“黑天鵝”的風險也是前所未有般高。

摩根大通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量化對沖基金的自動化交易策略能提供日常交易中大部分的流動性,但也傾向於在恐慌時期吸收系統交易的流動性。加之指數型和量化型基金負責著全球資產管理份額近三分之二,當市場開始出現恐慌拋售時,這些拋售可能會被程序化交易策略放大。就像標普500指數跌破200日均線後的第二天,賣盤愈演愈烈,因為這屬於程序化策略識別的一項關鍵的技術指標。還有12月6日的美股股指期貨暴跌,迫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間暫停交易超過三十次,也有程序化交易的身影。不同交易點位會觸發算法中預先設定的買賣單,股票市場出現大規模拋售時,算法交易往往會放大這種市場反應。

Jupit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布洛奈(Guy De Blonay)說:“美股每日交易中有近80%是由程序化交易主導的,很多量化模型都沒有涵蓋到對企業收益的關注,也沒有對前景的關注,只是根據每天發佈的非常具體的經濟數據來產生交易信號,這會產生很大的市場噪音。算法(自動化程序)交易的每日交易量可根據單日市場波動性而變化,而且在過去幾年中,這種影響變得更加明顯。”

市場充滿了這樣冷酷而且快速的“數據驅動型機械殺手”也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不滿。對沖基金Omega Advisors創始人庫珀曼(Leon Cooperman)就指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不作為讓“機器主宰了市場”。庫珀曼說:“我覺得SEC是時候找個人來解釋下為什麼他們還可以安靜地坐下來,什麼都不做,讓這些算法、趨勢跟蹤模型對全球資本市場造成嚴重破壞。”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言人拒絕回應庫珀曼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