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詩詞可以是我國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存在,詩起源於先秦時期,經過發展,最終在唐朝發展到了頂峰。與詩同樣流傳廣泛的還有詞,詞的起源要晚一些,它直到隋唐前後才出現,自出現後就受到了文人的喜愛發展迅速,到了宋朝達到新高度。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詞的句式結構並沒有詩那麼嚴格,詞的句子中字數的數目可多可少。並不要求每一句都對稱嚴謹。不過兩者之間都講究聲韻的契合。

在宋朝這一詞的巔峰時期湧現了許多著名的詞人,例如我們熟知的有:灑脫豁達,永遠樂觀的蘇軾;一心報國卻終其一生也沒受重用的辛棄疾;還有那才情浪子柳永。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這些著名詞人大多為男性,因為古代女子地位並不高,她們所接受的教育也遠不及男性,所以很少有出名的女性詞人而提到女才子,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想起一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現今山東濟南人,出身書香世家的她,從小就能夠接觸到一些詩詞文學,而聰慧的她對這些文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良好的家庭環境為以後她的創作提供了可能。

令人稱道的除了李清照的才華,還有她與其丈夫趙明誠的愛情,兩人都是當時有名的才子,可惜兩人雖恩愛有加,可是奈何朝政變化莫測,身為朝廷高官的後輩,兩人曾多次被波及,最後不得已而分離。兩人雖然有些曲折,但依舊充滿了歡樂。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隨著金兵的入侵,宋朝的統治變得岌岌可危,北方的節節敗退。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逃往南方,而李清照也在其中,在這期間國家的變動已經使得她有些疲憊,而恰巧這時,她深愛的丈夫又因為疾病去世,這一變故大大打擊了李清照。

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李清照名聲在外。為了讓她能夠走出悲傷,許多權貴人家幫她介紹其他男子與其相識,想要促成一段婚姻。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因為丈夫去世苦悶無比,此時的李清照並沒有因為這些介紹,而走出低落的心情,反而被這些提親之人弄得更加煩躁。

為了徹底打消上門提親的人的念頭,李清照出了一個上聯: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並明言說:誰能夠對出下聯,我就嫁給誰,如果對不出,那麼提親之事休要再提。

上聯裡面蘊含了她心中的苦悶與孤獨。許多人知道這件事後都決定前來嘗試一番,有的人甚至特意前來只為一對,可是無數文人看到後卻皺起眉頭,始終無法對出一個合適的下聯。時間慢慢過去,直至李清照病逝,也沒人能夠對出。

李清照為防止說媒,出一上聯,到死無人對出,一和尚脫口給出下聯

本以為會成為絕聯的這句話,沒想到被許多年後的一個和尚隨口對出,下聯:倘修仙佛,休偕佳偶但依僧。

下聯的對出可以說是絕妙,可是時間流逝,當年的才女也只能消逝在了歷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