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讀《銅官渚守風》懷古

沿江往北溯尋常,湘渚亭前讀玉章。

春火燒山成異彩,水耕浸草盛山鄉。

潭州故事窯中取,小鎮風雲釉下藏。

幾句難全修史筆,談今說古兩彷徨。

張文,長沙縣人。1990年12月特招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獨立政治部從事文藝宣傳工作。現任湖南紅十字藝術團副團長湖南詩詞省直詩會副秘書長,長沙市非遺協會秘書長,湖南湘水餘波詩社會員。

作者遊銅官窯,見杜甫詩《銅官渚守風》有感,作七律一首以書胸臆。頷聯化用杜甫名句“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加入“成異彩”“盛山鄉”六字更顯銅官盛景。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唐大曆四年(公元769年)春,漂泊多年、北歸無計的杜甫攜妻兒出洞庭經喬口欲直抵潭州,去會見好友韋之晉請求資助。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至銅官山下,天氣突變,湘江上風起雲湧,杜甫只好在銅官渚避風,等待天氣轉好。避風時看到大火燒紅了半邊天,誤以為是春耕燒山,細看才知是銅官窯在用山柴燒龍窯,製造當時最先進的彩瓷。不勝感嘆,遂作《銅官渚守風》:

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

早泊雲物晦,逆行波浪慳,

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

此詩首次將銅官窯的盛世之景記入歷史。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作詩後第二年,杜甫就去世了。後人為了紀念杜甫,在銅官渚建起了守風亭,刻上這首《銅官渚守風》。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石渚湖夜色)

長沙銅官窯,為唐代“南青北白長沙彩”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被考古學家稱為千年前的世界工廠。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銅官窯古鎮全景)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島海域打撈的千年沉船“黑石號”見證了古絲綢之路這段歷史。沉船上67000件中國瓷器中,就有56500件來自長沙銅官窯。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重現千年沉船“黑石號”)

2018年新華聯文旅發展公司依託1200多年曆史的長沙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造銅官古鎮。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最具代表性的六大主建築之一石渚塔)

 在銅官窯古鎮八大博物館中,最為核心的就是長沙窯博物館。該館藏有1200多年前長沙銅官窯陶瓷6200件,其中有1200件完整精品器。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銅官窯古鎮70%以上是唐風建築,以“遠觀鳥之振翼,近觀棟宇之雄”的藝術形態,彰顯著中國古建築的力與美,讓人領略到“一鎮閱千年”的絕代風華。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花鼓戲臺,雕樑畫柱,工藝精湛)

銅官懷古:小鎮風雲釉下藏

 “潭州故事窯中取,小鎮風雲釉下藏。幾句難全修史筆,談今說古兩彷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