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老家許昌

文‖翟創全

姜白石評陶淵明詩“散而莊,淡而腴”,這話拿來評《佛山之上》,卻也恰當。並不是姜白石能懂千年後人,而是後人暗合五柳先生詩中意趣。“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佛山之上》又有自得之境,絕非邯鄲學步。

《佛山之上》初讀似極平淡,甚至無味,細品卻有韻味。其味至少有四: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想欣賞《佛山之上》美文的讀者,歡迎點擊以下鏈接欣賞:

鄉愁方面,則有三代人皆賴佛山生存發展,無論避禍、延醫、求學,錢財都從山上得來。正應了靠山吃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老話。鄉愁常解作思鄉的愁悶,古人多對故鄉有刻骨的眷念,有葉落歸根、魂歸故里的執念。現代人又引入了對故鄉的審視,因了外來目光,因了現代化的對比,反過來看故鄉,則見種種缺憾;因了外面世界的吸引,而有了離鄉甚至棄鄉的衝動。魯迅《故鄉》如是,鐵凝《哦,香雪》亦如是。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佛山之上》在講述故鄉養育之恩的同時,也有對其貧瘠、人民的困苦的審視,作者畢竟離開了那裡。城鎮化大背景下,無數的鄉村人經過種種努力和方式,離開了生養自己的故鄉,並且適應了現代化的便捷,沒有了回去的願望。但離不開的,是在鄉村度過了大半生的父母輩。

過去農村人常唸叨的,是吃上商品糧,過城裡人的生活。等把子女供出去,子女能接他們進城享福了,父母們卻不願離開廝守了大半生的村莊、田園、屋舍、庭院、街巷、雞鴨、草木。父母在處是故鄉,但鄉情的糾結也由此而生。

也許離開土地的第一批人,是最擰巴的一代,也是一種時代的宿命吧。《佛山之上》拉拉雜雜的講述裡,把有關故鄉的感念、艱苦歲月的回顧、如今的糾葛都容納了進來,一篇短文融納了一代人的鄉愁。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懷古與感時可以放在一起談。“山寨”“剿匪”“撿羊屎蛋”“五塊錢”“社辦煤礦”“赤腳醫生”“電大”“12寸黑白電視”“打工”,這些意象有著濃濃的歷史感,涵蓋了自民國到如今的社會變遷,那些曾經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記錄在語言的化石裡;每一個詞都可以引起某一代人的長久感喟,想起如煙的過往。事件是象,其中浸透了的情感則是意。爺輩戰亂的艱辛,父輩生存的困苦,己代萌生的希望,是凝縮在片言隻語中的家族史,也是以小映大的民族史。從戰亂中走來,在艱苦中煎熬,向繁華處奮鬥,或許可以目為中國三部曲。

《佛山之上》於發散中,凝聚了一部現當代史。這不是最寶貴的,最寶貴的是舉世歡欣鼓舞中的回首與思考,一種洗盡鉛華回望本真的寫作姿態。不忘來自哪裡,明瞭現今的困境,保持本心,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文章對鄉愁的深味、對鄉村之觴的直面、對父老的關切,是寫作者的仁愛之心深沉流露。回憶可能是一種沉溺,回顧卻是一種思考。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不能只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曾經的曲折與教訓,需要記取和警省後來,堅韌不拔的精神,需要傳承和發揚光大,這些,是《佛山之上》在散淡的講述中,寄寓的深層意旨。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哲思方面,則有佛之慈悲,儒之仁心,以及人與山、人與時代的思考。“佛在你心裡”,山不在高,養人則善,佛山養育的人的心裡,所有故鄉養育的人的心裡,那山,那鄉,皆是大慈悲之佛。“佛在你心裡”,心有善念,自己便是佛,便是慈悲,施於世間皆為慈悲。

《佛山之上》對於山、人、史、時,皆有慈悲之意。作為赤腳醫生的父親,留下來為鄉民醫療,是仁心,也是慈悲。慈悲是山,慈悲也是人,人如山勇敢堅毅,也如山以厚德以載物。山雖貧瘠,人雖疲病,但那是我們的故鄉與父老,是我們的時世與社群。桃花源只是幻象,我們只能植根於腳下的並不浪漫的現實。種果樹植草藥,是對人之使命的確認。這世界即使如何不完美,也不應成為嫌棄的理由。人或許應做的,就是種果樹使之豐饒,植草藥醫其病患。

寫作者非歷大境界,嘗大歡喜,不能舉重若輕,胸有萬千,下筆卻似不經意的閒話。

鄉愁、懷古、感時與哲思:劉宗照《佛山之上》主旨簡析

【作者簡介】翟創全,1979年生,男,河南鹿邑人,文學碩士。200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同年進入許昌學院任教,教授現代文學、寫作等課程。在《文藝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參編教材、專著各一部。曾獲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