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和田玉的顏色,除了玉料本身的玉色外,還有皮色與沁色。很多人較熟悉皮色,卻對沁色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沁”。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什麼是沁色?

沁色指和田玉等玉石在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相接觸,自然產生的水或礦物質侵蝕玉體,使玉器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現象,多在裂隙上。帶沁色的料就即沁料。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沁料形成的條件:


1、致色源

玉礦邊上必須存在有色礦藏色素。


2、玉質不緊密

為什麼沁料裡沒有羊脂白玉?就因沁料本身就是玉質松才入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頂級的羊脂玉大多為光白籽,而即使有皮色也是少量的灑金皮,這也就是密度高質地緊密,根本無法入皮的原理。

3、過程漫長

玉石入沁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時間不夠,那也是無法入沁的。當然,如果質地相對緊密而接觸礦色時間長,也是存在入沁的可能。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玉肉的純淨潔白與沁入玉石的金黃色澤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沁黃處宛如一位美女佳人,立於石階之畔,側身翹望,看紛飛的花朵在漫空中飛舞。

和田玉的沁:

通常來說,和田玉籽料原石大多數是帶沁的。和田玉籽料在河道中的翻滾,遭受河水的沖刷侵蝕,就會產生一些綹裂或肉質疏鬆的地方,開始慢慢被水中的錳離子沁入,漸漸形成了各種沁紋。

當然,有些山料也是會有沁紋的,那是因為山料露在外面的部分也會被雨水、山洪長時間浸泡,水中的錳離子也會沁入山料表層肉內,但是相比之下,山料帶沁紋的相對較少。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玉面局部泛黃沁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黑色斑點為沁


沁的分類


一、如按按沁紋形狀可分為:


水草沁


水草沁紋一般長在和田玉有裂隙的地方,並且肯定是長到裂隙的根部,是從肉的表面長至肉內的,沁紋很深。造假者有心仿製,但效果欠佳。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絮狀沁


絮狀沁,與水草沁樣子很接近,有專家認為水草沁是由絮狀沁發展而來。絮狀沁的紋路相比水草沁的要細小柔和一些,也要淺一些。

釘子沁


這種沁紋,就像釘子一樣從和田玉的表面呈九十度角釘入,就像是一顆顆的釘子緊密的釘入在和田玉表面。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二、如按顏色可分為:

黃沁


黃沁料的顏色成因,是後期三價鐵離子侵染或者透閃石中的二價鐵離子,在地表附近氧化形成三價鐵離子所致。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這是一塊和田玉的黃沁籽料,皮部表面有幾層不同的顏色,每層的過度顏色都有著自然的過度色,顏色從外表到內部呈現出由深色到淺色的過度。最外面的顏色呈現出棕色的點狀分佈, 這是黃沁籽料真皮最明顯的特點。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這一張則是黃沁料局部放大照,圖中皮色的最外面一層是像用噴桶噴出的比較密實的棕色斑點。大多數的天然皮色籽料都有這種棕色的斑點,在數量的多少上有所差異。

紅沁

和田玉中的紅玉難得一見,而紅沁料相對容易見到。紅沁是鐵離子沁,鐵離子分為三氧化二鐵(紅色),四氧化三鐵(黑色)。一般紅沁伴隨的是黑色和紅色,而黑色經過把玩後顏色也會變淺。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沁色≠皮色


皮色和沁色成因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很多玩家容易混淆。

皮色在表面,往往帶有多種顏色。而沁色往往是單一顏色,少量有兩種顏色。沁色會深入至玉的深部,在縱向呈深淺的過渡。

皮色和沁色都有整體和局部之分,不少和田玉的沁色外面還往往有其他顏色的皮色。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此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妙利用了玉質的獨特沁色,表現了菌蓋的顏色變化。

注意!沁料造假的這幾招!


和田玉造假猖獗,沁料也不能倖免。介紹幾種沁料造假的方法,請大家警惕起來:

“去黑”水

沁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進入一些雜質,這就形成了沁料的黑點,大部分沁料都有黑色的斑點。從視覺上,這些黑斑讓人不喜。有人找到了一種能令“黑斑”褪色的藥水,塗過之後,真的是大不一樣了。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如果不請你看看,你會相信,這竟然是同一塊玉料嗎?


染色

染色這招,在玉石造假中太常見了。沁料造假染色,多為整體染色,從外表來看,顏色分佈均勻,所以分辨起來有時比造假皮色更難區分。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疑似染色仿古的玉件


沁料的染色首先是挑選玉質不好的料子,一些玉和石的混合體,這樣更容易讓顏色沁進去。之後再染成紅色或黃色,但這樣出來的效果都很豔,所以為了增加欺騙性再染黑,然後人工再褪色,紅沁、黃沁成品就出來了。

天然沁籽料具有十分自然的色調,玉石表面的皮層部分都有著多層不同的顏色,且每層顏色之間過渡自然,其顏色從外向內是呈由深至淺的過渡關係。另外,多數沁料的最外層會有比較密實的棕色黑色斑點分佈,這正是天然和田玉沁料的鮮明特徵。


沁色——玩和田玉的不可不懂!


作品選材黑皮白玉,強烈的色彩對比先予觀者強烈的視覺衝擊。黑白黃三色,自成一畫,黑皮雕琢險峻的山巒,遒勁的林木,繁簡得當,開合有序;白肉巧琢落水銀河,激流蕩漾;中間一點黃沁色,化作日照餘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