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呢?

都俠廣場舞


對於柴鍋和土灶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因為用柴火煮飯後,小學生的我常常在剩下灰燼中掩埋三兩個紅薯,短短時間後,就可以聞到烤紅薯的芬香。


但隨著時間推移,柴鍋、土灶越來越少,甚至銷聲匿跡,除了在做喜事上,才能一睹芳顏。


為什麼呢?


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先後經歷了從柴火——煤炭——電氣的使用過程。對於我而已,小學時,有柴火,中學時,是煤炭,之後就是電氣了。


另一方面,用柴火,首先得有柴,筆者幼年時,每當放學後,就時常去後山拾柴,然後一捆或一包的扛回家;到了今天,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再去後山砍柴了。


雖然柴火早已成為人們過去貧窮生活的一個縮影;不過,今天又開始以新奇、體驗的方式,再次進入那些追尋鄉村原味的人們的眼前,成為許多農家樂生財的重要手段之一。


湘農青居客


土灶在農村越來越少是大趨勢,並有其必然性。

首先,土灶的使用有很大的條件限制,就是一定要有充足的柴禾,遇到連陰天,農民最頭疼的就是柴燒完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婦也難為無柴之炊。一般的柴草燃值都很低,做完一頓飯要燒掉很多柴。

第二,現在的做飯方式相對更清潔更有效率,過去農村的“又見炊煙”是很唯美的場景,但是有一定的汙染性。相比土灶要天天拾柴,而一大罐煤氣能燒很長時間,並且做飯不受天氣影響。

第三,廚房更整潔,現在農村年輕人都喜歡乾淨,廚房裡的土灶及柴草堆就顯得有些雜亂。

第四,土灶更適用在平房裡,現在很多農村都在社區化改造,在高樓上燒土灶也不現實。

但是在農村,80後之前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吃柴鍋、土灶做的飯長大的,土灶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有很深的感情。小時候放學回家寫完作業第一件家務就是去拾柴,拾完柴就幫媽媽拉風箱燒鍋,聽到小夥伴在院子外面玩耍的聲音很是羨慕,總是想著什麼時候才能不用燒鍋。上了高中家裡的土灶就拆了,換上了煤氣灶,但後來就開始想念土灶做的飯了。

土灶不僅是農村的鄉土文化符號,還是我們童年的記憶符號,當再次吃到土灶做的飯時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現在農村的土灶雖然少了,但在一些老人家裡還能看到,對她們來說土灶的飯才吃得香!


大鄉


小時候,家裡住的是土房子,依然清晰的記得,奶奶和媽媽做飯都是用外面屋子的土灶。灶上放一個大鐵鍋,能夠煮全家好口人的飯。後來長大些後,全家人搬進了新蓋的磚房子,就變成了用磚砌的灶臺,依然是那個大鐵鍋。



後來慢慢上了高中,不知不覺家裡就安裝了煤氣灶,到現在,家家戶戶用的是電磁爐,包括姥爺姥姥家,媽媽也為他們買了電磁爐,村裡已經很少有人用土灶了。

其實,用土灶的時候,不是特別方便,每次都需要先用乾柴來把火生著,然後加一些碎煤。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如果家人在地裡幹活還沒回來,我想吃煮方便麵,就要先生火,再加柴,不像現在,打開電磁爐直接燒水就行。其次呢,用土灶,農村廚房不好打掃乾淨,現在村裡人也越來越愛乾淨,用電磁爐、電熱鍋、電飯煲就能把飯做好,大家就不願意再用土灶了。



現在農村條件好了,不止電磁爐,像冰箱,洗衣機也應有盡有了,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所以,條件好了,農村人也開始使用各種電器了,便很少使用土灶了。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最近流行的一句話: 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 累嗎?累!死了嗎?沒死! 沒死就得幹!想別的都沒用。 累就對了,證明還活著! 這就是生活! 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 , 永遠是個觀眾; 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 永遠是‘局外人; 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動, 只能看別人成功。 只有參與、實幹、拼搏的人才會收穫!

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呢?

我認為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農村生活條件比以前變好了,人們開始逐漸追求乾淨,方便的電能,煤氣等清潔能源,畢竟煙熊火燎的日子不好過。

第二:國家政策規定禁止村民亂砍亂伐樹木植被來當柴火,每個村都有護林員來管理,所以柴火減少了。

第三:現在大部分農民追求方便,在田地裡幹活回來就可以直接用電,煤氣做飯等等,方便快捷。

第四:現在農村大部分人家都新修的房屋,經常使用柴火灶把房子燻的黑很難看。

以上便是我認為主要農村柴火灶減少的原因,大家還有沒有認為還有其他原因呢?



北農小楊


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呢?



農村柴鍋、土灶越來越少,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象。在我的印象中農村的土灶是抹不去的鄉情,每家每戶有一個大土灶,可以放三個鐵鍋,大鍋是2尺6寸做豆腐蒸年飯,中鍋是2尺2寸平常都用它來鈔菜做飯,小鍋是鋁鍋用來做稀飯。特別是中鍋做的飯有鍋巴,吃起來特別香,鈔青菜土灶燒得特好吃。

記得小的時候一放學回來,就提著個籃子去溪邊撿柴禾,晚上爸媽會表揚,要是隻知道玩不去撿紫禾,晚上爸媽會罵沒出息、懶病。稍大一點10歲左右,放學回來就要負責做晚飯,爸媽在小隊上幹活掙工分,很晚才收工。



那時人很矮,而土灶卻能高,做飯都上不去。為此,爸爸給從外面搬來個大石頭,站在石頭上做飯也就跟媽媽一樣了。七幾年的時候還是生產隊,那時吃的糧食都要到隊上去分,有的人家該子多勞力少,往往一年乾乾還超支,有時連糧食都稱不回吃。記得那時的主食全是玉米、番薯,晚上大都燒玉米糊吃。

土灶最怕是點火,那時還沒有打火札,點火的是洋火,往往洋火很容易受潮,別看人小劃洋火力氣可大,一不小心就斷頭,經常燒個晚飯要點去半盒洋火,晚上爸媽收工回家發現少了這麼多就會捱罵,其實那時一盒洋火才2分錢。

爸媽這一點總是好的,不管我燒得好吃不好吃,經常燒糊了也不會罵,總是耐心的教我怎麼做。有一次,我做飯的時時候不小柴禾劃倒了洋油燈,掉到鍋裡去了,整鍋飯都是洋油味,但那時窮,這樣飯都捨不得倒,一家人吃了好幾天,難吃死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土地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這樣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那幾年適逢老天也做的好,風調雨順,農民打了很多糧食,自己吃不了還賣餘糧。那時農村還使用鐵鍋土灶,後來國家為了農民節省柴禾,還在全國推行了省柴灶。不過隨著電氣化的普及,農村家用電器增加了,高壓鍋、煤氣灶、電飯鍋,一般家庭都配置了,這樣用土灶燒柴火做飯的農戶相對少了。

2000年以後,隨著農村大量農民工的輸出,農村土灶燒飯只有留守老人在做了。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家家都建起了新樓房,農村人也用上了抽水馬桶,廚房更是清潔衛生高檔化,變排風扇為油煙機,炊具、餐具越來越漂亮實用,廚房也貼上了地磚,農村土灶越來越少,偶爾能看到土灶的一般都在老房子裡,有時老年人為了冬天取暖才用柴禾做飯。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為什麼農村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你是怎麼想的?少的原因又是什麼?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月季正紅


的確,這種現象在我們這裡相當普遍,過去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電磁爐,燃氣灶等。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現在會盤農村這種土灶的人越來越少,很多人都上了年齡,我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盤這種土灶,滿滿的回憶,那時的農村都是一大家子,家裡的兄弟姐妹也多,因此做飯的時候都必須用這種大柴鍋,一次可以做好多飯,夠一家子吃,做出的飯雖然簡樸,但是吃起來特別香。

而現在,一般農村家庭都生一兩個孩子,而且家裡常常不住人,很多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吃飯的時候也沒有以前熱鬧,有時候就是兩三個人的飯,電磁爐上就做好了,而農村的大鍋常常被閒置著,有的家裡都沒有大鍋。而且農民大鍋都是燒柴火的,但很多農民已經不再種地,因此家裡連柴火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農村土灶就會被拆除,失去了它往日的光輝。

像80後這一代的農村孩子,可以說都是吃農村的大鍋飯長大的,對這種柴灶感情特深,但是等我們長大了,我們的父母也都老了,隨著現代會廚房的興起,土灶越來越少,再往後,年輕人也越來越不習慣。加上新農村改造,自然,這種農村的土灶就會越來越少。

但不管怎麼說,用柴灶做出的飯菜自然,美味,有人情味,如果有必要,這種柴灶做飯肯定會流傳下來,我相信有的地方還是採用這種傳統的做飯方式。


鄉村小二哥


小時候農村裡家家戶戶都用土灶做飯,臨近飯點的時候就能看到四周升起的炊煙,這是農村獨有的景象。不過現在來說農村的土灶還有柴鍋越來越少了,甚至在一些家庭裡面裡已經消失。


生活水平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農村的基礎水平在提高,過去沒有這樣的條件,經常的斷電,連吃水都是每天定時供應,只能按照傳統的方式生活。現在人們做飯大部分都會使用更為便捷的電磁爐,電鍋,電飯煲,電餅鐺等。也不用事先準備好柴火,只要有電隨時都能做飯。

人口

過去農村了每家裡人口眾多,只有柴鍋才能一次性做成大量的飯菜。使用柴鍋最少要四到五個人才行,太少了根本不值得用柴鍋做飯。家裡還保留著土灶,基本上只有過年過節親戚六人多的時候才能用到。


環保

另外來說燒柴造成的煙是一種汙染源,因此很多地方都限制了土灶的使用。老家過年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口號,禁止柴草進村,即使有人想使用土灶,也要考慮這環保的壓力。


土灶的減少是必然的情況,這也說明農村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土灶不會消失,只是使用的頻率沒有以前多了。


鄉下小土著


為什麼農村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


農村過去受經濟和能源的制約,農民沒有錢來使用電和煤氣做飯起炊,都是用野草、農作物桔杆、枯樹枝、樹木作為燃料來生火起炊做飯。這種起炊方式應用了幾千年,延用到現在。現在,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產力的進步,新能源不但湧現,如電能、煤氣、太陽能、沼氣等等,既方便、衛生,又經濟廉價。農民用得起,又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和使用。所以,今天的農村,農民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民,都富裕了,生活質量大大地提高了,都用起新能源。於是,用柴火起炊的農民逐漸減少了,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淘汰。


第一,農民用電能起炊的多了。現在農村農電普通升級,實行全國聯網。電費越來越便宜,農民用電做飯十分方便,比用土灶燒柴火速度要快。農民做飯很省時間,而且做飯質量又好。現在,農家電飯煲、電炒鍋、電磁爐、微波爐、電烤箱、電蒸籠等等應有盡有。農村用電起炊成為主要做飯方式,代替了幾千年使用土灶燒柴火的歷史。

第二,農民用天然氣、煤氣的多了。農村有些地方靠近城鎮,都鋪設了天然氣管道,農民象城市人那樣也使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清潔能源天然氣。天然氣火力比木柴火力十分強大,做飯速度快。農民使用天然氣方便、靈活、衛生,很受人們的喜歡。所以農村很多地方使用天然氣代替了土灶做飯的歷史。

第三,農村用沼氣的多了。現在,農民為了節省開支,利用農業廢棄物,自建沼氣池,是環保、衛生、清潔的新能源。用沼氣,只是建沼氣池時一次性投資,以後就沒有投資,在農村是不花錢,很經濟的能源,能為農民節省不少的生活用費。

第四,農民用太陽能的多了。太陽能是近幾年興起的新能源。投資比較大,有些富裕的農民在自家的樓頂上或空地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供自家日常用電。它也是十分方便、經濟、衛生、環保的好能源。它越來越受到農民朋友們的喜歡。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


旭日東昇付先


看到這個問題,筆者就想起了小時候,那個時候筆者經常和村裡的大孩子一塊上山撿柴。有時候撿到的木柴多得都燒不完,因此,在那個年代,農村家家戶戶的外面都能看到一些堆積的木柴,這些木柴除了燒火做飯,還用來給牲畜煮食。讓筆者印象很深的是,到了冬天,坐在土灶邊,燒著木柴烤著火,聽著大人聊著家常,也是一大快事。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了,大家開始不再燒柴火而開始燒煤球了,有些家裡飼養牲畜的則燒沼氣。再後來,連煤球和沼氣都退出了農村老百姓的生活,人們開始燒液化天然氣了,如今在筆者的家鄉農村,燒液化天然氣已經很普遍了,正是因為如此,農村的柴鍋、土灶才越來越少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以前,農村的山林灌木雜草較少,路道較多,如今,灌木叢生,山林茂密了許多,而山中的路道也只有一些痕跡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農村百姓不再燒柴火了,所以上山砍柴就自然少了,沒有人走,山上的路也就沒有路了。


鄉間筆記


可能在南方,所說的柴鍋,土灶越來越少了,可是在我們東北這邊的農村,大灶臺,大鐵鍋一個也沒少!

為什麼呢?我看我還得給不瞭解東北農村情況的朋友們,普及一下東北農村有關情況的知識,瞭解一下東北農村這個大灶臺,這個大鐵鍋對於東北農民來講的重要性,當你瞭解到這些情況以後,你就會知道,東北農村的大灶臺,大鐵鍋為什麼會永遠存在的道理了!

東北農村冬天哪,是相當相應寒冷的,也是非常非常漫長的,1年12個月,從9月份開始,東北的氣瘟就下降了,一直到到來年的5月份的時候,東北農村的氣溫開始回升,春天才會來到的,東北農村冬天都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最低可以達到零下三十度哇!

我說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告訴南方的朋友們,東北農村的冬天,就是靠著大灶臺,大鐵鍋燒柴火,也就是燒秸稈做飯取暖的,所以呀,我們東北的農村,可是離不開大灶臺,大鐵鍋的,而且東北農村的大灶臺和大鐵鍋,都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一個是給人做飯取暖的,另一個是給家裡養的豬,給雞,鴨,鵝熱食取暖的,如果沒有給豬,給雞,鴨,鵝熱食的大鍋,那家裡養的這些畜禽也得餓死的!

在寒冷的冬天,東北農民就是靠著大灶臺,大鐵鍋燒秸稈取暖了,大灶臺下燒著柴火,大鐵鍋裡做著飯,飯做好了,大火炕也就熱了,吃飯的時候做在熱炕上吃,晚上睡覺當然也就在熱炕上睡覺了,炕燒的熱了,任憑外面冰天雪地,任憑外面三九嚴寒,那熱熱的火炕,還有那熱乎乎的被窩,才讓東北農民愉快的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了!

所以,哪個地方的大灶臺,大鐵鍋取消了,東北農村的大灶臺,大鐵鍋也不會取消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