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馬援,大家都可能熟悉,什麼?你不知道馬援?那三國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你總該知道了吧。其實,據《三國志》記載,馬援在三國眾多豪傑眼裡,那就是偶像級的人物,馬騰、馬超兩代人能使氐、羌等少數民族甘願屈服,馬援的聲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諸葛亮南征孟獲的時候遇到馬援廟,都要去祭拜,祈禱“通靈顯聖、護佑三軍”。趙雲年老請戰的時候更是豪言“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可見馬援之威。

馬援還是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等等諸多成語典故的版權擁有者。馬援被封為“伏波將軍”,所有還有一個外號叫做“馬伏波”,伏波的意思就是降伏波濤的意思。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如今馬援已經化身成為懲惡揚善、鎮妖辟邪“伏波大神”,廣西南寧橫縣的伏波廟就是為了紀念他的,伏波廟還入選了廣西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了橫縣伏波廟之外,廣西還有大大小小的伏波廟十多處。桂林的伏波山也是因為馬援南征路過這兒的時候命名的,唐代的時候山上還曾經建有伏波將軍亭。如果你真不知道馬援,那我今天好好給你補一補。

馬援不僅有著特別出名的後代,他家祖上那也很牛啊,春秋戰國的時候趙國有一位大將趙奢,就是他的祖先。馬援的祖先趙奢又叫馬福軍,趙奢的後代都以馬為姓。如果趙奢你還不知道的話,那趙括你應該知道了吧,古今最著名的裝逼被打臉事件:“紙上談兵”的男主角就是他。

漢武帝時期,馬援的曾祖父馬桶因為有功勞就被漢武帝發覺了,在漢武帝手下做事,馬通有一個哥哥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了,巫蠱案時一時興起要造反,連累了馬通被殺了,馬通雖死,好在馬通的後代卻沒有被處死。馬援在他父親和祖父這兩代,家境都不是太好。馬援十二歲的時候父母雙亡,他開始跟著兄長讀書,但是這個馬援在讀書方面的悟性不高,也不願意讀書,於是馬援拜別兄長,去邊境重地畜牧,雖然馬援書讀得不好,但是卻是個畜牧好手。在漢中一帶混的風生水,後來就當了督郵,於是就有很多人舉家來投靠馬援,於是他手下就有了幾百戶人家,供他指揮役使。在一次招待賓客的時候,馬援說出了那一句映照自己整個人生的一句話:大丈夫的志氣,應當在窮困時更加堅定,年老時更加壯烈。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王莽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孫述在蜀地稱帝,與涼州的隗囂、洛陽的劉秀成三足鼎立之勢。幾經周折,馬原就來到了洛陽,見到了劉秀。這次見面的是一代名將和一代明君的相遇。按理說,英雄才傑,應該是惺惺相惜才對,但兩人初次見面時,他們的對話卻夾雜著濃厚的火藥味兒。劉秀的先調侃馬援,說他遊走在幾個君主之間,實在是太勞累了,至於讓馬將軍這麼奔波的原因呢,還是因為我這個做皇帝的沒這麼大能耐,讓你很難選擇,你辛苦啦!但馬援在氣勢上也絲毫不輸劉秀,他大膽地回答說,現在這世道,不僅是君王選擇臣子,臣子也要選擇明君的,這擲地有聲的回答,在旁人看來,是和皇帝叫上板了。還好劉秀平易近人,博學多才,行之有度,對馬原是開誠佈公。在與馬援見面的時候啊,劉秀身邊,就沒帶幾個護衛,毫無防備。馬援還不怕死的開玩笑問劉秀說,你不怕我殺你嗎,劉秀就笑著對馬援說,你不是刺客,你不過就是個說客。這一次純爺們之間的見面,讓馬援對劉秀是一見傾心,劉秀的個人魅力,徹底征服了馬援。

建武八年(32年),劉秀率軍親征隗囂。軍隊行進到陝西西部的彬縣的時候,因為前方情況不明,將領們不敢貿然深入。劉秀也猶豫不定起來,難以決策。這時恰好馬援奉命趕來,劉秀連忙召見,聽取馬援的意見。馬援認為隗囂的將領已經開始分崩離析,此時乘機進攻,定能獲取全勝。

馬援讓人拿來一些米,按照隴西的地形,在劉秀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溝壑等地貌,然後利用這個模型,直觀地說明各處山川形勢,標出各路軍隊進退往來的道路。不僅山川其中的曲折深隱,一目瞭然,對戰場的佈局和進展分析也說得清清楚楚。劉秀這下心中有底了,隨後就揮軍西進。後來在河西五郡駐軍配合下,消滅了隗囂的軍隊。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而馬援“堆米為山”就成為戰爭史上的一個創舉,後來屢見不鮮用來進行戰爭區域地形模擬的軍事沙盤就是由此而來。

從新朝末年開始,塞外的羌族就不斷地侵擾邊境。後來趁中原混亂之際,乾脆直接侵略進來,強行佔據了蘭州周邊的屬縣。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平亂。馬援派出步騎三千,在臨洮擊敗羌人先零部落。守塞的八千多羌人,望風歸降。當時,羌族各個部落還有幾萬人佔據要隘頑抗。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羌人見漢軍突然出現,驚慌失措之下逃入山谷中。

馬援乘勝揮師追擊,羌人聚集精兵在山上憑險堅守。馬援一邊擺開陣勢佯攻,吸引敵人,一邊派出幾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後,乘夜放起火來,同時擂鼓吶喊。羌人弄不清有多少漢軍來襲,軍心大亂,紛紛潰逃。馬援大獲全勝,殺敵千餘,繳獲大批糧草和牲畜。戰鬥中,馬援身先士卒,腿部都被飛箭射穿了。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建武十三年,隴南武都的羌族聯合塞外部落,殺死當地的官員,發動叛亂。馬援率四千人馬前去征剿,行軍到氐道縣境時,發現羌人已經佔據了山頭。馬援這次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他命令部隊選擇適宜的地方駐紮下來,同時斷絕了對方的水源,控制住草地。羌人水草乏絕,很快便陷入困境,頭領們只得帶領大部逃往塞外,剩下的一萬多人全部投降了。馬援在隴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並施。他說服塞外羌人與塞內羌族結好,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共同開發邊疆。從此,隴西地區安定下來。

幾年後,南方出問題了。交趾郡,也就是現在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地區,兩個強悍雄勇的女子徵側、徵貳姐妹舉兵造反,佔領了交阯郡。隨後九真郡、日南郡和位於廣西的合浦郡等地紛紛響應。徵側趁機自立為王,侵掠嶺外六十餘城,公開反叛東漢朝廷。

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扶樂侯劉隆為副將,南征平叛,討伐攻打交趾。馬援統領大軍,避開叢林密佈的山地,沿海邊迂迴開進,直撲交趾郡。到達今越南河內市西北的浪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降者萬餘人。馬援乘勝進擊,在河內一帶幾次打敗徵側,叛軍四散奔逃。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建武十九年初,馬援大軍在戰場上斬殺了徵側、徵貳二人。接著又剿滅了徵側的餘黨,嶺南地區得以平定。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修治城郭,並開渠引水灌溉田地,造福當地百姓。

在平定交趾後,馬援在新的邊界上立起兩根銅柱作為標誌,柱上鐫刻有銘文:“銅柱折,交趾滅”。越地土著不敢對其破壞銷燬,只敢路過時撿瓦石投擲銅柱。天長日久,石塊堆成一個小山丘。

桂林伏波山如今還留下與馬援有關的典故。伏波山下有個還珠洞,是說當年馬援率軍南征交趾時,軍士多染疾病,曾以當地出產的薏苡治療筋骨風溼,驅除瘴氣。

得勝班師回朝時,他購得一批薏苡運回作為藥用,有人卻誣告他帶回的是從合浦搜刮來的珍珠。於是他就當眾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裡,以表明自己的心跡,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讓這些所謂的“珍珠”流還到合浦。

洞中有個試劍石也與馬援有關。傳說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時與作亂犯境者在還珠洞中談判,談至僵局,馬將軍拔劍而起,劍光一閃,竟將巨大的石柱貼地削去寸餘,對方為之色變,立刻答應退兵。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當然,這只是傳說,順便科普一下,試劍石其實只是一根溶蝕的石灰岩殘柱,因為沒有了水的溶蝕作用,無法產生新的碳酸鈣沉澱,成為一塊離地懸空的奇石。

有一次,馬援的大軍凱旋歸來,快到的時候,朋友們都來迎接,犒勞。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計謀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賀馬援,馬援說:“我希望你有好話教導我,怎麼反而同眾人一樣呢?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個大縣,功勞淺薄而賞賜厚重,像這樣怎麼能夠長久呢?先生有什麼來幫助我呢?”孟冀說:“我智力低下,不知如何回答。”

馬援說:“如今匈奴和烏桓仍然在北邊侵擾,我想攻擊他們。男子漢應該死在邊疆戰場,用馬皮包著屍體下葬,怎麼能安心享受兒女侍奉而老死在家裡呢!孟冀:“你確實是烈士啊,確實是應當那樣啊。這就是馬革裹屍的來歷。

“馬革裹屍、畫虎不成反類犬”原來出自此人,越南至今聞之色變

馬援遠征交趾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封信告誡他們不要隨便議論別人。還以一個名叫杜季良的人舉例,說他豪俠好義。自己敬重他,但不希望侄子們學他。因為如若學不成,就不免畫虎不成反類犬,淪為輕薄之人了。這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出處。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郡(湘西)豪強武裝造反,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因為輕敵,深陷敵圍,在沅水陣亡,全軍覆沒。劉秀正苦於沒有可用將才前往征討,馬援不顧已是62歲高齡,主動請纓。

劉秀擔心他年事已高,馬援說:“臣還能披甲上馬。”劉秀讓人前來兩批高頭大馬,當馬援聽說其中的黑馬桀驁難制,不易駕馭,立刻選擇騎這黑馬。他身披盔甲,縱身上馬,繞場幾圈後終於降伏了這匹烈馬。劉秀見馬援威風不減當年,連聲叫好。

這是馬援最後一次出征。他親自率領4萬大軍前往武陵討伐,取得大勝。不久,因為天氣炎熱加之水土不服,許多士兵生病,馬援也不幸染上了暑疫,一代名將病逝在軍中。

正如他生前所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作為開國功臣,馬援大半生都在“安邊”征戰中度過。史書評價他:“謀如湧泉,勢如轉軌;兵動有功,師進輒克”。他平定西羌,南伐交趾,北擊烏桓,征剿武陵,最後為國盡忠,殞命疆場。為東漢政權的鞏固和華夏版圖的統一立下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