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马援,大家都可能熟悉,什么?你不知道马援?那三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你总该知道了吧。其实,据《三国志》记载,马援在三国众多豪杰眼里,那就是偶像级的人物,马腾、马超两代人能使氐、羌等少数民族甘愿屈服,马援的声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遇到马援庙,都要去祭拜,祈祷“通灵显圣、护佑三军”。赵云年老请战的时候更是豪言“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可见马援之威。

马援还是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等等诸多成语典故的版权拥有者。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所有还有一个外号叫做“马伏波”,伏波的意思就是降伏波涛的意思。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如今马援已经化身成为惩恶扬善、镇妖辟邪“伏波大神”,广西南宁横县的伏波庙就是为了纪念他的,伏波庙还入选了广西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横县伏波庙之外,广西还有大大小小的伏波庙十多处。桂林的伏波山也是因为马援南征路过这儿的时候命名的,唐代的时候山上还曾经建有伏波将军亭。如果你真不知道马援,那我今天好好给你补一补。

马援不仅有着特别出名的后代,他家祖上那也很牛啊,春秋战国的时候赵国有一位大将赵奢,就是他的祖先。马援的祖先赵奢又叫马福军,赵奢的后代都以马为姓。如果赵奢你还不知道的话,那赵括你应该知道了吧,古今最著名的装逼被打脸事件:“纸上谈兵”的男主角就是他。

汉武帝时期,马援的曾祖父马桶因为有功劳就被汉武帝发觉了,在汉武帝手下做事,马通有一个哥哥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巫蛊案时一时兴起要造反,连累了马通被杀了,马通虽死,好在马通的后代却没有被处死。马援在他父亲和祖父这两代,家境都不是太好。马援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他开始跟着兄长读书,但是这个马援在读书方面的悟性不高,也不愿意读书,于是马援拜别兄长,去边境重地畜牧,虽然马援书读得不好,但是却是个畜牧好手。在汉中一带混的风生水,后来就当了督邮,于是就有很多人举家来投靠马援,于是他手下就有了几百户人家,供他指挥役使。在一次招待宾客的时候,马援说出了那一句映照自己整个人生的一句话:大丈夫的志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王莽的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在蜀地称帝,与凉州的隗嚣、洛阳的刘秀成三足鼎立之势。几经周折,马原就来到了洛阳,见到了刘秀。这次见面的是一代名将和一代明君的相遇。按理说,英雄才杰,应该是惺惺相惜才对,但两人初次见面时,他们的对话却夹杂着浓厚的火药味儿。刘秀的先调侃马援,说他游走在几个君主之间,实在是太劳累了,至于让马将军这么奔波的原因呢,还是因为我这个做皇帝的没这么大能耐,让你很难选择,你辛苦啦!但马援在气势上也丝毫不输刘秀,他大胆地回答说,现在这世道,不仅是君王选择臣子,臣子也要选择明君的,这掷地有声的回答,在旁人看来,是和皇帝叫上板了。还好刘秀平易近人,博学多才,行之有度,对马原是开诚布公。在与马援见面的时候啊,刘秀身边,就没带几个护卫,毫无防备。马援还不怕死的开玩笑问刘秀说,你不怕我杀你吗,刘秀就笑着对马援说,你不是刺客,你不过就是个说客。这一次纯爷们之间的见面,让马援对刘秀是一见倾心,刘秀的个人魅力,彻底征服了马援。

建武八年(32年),刘秀率军亲征隗嚣。军队行进到陕西西部的彬县的时候,因为前方情况不明,将领们不敢贸然深入。刘秀也犹豫不定起来,难以决策。这时恰好马援奉命赶来,刘秀连忙召见,听取马援的意见。马援认为隗嚣的将领已经开始分崩离析,此时乘机进攻,定能获取全胜。

马援让人拿来一些米,按照陇西的地形,在刘秀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沟壑等地貌,然后利用这个模型,直观地说明各处山川形势,标出各路军队进退往来的道路。不仅山川其中的曲折深隐,一目了然,对战场的布局和进展分析也说得清清楚楚。刘秀这下心中有底了,随后就挥军西进。后来在河西五郡驻军配合下,消灭了隗嚣的军队。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而马援“堆米为山”就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后来屡见不鲜用来进行战争区域地形模拟的军事沙盘就是由此而来。

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的羌族就不断地侵扰边境。后来趁中原混乱之际,干脆直接侵略进来,强行占据了兰州周边的属县。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平乱。马援派出步骑三千,在临洮击败羌人先零部落。守塞的八千多羌人,望风归降。当时,羌族各个部落还有几万人占据要隘顽抗。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羌人营地,羌人见汉军突然出现,惊慌失措之下逃入山谷中。

马援乘胜挥师追击,羌人聚集精兵在山上凭险坚守。马援一边摆开阵势佯攻,吸引敌人,一边派出几百名骑兵绕到羌人背后,乘夜放起火来,同时擂鼓呐喊。羌人弄不清有多少汉军来袭,军心大乱,纷纷溃逃。马援大获全胜,杀敌千余,缴获大批粮草和牲畜。战斗中,马援身先士卒,腿部都被飞箭射穿了。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建武十三年,陇南武都的羌族联合塞外部落,杀死当地的官员,发动叛乱。马援率四千人马前去征剿,行军到氐道县境时,发现羌人已经占据了山头。马援这次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他命令部队选择适宜的地方驻扎下来,同时断绝了对方的水源,控制住草地。羌人水草乏绝,很快便陷入困境,头领们只得带领大部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全部投降了。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并施。他说服塞外羌人与塞内羌族结好,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共同开发边疆。从此,陇西地区安定下来。

几年后,南方出问题了。交趾郡,也就是现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两个强悍雄勇的女子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占领了交阯郡。随后九真郡、日南郡和位于广西的合浦郡等地纷纷响应。征侧趁机自立为王,侵掠岭外六十余城,公开反叛东汉朝廷。

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南征平叛,讨伐攻打交趾。马援统领大军,避开丛林密布的山地,沿海边迂回开进,直扑交趾郡。到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的浪泊,大破叛军,斩首数千,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河内一带几次打败征侧,叛军四散奔逃。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建武十九年初,马援大军在战场上斩杀了征侧、征贰二人。接着又剿灭了征侧的余党,岭南地区得以平定。马援每到一处,都组织人力修治城郭,并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造福当地百姓。

在平定交趾后,马援在新的边界上立起两根铜柱作为标志,柱上镌刻有铭文:“铜柱折,交趾灭”。越地土著不敢对其破坏销毁,只敢路过时捡瓦石投掷铜柱。天长日久,石块堆成一个小山丘。

桂林伏波山如今还留下与马援有关的典故。伏波山下有个还珠洞,是说当年马援率军南征交趾时,军士多染疾病,曾以当地出产的薏苡治疗筋骨风湿,驱除瘴气。

得胜班师回朝时,他购得一批薏苡运回作为药用,有人却诬告他带回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于是他就当众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里,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让这些所谓的“珍珠”流还到合浦。

洞中有个试剑石也与马援有关。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当然,这只是传说,顺便科普一下,试剑石其实只是一根溶蚀的石灰岩残柱,因为没有了水的溶蚀作用,无法产生新的碳酸钙沉淀,成为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有一次,马援的大军凯旋归来,快到的时候,朋友们都来迎接,犒劳。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马援说:“我希望你有好话教导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呢?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个大县,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有什么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智力低下,不知如何回答。”

马援说:“如今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你确实是烈士啊,确实是应当那样啊。这就是马革裹尸的来历。

“马革裹尸、画虎不成反类犬”原来出自此人,越南至今闻之色变

马援远征交趾的时候,曾经写了一封信告诫他们不要随便议论别人。还以一个名叫杜季良的人举例,说他豪侠好义。自己敬重他,但不希望侄子们学他。因为如若学不成,就不免画虎不成反类犬,沦为轻薄之人了。这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出处。

建武二十四年,南方武陵郡(湘西)豪强武装造反,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因为轻敌,深陷敌围,在沅水阵亡,全军覆没。刘秀正苦于没有可用将才前往征讨,马援不顾已是62岁高龄,主动请缨。

刘秀担心他年事已高,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人前来两批高头大马,当马援听说其中的黑马桀骜难制,不易驾驭,立刻选择骑这黑马。他身披盔甲,纵身上马,绕场几圈后终于降伏了这匹烈马。刘秀见马援威风不减当年,连声叫好。

这是马援最后一次出征。他亲自率领4万大军前往武陵讨伐,取得大胜。不久,因为天气炎热加之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生病,马援也不幸染上了暑疫,一代名将病逝在军中。

正如他生前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作为开国功臣,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征战中度过。史书评价他:“谋如涌泉,势如转轨;兵动有功,师进辄克”。他平定西羌,南伐交趾,北击乌桓,征剿武陵,最后为国尽忠,殒命疆场。为东汉政权的巩固和华夏版图的统一立下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