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袁紹帳下有四員上將,乃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即“河北四庭柱”。其中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高覽被趙雲一槍挑死,僅存的張郃也在官渡之戰中投降了曹操。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後張郃一路追隨曹操,征戰沙場,屢立戰功,後入選曹魏“五子良將”之列,與張遼、于禁等上將平起平坐。張郃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頗具韜略,算是一名將才。尤其是在三國後期魏蜀吳人才凋零的情況下,張郃更是天下之名將,能與之匹敵者寥寥無幾。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然而,這位戰功赫赫的宿將,最終並沒有得以善終,而是被自己人給害死了。根據《三國志》記載:“亮軍退,懿使張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懿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意思是說,諸葛亮因糧草不濟,不得不退軍,於是司馬懿派張郃率兵追擊。張郃說:“兵法有云,圍城時一定要給城中的人留一條活路,敵人撤退時,千萬不要追擊。”司馬懿不聽。不得已,張郃只得率兵追擊蜀軍。蜀軍在高處設伏,亂箭齊發,張郃中箭而亡。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一向以隱忍著稱,“歸軍勿追”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懂,但他不僅沒有采納張郃的建議,反而讓張郃率兵去追擊蜀軍,結果導致張郃被蜀軍射殺。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司馬懿這明顯是借諸葛亮之刀來除掉張郃。那麼,問題就來了,司馬懿為什麼要借刀殺人,除掉張郃呢?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張郃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看到沒有,連諸葛亮都忌憚張郃,可見張郃是多麼厲害的角色,司馬懿當然也忌憚。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曹真死後,司馬懿上位,接替了曹真的一切職務,曾在曹真麾下為將的張郃自然就成了司馬懿帳下的將領。而張郃又是戰功赫赫的老將,顯然不會對司馬懿言聽計從,因此他們二人必然會在軍事行動上產生分歧。

根據《漢晉春秋》記載:“懿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軍往雍、郿為後鎮。”意思是說,司馬懿派費曜、戴陵率四千兵士鎮守上邽,其他人全部去救祁山。而張郃卻建議司馬懿分兵鎮守雍、郿兩地,防止蜀軍偷襲。實際上,張郃的策略是對的,後來費曜、戴陵帶領的四千軍士果真被蜀軍盡數殲滅。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滷城之戰,司馬懿率軍奇襲蜀軍營寨,結果被打得大敗而歸。而此前,張郃也勸過司馬懿,讓他不要貿然出兵,以防中了諸葛亮的埋伏。這一次,張郃的策略又是對的,可司馬懿仍舊沒采納。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我們看到,司馬懿跟張郃在軍事行動上,不斷產生分歧,而基本上每次張郃都比司馬懿更有先見之明。這使得司馬懿對張郃心存芥蒂。終於,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借諸葛亮之刀,除掉了不斷跟他產生分歧的老將張郃—那就是派張郃追擊蜀軍,讓他掉進蜀軍的埋伏,繼而死於蜀軍之手。

司馬懿為什麼要借諸葛亮之手,除掉張郃?原因引人深思

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知道司馬懿為什麼要除掉張郃了。曹魏後期,在軍事上唯一能跟司馬懿抗衡的,就只有老將張郃。只有除掉張郃,司馬懿才能保證自己在曹魏的地位不受威脅。一代名將雖戰死沙場,但實際上卻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實在令人嘆惋。對此,你怎麼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