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皇后賢淑大方深得唐太宗喜愛,為何會英年早逝呢?

昌於森


古時候的英年早逝,基本上逃不出一個疾病的桎梏,文德皇后就是因為身染重症,而早早的離李世民而去。


(長孫皇后劇照)

文德皇后就是李世民的結髮之妻長孫氏,唐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名臣長孫無忌之妹,死後,李世民追諡其為“文德順聖”皇后。由此可以長孫氏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分量。

長孫氏出生名門,母親也是大家閨秀,祖父是隋朝的揚州刺史。父親長孫晟,官至右堯衛將軍,並且和李淵關係非常交好。長孫氏能嫁入李家,與兩家屬於世交的關係有直接的原因。兩家訂下這門親事不久,長孫晟就病故了,這年長孫氏剛剛年滿8歲。

長孫氏13歲正式嫁入李家,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長孫氏為秦王妃。成為王妃並不代表就此可以安享榮華富貴了,因為李家的家庭矛盾非常複雜。對於李世民來說,長孫氏光有女子的賢柔還不夠,更應該有智慧和謀略。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李世民最終能登上皇位,與長孫氏背後的默默付出是分不開的。

李世民的母親竇氏還沒有等到李淵稱帝便病死了,李淵稱帝后,六宮無主、妃嬪爭寵,混亂不堪,加上李世民兄弟幾個又不和睦,為此李淵經常是焦頭爛額。而長孫氏為人低調,做事得體,從來不爭名奪利,並且把公公李淵侍候的很舒坦。所以,每當李世民遇到對自己不利的情況時,長孫氏總能說服李淵而化險為夷。

長孫氏當上皇后已後,更加註意自己的形象。在皇宮裡要維持後宮的和協,在家族利益面前保持克制和反省,她時刻提醒李世民不要放任外戚的權利。因為她明白,如果自己哥哥長孫無忌恃寵而驕,權欲膨脹對家族及朝廷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另外,長孫皇后從來不干涉政事,但她能夠及時勸諫唐太宗不利於君臣同德的行為舉止。有長孫皇后的陪伴,李世民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魏徵為鏡可以明得失,以長孫皇后為銅境可以正衣冠。


長孫皇后縱使萬般美好,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她還是病倒了。但是即使她被病魔纏身,仍然不忘以太宗為重,以國事為重。

唐太宗和兒子們都十分掛念她的病,請了最好的太醫,用了最好的藥仍然沒用。後來沒有辦法,太子對她說,也許行善積德可以讓母親長壽,既然用藥不見好,應該嘗試一下大赦天下、大修佛寺的方法。

長孫皇后拒絕了,她認為大赦天下是國家的事,那能因為她一個人生病就採取這樣的作法呢!另外,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長孫氏做了一輩子好事,如果真的靈驗,早就應了。所以,修建佛寺也作罷。臨死前,她還從容地對李世民說,她死後葬禮要一切從簡,不可浪費。

公元636年,長孫皇后不治而亡,時年36歲。

皇后去世後,太宗失魂落魄,有時候竟然當著大臣的面淚眼婆娑、失聲痛哭!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文德皇后長孫氏,是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無忌之妹,是唐高宗李治的母親,長孫氏十三歲嫁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後,被封為皇后,長孫皇后善於借古而喻今,來規勸唐太宗李世民施政上的錯誤,從而也保護了很多的忠心正直大臣。


文德皇后因為她的個人人格魅力,深受李世民的尊重和恩寵。然而文德皇后長孫氏卻在她三十六歲時去世,諡號文德皇后,當時李世民非常難過,並稱長孫氏為“嘉偶”“良佐”,可見文德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那文德皇后為什麼會三十六歲就去世了呢?

在李世民未登基時,李世民經常在外用兵打仗,他們夫妻情深,作為妻子的長孫氏心裡肯定擔心和掛念李世民的安危。她的精神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況下,對身體和心裡也會有傷害的。

後來李世民因功而地位尊貴,讓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感覺到了威脅,於是李建成就聯合齊王李元吉,以及後宮的勢力來攻擊李世民,這時長孫氏不僅擔心李世民,而且又經常去皇宮和宮裡嬪妃相往來,來為李世民尋求宮裡的助力,從而緩和李世民當時的處境,這些都是需要精力和心思的。


最主要的是長孫皇后在早年就遭受不幸而患病,並且是經常會發作的氣疾。同時長孫皇后不僅賢惠大方,而且對長輩很孝順。

在長孫皇后和唐太宗去九成宮避暑期間,這時她又得了重病,之後雖然病情有所好轉,然而她的母親趙國太夫人和她的公公唐高祖李淵卻相繼去世。

本來長孫皇后就患有氣疾,又在趙國太夫人和唐高祖相繼去世的悲痛之下,最終引發了長孫皇后患有經常發作的氣疾。

古代醫療條件本來就不如現今,同時她病情又嚴重,最終長孫皇后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長孫皇后生活節儉,不喜歡鋪張浪費,同時她為人賢淑、大度、匡正唐太宗政事上的失誤而保護忠正之臣,因此長孫皇后雖然去世時只有三十六歲,但她在李世民心中卻有很高的地位,後世對她的評價也卻是非常高的。


中孚鑑


若論中國歷史上誰是第一賢后,非長孫皇后莫屬。她13歲嫁給李世民,互相扶持,一起度過23年的風雨歷程。於情倆人是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可謂明君賢后,交相輝映,共同締造著名的貞觀之治。


長孫皇后在位期間,深知外戚干政對國家造成的危害以及對家族帶來的滅頂之災。她多次勸說李世民免去自己哥哥長孫無忌宰相之職,李世民不聽,畢竟長孫無忌是玄武門之變的功臣,也是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長孫皇后見勸說無效,親自動員自己哥哥主動辭職。最終,長孫無忌落個閒職高薪,逍遙自在。長孫皇后臨終有六條遺言,其中五條李世民都言聽計從,唯有不能重用長孫無忌這一條,他沒有照辦。反而在長孫皇后崩逝後,旋即提拔長孫無忌為宰相。從後來長孫無忌淒涼的下場開看,長孫皇后真的先見之明。

李世民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善於納諫的皇帝,與長孫皇后的影響力密不可分。有一次 ,李世民從朝堂沉著臉回到宮中,怒氣衝衝的說:有一天,我非得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問咋回事。李世民說:魏徵常常在朝堂上,對我出言不遜,讓我難以下臺,如此在大臣們面前還有什麼尊嚴可說呢!長孫皇后聽罷,既沒有勸說,也沒有煽情,而是回到屋中。換上皇后的朝服,出來就是給李世民一拜:賀喜皇上了!李世民懵了: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喜從何來!長孫皇后笑著答道:妾聞自古只有皇帝賢明大臣才能正直不阿。今天魏徵直言犯諫,不正說明陛下是英明之君嗎,這個難道不值得慶賀嗎!李世民聽後,轉怒為喜。長孫皇后正是利用女人的溫柔與智慧,佑護忠賢,勸說李世民多行善舉,愛護黎民。

貞觀9年,長孫皇后的生母離世,緊跟著高祖李淵駕崩。對李世民夫婦無異是個沉重打擊。雙重喪期的哀痛,誘發長孫皇后早年罹患並時常發作氣管炎,次年,病勢愈加嚴重,各種藥物都無濟於事。貞觀10年6月,長孫皇后甭逝於太極宮的立政殿,年近36歲。李世民悲痛欲絕,從此,再也沒立皇后。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這個問題兩部分毫無聯繫,得帝王喜愛就不會早逝?還是分析分析為什麼長孫皇后為什麼只活到三十六歲好一些。

三子四女,長孫皇后生育過多。

長孫皇后是十三歲嫁給了李世民,從18歲就開始給李世民生孩子,前三個孩子一年一個;之後停了幾年,27歲、29歲、30歲、33歲又生了四個。十六年生了七個孩子,平均兩年三個月生一個。

初唐時期,尚不以豐腴為美,長孫皇后應該是個苗條秀美的女子,身體底子不一定很好。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是沒的說了,但過多的生育,也必定對長孫皇后的身體造成傷害,尤其在醫學和營養學不發達的古代;

長孫皇后死於產後併發症可能性最大。

長孫皇后是貞觀八年34歲時生下了最後一個孩子,(八月出生可能性較大,因為封這個孩子公主位是在八年後的八月,應該是滿八歲。)之後在十月份陪同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過冬。史書記載這時開始染病,而且很嚴重。之後一直到貞觀十年六月去世,中間病重一共一年八個月。

什麼疾病能造成一個古代皇后無法醫治並帶來死亡?

後素有氣疾,前年從上幸九成宮,柴紹等中夕告變,上擐甲出閣問狀,後扶疾以從,左右止之,後曰:“上既震驚,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資治通鑑》

本人並非學醫出身,只能求助網絡,根據百度得知:

1、氣疾即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淋巴系統紊亂引起的疾病,肝、脾病變引起的不適有時也歸入氣疾類——百度百科2、高齡產婦對母親的危害,易患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等疾病;因高齡生育,關節韌帶組織彈性差,子宮易出現宮縮無力導致難產;易發生產後感梁及產後貧血;易造成身體衰弱——百度百科

(以上內容摘自網絡,請專業人員指正。)

長孫皇后生病後,李承乾過來服侍,長孫皇后能夠清醒的認識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臨去世前,同樣思維很清醒,勸諫李世民繼續重用房玄齡、不要多加恩寵給自己的家族等。

這應該都說明長孫皇后患上的是不是急症,但當時的醫生無法醫治,就像紅樓夢裡的王熙鳳。這與高齡產婦產後風險比較接近。

因此,長孫皇后死於產後併發症的可能性最大。



(唐代仕女)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那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留不高,醫療落後,別說長孫皇后,唐太宗都沒活到60歲,也算英年早逝。李淵的父親,夫人都早死,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也早死,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兒女也夭折了一大半。即使是皇帝之家,衛生條件可能還不如現在的普通百姓。

而且古代女性面臨很多對健康不利的因素。長孫皇后不到13歲就嫁給了李世民,而且生孩子也很早,數量也不少,這對身體不好。她們的化妝品很多都是鉛砷汞製成,肯定重金屬超標。加上長孫皇后是個很努力的人,這樣身體不好也不奇怪了。另外居住條件不好可能也有關係。長安太極宮太潮,楊堅和李世民都住不下去,夏天經常去離宮九成宮避暑。有時長安城還有水災,唐高宗就差點沒命。冬天的炭火排放也不合理,失火和一氧化碳中毒是很經常的事。古人早死再正常不過。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以上兩個回答都是通俗詳細的解釋,但不精準。灑家以為長孫皇后之所以早死是因為上帝要安排阿武進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