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藍玉能活到建文帝時期,朱棣還敢起兵靖難嗎?

縱橫國史


藍玉活到建文帝時期,朱棣還是會起兵靖難的!

藍玉是誰?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的女兒是太子朱標的正牌太子妃,常妃有兩個嫡子,長子朱雄英早亡,次子朱允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其實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朱允熥,但朱元璋為了防止外戚做大,選擇了母族勢力較弱的朱允炆為太子。正常情況下,朱元璋既然選擇了朱允炆,那麼藍玉就不可能活到建文朝,歷史上,朱元璋就是這麼做的。

那麼假設藍玉未死,活到了建文朝,那朱允炆晚上還能睡得著覺嗎?自己的親弟弟繼承名分上不次於自己,甚至比自己更有資格繼承皇位,而他還有一個握有兵權、桀驁不馴的舅舅。那麼朱允炆恐怕沒時間削藩了,第一步,肯定是削藍玉的兵權。

下面有兩種可能:

第一,藍玉兵權被削,甚至賜死。那麼和歷史上相同,下一步,朱允炆必然開始削藩,朱棣起兵靖難。

第二,朱允炆削藍玉兵權失敗,藍玉造反。那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肯定不能幹看著啊,肯定得起兵勤王,打敗藍玉後,就像西晉的八王之亂,我猜,笑到最後的還是朱棣。這樣,朱棣起兵的名義雖然不同,但是結果相同。

唯一有個可能朱棣不會起兵靖難,藍玉也能活得好好的,那就是朱標沒死,成功登上了皇位,那就兄恭弟友,一片和諧。

大家好,我是“風雨的學習號”,如果大家感覺我寫的有道理,請關注我吧!


風雨的學習號


其實,若是不出意外,藍玉是可以活到建文帝時期的,只可惜他居功自傲,最終被朱元璋給幹掉了。作為百戰百勝的名將,只要他低調做人,必定能躲過朱元璋之屠刀,並繼續為大明效力,馳騁疆場。只要他還在,朱棣是不敢起兵造反的,而只能老老實實地接受削藩的現實。退一步講,就算朱棣鐵了心要起兵反抗,估計也會被擅長奔襲的藍玉活捉歸案。

其一、藍玉軍事才能遠勝朱棣。要知道,從草根一路爬到大將軍之位的藍玉絕非等閒之輩;朱元璋曾說他是大明的衛青、霍去病、李靖,完成了徐達、常遇春所不能實現的宏偉大業。從掃平陳友諒,到出征雲南,再到橫掃北元和吐蕃,藍玉幾乎打遍了大明王朝的每一個角落;從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馮勝,最後到沐英,藍玉追隨了大明所有的著名將帥,其作戰經驗相當豐富。如果不是這幫人太過出色,藍玉一定會很早就統領大軍,施展自己的才華!

反觀燕王朱棣,其軍事能力之強悍確實少有,在對北元的戰爭中也是無所不勝,所向無敵。但是,朱棣在造反之前的軍事經驗也僅限於打擊北元,使用騎兵而已;更重要的是,北元的力量在經過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馮勝、藍玉等名將吊打之後,已經沒有什麼作戰能力了。所以,朱棣在打擊蒙古時,其軍事經驗並沒有積累多少;況且也沒有和名將對壘的機會,武力值增長不快!最致命的是,朱棣所部燕軍最缺少的就是火器與連發弓弩。因此,就算騎兵不輸藍玉,自己也會在火器上吃大虧!

其二、藍玉是太子黨核心骨幹,會支持朱允炆。雖說朱允炆不是藍玉外甥女親生,但就憑他與朱標的關係,以及從自身的利益著想,他無疑會擁戴建文帝。《明通鑑》曾記載藍玉與太子朱標的一段對話,“燕王在國,撫眾安靜不擾,得軍民心,眾鹹謂其有君人之度……臣又聞望氣者言,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宜審之”。可以說,藍玉一直都是站在太子這邊的,是朱標的堅決擁護者;況且朱允炆對藍玉也不錯,還曾勸說朱元璋不要向藍玉動手。不出意外,至少在朱棣造反之時,藍玉會支持朱允炆,帶兵剿滅燕王。

其三、藍玉與朱棣有矛盾,而且為人心狠手辣。其實,朱棣靖難之時,朱允炆並不是沒有機會贏得勝利,而是因為自己的那道“勿傷吾叔”聖旨讓前線將領畏首畏尾,終釀大禍!作為太子黨的成員,藍玉和燕王之間的矛盾自不必說;他還曾建議朱標提防燕王,以防不測!此外,藍玉為人十分狠毒,連北元王妃都敢羞辱之人,怎麼會在乎朱允炆那道“聖旨”呢!可以說,只要藍玉領兵出戰,絕對不會對燕王手下留情,而是往死裡打,讓其永無翻身之機會。

不過話又說回來,藍玉為人過於囂張,軍中又多有其親信,朱允炆能否壓得住又是一個問題。如果藍玉造反,朱允炆會不會聯合朱棣等藩王,來次真正的“靖難”呢?


縱橫國史


如果藍玉活到建文帝時代,朱棣還敢起兵靖難嗎?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一個時代一種大形勢,藍玉是朱元璋時代的猛將良將不假,但即使活到建文帝朱允炆(1398-1402)時,也不見得就能扭轉乾坤。這是因為:第一,藍玉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被殺,生年不詳。但藍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生於1330年,就算藍玉和常遇春同歲,到建文帝時已經整整六十八歲了,



是否能再展雄風,很難說。就算心氣上有壯志,身體狀況,家庭,以及一些不可預測的事,也可能影響發揮。第二,歷史上有例證。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1449),著名的土木堡事變,當年平定安南的名將,朱棣首席猛將張玉的兒子--張輔(這名字可能不太準確,想不起了。敬請指正)連同兵部尚書鄺燓等一眾明朝廷大員,和數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所以,當年是英雄,不能保證永遠是英雄。第三,還有更難預料到的官場風雲,政治鬥爭。這些難以把控因素影響人的智慧,武力,和所有發揮,這些內容也掃蕩一切英雄人物。不要說親屬友誼,朋友關係,政治鬥爭摧毀所有人情世故,說不定藍玉到時支持朱棣,那對建文帝來說,就是雪上加霜。(5:00)


流譽後


藍玉想要活到建文帝時期,必須是朱元璋不誅殺他。此外,還有一個條件是朱標沒有死,活到朱元璋死。



不管藍玉有沒有謀反,不管他的罪名是什麼,他都是朱元璋為下任皇帝朱標留下的一步暗棋,因此也受朱元璋扶持。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逝。

以朱允炆的手腕還不足以鎮壓震懾住藍玉,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定,為了天下人,為了老朱家的未來,為了自己孫子朱允炆的皇權穩定。不管怎樣,必須除掉藍玉。



因為藍玉有能力。

這是由於朱標的死讓朱元璋由扶持藍玉改為除掉藍玉,因為除自己外,也只有朱標能夠威懾住藍玉。

所以在洪武二十六年,便爆發藍玉案,也就是洪武第四大案。



如果朱標尚在,藍玉便尚在,朱棣當然不會起兵,因為此時的皇位還是那麼唾手可得嗎?顯然不是。


非常茴香豆


個人覺得還是會起兵,為什麼?因為生存問題。

朱棣因為也是非凡的一個人,他長期在北方於蒙古作戰,表現出軍事領導才能,朱元璋冊封他長兄的兒子朱允炆而不是指派他為皇嗣的時候,燕王顯然是異常失望的。朱允文登基後,開始削藩,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並且集結重兵開始包圍燕地,並且逮捕了燕將鄧庸下獄審訊,得到了朱棣造反的證據,並開始調兵抓捕朱棣的部屬,並密敕逮捕朱棣。這個時候朱棣感到了末日,他害怕了,他只有搏一搏,這是人的求生本能,何況他準備了那麼多年。

所以說為了活下去,他只有起兵一條路,就算朱元璋活著,我估計他也會起兵,只不過是換一個藉口而已!

一點愚見!有不同看法的可以給我關注留言!


曾經站過崗的人


(看後覺得不錯幫忙點個關注,喜歡隨意轉發)

藍玉必死無疑,他活不到建文帝登基。而朱棣除非朱標活著,不然起兵是遲早的事。

一,“悉無臣禮”藍玉必死!

我們先看看藍玉案都死了誰?藍玉案後朱元璋詔佈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這些都是什麼人?首先和藍玉交好,其次和朱元璋意見不同意。最後,他們基本都是朱元璋為前太子朱標準備的超豪華班底。

很多人會奇怪。藍玉案殺的人明明是留給太子朱標的人,為何不能給孫子朱允炆?原因很簡單。朱重八老爺子不放心這幫功高震主的人欺負自己的孫子。這些人,太子朱標在可以降服,皇孫朱允炆一個也降服不了。藍玉連朱元璋把他從梁國公改成涼國公都不以為然,這還是在“胡惟庸案”後,可知藍玉囂張成什麼樣子?


藍玉是否謀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說你謀反。藍玉就這麼帶著一萬五千人死了。《明史》載“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朱元璋給孫子朱允炆留下了郭英,平安等一系列猛人,按理說足夠了。可惜朱元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隨後又下了一個命令,皇帝身邊有奸臣,藩王可以清君側!得,朱元璋給孫子提前挖好了墳墓!

二,“清君側”朱棣必反。

藩王可以“清君側”,朱棣不反,別人也會反。藩王是朱元璋留下的最不確定的因素。建文帝登基後,黃子澄等說的並沒有錯。但錯在建文帝並沒有像他對朱老爺子承諾的那樣以德,以禮,以土,易藩的辦法,也沒有魄力雷厲風行的對最厲害的燕王寧王動手。他挑軟柿子捏的結果是軟柿子都變成凍柿子。個個能砸死人!

朱允炆給了朱棣時間,朱棣就必然會反。歷史從來不缺野心家。誰都想當開國功臣。第一波開國功臣被朱老爺子殺乾淨了,再生產一批就好了。所以張玉也好,朱能也好,都是鐵桿的謀反派。更何況還有那個老而不死的造反和尚道衍姚廣孝!


就算這樣,如果沒有機緣巧合,朱棣也很難得到天下。畢竟徐家,沐家,郭家,李家等還是有能人的。就算沒有藍玉,也完全可以有消滅他的實力。可不想第一個上去的竟然是李景隆那個笨蛋。真是中彩票的運氣被建文帝給抓到了!李景隆才是朱棣的貴人。所以後來大家都知道了!

綜上。藍玉必死!沒有如果!再有藍玉不死,朱棣也得反!畢竟作為柿子,還是怕捏的。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生死存亡!至於能否成功,誰知道呢!這事還得來朱元璋。誰讓他搞分封,搞“清君側”呢!沒文化真可怕!

君箋雅聊歷史,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君箋雅侃紅樓


朱元璋殺藍玉有殺的道理,絕對是好處大於壞處。開國之君都是最接地氣的,他們是為了老百姓好。往往這樣的聖人都會被一些投機分子抹黑。

別說藍玉活著,就算10個藍玉也不能阻止。性格有缺陷的能力再大的他也不是一個擁有操控能力帝王的對手。


花卉網


回答:

絕對不敢

朱元璋是真正從赤腳和尚一路走到皇帝寶座的,一路走來說不盡的刀山火海,燭光斧影。長子朱標立為太子後,朱元璋就在為第二代的班底鋪橋架路,矯枉重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標病故,如意算盤落空,朱元璋因病也危在旦夕,病床碾轉的朱元璋陷入兩難⋯⋯


第一心腹大患為藍玉這位開國元勳,他認為藍玉嫌官小,擁兵自重,自己一旦駕崩,傑敖不馴的藍玉將威脅拉替皇位的長子長孫朱允玟,幼小的允玟豈是對手,天下將硃色變藍色,於是,趁自己尚有一口氣,誅殺藍玉九族,當他尚有一點清醒時,一絲不祥湧上心頭一一與自己長相一樣的第四子朱棣,這廝怎麼就忘了呢,他太瞭解封地燕趙的燕王朱棣,武功,經歷,性格,作風與自己如出

一徹,萬一自己百年以後,他不服,怎麼辦?豈不是又是一場明版"玄武門"之變,然而,來不及了,悠悠之中,彷彿一切天註定!

一年多以後,燕王朱棣起兵南下,理由是:"清君側"。

年幼的朱允玟哪裡是行武出身,一身肌肉橫長,葫冉橫戟朱棣對手!


皇宮大火,太監承認朱允玫扮妝逃跑。

朱元璋兩難選擇,留下藍玉,朱棣肯定規矩不亂來,然而藍玉肯甘牛後嗎?奪權、擅權是肯定的,所以朱棣掌權從朱明王朝來看、還是上策!


良人執戟2


如果真如題主所說,藍玉不死,單憑藍玉的軍事水平,十個朱棣都不是對手,具體藍玉如何厲害這裡不多說詳見明史藍玉傳,在朱棣謀反後,朱棣只有兩種下場,一是被活捉,但是到不了被朱允炆收監而後特赦那天,絕對會被藍玉明裡暗裡處死。二,亂軍中被打死。如果非要讓朱棣活著那麼立場同樣也是清君側,是朱允炆密旨宣各位王叔靖難除掉藍玉,而守邊王叔中又以燕王朱棣為首。最終結局,因為皇統思想,藍玉軍事再怎麼出眾,謀反最終不得成。而後燕王在找藉口篡位,得天下的還是明成祖朱棣。所以乞丐皇帝朱元璋識人很準的,太子標懵世之後,後繼之君鎮不住藍玉這員悍將,藍玉結局只能在朱元璋手裡被處死


莫許仙


朱棣敢造反,是因為在南京的將領已經被朱元璋給殺光了。就算是這樣,要不是朱允炆心軟,不給朱棣下絕殺令,朱棣也還是難逃一死。藍玉是朱元璋的一員虎將,正因為這樣,後來居功自傲,在攻打元朝大都時,把元順帝妃子給強姦了,打仗回來,閒城門太小,居然把城牆扒去一塊,惹得朱元璋很不高興,他開始覺得藍玉不可控,自己一死,他必成吃人猛虎,才痛下殺手,株連殺戮者逾1.5萬,當時稱之為"藍黨"

換句話說,朱元璋殺人殺上了隱,就算藍玉懂得韜光養晦,最後也難逃一死,只是牽連的人沒有那麼多罷了,徐達怎麼死的,劉伯溫什麼下場,常遇春連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住,給朱元璋燉了悍婦湯。歷史沒有假設。朱允炆也是重文輕武的,就算朱棣不造反,君臣內部不合,元軍捲土重來,朱棣觀虎鬥。明朝一樣會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