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徹底放開生育,我國的人口會增長嗎,你還會生嗎?

狂奔的蝸牛150454560


我決定了 ,打掉意外而來的二胎。我今年42,老人已經需要我照顧。如果生下他,我六十歲時,孩子才17。老人在這期間肯定需要我的照顧,而孩子也未成年。當那時候老大的孩子需要我幫忙照顧,老人病臥在榻,而二孩還沒有成年。我即使被扯成碎片也無法顧及到啊! 父母養我,而我卻不能盡孝;孩子需要我,我卻顧大就不能顧小;一旦自己勞累生病,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不是我不想生,實在是生不起啊!對不起,寶貝。媽媽實在無能為力啊[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hailing20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澄清一下中國人口會增長嗎?實際上,儘管人們現在很擔心中國進入老齡社會、生育率下降、代際生育不足等問題,但中國人口目前是處於自然增長過程中。按照最新的2017年統計公報,到2017年底為止,全國大陸的總人口超過了13.9億人,比2016年底增加了737萬人。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出生率為12.43‰;死亡人口986萬人,死亡率為7.11‰。所以,即便現在沒有徹底放開生育,在眼下的幾年內,我國人口還是會增長的。

但是,問題在於出生率一路走低,很快(有估計為2030年,還有估計認為2025年)就開始進入到中國人口淨下降。這個過程一旦開始,那人口就很難增長了。現在徹底放開生育,恐怕已經難以扭轉這個趨勢。其依據除了我們普遍感受到的自己和周圍人很低的生育意願外,一個比較實在的證據是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後出生率攀升,但到了2017年迅速降回常態,也就是說二胎的政策效果只持續了一年。

當時(今年兩會機構調整前)的衛計委官員的辯解稱,放開二胎政策有效果呀,你看雖然總體生育率沒有提高(從2016年又降回原來的水平),但在新生兒中,二胎的比例大幅提升,我記得是40%多。這個辯解很愚蠢,其蘊含的問題則很嚴重。在新生兒總出生率沒有太大變化(比2016年之前)的情況下,二胎比例大幅上升,這說明其實生一胎的比例和意願(或者至少是生育年齡大幅延遲)都降低了。這說明,人們的低生育意願已經形成,且已經主要不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了。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將來中國人口增加,這恐怕是不現實的。

最後說下我個人情況。我43歲這年在美國要了老二,老二明年回國上戶口時算是趕上了二胎政策。不過再生肯定不可能了。這個年齡加上事業轉型(從記者轉型為學者)有很大壓力,每年政府給我補幾萬元恐怕也不會生了。從我個人情況看國家,就可以推算總體生育意願的下降了。


科學時評


二胎政策第二年了,新生人口仍處於一個下降的狀況。所以就目前情況來看,即使徹底放開生育,人口短時間內仍不會出現爆炸性增長。

數據顯示:全國出生人口減少63萬,10省市出生率不增反降。

另外一方面:育齡婦女數量逐年減少

出生人口減少很大部分原因是,中國人口育齡婦女人數減少。根據全國2010年人口普查數字,當年的育齡婦女(指年齡在15-49歲的女性)約3.8億人,2011年育齡婦女人數達到高峰,達到約3.82億人,隨後進入持續下降通道。2017年,育齡婦女人數比上一年減少了400萬人左右。其中,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按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到2018年,全國育齡婦女人數約為3.46億人,這一數據較2017年降低約70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

一孩生育數量明顯不敵二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二孩出生人數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162萬。2016年一孩出生人數佔比54.5%,2017年則以二孩為主,二孩出生人數佔比高達51.2%。

育齡婦女生育時間延長,直接影響了一孩的出生數量。全面放開二胎,這兩年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釋放,未來,二孩的出生數量或減少。


中商情報網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受邀回答這個問題很高興。據我判斷和周圍接觸人的反映看,即便現在徹底放開生育,中國人口也不會有較大增長,下降趨勢將不可逆轉。

我這個年齡倒是願意生,因為我是60年代初的,可惜妻子也沒有了生育能力,如果二孩政策提前十年放開,不用說我肯定生了。因為這一代人既有傳統思想,也有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現在年輕人這種精神遠遠不如六、七十年代的人了。

現在說說正題,為何說即便全面放開,人口也不會增長?主要原因是養育成本太大,一個孩子出生至大學畢業至成家立業,父母親的經濟支出及精神付出巨大,從經濟角度看,沒有100萬元是不可能將一個小孩撫養成人的。可見,多一個小孩就多一份負擔,這讓現在年輕的夫妻難堪重負。我身邊的年輕女同事,大部分都不願生意二孩;我女兒也不肯生育二孩,在我許以生二老我全部負擔的承諾下,才生了二孩,但現在很不高興,時常抱怨壓力山大。

而且,現在年輕夫婦壓力確實不小,主要是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高醫療成功、高養老成本這“四座大山”將不少家庭逼向了債務的極限,而如果多生一個小孩,假如是男孩將來在一二線城市購買一套房子少則一百多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很多家庭是拿不出錢的。想到這些地方讓不少年輕夫婦望生育畏懼。

而且,現在社會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和傾斜,貧富差距在拉大,大部分人只能過上溫飽水平,多生育成了一種奢望和有錢的遊戲,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多生的。

這就是放開二孩後只有2016年新出口人口有所上升,2017年就出現下降頹勢的原因,而且往後這種趨勢還將持續和不可逆轉,政府在這方面應做到未雨綢繆,及早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多出臺全面鼓勵生育政策,看看能否激起民眾的生育意願。


財經深思


都是些閒吃蘿蔔瞎操心的磚家 在忽悠老百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來都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的人口,也沒有達到過現在這麼發達吧。人口數量下降點又有什麼影響啊!況且現在的人口也是在增長啊,只不過增長幅度小而已。所以真弄不懂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在瞎擔心什麼啊!真是杞人憂天!


cgq147331044


最近一波多胎政策炒作只是封建生育觀的回潮,不僅脫離現實,也不會被新一代青年所接受,註定成為笑柄。

一個國家的實力等於生產率乘以人口。封建時代生產率增長緩慢,從公元零年到工業革命前只增長了百分之幾十。所以在每代人看來,他爺爺時代什麼樣,他孫子時代就是那個樣。

在生產率幾乎不增加的情況下,國家擴張勢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加人口。所以中世紀各大信仰體系都鼓勵生育,各個國家都制定政策鼓勵生孩子。這方面以儒家為甚,並且也最成功,讓中國積累出世界最多的人口。

但是工業革命後,這個公式裡的被乘數,也就是生產率開始突飛猛進。一代人之間不要說翻倍,翻幾番也是可能的。所以乘數也就是人口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完全不重要。四億人的大清被不到一千萬人的英國多次吊打就是證明。最慘的時候,中國GDP總量不如捷克斯洛伐克。

那時候,人口完全成為社會發展的包袱。計劃生育政策也就是在吸取這個慘痛教訓下才提出的。從那以後,中國強行扭轉封建生育觀,從重人口變為重人才,用技術提升勞動生產率。一胎政策堅持的這些年,也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份。一兩代中國父母從撫育多子女的負擔裡解放出來,把精力投入社會建設中。這個過程當然有強制性,但是百年前男人剪辮子,女人放小腳也有很多人是被迫的,這是社會進步的成本。

現在所謂供養危機完全是忽視科技進步的偽問題。以我個人為例,我1990年大學畢業,當年中國人均GDP只有344美元。明年我兒子大學畢業,人均達到一萬美元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我雖然只有一個兒子,按1990年標準等於養了三十個。即使扣除物價上漲因素,至少相當於養了十個兒子給社會生產財富。如果等到他的孩子大學畢業,中國生產率比今天再增加哪怕五倍,我們為什麼要擔心人少會導致供養危機呢?

提出這個概念的人不僅都是小農經濟頭腦,而且往往以日本為教訓。其實真正的情況是日本生產率已經多年不增加。1990年日本人均兩萬五美元,一個日本人頂八十個中國人!明年他們的人均肯定到不了四萬美元,只相當於四個中國人。到我孫輩長大時,兩國生產率幾乎能持平,日本國力只相當於中國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如果過去三十年裡面,日本哪怕只有中國十分之一的增長,他們也不在乎孩子少。

如果幾十年後中華兒女能夠憑先進技術佔領海洋,控制太空,在超過一半科技領域領先世界。那時候其他哪個民族多生點孩子,根本不算什麼威脅。而要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人口,是人才。


科技文化鄭軍


我都不知道我們國家現在起碼14億人口,一天到晚的叫人口少了,美國的人口才3.25億人口,土地面積與我們差不多,真不知道有些專家學者是幹什麼吃的,人口還是順其自然吧,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展國家的各方面的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上面,有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


紅葉A


如果放開生育,其他保障措施不能同時到位的話,人口不會上升。前幾年裡,想生的都已經生了,雖說實行計劃生育,但沒有阻擋住想生孩子的人,看看罰款就知道。

現在計生已經過時,有些話可以說了,計生其實是時松時緊的,松的時候是給你生的機會,緊的時候是收你的罰款,真要不讓你生,你真沒辦法生,罰款也就沒了。

所以,有生育意願的人並不多,年輕人生育觀更超前,如果不是父母督促,二胎的生育意願還會更低。

多子多負擔,上哪裡求多福去?這是被現實生活證明了的,孩子越多,越沒人養老,都等、靠,還不如一個孩子好,只要有錢,沒孩子一樣安度晚年,丁克家庭的出現就說明了這一點。

提高生育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讓人打消顧慮,生的起,養得起,現在看來,這些暫時還不會實現,有些人還堅信計劃生育必須搞下去,觀念的轉變還需一定時日。


曲阜星


不會,年輕人和老人或許會不理解,但是結婚有孩子的過來人絕大部分應該都不會要那麼多孩子的。要麼一個孩子,要麼兩個孩子做個伴。高房價,高教育,高醫療。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小小老百姓。縣城的房價已經漲到4000往上,公立的學校得給老師送禮請客上他們的補習班,私立學校一學期都是五千起。還不算別的特長班。。。。。。


戰大聖等你來


中國人口不要再增長了。政府要解決的是收入能不能增長,就業能不能增長。

經濟不增長,年輕人失業,生多少孩子也解決不了老齡化。

為什麼發展中國家沒有老齡化問題?因為經濟增長都被新增加人口吃掉了。經濟規模在擴大,人均經濟沒有提高。他們解決低收入的方法是增加人口。以為孩子長大後掙錢的人多了,家庭收入就增加了。可是如果收入水平低,連自己都養不活,哪有多餘的錢用於家庭建設支出?

另一個原因是人口數量轉變成經濟產出必須要有投資。生產是人和生產工具的結合。如果人增加了資本不增加,同樣是沒有產出的,人就會失業。生產除了人和資本,還要有勞動對象,生產原料和資源。沒有土地和水,光有工人和機器也不能生產。要讓人變成工人,還要經過教育。沒有文化的人當不了現代的技術工人。

所以從生出孩子到提供養老金去供養老人,需要社會投入巨大的資源。如果沒有工作,別說年輕人養老,老人別養年輕人就燒高香了。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把目前低收入的農民工培養成高收入的技術工人,具有高素質的第三產業服務人員。把他們的工資收入提高了,就能緩解養老金危機。

讓經濟發展的實惠落到廣大中低收入人群,縮小社會分配差距,降低貧富分化程度,才是根本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發達國家雖然老齡化,但是沒有出現社會問題。原因之一就是貧富差距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